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在胃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熊欢 蒋丹丹 +2 位作者 陈涛 余杨 荆晓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517-1520,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放大内镜(ME)在胃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EG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的疑似胃上皮内瘤变及EGC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白光内镜检查与NBI-ME检查。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NBI-ME的图像质量评分...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放大内镜(ME)在胃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EG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的疑似胃上皮内瘤变及EGC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白光内镜检查与NBI-ME检查。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NBI-ME的图像质量评分。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白光内镜和NBI-ME诊断胃上皮内瘤变及EGC的准确率。比较胃上皮内瘤变及EGC在NBI-ME下的特征。结果:NBI-ME在病灶轮廓、胃黏膜表层形态、微血管形态方面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白光内镜(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胃上皮内瘤变60例,EGC48例。白光内镜诊断胃上皮内瘤变46例,EGC 35例,其诊断胃上皮内瘤变准确率为76.67%,诊断EGC准确率为72.92%。NBI-ME诊断胃上皮内瘤变56例,EGC 44例,其诊断胃上皮内瘤变准确率为93.33%,诊断EGC准确率为91.67%。NBI-ME诊断胃上皮内瘤变及EGC的准确率高于白光内镜(均P<0.05)。胃上皮内瘤变与EGC在边界线、不规则表面微结构和黏膜微血管、腺管密度、黏膜微血管密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BI-ME在胃上皮内瘤变和EGC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胃上皮内瘤 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胃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前活检结果与ESD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2
作者 朱红梅 王诗怡 +2 位作者 孙常波 姜宏刚 骆震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胃上皮内瘤变是胃腺上皮异型或非典型性增生导致胃上皮细胞向恶性肿瘤转变的状态,根据组织学形态结构改变中细胞的异型性和结构紊乱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T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 胃上皮内瘤变是胃腺上皮异型或非典型性增生导致胃上皮细胞向恶性肿瘤转变的状态,根据组织学形态结构改变中细胞的异型性和结构紊乱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T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TN),其中HGTN为早期胃癌,需及时采取内镜治疗[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早期 活检结果 组织学形态 高级别上皮内 胃上皮内瘤 非典型性增生 病理结果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金果胃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上皮内瘤变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医 宋健 +5 位作者 孟凯强 郝镜 沈舒文 林先佳 赵唯含 景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9期2731-2743,共13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自拟复方金果胃康胶囊治疗胃炎-癌转化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上皮内瘤变(GIN)阶段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及上海有机所化学数据库,经文献整理筛选金果...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自拟复方金果胃康胶囊治疗胃炎-癌转化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上皮内瘤变(GIN)阶段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及上海有机所化学数据库,经文献整理筛选金果胃康胶囊的活性化学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各成分并预测靶点。借助OMIM、GenCards数据库获取CAG及GIN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绘制“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PPI)。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KEGG富集分析,获得金果胃康胶囊治疗CAG及GIN的潜在作用通路,利用Cytoscape 3.7.1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运用AutoDuck Vina软件等工具进行核心靶蛋白与重要化合物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金果胃康胶囊中含有70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共251个。金果胃康胶囊治疗CAG和GIN的共有核心成分为山奈酚、槲皮素、木犀草素等,共有核心靶点为EGFR、AKT1等,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上皮内瘤变中,共有通路为癌症通路、蛋白多糖肿瘤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重要化合物与核心靶蛋白对接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金果胃康胶囊治疗CAG、GIN具有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金果胃康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康胶囊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慢性萎缩性 胃上皮内瘤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和前列腺素E2在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丹 孙圣斌 +2 位作者 黄曼玲 张姮 吴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3562-3565,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前列腺素E2(PGE2)在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上皮内瘤变(GIN)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镜下初次行黏膜钳取活检,病理诊断为低级别GIN(LGIN)患者82例,快速尿素...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前列腺素E2(PGE2)在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上皮内瘤变(GIN)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镜下初次行黏膜钳取活检,病理诊断为低级别GIN(LGIN)患者82例,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阳性58例、Hp阴性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静脉血中EGF及PGE2水平。