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的胃粘膜改变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易
韩盛玺
刘晓岗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650-652,共3页
目的观察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的胃粘膜细微结构变化。方法对112例具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在完成普通内镜检查后,应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术对胃窦胃小凹形态和胃体集合小静脉进行观察,并在所观察部位活检...
目的观察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的胃粘膜细微结构变化。方法对112例具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在完成普通内镜检查后,应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术对胃窦胃小凹形态和胃体集合小静脉进行观察,并在所观察部位活检做病理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胃体下部集合小静脉分为规则型(R)、不规则型(I)和消失型(D),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8.9%、64.3%和69.1%,其中D型和I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R型(P<0.01)。幽门螺杆菌只发生在胃小凹的B、C、D3型中,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25.0%、67.6%和33.3%,C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B型和D型(P<0.05)。结论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粘膜表现为集合小静脉模糊、混乱或消失,胃小凹稀疏、粗大、开口扩张发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
胃
体
集合
小
静脉
胃
小凹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对Hp感染时胃黏膜改变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肖玲
黄翠屏
+1 位作者
杨玉宇
彭侠彪
《新医学》
201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黏膜微细结构变化的特点,进而探讨NBI结合放大内镜在判断Hp感染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选择130例行NBI结合放大内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取^(14)C尿素呼气试验、...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黏膜微细结构变化的特点,进而探讨NBI结合放大内镜在判断Hp感染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选择130例行NBI结合放大内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取^(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法、组织切片法检测Hp感染,对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微细结构和血管图像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金标准阳性患者,NBI结合放大内镜下胃黏膜集合小静脉表现为I型(93.7%)和D型(96.2%)的Hp感染率高于R型(6.3%);金标准阴性患者,I型(8.6%)和D型(5.7%)感染率低于R型(91.4%),P均<0.05;即I型和D型与金标准符合率较高。结论 NBI结合放大内镜可以作为辅助诊断Hp的一种方法,主要是表现为I型和D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胃
黏膜改变
胃
体
集合
小
静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放大内镜下的胃黏膜改变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瑶
毕春山
+1 位作者
邸霞
刘宾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观察放大内镜直视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的胃黏膜微细形态变化。方法使用手动变焦电子放大内镜(Olympus GIF Q-240Z),对190例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体集合静脉和胃窦小凹形态进行放大观察,并在所观察部位活检作...
目的观察放大内镜直视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的胃黏膜微细形态变化。方法使用手动变焦电子放大内镜(Olympus GIF Q-240Z),对190例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体集合静脉和胃窦小凹形态进行放大观察,并在所观察部位活检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放大内镜下胃体下段集合静脉分为规则型(R)、不规则型(I)、消失型(D)三型,Hp感染率分别为6.0%、61.9%和72.4%,其中D型和I型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R 型(xRI2=36.86,XDR2=81.40,P值均<0.01)。胃小凹形态分为A、B、C、D、E五型,中度以上炎症的发病率分别为10.0%、23.1%、68.9%、10.0%和4.6%。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主要发生在C、D、E三型。黏膜萎缩发生率分别为26.2%、90.0%和95.5%;肠上皮化生发生率分别为11.5%、65.0%和 95.5%。B、C、D三型存在Hp感染,其Hp感染发生率分别是29.0%(29/100)、66.7%(34/51)和 33.3%(6/18),三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BC2=19.71,P<0.01;XCD2=6.07,P<0.05)。结论放大内镜下Hp感染的胃黏膜表现为集合静脉模糊、混乱或消失;胃小凹稀疏而粗大,开口扩张、表面发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胃体集合静脉
胃
小凹
幽门螺杆菌
嗜银染色
快速尿素酶测定
原文传递
题名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的胃粘膜改变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易
韩盛玺
刘晓岗
机构
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650-652,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的胃粘膜细微结构变化。方法对112例具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在完成普通内镜检查后,应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术对胃窦胃小凹形态和胃体集合小静脉进行观察,并在所观察部位活检做病理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胃体下部集合小静脉分为规则型(R)、不规则型(I)和消失型(D),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8.9%、64.3%和69.1%,其中D型和I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R型(P<0.01)。幽门螺杆菌只发生在胃小凹的B、C、D3型中,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25.0%、67.6%和33.3%,C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B型和D型(P<0.05)。结论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粘膜表现为集合小静脉模糊、混乱或消失,胃小凹稀疏、粗大、开口扩张发红。
关键词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
胃
体
集合
小
静脉
胃
小凹
幽门螺杆菌
Keywords
magnifying endoscopy
narrow band imaging
gastric corpus collecting venules
gastfie pit
Helieohacter pylori
分类号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对Hp感染时胃黏膜改变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肖玲
黄翠屏
杨玉宇
彭侠彪
机构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新医学》
201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文摘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黏膜微细结构变化的特点,进而探讨NBI结合放大内镜在判断Hp感染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选择130例行NBI结合放大内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取^(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法、组织切片法检测Hp感染,对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微细结构和血管图像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金标准阳性患者,NBI结合放大内镜下胃黏膜集合小静脉表现为I型(93.7%)和D型(96.2%)的Hp感染率高于R型(6.3%);金标准阴性患者,I型(8.6%)和D型(5.7%)感染率低于R型(91.4%),P均<0.05;即I型和D型与金标准符合率较高。结论 NBI结合放大内镜可以作为辅助诊断Hp的一种方法,主要是表现为I型和D型者。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胃
黏膜改变
胃
体
集合
小
静脉
Key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Magnifying endoscopy
Narrow-band imaging technique
Gastric mucosal changes
Gastric corpus collecting venules
分类号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放大内镜下的胃黏膜改变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瑶
毕春山
邸霞
刘宾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7-249,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放大内镜直视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的胃黏膜微细形态变化。方法使用手动变焦电子放大内镜(Olympus GIF Q-240Z),对190例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体集合静脉和胃窦小凹形态进行放大观察,并在所观察部位活检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放大内镜下胃体下段集合静脉分为规则型(R)、不规则型(I)、消失型(D)三型,Hp感染率分别为6.0%、61.9%和72.4%,其中D型和I型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R 型(xRI2=36.86,XDR2=81.40,P值均<0.01)。胃小凹形态分为A、B、C、D、E五型,中度以上炎症的发病率分别为10.0%、23.1%、68.9%、10.0%和4.6%。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主要发生在C、D、E三型。黏膜萎缩发生率分别为26.2%、90.0%和95.5%;肠上皮化生发生率分别为11.5%、65.0%和 95.5%。B、C、D三型存在Hp感染,其Hp感染发生率分别是29.0%(29/100)、66.7%(34/51)和 33.3%(6/18),三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BC2=19.71,P<0.01;XCD2=6.07,P<0.05)。结论放大内镜下Hp感染的胃黏膜表现为集合静脉模糊、混乱或消失;胃小凹稀疏而粗大,开口扩张、表面发红。
关键词
放大内镜
胃体集合静脉
胃
小凹
幽门螺杆菌
嗜银染色
快速尿素酶测定
Keywords
Magnifying endoscopy
Gastric corpus collecting vein
Gastric pit patterns
Helicobacter pylori
Warthin-Starry staining
Rapid urease test
分类号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的胃粘膜改变
李易
韩盛玺
刘晓岗
《四川医学》
CAS
200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对Hp感染时胃黏膜改变的研究分析
肖玲
黄翠屏
杨玉宇
彭侠彪
《新医学》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放大内镜下的胃黏膜改变
王瑶
毕春山
邸霞
刘宾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