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大肠俞募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微 李瑛 +2 位作者 罗芳丽 周思远 郑倩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2368-2373,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56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肠神经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EGC)对照组、EGC针刺组、对照针刺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造模,电针刺激&... 目的: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56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肠神经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EGC)对照组、EGC针刺组、对照针刺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造模,电针刺激"天枢"、"大肠俞"、药物组采用西沙比利灌胃,1次/d,5 d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胃排空、小肠推进率、肠道通透性及结肠平滑肌收缩张力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减慢(P<0.01,P<0.01),肠道通透性增加(P<0.01),结肠平滑肌收缩张力呈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药物组小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增强(P<0.01,P<0.01),肠道通透性降低(P<0.05),针刺组结肠平滑肌收缩张力增强(P<0.05);与针刺组比较,EGC对照组、EGC针刺组小鼠胃排空率减慢(P<0.05,P<0.05),小肠推进率降低(P<0.01,P<0.01),而药物组各指标变化不明显;与EGC对照组比较,EGC针刺组各指标变化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对照针刺组小鼠针刺后各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在健康状态下,电针俞募穴对胃肠传输功能的作用不明显;在疾病状态下,电针俞募穴可能通过调节EGC的功能进而改善功能性便秘小鼠的胃肠传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俞募穴 功能性便秘 胃肠传输功能
下载PDF
不透X线标志物检测胃肠传输时间诊断儿童功能性便秘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敏 王宝西 +4 位作者 李萍 王茂贵 冯哲 赵刚 钟汝玲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检测胃肠传输时间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的意义。 【方法】  2 8名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及对照组 68名正常健康儿童于检测第 1天上午 8时各口服不透X线标志物胶囊 1粒 ,便秘组于 2 4、48及 7... 【目的】 探讨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检测胃肠传输时间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的意义。 【方法】  2 8名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及对照组 68名正常健康儿童于检测第 1天上午 8时各口服不透X线标志物胶囊 1粒 ,便秘组于 2 4、48及 72小时摄腹部平片。对照组于 12、2 4及 48h摄腹部平片。根据骨性标志将腹部平片分为右半结肠 (RC)、左半结肠 (LC)及乙状结肠直肠 (RS)区域 ,并记录每个区域的标志物数目。 【结果】 功能性便秘组的全胃肠传输时间 (totalgastrointestinaltransittime ,TGITT)、口 盲传输时间 (mouth intestinetransittime ,M ITT)及节段性结肠传输时间包括右半结肠传输时间 (rightcolonictransittime ,RC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 (leftcolonictransittime ,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 (rectosigmoidcolonictransittime ,RS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80 .4± 2 3 .1)hvs(2 3 .6± 5 .6)h、(2 0 .7± 8.6)hvs (9.9± 2 .4)h、(2 0 .3± 7.5 )hvs (7.3± 3 .1)h、(12 .8± 3 .1)hvs (3 .4± 2 .8)h、(2 6.8±6.4)hvs (4 .1± 3 .2 )h ,P <0 .0 1)。 【结论】 根据不透X线标志物的分布与胃肠传输时间将功能性便秘分为 :慢传输型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 ;混合型。胃肠传输时间测定对判断全胃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X线标志物 胃肠传输时间 儿童 功能性便秘 诊断
下载PDF
加味三香汤对功能性腹胀患者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妮矫 符思 王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三香汤对功能性腹胀(FB)患者中医症状改善及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FB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中药组予加味三香汤,对照组予安慰剂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冲服。2组均治疗21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 目的观察加味三香汤对功能性腹胀(FB)患者中医症状改善及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FB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中药组予加味三香汤,对照组予安慰剂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冲服。2组均治疗21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48 h胃肠通过率(48 h GITT),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腹胀、嗳气、纳差积分及中医症状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10、0.003)。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2%(33/40),对照组为30%(6/20),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共30例完成胃肠传输试验,其中48 h GITT延缓者占54%(16/30)。中药组48 h GITT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FB患者多存在肠动力异常情况,加味三香汤能够改善FB中医症状,促进肠动力,改善肠道传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胀 腹胀 胃肠通过时间 胃肠传输功能 加味三香汤