结果 82例患者初次胃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16例、糜烂性胃炎52例、出血性胃炎9例、萎缩性胃炎5例。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伴LGIN,其中轻度炎症34例、中度炎症42例、重度炎症6例。Hp阳性患者较Hp阴性血清EGF水平升高〔(180.7±49.9)ng/L与(68.5±1.7)ng/L,P<0.05〕,PGE2水平降低〔(11.8±1.8)ng/L与(21.0±3.4)ng/L,P<0.05〕。Hp阳性和Hp阴性不同胃镜下分型患者血清EGF、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和Hp阴性不同病理分级患者血清EGF、PG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Hp感染GIN患者血清EGF水平高于未合并Hp感染者,血清EGF和PGE2在合并Hp感染GIN患者胃黏膜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内瘤 螺杆菌 幽门 表皮生长因子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p-STAT3和IL-17在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伟 于悦卿 +2 位作者 崔佳 赵培 张明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8期2219-2222,2227,共5页
目的探讨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组织中磷酸化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p-STAT3)、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6例胃炎患者(胃炎组)、23例胃上皮内瘤变患者(胃上皮内瘤变组)、2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的病理组... 目的探讨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组织中磷酸化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p-STAT3)、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6例胃炎患者(胃炎组)、23例胃上皮内瘤变患者(胃上皮内瘤变组)、2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的病理组织标本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正常胃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4组p-STAT3和IL-17的表达情况,比较4组的表达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胃癌组织中p-STAT3和IL-17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STAT3和IL-17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4组p-STAT3和IL-17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胃上皮内瘤变组和胃癌组p-STAT3、IL-17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胃炎组和对照组(P<0.05);胃癌组p-STAT3的阳性率、强阳性率及IL-17的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胃上皮内瘤变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STAT3与IL-17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呈正相关(r=0.70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STAT3与IL-17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0.896,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4分和6分。以p-STAT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4分或IL-17免疫组织化学评分≥6分,p-STAT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4分且IL-17免疫组织化学评分≥6分分别作为胃癌的联合诊断标准,则灵敏度分别为100.00%、60.00%,特异度分别为57.97%、98.55%。结论不同胃组织中p-STAT3和IL-17的表达存在差异,且胃癌组织中p-STAT3与IL-17的表达呈正相关;p-STAT3与IL-17可作为胃癌诊断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 白细胞介素-17 胃上皮内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诊治胃上皮内瘤变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徐亚 陈志荣 +1 位作者 闵寒 陆忠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诊治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32例行ESD治疗的GIN...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诊治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32例行ESD治疗的GIN患者,并比较ESD治疗前后的病理差异,总结整块病灶切除率、切除病灶直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 (1)完整切除率100% (32/32);切除病灶直径1.1 ~5.2 cm,平均(2.3±1.2)cm;从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结束时间10 ~75 min,平均(35.0±16.5) min;术中无穿孔发生,术中出血率12.5% (4/32),予以止血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无迟发性出血,32例患者均完成3~12个月随访,无病变残留或复发.(2)32例GIN患者行ESD治疗,术前低级别GIN 26例,高级别GIN 6例.行ESD后病理发现26例低级别GIN中有1例黏膜内癌,3例高级别GIN;6例高级别GIN中有2例黏膜内癌,癌变发现率为9.4%(3/32),总病理升级率为18.8%(6/32).结论 ESD治疗GIN能及时发现胃早癌,且能安全、有效地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上皮内瘤 早癌
下载PDF
胃上皮内瘤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袁文棋 王磊 王献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6期490-491,共2页
关键词 胃上皮内瘤 病理研究 组织病理学 形态结构 分级系统 预后
下载PDF
C-myc、hnRNPK在胃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肖艳景 张全武 +2 位作者 赵红梅 娄欣 和莹莹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年第6期478-479,共2页
目的探讨C-myc、hnRNP K蛋白在胃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胃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2例浅表黏膜炎患者胃组织中C-myc与hnRNP K蛋白的表达。结果胃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nRNP K阳性率分别为77.8%、76.... 目的探讨C-myc、hnRNP K蛋白在胃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胃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2例浅表黏膜炎患者胃组织中C-myc与hnRNP K蛋白的表达。结果胃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nRNP K阳性率分别为77.8%、76.2%,均高于对照组40.6%(P<0.05)。C-myc在胃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5.6%、47.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myc、hnRNP K在上皮内瘤变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两者与胃上皮内瘤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 C-MYC 胃上皮内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上皮内瘤变的演变和逆转治疗 被引量:9
