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褚传莲 李延青 +2 位作者 张燕 李文婕 赵宪邨 《胃肠病学》 2002年第6期350-352,共3页
背景:体外研究发现胆汁可抑制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生长,但人体内胆汁反流对H.pylori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H.pylori感染的影响。方法:5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有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取胃窦黏膜活... 背景:体外研究发现胆汁可抑制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生长,但人体内胆汁反流对H.pylori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H.pylori感染的影响。方法:5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有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取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用改良Giemsa染色、RUT或血清H.pylori-IgG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患者接受铝碳酸镁治疗(1 000 mg,tid,4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和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为66.O%,H.pylori感染者在Ⅰ、Ⅱ、Ⅲ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共有48例患者接受胃镜复查,结果显示胃内胆汁反流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H.pylori感染率为64.6%,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合并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较非H.pylori感染者为重,且肠化发生率(39.4%)与非H.pylori感染者(11.8%)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并H.pylori感染胆汁反流患者的胃炎和肠化均较单纯胆汁反流者为重。抗胆汁反流治疗可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但未能改善胃黏膜的H.pylori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胆汁反流 治疗 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载PDF
口腔幽门螺杆菌和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丹颖 戴宁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口腔为上消化道入口,有学者提出口腔中亦有H.pylori的生存,并认为口腔 H.pylori 感染和胃H.pylori 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口腔 H.pylori感染可能是胃内H.pylori根除治疗后复发的一个... 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口腔为上消化道入口,有学者提出口腔中亦有H.pylori的生存,并认为口腔 H.pylori 感染和胃H.pylori 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口腔 H.pylori感染可能是胃内H.pylori根除治疗后复发的一个潜在的再感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幽门杆菌 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唾液 牙菌斑
下载PDF
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重要手段——该项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3
作者 王伦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期45-45,共1页
以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游伟程教授为首的科研组经过10年的研究证实,清除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40%.该研究课题“胃癌高发区人群胃癌发生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关键词 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华医学科技奖 癌发病率 癌癌前病变 癌发生 癌高发区 北京大学 发病风险
下载PDF
消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发生
4
作者 贺雄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1年第6期56-57,共2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胃癌在世界范围内仍为高发肿瘤,居各种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流行病学研究室研究证实,清除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胃癌在世界范围内仍为高发肿瘤,居各种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流行病学研究室研究证实,清除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发生 消除幽门杆菌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活动性 预防 肿瘤死因 癌癌前病变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阳性患者的辅助作用研究
5
作者 王万青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A02期56-56,共1页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阳性患者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阳性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标准三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阳性患者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阳性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标准三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比两组Hp根除率,并观察两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及出血指数。结果:治疗组1个月Hp根除率及1年后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D、PLI、S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D、PLI、SBI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提高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阳性患者Hp根除率,且对改善牙周状况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基础治疗 慢性牙周炎 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