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后壁囊肿诊治一例
1
作者 王强 冯斌 +1 位作者 颜学波 唐才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14-115,共2页
胃囊肿在临床上罕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甚至癌变等,由于位置毗邻关系以及缺乏特异性的检查评估,诊断困难,常被误认为是胰腺囊肿、肾囊肿或肝囊肿等其他部位囊肿。株洲市中心医院肝胆胰... 胃囊肿在临床上罕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甚至癌变等,由于位置毗邻关系以及缺乏特异性的检查评估,诊断困难,常被误认为是胰腺囊肿、肾囊肿或肝囊肿等其他部位囊肿。株洲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于2018年2月收治一例女性胃囊肿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胃后壁肿瘤 腹腔镜手术 囊肿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胃造口法腹腔镜胃后壁黏膜下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印慨 郑成竹 +2 位作者 柯重伟 李际辉 华积德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胃造口法腹腔镜胃后壁黏膜下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胃肿瘤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灶位于胃体后壁23例,胃底后壁19例;肿瘤直径1.5~5.2(平均2.4)cm。术式主要步骤为病灶定位、胃前壁切开、肿... 目的探讨胃造口法腹腔镜胃后壁黏膜下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胃肿瘤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灶位于胃体后壁23例,胃底后壁19例;肿瘤直径1.5~5.2(平均2.4)cm。术式主要步骤为病灶定位、胃前壁切开、肿瘤提出胃腔、肿瘤切除、前壁缝合。结果41例手术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8min,平均术中出血25ml。术后疼痛轻微,术后第1天可恢复活动,第3天恢复进食,平均住院天数7.4d。有5例患者术后病理显示为低度恶性间质瘤,随访10~4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胃造口法腹腔镜胃后壁黏膜下肿瘤切除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法 腹腔镜 后壁黏膜下肿瘤 切除术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治疗胃底后壁黏膜下肿瘤 被引量:1
3
作者 柯重伟 郑成竹 +4 位作者 邹晓平200433上海 印慨 李际辉 胡明根 陈丹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extraluminalgastrectomy)治疗胃底后壁近食管贲门连接处(theesophagocardiacjunction,ECJ)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对初步诊断为胃底后壁近ECJ的黏膜下肿瘤15例患...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extraluminalgastrectomy)治疗胃底后壁近食管贲门连接处(theesophagocardiacjunction,ECJ)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对初步诊断为胃底后壁近ECJ的黏膜下肿瘤15例患者行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肿瘤直径平均4.8cm;肿瘤边缘距ECJ约1.5~2.5cm。采用4孔法,主要步骤为肿瘤定位、网膜游离、胃底和脾上极分离、ECJ显露以及用内视镜切割吻合器切割胃底。结果手术平均(66.2±10.4)min;术中平均出血(89.4±21.7)ml。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病灶遗漏,也无并发症和手术中转。术后平均住院(5.3±1.1)d。73.3%的患者于术后36h内恢复胃肠功能,并开始进食和下床活动。结论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完全可以避免腹腔污染、脾脏损伤和食管狭窄的发生;同时,胃切除范围也不受限。该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腔外切除术 外科治疗 后壁黏膜下肿瘤
原文传递
飞行员胃后壁间质肿瘤术后恢复飞行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荣强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飞行员 后壁间质肿瘤 术后 恢复飞行 肿瘤 CT X线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