9
作者 吕宾 《胃肠病学》 2011年第10期577-579,共3页
胃上皮内瘤变是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临床随访研究显示部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可逆的,经适当的治疗,大部分可以消退,仅少数加重或癌变。促进胃上皮内瘤变逆转对预防胃癌具有积极意义。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减轻胃黏膜萎缩,逆转... 胃上皮内瘤变是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临床随访研究显示部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可逆的,经适当的治疗,大部分可以消退,仅少数加重或癌变。促进胃上皮内瘤变逆转对预防胃癌具有积极意义。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减轻胃黏膜萎缩,逆转部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延缓肠化生的发展,补充各种抗氧化剂和微量元素可能有助于预防胃癌,但有限的临床试验证据尚不足以证明其逆转效果;环氧合酶(COX)-2有望成为治疗的靶点:中医中药在治疗胃上皮内瘤变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内瘤 演变 螺杆菌 幽门 环氧合酶 治疗
下载PDF
徐力教授“逆瘤方”逆转胃上皮内瘤变思路与经验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鹿竞文 徐力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胃上皮内瘤变是指胃黏膜肿瘤性增殖未向黏膜固有层浸润前的病变,是重要的肠型胃癌前病变,逆转胃上皮内瘤变是胃癌防治研究的关键,徐力教授对该病的诊治颇有经验,并创制逆转胃上皮内瘤变的专用方“逆瘤方”,临床效果显著。现对徐力教授... 胃上皮内瘤变是指胃黏膜肿瘤性增殖未向黏膜固有层浸润前的病变,是重要的肠型胃癌前病变,逆转胃上皮内瘤变是胃癌防治研究的关键,徐力教授对该病的诊治颇有经验,并创制逆转胃上皮内瘤变的专用方“逆瘤方”,临床效果显著。现对徐力教授逆转胃上皮内瘤变的治疗经验和“逆瘤方”的组方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同行交流,提升中医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内瘤 中医药 治疗经验
下载PDF
SLP-2、CDC42在胃上皮内瘤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芦永福 王学红 +5 位作者 王昀 郭新建 杨永成 郜茜 王皓 师存霞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SLP-2、CDC42在胃上皮内瘤变和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上皮内瘤变组织中SLP-2mRNA、CDC4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SLP-2 mRNA和CDC42 mRNA在... 目的通过检测SLP-2、CDC42在胃上皮内瘤变和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上皮内瘤变组织中SLP-2mRNA、CDC4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SLP-2 mRNA和CDC42 mRNA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过表达率分别为33.3%(5/15)、40.0%(6/15),在胃癌中为73.7%(12/15)、86.7%(13/15),在癌旁组织中为26.7%(4/15)、46.7%(7/1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15,P<0.01);SLP-2蛋白和CDC42蛋白在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过表达率分别为26.7%(8/30)、16.7%(5/30),在胃癌组织为56.7%(17/30)、70%(21/30),在癌旁组织为29%(6/30)、36.7%(11/3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0,P<0.05)。SLP-2mRNA和蛋白在低级别上皮内瘤的过表达率分别为13.3%(2/15)、6.7%(2/30),两种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4,P<0.05)。结论 SLP-2、CDC42的过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P-2 CDC42 胃上皮内瘤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军 王会丰 +2 位作者 韩文 戴光荣 冯义朝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胃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患者(各50例)的影像学资料,并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胃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患者(各50例)的影像学资料,并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胃壁黏膜厚度和增强各期ΔCT值。结果三组受检者的胃壁黏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胃上皮内瘤变组的动脉值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上皮内瘤变组和早期胃癌组的门脉值、平衡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上皮内瘤变组的平衡值显著低于门脉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癌组的动脉值及平衡值均显著低于门脉值(P<0.05)。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胃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的ΔCT值有显著差异,同时其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大、空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的优势,可为早期胃癌和胃上皮内瘤变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胃上皮内瘤 早期
下载PDF
“逆瘤方”逆转胃上皮内瘤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鹿竞文 徐力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3期1-6,共6页