下载PDF
功能性便秘患儿胃肠传输时间的测定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敏 王宝西 +5 位作者 冯哲 赵刚 钟汝玲 杨辅直 李萍 王茂贵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42-943,共2页
目的 :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功能性便秘患儿和正常儿童全胃肠传输时间口 盲传输时间 ,结肠传输时间及分段结肠传输时间的正常值 .方法 :通过口服不透X线标志物 ,用X线拍片法分别于 12 ,2 4和 4 8h摄腹部平片 ,测定 6 8名正常儿童全胃... 目的 :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功能性便秘患儿和正常儿童全胃肠传输时间口 盲传输时间 ,结肠传输时间及分段结肠传输时间的正常值 .方法 :通过口服不透X线标志物 ,用X线拍片法分别于 12 ,2 4和 4 8h摄腹部平片 ,测定 6 8名正常儿童全胃肠传输时间 (totalgastrointestinaltransittime,TGITT)、口 盲时间 (mouth intestinetransittime ,M ITT)和结肠传输时间 (colonictransittime ,CTT) .结果 :正常儿童及FC患儿的 5 0 %全胃肠、口 盲、全结肠传输时间分别为 (2 3.6± 1.6 )h ,(9.9± 1.4 )h ,(14 .8± 1.8)和 (80 .4± 2 .1)h ,(2 0 .7± 0 .6 )h ,(5 9.9± 2 .3)h .节段性结肠传输时间包括 :右半结肠传输时间 (rightcolonictransittime,RCTT) ;左半结肠传输时间 (leftcolonictransittime ,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 (rectosigmoidcolonictransittime,RSTT)分别为 (7.3± 1.1)h ,(3.4± 0 .8)h ,(4 .1± 1.2 )和 (2 0 .3± 1.2 )h ,(12 .8± 1.7)h ,(2 6 .8± 1.4 )h .结论 :正常儿童胃肠传输时间与正常成人和功能性便秘患儿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胃肠传输时间测定可了解全胃肠及各段的动力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标志物 胃肠传输时间 便秘 儿童
下载PDF
乌梅丸对胃肠感染模型小鼠血浆Th1、Th2淋巴细胞因子和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志彪 葛俊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胃肠感染模型小鼠的疗效,同时探讨其对小鼠血浆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淋巴细胞因子和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小鼠30只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各10只。其中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接...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胃肠感染模型小鼠的疗效,同时探讨其对小鼠血浆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淋巴细胞因子和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小鼠30只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各10只。其中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接受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灌胃制作感染性腹泻模型,空白组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模型制备成功后实验组每日用乌梅丸水溶性生物碱灌胃,剂量按照按人/鼠公斤体重的等效剂量换算,空白组及模型组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10 d。比较3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实验组较模型组降低(P <0. 05)。3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强,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实验组小鼠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较模型组快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外周血Th2比例、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明显增高,但实验组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及实验组Th1比例、IL-2、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干扰素-γ(IFN-γ)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升高,但模型组及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乌梅丸可有效改善胃肠感染模型小鼠的胃肠传输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机体的体液免疫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感染模型 胃肠传输功能 乌梅丸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2
下载PDF
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检测胃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晓莹 吴振军 +2 位作者 邓现培 宋卫青 许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胆汁反流程度与胃肠传输时间以及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原发性病理性DGR致病因素。方法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和21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胃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胆汁反流程度与胃肠传输时间以及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原发性病理性DGR致病因素。方法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和21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胃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并计算DGR患者排便症状评分。