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巴达干希拉的治疗
1
作者 包丽 包永梅 萨仁其木格 《蒙医药》 1995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胃巴达干希拉 蒙医 蒙药 民族医药
下载PDF
胃巴达干的治疗
2
作者 乌兰图雅 萨日娜 《蒙医药》 2004年第2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胃巴达干 蒙医学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蒙医“胃巴达干病”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3
作者 白乌日力嘎 娜米拉 +4 位作者 特日格乐 苏龙嘎 小芳 其其日力格 包纳日斯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1年第3期50-54,共5页
目的:建立蒙医"胃巴达干病"临床症状的实验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索和揭示"胃巴达干病"内在的生理病理机制打好实验基础。方法:采用SD大鼠,给予冰水灌胃及吹寒风的方法,诱导大鼠"胃巴达干病"模型形成。造... 目的:建立蒙医"胃巴达干病"临床症状的实验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索和揭示"胃巴达干病"内在的生理病理机制打好实验基础。方法:采用SD大鼠,给予冰水灌胃及吹寒风的方法,诱导大鼠"胃巴达干病"模型形成。造模结束后从症状体征的变化、胃组织学及相关消化指标等分析并评价模型。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外观及性情状态表现为精神不振,活动明显减少,瞌睡,常相互挤在一起倦卧成团,捉拿时挣扎少或挣扎无力,毛枯槁、蓬松,大便湿润、质地较软,皮肤黏膜苍白,舌唇多为紫暗色特征的证候;一般体征出现体质量下降或缓慢增长的情况(P<0.05),肛温(P<0.05)、饮水量(P<0.05)、摄食量下降,尿量增加等表现。上述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体征改变符合"胃巴达干病"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基本特征;两组胃组织学病理改变未见明显差异;模型组PGⅠ、PGR水平明显升高(P<0.05),G-17相对有所升高(P>0.05),而PGⅡ水平相对有所降低(P>0.05)。结论:本模型有程度较深的"胃巴达干病"临床表现。本研究结合吹寒风与灌胃冰水的造模方法,较为成功地建立了与临床症状相符的蒙医"胃巴达干病"动物模型。而蒙医"胃巴达干病"病变与PGⅠ、PGⅡ、PGR、G-17有密切内在机制相关性。本次研究为蒙医"胃巴达干病"本质及药物治疗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医学 胃巴达干”病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蒙医学对“胃巴达干”病的新认识
4
作者 白乌日力嘎 包纳日斯 娜米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0年第5期77-79,共3页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和生物学原理探讨,试图对蒙医“胃巴达干”病的病因、病机作新的思考,并尝试探寻蒙医“胃巴达干”病的病因、病机内涵,为丰富和发展蒙医学“三根理论”及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蒙医学 胃巴达干”病 现代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