目的:胃上皮内瘤变是指胃黏膜肿瘤性增殖未向黏膜固有层浸润前的病变,是肿瘤生长的起始阶段,属胃癌前病变,本文观察“逆瘤方”治疗胃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86例胃镜诊断为胃上皮内瘤变患者服用“逆瘤方”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胃上皮内瘤变是指胃黏膜肿瘤性增殖未向黏膜固有层浸润前的病变,是肿瘤生长的起始阶段,属胃癌前病变,本文观察“逆瘤方”治疗胃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86例胃镜诊断为胃上皮内瘤变患者服用“逆瘤方”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胃镜病理、Hp感染、黏膜萎缩、中医症状及体征、舌象、脉象的变化。结果:“逆瘤方”能显著逆转胃上皮内瘤变、逆转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抑制Hp感染、治疗胃黏膜萎缩,并能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及体征,使其舌象和脉象趋于正常。结论:“逆瘤方”临床逆转胃上皮内瘤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内瘤 中医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内镜下胃上皮内瘤变潜在恶变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雪 原皓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镜下活检诊断为胃上皮内瘤变(GIN)的胃黏膜存在或者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胃癌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胃镜活检诊断为GIN的349个病灶,按瘤变等级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LGIN组)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GIN组),分析两组... 目的分析镜下活检诊断为胃上皮内瘤变(GIN)的胃黏膜存在或者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胃癌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胃镜活检诊断为GIN的349个病灶,按瘤变等级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LGIN组)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GIN组),分析两组病变的年龄、部位分布;另外将LGIN组中经内镜切除的41个病灶,根据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分别分为LGINL组与LGINH组;HGIN组中32个病灶全部行内镜或手术切除,按病理结果分为HGINO组和Ca组,结合内镜表现和切除后病理结果 ,进行潜在恶变风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LGIN组和HGIN组发病年龄、病灶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HIM组充血、溃疡性病变明显少于LGINH组,HGIN0组溃疡性病变明显少于Ca组(P<0.05);LGINL组病灶直径为(13.4±0.56)mm,LGINH组(22.6±0.53)mm(P<0.05),>20mm的病灶中80%为HGIN;HGINO组直径(26.6±0.49)mm,Ca组(29.8±0.57)mm(P<0.05),>30mm的病灶中86.67%为胃癌。结论病灶充血、表面有溃疡是GIN可能存在或进展为HGIN或胃癌的风险;病灶直径>20mm是LGIN可能存在或进展为HGIN的风险;病灶直径>30mm是HGIN可能存在或进展为胃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内瘤 镜活检
下载PDF
胃上皮内瘤变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与胃镜活组织诊断的价值与差异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珏 刘益飞 +2 位作者 吴胜 沙钰 卞婷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8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胃上皮内瘤变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与胃镜活组织诊断的价值与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接收的140例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且均予以内镜下切除。比较... 目的分析胃上皮内瘤变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与胃镜活组织诊断的价值与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接收的140例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且均予以内镜下切除。比较内镜下切除和胃镜活组织检查低级别胃上皮内瘤变、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的准确性;比较胃镜活组织检查和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胃镜活检组织检查的Cox回归分析结果。结果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低级别胃上皮内瘤变、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的诊断结果准确性均为100%,均高于胃镜活组织检查的66.7%、86.5%、74.4%;病灶直径和黏膜充血是影响胃镜活组织检查和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差异的因素;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镜活组织检查与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差异的影响因素为病灶直径、黏膜充血(均P<0.05)。结论胃镜活组织检查具有一定漏诊率,易受病灶直径与黏膜出血的影响,而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的准确度更高,对诊断胃上皮内瘤变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内瘤 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 镜活组织检查 差异
下载PDF
摩罗丹治疗胃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对血清G-17、PG Ⅰ和PG Ⅱ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李志坚 陈荣国 徐志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研究摩罗丹治疗胃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1(PGⅠ)和胃蛋白酶原2(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接诊的60例胃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 目的研究摩罗丹治疗胃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1(PGⅠ)和胃蛋白酶原2(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接诊的60例胃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E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摩罗丹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血清G-17、PG I和PG II水平以及治疗5个月后临床疗效、胃镜检查结果疗效、病理检查结果疗效及主要症状改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胃镜检查结果总有效率为96.7%(29/30),病理检查结果总有效率为86.7%(26/30),主要症状改善结果总有效率为80.0%(24/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73.3%(22/30)、63.3(19/30)%、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G-17、PG I和PG II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17水平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患者血清G-17水平为(11.98±5.89)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5±4.95)pmol/L,PGⅠ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血清PG I水平为(103.56±32.4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6.48±41.7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PG II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摩罗丹治疗胃上皮内瘤变疗效显著,血清G-17、PG I水平对胃上皮内瘤变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丹 胃上皮内瘤 维生素E 泌素17 蛋白酶原1 蛋白酶原2