结果①DGR组胃肠传输时间(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ime,GIT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40.62±10.11)h vs(26.57±8.54)h,P<0.05],钡条残留率较对照组高[(38.51±0.74)%vs(15.28±0.67)%,P<0.05];高反流组GITT较低反流组延长[(48.62±10.41)h vs(35.35±10.05)h,P<0.05],钡条存留率较低反流组高[(50.74±0.74)%vs(29.56±0.68)%,P<0.05];②DG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肛门直肠压力及感觉功能无显著性差异;③DGR患者排便症状各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反流组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与高反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症状评分较高反流组无差异。结论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存在下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 胃内胆汁监测 胃肠传输时间 肛门直肠测压 功能性胃肠
下载PDF
个体化慢性结肠电刺激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犬排便及胃肠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丹 李艳梅 +3 位作者 姚树坤 陈朔 陈少轩 杜玉惠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4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慢性结肠电刺激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模型犬排便情况和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8只比格犬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所有犬行开腹手术植入结肠电刺激系统,待恢复后进入干... 目的:探讨个体化慢性结肠电刺激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模型犬排便情况和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8只比格犬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所有犬行开腹手术植入结肠电刺激系统,待恢复后进入干预期。采用低纤维素饮食联合复方地芬诺酯和盐酸阿洛司琼进行STC造模,共计5周,第2周同时进行个体化结肠电刺激/假刺激(只模拟动作,不开启电刺激),观察和记录犬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干预完成后测定胃肠传输时间(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ime,GITT),比较2组间差别。结果:8只比格犬均顺利完成所有实验项目,所筛选的刺激参数间存在个体差异。与假刺激组相比,电刺激可以增加排便频率[(3.08±0.31)次/d vs(2.4 3±0.4 3)次/d,P=0.049]、缓解排便性状(3.30±0.32 vs 2.55±0.47,P=0.037)、缩短GITT[(32.98±2.38)h vs(40.85±1.31)h,P=0.001]。结论:个体化慢性结肠电刺激能够缓解STC模型犬的便秘症状、促进胃肠蠕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型便秘 动物模型 结肠电刺激 胃肠传输
下载PDF
替加色罗片对慢性便秘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胃电活动、胃肠传输和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翠萍 刘诗 +1 位作者 谢小平 侯晓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311-1316,共6页
目的:研究口服替加色罗对慢性便秘患者伴随的消化不良症状、胃电活动、胃肠传输和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慢性便秘患者进行口服4周替加色罗6mg每日两次或安慰剂随机双盲治疗。治疗前后用消化不良症状问卷、不透X线标记物法、胃... 目的:研究口服替加色罗对慢性便秘患者伴随的消化不良症状、胃电活动、胃肠传输和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慢性便秘患者进行口服4周替加色罗6mg每日两次或安慰剂随机双盲治疗。治疗前后用消化不良症状问卷、不透X线标记物法、胃电图和直肠肛管测压法评估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胃电活动、胃肠传输和肛管直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替加色罗组慢性便秘患者伴随的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1.57±3.24vs5.29±1.18,P=0.024)。替加色罗组治疗后空腹-餐后胃电正常节律百分比变化较治疗前显著减小(6.58%±1.29%vs11.80%±3.85%,P=0.044)。替加色罗组患者胃内残余钡条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5.95±1.65vs4.57±1.65,P=0.036);结肠内残余标记物数量(7.50±2.02vs5.89±1.94,P=0.029)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其中右半结肠(1.06±0.50vs0.67±0.23,P=0.035)和直肠乙状结肠(3.33±1.28vs1.50±1.01,P=0.017)残余标记物数显著减少。替加色罗治疗后直肠排便窘迫阈值[(25.2±1.8)mmHgvs(22.9±2.0)mmHg,P=0.028,1mmHg=0.133kPa]和最大容量感觉阈值[(32.1±2.5)mmHgvs(29.3±2.3)mmHg,P=0.043]显著降低。替加色罗治疗后初次排便感觉阈值和肛管直肠压力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加色罗能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改善餐后胃电活动,加速胃肠传输,降低直肠感觉阈值,提高直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色罗 慢性功能性便秘 消化不良症状 胃电活动 胃肠传输 直肠肛管测压
下载PDF
