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Sweet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陈飞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2期183-184,共2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类型,临床表现多样,确诊依赖组织活检,根据病灶起源可以分为结内和结外淋巴瘤。原发性胃肠淋巴瘤是结外淋巴瘤的常见部位,可以累及胃、小肠、结肠等,其中约50%~60%发生在胃部...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类型,临床表现多样,确诊依赖组织活检,根据病灶起源可以分为结内和结外淋巴瘤。原发性胃肠淋巴瘤是结外淋巴瘤的常见部位,可以累及胃、小肠、结肠等,其中约50%~60%发生在胃部,病理类型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主[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SWEET综合征
下载PDF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进展
2
作者 王贞 吴元玉 连树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45-349,共5页
胃是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L)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在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与其他良恶性肿瘤难以区分。近年来其发病率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虽然治疗... 胃是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L)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在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与其他良恶性肿瘤难以区分。近年来其发病率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虽然治疗方法在过去十几年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疗模式。现将对胃DLBCL规范化治疗方案及最新治疗研究进行阐述,以期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弥漫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汪玉芳 柯金勇 柯善栋 《癌症进展》 2018年第8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PG-DLBCL患者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PG-DLBCL患者均随访5年,其中4例(2.2%)患者失访,125例(67.9%)患者至随访结束时仍然生存,其余55例(29.9%)患者均因PG-DLBCL进展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GDLBCL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3%、71.5%和67.9%。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ugano分期、有无B症状、血红蛋白(HGB)水平、白蛋白(ALB)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有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PG-DLBCL患者的预后有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细胞起源对PG-DLBCL患者的预后无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B症状、HGB水平、ALB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有无Hp感染对PG-DLBCL患者的预后无影响(P﹥0.05);而Lugano分期、LDH水平和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是PG-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2.323、1.792、0.399,P﹤0.05)。结论 Lugano分期为Ⅲ~Ⅳ期、LDH水平升高是PG-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用利妥昔单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生存情况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超 武希润 +1 位作者 史美琴 王海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5期195-196,共2页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是指原发于胃肠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该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在治疗反应以及预后中具有显著的生物学异质性。近年来PG-DLBCL的发病呈明显增高趋势,而国内外对该病的报道大多局限于...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是指原发于胃肠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该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在治疗反应以及预后中具有显著的生物学异质性。近年来PG-DLBCL的发病呈明显增高趋势,而国内外对该病的报道大多局限于回顾性分析及个案报道,希望通过探讨最新的诊疗技术及治疗进展,能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内镜超声检查术 诊疗 进展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ichter's综合征)1例
5
作者 佘明金 马祖胜 +3 位作者 方道连 杨红旗 李桂芝 黄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9-600,共2页
患者,男性,70岁。于2004年5月体检血常规示WBC 125×10^9,查骨髓示骨髓增生活跃高水平,淋巴细胞占98%,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见图1。遂给予FC(F:氟达拉滨,C:环磷酰胺)方案化... 患者,男性,70岁。于2004年5月体检血常规示WBC 125×10^9,查骨髓示骨髓增生活跃高水平,淋巴细胞占98%,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见图1。遂给予FC(F:氟达拉滨,C:环磷酰胺)方案化疗6个疗程。于2007年10月18日复查血常规:WBC 18.58×10^9,淋巴细胞占77.90%。2007年10月19日骨穿(图2):CLL未完全缓解,遂再次予以FC方案化疗。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腰背部疼痛,予以PET—CT检查示:胃幽门部小弯侧块状FDG代谢异常增高灶。遂给予胃镜检查示:胃窦近胃角可见大片溃烂,周围粘膜呈堤坝样、凹凸不平并见黄白色污苔。病理检查:考虑恶性肿瘤,见图3。收住入院进一步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Richter’s综合征 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蓉 李玲 +1 位作者 吴晶晶 张明智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年第3期276-276,F0003,共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胃肠道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结外发病部位,占30.0%~40.0%,而其中又以胃淋巴瘤居多,其次是小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
关键词 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126例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秦燕 何小慧 +6 位作者 周生余 刘鹏 杨建良 张长弓 杨晟 桂琳 石远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20-625,共6页
