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柯美云 谷成明 +4 位作者 姜玉新 朱昭辉 张淑琴 王智凤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 探讨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在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固体、液体排空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核素法、复合超声及测压法研究健康人 (HS)、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及糖尿病性消化不良 (DD)患者的胃幽门十二指肠的动力。结果  FD组、DD组与 H... 目的 探讨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在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固体、液体排空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核素法、复合超声及测压法研究健康人 (HS)、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及糖尿病性消化不良 (DD)患者的胃幽门十二指肠的动力。结果  FD组、DD组与 HS组相比 ,其胃中间横带 (MTB)显著增宽 (P<0 .0 1和 P<0 .0 0 1) ,而胃固体半排空延缓 ;液体排空周期和最大排空速率降低 ,且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的协调收缩显著下降 ;前两组的移行性复合运动 期发生率低于 HS组 , 期的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缩降低。结论  MTB明显影响胃内食物分布。FD、DD患者的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是胃固体、液体排空延缓的重要因素 ,但 FD和 DD的发病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DD 幽门十二指肠 协调运动
下载PDF
便秘型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窦十二指肠运动改变 被引量:1
2
作者 詹丽杏 许国铭 +2 位作者 李兆申 邹多武 尹宁 《胃肠病学》 2003年第B03期10-10,共1页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其动力改变形式复杂多样,本文旨在研究不同亚型IBS患者的胃窦十二指肠动力改变形式。方法:按照罗马Ⅱ标准,选取腹泻型IBS(D—IBS)患者21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18例,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其动力改变形式复杂多样,本文旨在研究不同亚型IBS患者的胃窦十二指肠动力改变形式。方法:按照罗马Ⅱ标准,选取腹泻型IBS(D—IBS)患者21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18例,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用24 h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检测仪(瑞典Medtronic Synectics medical公司)对其进行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 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 十二指肠运动 临床分型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的时空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谷成明 柯美云 +1 位作者 王智凤 孙颖 《胃肠病学》 1997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通过连续5小时上消化道测压观察了11例健康人(HS)和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消化间期和消化期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变化。结果显示,HS组胃窦部、幽门、十二指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Ⅲ期出现率为7/11、8/11和10/11,FD组... 本文通过连续5小时上消化道测压观察了11例健康人(HS)和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消化间期和消化期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变化。结果显示,HS组胃窦部、幽门、十二指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Ⅲ期出现率为7/11、8/11和10/11,FD组分别为3/14(P<0.05)、4/14(P<0.05)和6/14(P<O.05)。消化间期MMCⅡ期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缩占58.3%,显著高于FD组(18.5%,P<0.001)。HS和FD组消化期幽门十二指肠的协调收缩在60min时分别为78.2%、38.9%(P<0.01),120min时为77.1%和54.0%(P<0.01):幽门孤立性收缩波在餐后60min分别为4.8%、29.7%(P<0.001),120min为9.3%、25.1%(P<O.01)。结论:幽门与胃窦十二指肠动力活动的时空关系在胃排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FD患者的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在消化间期和消化期均有异常,可能涉及神经调节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十二指肠运动 移行性复合运动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载PDF
在体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实验方法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睿明 王尚武 寇国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025-1026,共2页
目的 探讨在体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的实验方法学。方法 青紫蓝兔胃、十二指肠水囊植入 ,应用计算机生物信号分析系统 ,记录生理状态、运动低下、运动亢进动物胃、十二指肠运动。结果  3种不同功能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性实... 目的 探讨在体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的实验方法学。方法 青紫蓝兔胃、十二指肠水囊植入 ,应用计算机生物信号分析系统 ,记录生理状态、运动低下、运动亢进动物胃、十二指肠运动。结果  3种不同功能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性实时记录结果与理论预测运动形式相符合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水囊植入法适于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协调运动 实验 肠道动力障碍 消化不良
下载PDF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酸对胃运动的影响
5
作者 周锁成 何绮娜 +2 位作者 冯子坛 周代青 何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420-421,共2页