葛根对细菌性腹泻模型小鼠淋巴细胞水平和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董娟 徐杰 +1 位作者 王新国 郭红梅 《陕西中医》 2020年第8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对细菌性腹泻模型小鼠外周血浆Th1、Th2、Th17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胃肠传输功能的作用。方法:制备胃肠感染模型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及干预组10只,干预组利用葛根水溶性生物碱灌胃,连续7 d;再将10只正常小鼠设为... 目的:探讨葛根对细菌性腹泻模型小鼠外周血浆Th1、Th2、Th17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胃肠传输功能的作用。方法:制备胃肠感染模型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及干预组10只,干预组利用葛根水溶性生物碱灌胃,连续7 d;再将10只正常小鼠设为空白组。比较各组腹泻次数、外周血中Th1、Th2、Th17、血细胞表达水平,IL-2、IFN-γ、IL-4、IL-10、IL-17A、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水平以及小鼠结肠传输时间。结果:造模后小鼠腹泻次数明显增加,造模后小鼠Th1、Th2细胞百分比、IL-2、IFN-γ、IL-4、IL-10、胃平滑肌层Obestatin及其受体GPR39、结肠传输时间明显下降,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Th17细胞百分比、IL-17A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葛根干预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可明显改善胃肠感染,其作用机制与介导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感染 小鼠模型 葛根 胃肠传输功能 免疫反应 胃动素 血管活性肠肽 OBESTATIN GPR39
下载PDF
便秘患儿的胃肠传输时间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树成 王维林 +2 位作者 白玉作 袁正伟 王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6-179,I001,共5页
目的 初步测定正常中国儿童的胃肠传输时间并探讨胃肠传输时间对小儿便秘的病因、诊断和分型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便秘组。对照组 3 3例 ,男 2 1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岁。便秘组 2 5例 ,男 15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7... 目的 初步测定正常中国儿童的胃肠传输时间并探讨胃肠传输时间对小儿便秘的病因、诊断和分型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便秘组。对照组 3 3例 ,男 2 1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岁。便秘组 2 5例 ,男 15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7岁 ,均符合Benninga的便秘诊断标准。应用简化的不透X线标记物追踪法 ,即多次口服标记物一次摄片法测定正常和便秘儿童的全胃肠传输时间 (Totalgastrointestinaltransittime,TGITT)和节段性结肠传输时间 ,包括 :右半结肠传输时间 (Rightcolonictransittime ,RCTT) ;左半结肠传输时间 (Leftcolonictransittime ,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ectosigmoidcolonictransittime ,RSTT) ;部分患儿联合应用X线排便造影 ,探讨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结果 正常儿童的TGITT ,RCTT ,LCTT和RSTT分别为 2 8 7± 7 7小时、7 5± 3 2小时、6 5± 3 8小时和 13 4± 5 6小时 ;便秘组的TGITT ,LCTT和RS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92 2± 5 5 5小时vs 2 8 7± 7 7小时 ,P <0 0 0 1;16 9± 12 6小时vs 6 5± 3 8小时 ,P <0 0 1;和 61 5± 2 9 0小时vs 13 4± 5 6小时 ,P <0 0 0 1)。RCTT无显著变化。X线排便造影显示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综合征和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各 1例。结论 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胃肠传输时间 测定 儿童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慢传输型便秘犬模型的建立及其排便、胃肠传输和病理学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丹 陈朔 +2 位作者 姚树坤 李艳梅 陈少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786-1791,共6页
目的建立慢传输型便秘(STC)犬模型,并检测其排便、胃肠传输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观察和记录8只比格犬的基线信息,将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肉制罐头饮食联合口服复方地芬诺酯、盐酸阿洛司琼共计5周,监测2... 目的建立慢传输型便秘(STC)犬模型,并检测其排便、胃肠传输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观察和记录8只比格犬的基线信息,将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肉制罐头饮食联合口服复方地芬诺酯、盐酸阿洛司琼共计5周,监测2组犬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测定胃肠传输时间(GITT)并进行比较。开腹手术取直乙交界处的全层结肠组织,通过光镜、透射电镜进行组织学观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犬结肠神经组织标志物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突触素、Cajal间质细胞(ICC)标志物Ckit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8只犬均顺利完成所有实验项目,造模干预后,造模组大便干硬明显,排便频率、大便性状得分均较对照组下降(F=6.568,P=0.043;F=25.954,P=0.002);造模组GITF较对照组延长(F=42.573,P=0.001)。电镜下可见造模组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和Cajal问质细胞出现核周间隙增大、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等损伤。免疫组化示造模组结肠组织PGP9.5、突触素累计光密度值较对照组降低(f=3.471,P=0.013;t=2.506,P=0.046),c-kit累计光密度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9,P=0.138)。结论成功建立了符合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变化特点的STC犬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电刺激、外科手术等复杂操作的疗效观察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型便秘 肠神经系统 CAJAL间质细胞 胃肠传输时间
原文传递