下载PDF
Hp感染与胃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COL8A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崔琴 屈振杰 陈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242-244,共3页
分析COL8A1表达与Hp感染的关系,探讨二者在胃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消化疾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三组,对比三组COL8A1测定结果、Hp感染阳性COL8A... 分析COL8A1表达与Hp感染的关系,探讨二者在胃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消化疾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三组,对比三组COL8A1测定结果、Hp感染阳性COL8A1表达、Hp感染阳性和阴性的COL8A1表达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胃癌及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COL8A1表达高于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三组Hp阳性患者要多于阴性患者(P<0.05);胃癌、胃上皮内瘤病变组织中COL8A1高于Hp阴性胃癌及胃上皮内瘤变组织(P<0.05);Hp感染会提高COL8A1表达水平,引起胃上皮内瘤病变发生癌变(P<0.05)。结论 Hp感染能提高COL8A1水平,引发胃上皮内瘤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感染 胃上皮内瘤 癌组织 COL8A1表达
下载PDF
同一个体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珂 许梦情 +4 位作者 曹冲 王晓军 尹启航 王莉杰 张文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025-2029,共5页
背景胃癌非筛查性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大数据、随访、进展及预后分析对胃癌的病因、病程及早诊早治有现实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对13962例多次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同一个体中胃炎、胃... 背景胃癌非筛查性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大数据、随访、进展及预后分析对胃癌的病因、病程及早诊早治有现实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对13962例多次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同一个体中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到胃癌发生发展的动态进展。方法2007年11月—2017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胃镜活检并有明确病理诊断的结果98241例,其中多次随访行胃镜活检病例13962例。从13962例多次胃镜随访病例中筛选出216例有胃部疾病连续进展的患者,构建数据库,数据库包括患者人口信息、发病部位、随访及病程进展、诊断结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比较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时间、患者初诊断年龄及Hp检出情况。结果176例胃炎进展为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为30个月,最长时间间隔为89个月。12例胃上皮内瘤变进展为胃癌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为6个月,最长时间间隔仅26个月。胃炎进展为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跨度大于胃上皮内瘤变进展为胃癌的时间跨度(P<0.05);胃炎进展为胃癌的时间较胃炎进展为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短,较胃上皮内瘤变进展为胃癌的时间长(P<0.05);在胃炎进展为胃癌的患者中,未观测到胃上皮内瘤变过程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较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3个过程均被观测到的患者短(P<0.05)。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较非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长(P=0.017)。患者由胃炎进展为胃上皮内瘤变(暂未观测到是否进展为胃癌)的过程中,Hp阳性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P<0.001)。结论在胃癌进展过程中,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长于胃上皮内瘤变到胃癌的时间。非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时间较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时间短。积极随访并治疗非萎缩性胃炎和胃上皮内瘤变对预防胃癌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 胃上皮内瘤 早诊早治
下载PDF
胃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葛敏 施瑞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505-509,共5页
帕多瓦、维也纳、WHO分类标准被制定用来统一胃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目前认为上皮内瘤变具有进展为癌的风险,分级越高癌变风险越大。近来的新型诊断方法如放大内镜联合图像增强内镜技术被期待能改善胃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率。目前指南建议胃... 帕多瓦、维也纳、WHO分类标准被制定用来统一胃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目前认为上皮内瘤变具有进展为癌的风险,分级越高癌变风险越大。近来的新型诊断方法如放大内镜联合图像增强内镜技术被期待能改善胃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率。目前指南建议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当白光内镜下存在病变较大、表面凹陷、表面发红、表面结节、溃疡、糜烂等危险因素和(或)放大内镜联合IEE技术内镜下发现阳性病变,如不规则的表面微血管、不规则的表面微结构伴有境界清楚的边界,则建议行内镜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内瘤 图像增强内镜技术 内镜下治疗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胃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艳秋 邹晓平 《胃肠病学》 2018年第7期433-435,共3页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且是癌症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胃上皮内瘤变(GIN)作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对早期发现、干预并防控胃癌发生有重要意义。近年在GIN的概念演变、发病机制、生物学特征、治疗策略如根除幽门螺杆...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且是癌症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胃上皮内瘤变(GIN)作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对早期发现、干预并防控胃癌发生有重要意义。近年在GIN的概念演变、发病机制、生物学特征、治疗策略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定期随访、内镜治疗等领域有较多研究。本文就GI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内瘤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