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双原发恶性肿瘤12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骞 邵永孚 王成峰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双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胃双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胃同时性双原发性腺癌 9例 ,胃恶性淋巴瘤合并胃腺癌 2例 ,胃间质肉瘤合并胃腺癌 1例。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 ,并获... 目的 探讨胃双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胃双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胃同时性双原发性腺癌 9例 ,胃恶性淋巴瘤合并胃腺癌 2例 ,胃间质肉瘤合并胃腺癌 1例。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 ,并获随访。生存 5年以上者 3例 ,其余 9例因转移或复发分别于术后 2~ 4年内死亡。结论 胃双原发恶性肿瘤因其肿瘤的多中心发生 ,侵犯范围广 ,故转移复发概率相应增大。因而更加强调诊断的早期性 ,手术切除的根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恶性肿瘤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涛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诊断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0.6±13.9)岁,男78例,女26例。依靠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并按细胞分裂指数和Ki-67指数...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诊断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0.6±13.9)岁,男78例,女26例。依靠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并按细胞分裂指数和Ki-67指数对肿瘤进行分型和分级,并对比神经内分泌瘤与神经内分泌癌组织学特点。结果:神经内分泌瘤38例,神经内分泌癌58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8例。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肿瘤位置、手术类型、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患者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特点及预后不同,神经内分泌瘤肿瘤恶性度低,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神经内分泌癌与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患者生存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特点 研究
下载PDF
胃多原发恶性肿瘤35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胡经纬 卢明东 +3 位作者 孙维建 王奕庚 张毅 郑志强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264-1265,共2页
多原发恶性肿瘤指在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包括同时癌(2个肿瘤同时发现或在6个月内相继发现,简称SC)和异时癌(超过6个月再发现的肿瘤,简称MC)。随着癌症诊断水平的提高,胃多原发恶性肿瘤发现率也越来越... 多原发恶性肿瘤指在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包括同时癌(2个肿瘤同时发现或在6个月内相继发现,简称SC)和异时癌(超过6个月再发现的肿瘤,简称MC)。随着癌症诊断水平的提高,胃多原发恶性肿瘤发现率也越来越高。Warren等^[1]于1932年提出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1)每个癌必须独立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恶性肿瘤 临床分析 诊断水平 同时癌 异时癌 发现率
下载PDF
研究94例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王旭林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4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取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94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积极诊治,并加强随访,记录1、3、5年具体生存率情况。结果:本组原发病位于胃窦17例,占18.01%;胃体2...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取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94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积极诊治,并加强随访,记录1、3、5年具体生存率情况。结果:本组原发病位于胃窦17例,占18.01%;胃体22例,占23.4%;贲门55例,占58.5%。类癌6例,占6.4%;胃神经内分泌癌66例,占70.2%;胃神经内分泌瘤22例,占23.4%。临床分期:Ⅰ期8例,占8.6%;Ⅱ期28例,占29.8%;Ⅲ期36例,占38.3%;Ⅳ期22例,占23.4%。姑息性手术治疗15例,占15.9%;根治性手术74例,占78.7%;化疗5例,占5.3%。随访1年总体发生率为74.5%;3年总体生存率为40.4%;5年总体生存率为18.1%。结论:我国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一定发病率,以男性为主,在诊治标准上尚无统一标准,但病理检查可为确诊提供准确参考依据,患者若及时开展手术,特别是根治性手术,可最大程度的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盘日海 莫宇居 于磊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1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胃原发性NET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胃原发性NET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隐痛,部分伴有黑便。18例胃原发性NET中,NET14例,NEC3例,MANEC1例。突触素(Syn)... 目的分析并总结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胃原发性NET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胃原发性NET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隐痛,部分伴有黑便。18例胃原发性NET中,NET14例,NEC3例,MANEC1例。突触素(Syn)和嗜铬粒素A(CgA)在低级别肿瘤中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高级别肿瘤则阳性表达较弱。结论胃原发性NET病理诊断主要依靠镜下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正确的病理分型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胃部原发性少见及罕见肿瘤的CT表现
6