目的:分析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以期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1999年1月至2012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胃原发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点、分期、病理诊断、并发症、治... 目的:分析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以期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1999年1月至2012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胃原发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点、分期、病理诊断、并发症、治疗和预后等特征。结果:共计纳入研究患者126例,中位年龄49(16~81)岁,男女比例为68:58。病理诊断为单纯DLBCL 96例、MALT伴大B细胞转化27例、伴浆样细胞分化3例。早期患者114例(90.5%),其治疗方式包括单纯化疗37例、化疗+放疗39例、手术+化疗±放疗38例。中位随访48个月,全组患者PFS和OS分别为75.6%和82.7%,早期和晚期患者的PFS分别为77%和41.7%(P=0.005)。早期患者采用单纯化疗、化放疗联合和含手术治疗的PFS分别为67.3%、77.8%和77.8%(P=0.588)。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0分、1分和〉1分患者的PFS分别为85.4%,74.4%和55.6%(P=0.011)。Ⅰ期和Ⅱ期患者的PFS分别为81.2%和66.1%(P=0.018)。LDH正常和升高患者的PFS分别为86.6%和63.3%(P=0.006)。病理类型为单纯DLBCL和含有MALT成分、生发中心(GCB)和非生发中心(non-GCB)、年龄〉60岁等与预后无关。结论:早期病变比例占胃原发DLBCL患者的绝大多数。早期患者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并不能提高疗效。早期患者中IPI〉1分、LDH升高和临床分期Ⅱ期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原发淋巴 化疗 放射治疗 手术
下载PDF
R-CHOP和CHOP方案治疗早期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毒性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贺军侨 易平勇 +5 位作者 刘晰宇 周芳 欧阳周 孙中义 黄利军 姚远 《肿瘤药学》 CAS 2013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R-CHOP方案治疗早期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采用R-CHOP方案(16例)以及CHOP方案(16例)治疗的初治早期(Ⅰ~Ⅱ期)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R-CHOP组患... 目的探讨R-CHOP方案治疗早期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采用R-CHOP方案(16例)以及CHOP方案(16例)治疗的初治早期(Ⅰ~Ⅱ期)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R-CHOP组患者化疗后CR8例,PR6例,SD1例,PD1例,有效率为87.5%(14/16);CHOP组患者化疗后CR6例,PR5例,SD2例,PD3例,有效率为68.7%(11/16),R-CHOP组有效率高于CHOP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感染、粘膜炎、胃肠道反应、发热、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及过敏反应等,经对症治疗后都能较快缓解,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CHOP方案治疗早期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优于CHOP方案,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利妥昔单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曲双 廖丽昇 +3 位作者 郑志海 谢颖 陈为民 陈碧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0-764,共5页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并接受正规治疗的53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诱导化疗...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并接受正规治疗的53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诱导化疗,评估疗效,观察临床特征、生物学指标对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结果:53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46(25-77)岁,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胃镜活检确诊47例,手术诊断为6例。Lugano分期Ⅰ/Ⅱ1期26例,Ⅱ2/Ⅳ期27例。25例患者接受RCHOP方案诱导化疗,28例接受R-DA-EPOCH方案诱导化疗。42例达完全缓解,3和5年OS率分别为77.4%、6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IPI评分、Lugano分期、病变大小影响PGDLBCL患者的O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高及Lugano分期晚者预后差。晚期患者R-DA-EPOCH方案的5年OS明显优于RCHOP方案(P=0.035)。结论:含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是治疗PGDLBCL的基石,IPI评分及Lugano分期是影响PGDLBCL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晚期预后不良患者,R-DA-EPOCH方案较RCHOP方案更易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EB病毒阳性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琳 高子芬 +3 位作者 李敏 刘校龙 刘翠苓 李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患者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75例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EB病毒(Epstein-...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患者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75例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者为病例组,60例EBV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B病毒RNA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Bcl-2、c-myc蛋白表达及EBV-EBER情况,分析EBV阳性的胃DLBCL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结果:EBV阳性组在临床表现、年龄、性别、起源、细胞形态等方面与EBV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cl-2、c-myc蛋白表达方面,EBV阳性组与EBV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HOP方案治疗下,EBV阳性组与EBV阴性组相比,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5.1个月和31.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生于胃DLBCL患者中,EB病毒感染对临床表现、瘤细胞的起源、形态、蛋白表达等方面无明显影响;EB病毒阳性的DLBCL患者并不局限于老年人;R-CHOP治疗下EB病毒阳性患者的预后比EB病毒阴性的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Eb病毒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阳阳 耿翔 +3 位作者 周晓莉 王更方 顾文贤 张旭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5-722,共8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是胃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内镜检查易与胃癌、溃疡或其他炎症性病变混淆,病变组织学形态表现复杂,诊断困难。...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是胃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内镜检查易与胃癌、溃疡或其他炎症性病变混淆,病变组织学形态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探索PG-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影响分析。结果:104例PG-DLBCL患者,男性45例,女性59例,中位发病年龄68岁。10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0~10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1.0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6.8个月,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1%、76.8%和47.6%。