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切除同期人工胃底重建术抗食管反流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少鸣 《安徽医学》 2005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评价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同时实施人工胃底重建术抗食管反流作用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观察122例人工胃底重建的病人,将其术后食管反流症状、钡剂造影、胃镜检查食管和吻合口炎症反应程度的资料,与常规胃食管吻合术40例病人的临床... 目的评价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同时实施人工胃底重建术抗食管反流作用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观察122例人工胃底重建的病人,将其术后食管反流症状、钡剂造影、胃镜检查食管和吻合口炎症反应程度的资料,与常规胃食管吻合术4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作比较。结果人工胃底成形者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建人工胃底胃食管瓣有明确的抗反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食管反流 人工胃底重建 食管瓣膜(His角) 食管反流 胃底重建 临床观察 重建 食管癌切除 人工 食管吻合术
下载PDF
近半胃切除术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抗反流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夏术森 王崇树 +3 位作者 李勋 周彤 张广军 魏寿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近半胃切除术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的抗反流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行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对照组40例行食管胃后壁吻合。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并分析两组术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钡剂反流入食管,... 目的:探讨近半胃切除术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的抗反流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行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对照组40例行食管胃后壁吻合。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并分析两组术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钡剂反流入食管,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出血、狭窄、瘘及术后上腹部疼痛、烧心及反酸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钡剂反流入食管、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及术后上腹部疼痛、烧心及反酸等并发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吻合口出血、狭窄及瘘。结论:近半胃切除术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术能明显降低病人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及上腹疼痛、烧心及反酸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半切除 食管吻合 胃底重建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管状胃加胃底重建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世忠 李明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2期79-80,83,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3例符合条件、患有食管癌且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 目的探讨研究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3例符合条件、患有食管癌且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管状胃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均存在一定的胃食管反流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24 h酸反流次数、最长持续反流时间、pH值<4的总时间、以及pH值<4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均较低(P<0.05)。在治疗完成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食管炎症、糜烂、溃疡、以及吻合口异常,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的疗效优于单纯的管状胃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 胃底重建 食管反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管状胃在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中的应用
4
作者 侯向生 万清廉 +1 位作者 郑慧禹 常国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9-340,共2页
0引言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是吻合口三大并发症。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切除贲门癌106例,采用派尔特FLSL90闭合器制作管状胃重建胃底,FCSL W26吻合器吻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贲门癌 胃底重建 管状
下载PDF
Nissen折叠胃底重建、幽门括约肌“捏断”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静 赵善莹 王连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9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Nissen折叠 胃底重建 幽门括约肌“捏断”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贲门癌、食管癌切除同期胃底重建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旭华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2期6758-6759,共2页
目的:讨论贲门癌、食管癌切除同期胃底重建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机制和作用。方法:常规游离切除食管和胃贲门部,并将胃小弯侧用闭合切割器裁剪成管状胃,一次性吻合器在距管状胃最高点下方3.0 cm处与食管行端侧吻合,吻合口上方形成的胃底... 目的:讨论贲门癌、食管癌切除同期胃底重建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机制和作用。方法:常规游离切除食管和胃贲门部,并将胃小弯侧用闭合切割器裁剪成管状胃,一次性吻合器在距管状胃最高点下方3.0 cm处与食管行端侧吻合,吻合口上方形成的胃底浆肌层与纵隔组织悬吊数针,形成人造His角。结果:72例患者术后进普食后感觉良好,嗳气、反酸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贲门癌、食管癌切除同期胃底重建能有效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食管癌 外科手术 胃底重建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7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01—2016-05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72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6例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术中联合胃底重建术,术中注意保留患者迷走神经;对照组36例行食管贲门癌切除...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01—2016-05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72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6例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术中联合胃底重建术,术中注意保留患者迷走神经;对照组36例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术中未行胃底重建术。对比2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厌食、烧心、恶心、嗳气、反流、腹泻、腹胀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食管体部静息压、收缩压及胃内静息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胃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食管贲门癌患者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时,术中行胃底重建术,并保留患者迷走神经,能改善患者胃肠消化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癌切除 胃底重建 保留迷走神经
下载PDF
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预防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杰成 许东兴 郑文添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前壁吻合及胃底重建在胃底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价值。方法对31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常规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近端胃根治术后,170例行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重新形成His角(A组),140例单纯行食管胃后壁吻合(B组)... 目的探讨食管胃前壁吻合及胃底重建在胃底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价值。方法对31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常规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近端胃根治术后,170例行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重新形成His角(A组),140例单纯行食管胃后壁吻合(B组)。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和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来评定其抗反流效果。结果食管胃前壁吻合抗反流优良率达78%。食管胃后壁吻合抗反流优良率35%,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抗反流差别有显著性意义(<0.01)。结论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能有效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简便、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食管前壁吻合 胃底重建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对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程林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4期53-55,共3页