作者 叶宇 王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2113-211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胃部原发性少见及罕见肿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8种类型胃部原发性少见及罕见肿瘤的CT表现,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病变范围(是否穿透浆膜层)、密度(囊变、钙化、坏死等)、黏膜完整性、CT强化方式及程度、壁外血... 目的探讨分析胃部原发性少见及罕见肿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8种类型胃部原发性少见及罕见肿瘤的CT表现,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病变范围(是否穿透浆膜层)、密度(囊变、钙化、坏死等)、黏膜完整性、CT强化方式及程度、壁外血管侵犯、周围淋巴结及邻近脏器侵犯。结果27例中原发性淋巴瘤13例,肝样腺癌5例,神经内分泌癌3例,神经鞘瘤2例,钙化性胃癌、尤文氏肉瘤、孤立性纤维瘤及血管球瘤各1例,淋巴瘤胃壁增厚伴胃腔扩张,肝样腺癌轻至中度强化,肝脏及淋巴结易转移伴甲胎蛋白增高,神经内分泌癌明显强化,神经鞘瘤边界清,腔外生长型肿块、呈渐进性强化,钙化性胃癌以胃壁钙化为主,尤文氏肉瘤病灶大,但壁外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不显著,孤立性纤维瘤腔内生长型肿块、轻度均匀强化,血管球瘤强化峰值与腹主动脉相近。结论胃部少见及罕见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仔细观察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指标能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肿瘤 少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符合线路^(18)F-FDGSPECT与64排CT异机融合在诊断胃原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7
作者 缪绍维 卢婷婷 汪永红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18)F-FDG SPECT与64排CT异机融合在诊疗胃原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确诊的40例胃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符合线路^(18)F-FDG SPECT与64排CT胸全腹扫描,收集影像资料,将符合线路同机CT...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18)F-FDG SPECT与64排CT异机融合在诊疗胃原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确诊的40例胃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符合线路^(18)F-FDG SPECT与64排CT胸全腹扫描,收集影像资料,将符合线路同机CT融合影像与64排异机CT融合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异机融合影像在原发病灶的定位及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符合线路同机扫描(χ~2=6.08,P<0.05)。结论:符合线路扫描与64排CT的异机融合将多种影像资料相互补充,更适用于市区级基层医院诊疗胃原发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64排CT 原发恶性肿瘤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X线诊断(附20例报告)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克昌 王孝英 +3 位作者 杨炼 韩萍 吴汉斌 代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双对比X线征象。材料与方法 对经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的 2 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X线表现 ,从病变形态、大小、数目、部位及范围、胃腔胃壁及功能改变、胃粘膜皱襞改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胃粘膜皱...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双对比X线征象。材料与方法 对经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的 2 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X线表现 ,从病变形态、大小、数目、部位及范围、胃腔胃壁及功能改变、胃粘膜皱襞改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胃粘膜皱襞异常肥大 12例 (60 % ) ,多结节 6例 (3 0 % ) ,不规则浅大溃疡 4例 (2 0 % ) ,巨大软组织块影 2例 (10 % ) ,多种形态病灶并存 14例(70 % ) ;病变大小超过 5cm者 16例 ,占 80 % ;呈多发者 18例 (90 % ) ;胃壁增厚变僵 18例 (90 % ) ,胃蠕动减弱但存在者 2 0例 (10 0 % ) ;胃腔明显缩小狭窄仅 1例 (5 % )。结论 病变的多形性、多灶性、弥漫性及范围广泛 ,胃壁增厚但保持一定的柔软性和蠕动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重要X线征象 ,且X线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常不成比例。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对本病的术前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肿瘤 恶性淋巴瘤 X线诊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CD56阳性的胃原发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
9
作者 郭晓娟 王金西 +4 位作者 李芳 杨建华 袁艳龙 宋晓明 田云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21-1023,共3页
患者女性,21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剑突下明显,饭后腹痛加重,不伴返酸、烧心、呕血等异常,保守治疗未见好转,症状逐渐加重,出现黑便,无明显血便。2021年3月9日胃镜检查示:胃体下部大弯侧见一最大径约2.5 cm深凿溃疡,底覆... 患者女性,21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剑突下明显,饭后腹痛加重,不伴返酸、烧心、呕血等异常,保守治疗未见好转,症状逐渐加重,出现黑便,无明显血便。2021年3月9日胃镜检查示:胃体下部大弯侧见一最大径约2.5 cm深凿溃疡,底覆白苔,周围黏膜水肿明显(图1),取活检组织4块。眼观:灰白色软组织4块,大小0.5 cm×0.5 cm×0.2 cm。镜检:黏膜固有层见较小的裸核样异型细胞,核深染,不规则,未见明显核仁、核分裂象,部分细胞浸润黏膜肌层。免疫表型:CD56阳性,vimentin散在阳性,CD45、CKpan、CgA、Sy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60%。病理诊断:(胃体)黏膜组织呈慢性炎,局灶可见少许异型细胞,结合免疫表型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G3)。患者持续黑便,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93 g/L,血小板331×10^(9)/L,红细胞3.65×10^(12)/L,提示贫血。复查胸腹CT示:胃体远部壁增厚并溃疡,考虑恶性占位;胃体下方见肿大淋巴结,肺、纵隔、肝、脾、胰腺等阴性。2021年3月23日,患者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原发肿瘤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CD56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红宾 张一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原发肿瘤 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胃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22例分析
11
作者 郭人敬 曾向军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原发肿瘤 NHL 淋巴瘤 PGNHL
下载PDF