病理学分类:生发中心样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GCB)型40例,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non-GCB)型64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显示:c-Myc基因异常27例(占26%,其中17例为多拷贝,10例为重排),B细胞淋巴瘤-2(B-cell leukemia/lymphoma 2,BCL-2)基因异常26例(占25.2%,其中17例为多拷贝,9例为重排),BCL-6基因异常32例(占31%,其中23例为多拷贝,9例为重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改良Ann Arbor分期、骨髓侵犯、治疗方法、病理学类型non-GCB型、BCL-2/BCL-6/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ltiple myeloma protooncogene-1,MUM-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ell division cyclin 7,CDC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2,MC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是影响PG-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nn Arbor临床分期ⅢE~ⅣE期、IPI评分≥2、病理学类型非生发中心亚型、CDC7蛋白高表达、MCM2蛋白高表达、FISH检测BCL-2基因重排是影响PG-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DLBCL发病以老年人为主,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内镜检出率较高,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R(利妥昔单抗)-CHOP(环磷酰胺+表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方案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临床病理学观察 预后因素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以上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佰国 刘磊 +3 位作者 李隽 尹伟利 王菲 杨言开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1-653,共3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弥漫生长的B细胞淋巴瘤。该病以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可结外发病,临床表现多样性,易被误诊。本文报告为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合并肝硬化,内镜表...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弥漫生长的B细胞淋巴瘤。该病以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可结外发病,临床表现多样性,易被误诊。本文报告为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合并肝硬化,内镜表现为胃溃疡的胃DLBCL患者1例。期望通过对本病例分析以提高对DLBCL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弥漫 消化性溃疡出血 肝硬化
下载PDF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2例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元建华 彭小东 黎军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124-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的临床特征、肿瘤细胞来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细胞来源等对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的临床特征、肿瘤细胞来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细胞来源等对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82例PG-DLBCL患者中,年龄18~80岁,中位年龄54岁,可追访72例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均分别为64.2%和59.3%。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国际预后指数(IPI)、B症状和β2-微球蛋白(β2-MG)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血清LDH水平与临床分期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G-DLBCL发病以中年男性为主。IPI、B症状及β2-MG对预测患者生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其中初诊时血清LDH水平与临床分期是本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后化疗或术后放化疗组的疗效与化疗或放化疗组相比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弥漫 临床特征 细胞来源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刘景景 何萌 李文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12期2025-2027,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全部患者性别、年龄、B症状、EGOG评分、LDH水平、CA125水平、血清蛋白降低、治...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全部患者性别、年龄、B症状、EGOG评分、LDH水平、CA125水平、血清蛋白降低、治疗方式、骨髓侵犯信息,分析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弥漫成片的淋巴母细胞样细胞浸润且对胃黏膜产生破坏,胃黏膜固有腺体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肿瘤细胞对胃壁肌层进行侵犯破坏,肿瘤细胞体积较大,且核分裂象较为多见,散在坏死。LDH水平、CA125水平、治疗方式、骨髓侵犯是影响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生存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H水平上升、CA125水平上升、手术联合化疗、存在骨髓侵犯是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组织病理学并无特殊性,但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与LDH水平、CA125水平、治疗方式、骨髓侵犯有关,临床医生参照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定,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 5年生存率 预后因素
下载PDF
Hp感染对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葛菊蕊 孙振昌 +8 位作者 张旭东 李兆明 南飞飞 于慧 杜玉薪 万文娟 夏亚勤 张明智 付晓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42例原发胃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42例根据放射性C元素标记的呼气实验结果分为Hp阳性组(17例)和Hp阴性组(2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42例原发胃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42例根据放射性C元素标记的呼气实验结果分为Hp阳性组(17例)和Hp阴性组(25例)。结果:与Hp阴性组比较,阳性组(Ⅰ+Ⅱ)期患者比例高,血清LDH水平升高患者比例低,对化疗敏感性较高,肿瘤组织中C-MYC、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P<0.05)。两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10.68,P<0.05),Hp阳性组预后均优于阴性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阳性是改善原发胃DLBCL预后的因素,针对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HR(95%CI)分别为0.276(0.032~0.528)和0.168(0.061~0.464)。结论:Hp阳性的原发胃DLBCL患者预后较好,对化疗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幽门螺杆菌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思源 徐文贵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6期922-926,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PGDLB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PG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最大厚度(THKmax)、CT值、最...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PGDLB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PG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最大厚度(THKmax)、CT值、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淋巴结受累情况。将正常胃和进展期胃癌(AGC)患者各30例作为对照。采用统计学分析3组病例之间的可能差异。结果 PGDLBCL的PET/CT表现以不同形式及程度的胃壁增厚和显著增高的18 F-FDG代谢为主要特征。16例(72.73%)为弥漫性增厚,5例(22.73%)为节段性增厚,1例(4.55%)为局限性增厚。THKmax值为(2.74±1.40)cm。CT平扫密度均匀,CT值为(36.82±2.83)HU;SUVmax值为(19.96±5.47)。13例(59.09%)伴有多个区域淋巴结转移。与AGC相比,弥漫性增厚、局限性增厚、SUVmax值(9.35±4.42)及多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等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节段性增厚(8,26.67%)、THKmax值(2.38±1.27cm)及CT值(35.20±5.41HU)等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8 F-FDG PET/CT有助于全面反映PGDLBCL的病理学、生物学特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F-18