在正常人,胃酸分泌增加对胃运动产生抑制作用。本文在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观察了口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对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运动功能 雷尼替丁 排空 抑制酸分泌 消化间期 抑制作用 动力指标 面积 国际和平
下载PDF
十二指肠溃疡的胃十二指肠动力学特征
6
作者 何纷娜 周销成 +6 位作者 冯子坛 谷成明 何平 任一鸣 宋巧云 杜虹 刘浩东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22-24,共3页
为探讨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胃十二指肠动力学特征,本文对Du及健康志愿者共23例进行消化间期及消化期胃十二指肠压力测定,并对动力参数及消化间期复合运动(IDMC)Ⅲ期的特征加以分析。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 消化间期 动力学特征 协调运动 消化内科 国际和平 动力参数 排空 复合运动
下载PDF
胃窦癌的经腹超声显像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进祝 胡兵 +1 位作者 冯亮 桑玉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胃窦部与胃窦癌的经腹彩色超声形态学表现,探讨其对胃窦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5例正常人及20例胃窦癌患者,运用2.5—4.0 MHz 凸阵探头,4.0—6.0 MHz线阵探头及“胃窗-85”声学对比剂,经腹超声检查胃窦部与病变胃壁厚度... 目的:研究正常人胃窦部与胃窦癌的经腹彩色超声形态学表现,探讨其对胃窦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5例正常人及20例胃窦癌患者,运用2.5—4.0 MHz 凸阵探头,4.0—6.0 MHz线阵探头及“胃窗-85”声学对比剂,经腹超声检查胃窦部与病变胃壁厚度、组织层次结构、血流量及胃动力学情况. 结果:正常人胃窦部声像图表现为三层较高回声间隔两层较低回声的5层结构,胃壁柔软,蠕动波3—4次/min,排空时间为30~60min.胃窦癌累及胃壁处组织结构层次显示不清,胃壁呈不同程度的增厚,僵直及不协调运动,排空时间明显延长达120 min以上.正常组胃窦前壁厚度3.48±0.37 mm,胃窦后壁厚度3.61±0.38 mm,胃窦癌病变处胃壁的厚度19.6±1 2.3 mm,两组均数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胃窦部血流信号检出率16.0%(4/25),血流信号程度均为Ⅰ级,胃窦癌内血流信号检出率80.0%(16/20), 血流信号程度多为Ⅱ-Ⅲ级81.3%(13/16). 结论:应用超声对比剂经腹彩色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正常人及胃窦癌患者胃窦部的组织结构、血流情况及胃动力学情况,对胃窦癌的无创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超声显像 血流信号 经腹超声检查 彩色超声检查 动力学 形态学表现 窗-85 声像图表现 超声对比剂 诊断价值 凸阵探头 线阵探头 壁厚度 层次结构 结构层次 不同程度 协调运动 组织结构 血流情况
下载PDF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与血浆胃动素的关系
8
作者 张建忠 王雁 +5 位作者 钱冬梅 任继平 万小平 李民 路亚枫 姜延芳 《胃肠病学》 1998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在消化间期胃及小肠运动表现为一种规律的周期性的收缩活动,称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近年的研究表明血浆胃动素在消化间期也呈周期性变化,其峰值与MMCⅢ期相对应。MMC是否由胃动素诱发,尚不清楚。
关键词 血浆动素 消化间期 收缩活动 复合运动 十二指肠 移行性 消化内科 周期性变化 小肠运动
下载PDF
多潘立酮在增强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吕 袁勃 +1 位作者 王礼建 张春月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对增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及促进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的有效性。方法在体实验:将30只Wister大鼠均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多潘立酮组和莫沙必利组。在各组大鼠胃窦、幽门和十二指肠埋植应力传感器,记录MMC及...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对增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及促进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的有效性。方法在体实验:将30只Wister大鼠均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多潘立酮组和莫沙必利组。在各组大鼠胃窦、幽门和十二指肠埋植应力传感器,记录MMC及测定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离体实验:应用血管灌流(Krebs-Ringer液、多潘立酮、阿托品+多潘立酮、河豚毒素+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大鼠离体胃十二指肠制备。在胃窦和十二指肠缝一应力传感器,记录胃和十二指肠运动及测定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结果在体实验:①清醒大鼠消化间期出现典型MMCⅠ、Ⅱ、Ⅲ、Ⅳ相。②多潘立酮可明显增强MMC的收缩运动,使胃窦和十二指肠平均振幅分别比对照组增加85.1%±11.4%和83.0%±6.3%。③多潘立酮可明显增加MMC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由胃窦引发的十二指肠收缩波比对照组增加91.2%±9.4%。离体实验:①血管灌流多潘立酮可显著刺激离体胃十二指肠运动和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分别较Krebs-Ringer液组增加66.2%±12.1%和76.5%±5.8%。②阿托品与河豚毒素可阻断多潘立酮兴奋胃十二指肠运动及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的作用。结论多潘立酮可明显增加胃窦十二指肠动力及协调运动。多潘立酮促进胃肠动力和协调运动的作用机制,除已知阻断外周多巴胺受体外,还可能通过肠神经系统内胆碱能神经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协调运动 多潘立酮 莫沙必利 十二指肠动力
原文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窦十二指肠运动的测定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树荣 王振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536-539,共4页
对3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餐前、餐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进行较长时间的测压研究。结果显示:FD患者餐前及餐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均显著减弱,在胃窦表现为运动指数、收缩频率和波幅均降低,在十二指肠收缩波幅降低而频率基本... 对3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餐前、餐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进行较长时间的测压研究。结果显示:FD患者餐前及餐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均显著减弱,在胃窦表现为运动指数、收缩频率和波幅均降低,在十二指肠收缩波幅降低而频率基本正常。空腹及餐后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收缩均显著减少,并出现异常的收缩形式,如十二指肠Ⅲ相样爆发群及餐后消化间期移行运动综合波Ⅲ相波提前出现等。提示FD患者胃窦十二指肠运动不但有量的减弱,而且有质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 运动 障碍 功能性