12例多原发性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严树柏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1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原发肿瘤 临床表现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杜秀坤 聂会生 +1 位作者 梁瑜 田彦锋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2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开始前、术后化疗第1周期、第2周期及第3周期结束时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2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开始前、术后化疗第1周期、第2周期及第3周期结束时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相对计数,另选取同期健康人1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前的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前相比,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第1周期结束时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与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前及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第1周期结束时比较,化疗第2和第3周期结束时上述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在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第一周期结束时机体免疫功能最低,随着疗程的延长,化疗药物抑制细胞免疫的作用逐渐减弱,促进细胞免疫的能力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原发 癌根治术 化疗 细胞免疫
下载PDF
胃部少见原发性肿瘤的MDCT诊断 被引量:7
14
作者 罗敏 江紫荣 +2 位作者 范建忠 马明平 杜瑞宾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4-668,共5页
目的探讨胃部少见原发性肿瘤的MDCT表现特点,指导临床选择正确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胃部少见原发性肿瘤的MDCT特征、胃镜结果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中,胃原发性淋巴瘤5例,神经鞘瘤3例,神经... 目的探讨胃部少见原发性肿瘤的MDCT表现特点,指导临床选择正确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胃部少见原发性肿瘤的MDCT特征、胃镜结果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中,胃原发性淋巴瘤5例,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钙化性纤维性假瘤、多发性静脉扩张型血管瘤、类癌、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球瘤及黏膜下脂肪瘤各1例,腺瘤2例。胃镜:2例腺瘤及1例钙化性纤维性假瘤,胃镜提示胃腔内肿瘤,诊断为息肉;其余14例胃镜提示胃黏膜光滑,诊断为黏膜下病变。结论胃部少见原发性肿瘤均有各自一定的MDCT表现特征,仔细分析大部分可正确诊断,有效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肿瘤 神经鞘瘤 钙化性纤维性假瘤 少见
原文传递
胃原发性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点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尚梅 刘秀云 +2 位作者 邹霜梅 魏国联 孙耘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分析并总结胃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胃癌标本共计 462 0例 ,其中内分泌肿瘤 2 0例 ,采用手术后肿瘤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 ,应用SP法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 0例中有类癌 1例 ,恶性类癌 3例 ,小细胞癌 6例 ,混合... 目的 分析并总结胃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胃癌标本共计 462 0例 ,其中内分泌肿瘤 2 0例 ,采用手术后肿瘤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 ,应用SP法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 0例中有类癌 1例 ,恶性类癌 3例 ,小细胞癌 6例 ,混合性外分泌 内分泌癌 10例。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结果 :S 10 0 80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85 % ,嗜铬粒素A 5 0 % ,突触素 80 % ,胃泌素 3 0 % ,5 羟色胺 65 % ,细胞角蛋白AE1/AE3 5 0 % ,癌胚抗原 80 %。结论 尽管根据WHO肿瘤国际组织学2 0 0 0年新分类 ,胃的内分泌肿瘤在组织形态上有类癌、恶性类癌、小细胞癌、混合性外分泌 内分泌癌及瘤样病变 5种类型。但在本组报道的病例中 ,仍有少数病例形态特殊 ,很难归类。胃的内分泌肿瘤在组织学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内分泌肿瘤 病理特点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学分型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同时性胃结直肠双原发肿瘤八例
16
作者 郭洪海 胡奕炀 +8 位作者 田园 杨沛刚 丁平安 王冬 张志栋 赵雪峰 刘羽 李勇 赵群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7-789,共3页
目的报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同时性胃结直肠双原发肿瘤的手术结果和随访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同时性胃结直肠双原发肿瘤8例患... 目的报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同时性胃结直肠双原发肿瘤的手术结果和随访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同时性胃结直肠双原发肿瘤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43~80)岁;平均体质指数为25.5(20.3~37.0)kg/m^(2)。其中胃癌合并直肠癌2例,胃癌合并乙状结肠癌3例,胃癌合并升结肠癌1例,胃胃肠间质瘤(GIST)合并升结肠癌1例,胃GIST合并直肠癌1例。所有患者均经达芬奇机器人同期切除,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295(245~38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10~80)ml,平均术后排气时间为2(1~3)d,平均术后进流食时间为4(3~6)d,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7.6(6~11)d。术后1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全组无吻合口漏、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时间18(14~24)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征象。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同时性胃结直肠双原发肿瘤安全可行,可在有经验的中心开展,但近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同时性 结直肠双原发肿瘤
原文传递
胃和舌根多原发恶性肿瘤一例
17
作者 李尚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04-204,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恶性肿瘤 舌根多原发恶性肿瘤 病理检查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辅助切口行毕Ⅰ式吻合在原发性胃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罡 郝英 +2 位作者 童永康 苟瑞强 来松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7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辅助切口行毕Ⅰ式吻合在原发性胃癌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辅助切口行毕Ⅰ式吻合在原发性胃癌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患者在全腹腔镜下行毕Ⅰ式吻合,对照组患者采用辅助切口行毕Ⅰ式吻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和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 4%,低于对照组的24.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采用全腹腔镜下行毕Ⅰ式吻合治疗原发性胃癌患者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肿瘤 腹腔镜 远端癌根治术 辅助切口 毕Ⅰ式吻合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between primary tumor and metastatic lesions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sing laser microdissection and cDNA microarray 被引量:8