下载PDF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凤祥 刘畅 +3 位作者 吕桂阳 莫钦丽 马劼 彭志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1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分析。【结果】41例PG-DL—BCL患者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1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分析。【结果】41例PG-DL—BCL患者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3%、62.8%、62.8%。单纯手术治疗预后不良;化疗6周期以上的PG-DLBCL患者,单纯化疗与手术联合化疗的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6周期以上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6周期以下者(P〈0.05);R—CHOP化疗方案预后优于CHOP方案。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Lugano分期的ⅡE~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5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3.5、CA125增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是PG-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B症状、LuganoⅡE~Ⅳ期、IPI3~5分、外周血NLR≥3.5、CA125增高、LDH水平升高是PG-DLBCL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治疗上推荐以化疗为主的方案,化疗疗程在6周期以上及加用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弥漫 存活率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D-1、PD-L1、IAPs在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超 张雯 钟镇阳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分析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DLBCL)患者组织中PD-1、PD-L1、IAP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5例初诊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研究组)和55例淋巴结良性增生病变组织(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PD-1、P... 目的分析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DLBCL)患者组织中PD-1、PD-L1、IAP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5例初诊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研究组)和55例淋巴结良性增生病变组织(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PD-1、PD-L1、IAPs的表达情况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中PD-1阳性表达率为56.36%、PD-L1为63.64%,均较对照组的表达23.63%、29.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APs平均表达(70.45±3.23)pg/ml比对照组(50.34±3.37)p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与患者EBV感染、肿瘤分期、病理分型均相关(均P<0.05),P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均P>0.05)。结论GDLBCL患者PD-1、PD-L1、IAPs均呈阳性高表达,或可成为早期检测及生存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研究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PD-1 PD-L1 IAPS
下载PDF
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印戒细胞癌一例
19
作者 张震 李亚芳 王晶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期87-89,I0003,共4页
本例患者男性,70岁,因胃部不适半年入院,胃镜及病理结果诊断:胃体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胃窦为印戒细胞癌。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胃印戒细胞癌均为常见病,但两者同时发生却十分少见。
关键词 印戒细胞 淋巴 b细胞
下载PDF
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与预后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世雄 吕垚 +12 位作者 王健红 段晓晖 吴振天 王冰璇 刘静 贾卫静 冯娟 唐海龙 张涛 高广勋 王哲 张娜 梁蓉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219-1224,共6页
目的开展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究影响其疗效及预后的临床因素,特别是炎症及营养指标。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疗的PG-DLBCL患者,分析其病理和临床特征... 目的开展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究影响其疗效及预后的临床因素,特别是炎症及营养指标。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疗的PG-DLBCL患者,分析其病理和临床特征对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以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例PG-DLBCL患者,其中位PFS为39.5个月,5年PFS率为59.6%;中位OS为48个月,10年OS率为7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现出PG-DLBCL病患的PFS预后影响因素包括病理分型、大体类型、淋巴结外病灶数目、Ann Arbor分期、Lugano分期、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淋巴瘤的国际预后(IPI)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β2微球蛋白/淋巴细胞比值(βLR)、乳酸脱氢酶/淋巴细胞比值(LLR)及预后营养指数(PNI);OS的预后因素包括大体类型、淋巴结外病灶的数目、Lugano分期、Ann Arbor分期、PS评分、IPI评分、LDH、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SIRI、βLR、LLR、PNI及营养控制状态(CONUT)评分。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Lugano分期、PS评分、IPI评分、β2-MG升高及SIRI,O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Lugano分期、PS评分、IPI评分及SIRI。结论Lugano分期能更好地预测PG-DLBCL病患的预后;治疗应以化疗为主;dNLR、LMR、SIRI、PNI、βLR、LLR及CONUT评分为PG-DLBCL患者的简便且有意义的炎症及营养预后指标,其中SIRI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可能是一种新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原发淋巴 炎性指标 系统炎症反应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