胃底重建术是食管癌切除术、贲门癌切除术后常见的手术术式,但术后对消化道和胃功能的影响较大,极易出现功能紊乱症候群、反流性食管炎或胸腔胃排空障碍性疾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笔者分析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 胃底重建术是食管癌切除术、贲门癌切除术后常见的手术术式,但术后对消化道和胃功能的影响较大,极易出现功能紊乱症候群、反流性食管炎或胸腔胃排空障碍性疾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笔者分析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对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食管癌切除术 贲门癌切除术 胃底重建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易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6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39例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手术采用胃底重建术,并保留迷走神经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9例常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39例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手术采用胃底重建术,并保留迷走神经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9例常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胃镜检查结果及消化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缓解,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患者均生存,观察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7.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食管体部静息压和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能够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胃底重建 迷走神经 消化功能
下载PDF
贲门胃底重建术在弓上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献增 高文俊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2年第5期461-462,共2页
关键词 贲门胃底重建 弓上食管吻合术 应用 食管癌
下载PDF
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后胃功能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国范 张百江 +3 位作者 杨文锋 王绍平 申洪明 于素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并胃底重建术后胃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对68例无外侵的早、中期食管和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观察组);随机选择68例未保留迷走神经、未加胃底重建... 目的研究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并胃底重建术后胃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对68例无外侵的早、中期食管和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观察组);随机选择68例未保留迷走神经、未加胃底重建的常规手术者作对照组。术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自觉症状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及上消化道压力、24h胃pH值及基础胃酸分泌量、胃排空时间、血清胃泌素含量检测结果。结果(1)临床症状:在厌食、嗳气、反流、烧心、恶心、腹泻、餐后饱胀感方面,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2)24h胃pH值、基础胃酸分泌量、空腹血清胃泌素和胸腔胃排空检测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均P>0.05;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也均P>0.05。(3)上消化道压力:观察组吻合口上方食管静息压增加,术后1个月和1年时与术前比较,P<0.01;而对照组则没有增加,术后1个月和1年时与术前比较,P>0.05;观察组吻合口上方食管体部收缩压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和1年时与对照组比较,P<0.05。(4)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萎缩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于早期无周围外侵的食管贲门癌患者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并胃底重建术能防止术后胃的消化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外科手术 胃底重建 迷走神经
原文传递
重建贲门、胃底预防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新天 王强 +5 位作者 张依军 李沛 陈文庆 蔡三立 张广鑫 刘刚 《癌症进展》 2016年第11期1094-1097,1107,共5页
目的通过在管胃的基础上重建贲门(人工贲门)、胃底(人工胃底)探讨手术方式对预防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单纯管胃组(37例)和管胃+抗反流组(36例),分别在术后的1、6、12个月对患者术后... 目的通过在管胃的基础上重建贲门(人工贲门)、胃底(人工胃底)探讨手术方式对预防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单纯管胃组(37例)和管胃+抗反流组(36例),分别在术后的1、6、12个月对患者术后的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24 h p H值监测及胃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胃镜等结果提示管胃+抗反流组与管胃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24 h p H值测定术后1个月、6个月的总反流数,术后1个月、6个月的反流﹥5 min数,术后6个月、1年的p H值﹤4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管胃+抗反流组抗反流效果总体优于单纯管胃组。其中管胃+抗反流组无吻合口瘘出现,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要高于管胃组(19.4%vs 10.8%)。结论管胃+重建贲门、胃底术式较单纯管胃术式能更好地控制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且降低了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反流 抗反流手术 重建贲门 重建
下载PDF
胃底成形重建HIS角抗返流术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希波 王德江 丛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贲门癌 成形重建 HIS角抗返流术
下载PDF
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预防贲门癌术后返流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阴兵林 曾来铎 +3 位作者 匡裕康 吴九发 胡义玉 王兆阁 《江西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278-279,共2页
关键词 贲门癌 肿瘤 人工折叠重建 术后返流 预防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冀豫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6期135-136,共2页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95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术中切断迷走神经并不行胃底重建术,观察组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手术,比较2...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95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术中切断迷走神经并不行胃底重建术,观察组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上消化道压力和反流性食管炎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食管体部静息压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与正常组胃静息压比较,P>0.05;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53.19%明显高于观察组16.67%,P<0.01。结论:在早期无周围外侵的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能够保持胃正常泌酸、运动和排空功能,在提高手术疗效和改善预后方面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食管癌切除术 贲门癌切除术 胃底重建
原文传递
经腹吻合口并胃底再造成形术在治疗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涛 张大伟 +2 位作者 马玲 杜兰民 王萍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降低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吻合器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治疗组采用食管管状胃前壁端侧吻合后,再造胃底并吻合口内凸成形术,将吻合口部位重建成"Gubaroff"瓣样的贲门胃... 目的探讨降低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吻合器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治疗组采用食管管状胃前壁端侧吻合后,再造胃底并吻合口内凸成形术,将吻合口部位重建成"Gubaroff"瓣样的贲门胃底结构。术后定期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生活质量、反流性食管炎评分、胃排空功能、食管黏膜分级、反流液酸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吻合口狭窄程度、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吻合口并胃底再造成形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吻合口成形术 再造重建
下载PDF
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管状胃食管改良吻合术
18
作者 王华摄 陈春宇 +4 位作者 陈浩 廖艺 向军 彭俊生 杨祖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2-802,共1页
由于操作简单、吻合口少及保留正常的十二指肠通道等特点,管状胃与食管吻合是近端胃切除术后主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之一,但由于食管胃结合部结构和功能的缺失仍存在较高的食管反流发生率。为了改善近端胃术后的食管反流,笔者单位多年来... 由于操作简单、吻合口少及保留正常的十二指肠通道等特点,管状胃与食管吻合是近端胃切除术后主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之一,但由于食管胃结合部结构和功能的缺失仍存在较高的食管反流发生率。为了改善近端胃术后的食管反流,笔者单位多年来不断探索,通过管状胃、胃底重建、胃底折叠和类双肌瓣的食管残端包埋等复合抗反流技术对腹腔镜近端胃切除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进行了改良,同时利用侧侧吻合技术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本文与同道分享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管状胃食管改良吻合的手术视频及相关操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切除 管状 手术视频 侧侧吻合 吻合口狭窄 食管反流 胃底重建 食管结合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