19
作者 Long Wang Jin-Shui Zhu +2 位作者 Ming-Quan Song Guo-Qiang Chen Jin-Lian Ch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3期6949-6954,共6页
AIM. To study the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arget cells in primary gastric cancer and its metastatic lymph nodes using laser microdissection (LMD) in combination with cDNA microarray. METHODS: Norma... AIM. To study the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arget cells in primary gastric cancer and its metastatic lymph nodes using laser microdissection (LMD) in combination with cDNA microarray. METHODS: Normal gastric tissue samples from 30 healthy individuals, 36 cancer tissue samples from primary gastric carcinoma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tissue samples from 58 patients during gastric cancer resection were obtained using LMD in combination with cDNA microarray independently. After P27-based amplification, aRNA from 36 of 58 patients (group 1)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metastatic tissue specimens from the remaining 22 patients (group 2) were applied to cDNA microarray. 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imrnunohistochemical assay verified the results of microarray in group 2 and further identified gene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the progression of gastric cancer.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10 genes was up-regulated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15 genes was down-regulated in 22 gastric carcinoma samples compared with that of genes in the normal controls. Th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at the level of mRNA and protein, and suggested that four genes (OPCML, RNASE1, YES1 and ACK1) could play a key role in the tumorigenesis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3 genes (OPCML, RNASE1 and YES1) was similar to tumor suppressor genes. For exampl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hese genes was the highest in normal gastric epithelium, which was decreased in primary carcinoma, and further decreased in metastatic lymph nodes. On the contrary,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gene ACK1 was similar to that of oncogene. Four genes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a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majority of the cases in the progression of gastric cancer. CONCLUSION: LMD in combination with cDNA microaro ray provides a unique support foe the identification of early expression profiles of differential genes and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3 genes (OPCML, RNASE1 and YES1)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gastric cancer.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revea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cDNA microarray Laser microdissection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27
下载PDF
腹部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继群 张军 +3 位作者 李哲 郑石磊 刘永利 雷振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中铁山桥集团医院收治的10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直肠癌高分辨MR图像定义的壁外血管侵犯(EMVI)评分标准及增强... 目的探讨腹部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中铁山桥集团医院收治的10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直肠癌高分辨MR图像定义的壁外血管侵犯(EMVI)评分标准及增强多排螺旋CT(ce MDCT)检查影像结果相结合,判定胃癌EMVI阳性或阴性,分析ce MDCT诊断胃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阳性与患者年龄、性别和分期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ce MDCT检查结果显示,10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EMVI阳性患者34例(32.4%),EMVI阴性患者为71例(67.6%)。ce MDCT诊断胃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阳性与肿瘤生长方式和直径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组织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 EMVI阳性与ct TNM分期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能定性诊断原发性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疾病,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 多排螺旋CT 原发肿瘤 壁外血管侵犯 诊断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