原文传递
胆囊术后患者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红 陈艳敏 +2 位作者 唐晓丹 龙毓灵 万苹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19-421,共3页
关键词 胆囊术 幽门 十二指肠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分型组的胃窦十二指肠运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树荣 王振华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5年第4期150-154,共5页
本研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分型的常规标准做了一些调整,并观测了39例FD患者空腹及餐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以探讨FD患者胃窦十二指肠运动状况及其与分型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FD患者空腹及餐后胃窦十二指肠动力减弱,在胃窦表现为... 本研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分型的常规标准做了一些调整,并观测了39例FD患者空腹及餐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以探讨FD患者胃窦十二指肠运动状况及其与分型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FD患者空腹及餐后胃窦十二指肠动力减弱,在胃窦表现为运动指数、平均振幅和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0.01),在十二指肠表现为平均振幅降低而频率无明显减小。FD各分型组间空腹及餐后的胃窦十二指肠运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胃窦十二指肠运动状况与FD症状分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 运动 消化不良
原文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的时空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成明 柯美云 +1 位作者 王智凤 孙颖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38-41,共4页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的时空关系。方法:通过连续5小时上消化道测压,观察11例健康人(HS)和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消化间期和消化期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变化。结果:HS组胃窦部、幽门、...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的时空关系。方法:通过连续5小时上消化道测压,观察11例健康人(HS)和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消化间期和消化期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变化。结果:HS组胃窦部、幽门、十二指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Ⅲ期出现率为7/11、8/11和10/11,FD组分别为3/14(P<0.05)、4/14(P<0.05)和6/14(P<0.05)。消化间期MMCⅡ期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缩占58.5%,显著高于FD组(18.5%,P<0.001)。HS和FD组消化期幽门十二指肠的协调收缩在60分钟时分别为78.2%、38.9%(P<0.01),120分钟时为77.1%和54.0%(P<0.01);幽门孤立性收缩波在餐后60分钟分别为4.8%、29.7%(P<0.001),120分钟为9.3%、25.1%(P<0.01)。结论:幽门与胃窦十二指肠动力活动的时空关系,在胃排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FD患者的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在消化间期和消化期均有异常。可能涉及神经调节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十二指肠运动 移行性复合运动 功能性消化不良
原文传递
胃疾病
14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1997年第5期46-47,共2页
9716096 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和运动障碍:检查方法的最新资料[综述]/ParkmanH P//Am J Gastroenterol.-1995,90(6).-869~892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运动功能 运动障碍 疾病 检查方法 友谊 最新资料 内镜止血 综述
下载PDF
出现这些症状,警惕功能性消化不良
15
作者 廖莉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0年第5期36-36,共1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进食后胃的容受性舒张发生障碍,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及内脏高敏等因素,都与其发病有关,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亦可影响、加重患者的临床表现。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肠病 内脏高敏 十二指肠运动 容受性舒张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犬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粘膜切除术后的胃大体和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义兵 王代科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5年第2期63-65,共3页
对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粘膜切除术后的6只犬胃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4~6月,重建的胃窦愈合良好,胃无膨胀和潴留,胃窦肌层胆碱能神经形态正常,胃粘膜无严重炎症或萎缩,其营养状态基本正常,胃运动功能... 对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粘膜切除术后的6只犬胃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4~6月,重建的胃窦愈合良好,胃无膨胀和潴留,胃窦肌层胆碱能神经形态正常,胃粘膜无严重炎症或萎缩,其营养状态基本正常,胃运动功能接近原生理状态。提示该手术不失为一较理想的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粘膜切除术 迷走神经 组织学观察 正常 治疗 运动功能 胆碱能神经 严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原文传递
功能性胃肠病 被引量:12
17
作者 侯晓华 何美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7,共8页
关键词 功能性肠病 肠动力学 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 神经调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