低频强声对大鼠胃肠道传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刘云涛 屈昌民 +4 位作者 吴玮 李连勇 王刚 李斌 梁淑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强声对大鼠胃肠道传输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暴露于频率103Hz或300Hz的声场中,暴露时间分别为5min或10min。根据暴露的频率、作用时间,分为4个实验组和对照组。依据暴露后观察时间,每组内再分为即刻、3d和7... 目的探讨低频强声对大鼠胃肠道传输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暴露于频率103Hz或300Hz的声场中,暴露时间分别为5min或10min。根据暴露的频率、作用时间,分为4个实验组和对照组。依据暴露后观察时间,每组内再分为即刻、3d和7d三个小组。对低频强声暴露后应用炭粉混悬液法测量胃肠道食物传输功能,并对小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低频强声暴露后胃肠道食物传输功能明显下降,暴露后不同时间点胃肠道食物传输功能存在差异,P=0.001。所有强声暴露的大鼠中,共有2例出现小肠出血,发生率约为3.7%。结论低频强声可引起大鼠胃肠道传输功能及形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强声 大鼠 胃肠传输功能 形态学
下载PDF
胃肠道传输时间对便秘诊断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鲁顺明 俞益生 徐丽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0年第6期362-363,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传输时间对便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1)对20名正常组人群和80名便秘组患者口服不透光X线标志物法进行观察,即标志物在胃肠中的传输时间及各段时间内残留标志物数目。(2)不透光标志物在消化道传输的过程中,根据标志物在某... 目的探讨胃肠传输时间对便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1)对20名正常组人群和80名便秘组患者口服不透光X线标志物法进行观察,即标志物在胃肠中的传输时间及各段时间内残留标志物数目。(2)不透光标志物在消化道传输的过程中,根据标志物在某一肠段处长时间停滞不前或分散面广泛,结合病史分析将便秘分为4型:①全结肠慢传输型;②出口梗阻型;③左结肠缓慢型;④右结肠缓慢型。(3)80例便秘患者与20例对照者患者,标记物在肠道内通过各段时间比较。结果便秘组标志物通过结直肠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在12h、24h、48h、72h各时间段肠内残留标记物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便秘病因分型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传输时间 口服不透光标志物 便秘分型
下载PDF
结肠传输时间测定和直肠肛管测压在儿童便秘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树成 王维林 +1 位作者 白玉作 袁正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小儿便秘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尚不清楚,该文对结肠传输时间和直肠肛管测压在儿童便秘 中应用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28例便秘儿童(便秘组)和43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全胃肠传输时间 (TGI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CTT)、... 目的 小儿便秘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尚不清楚,该文对结肠传输时间和直肠肛管测压在儿童便秘 中应用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28例便秘儿童(便秘组)和43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全胃肠传输时间 (TGI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CTT)、右半结肠传输时间(R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STT)测定和直肠肛 管向量测压(包括肛管压力、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根据结肠传输时间是否超过对照组均值加两个标准差将28 例便秘儿童分为传输时间正常型便秘组和传输时间延长型便秘组。结果 便秘组儿童TGITT、LCTT和RSTT较对 照组均显著延长(92±56hvs29±8h,17±13hvs7±4h,62±29hvs13±6h)(P均<0.01),肛管最大收缩压显 著升高(216±44mmHgvs190±38mmHg)(P<0.05),对称指数显著降低(0.71±0.06vs0.84±0.08)(P< 0.05),两组RCTT正常。传输时间正常型便秘组和传输时间延长型便秘组儿童肛管最大压力、向量容积和对称指 数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便秘儿童的结肠传输功能和/或直肠肛管动力存在不同程度异常;无论结肠传输时间 正常与否,所有便秘患儿均应进行直肠肛管测压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结肠 直肠 胃肠传输时间 测压 儿童
下载PDF
糖尿病结肠传输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京梅 魏良洲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0期3495-3497,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结肠传输异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以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8 h胃肠传输试验(48 h GITT)检测异常合并消化道症状者33例设为观察1组,48 h GITT检测异常无消化道症状者31例设为观察2组,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结肠传输异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以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8 h胃肠传输试验(48 h GITT)检测异常合并消化道症状者33例设为观察1组,48 h GITT检测异常无消化道症状者31例设为观察2组,48 h GITT检测正常无消化道症状者88例设为对照组,对以上三组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肠传输异常发生率为42.1%。,观察1组平均病程、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糖化血红蛋白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的血糖、血压控制不良会加速糖尿病患者结肠功能紊乱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结肠传输异常 48h胃肠传输试验 血糖 血压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腹腔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华洁 郝艳冰 乔秋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4期136-137,共2页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腹腔镜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在医院采用腹腔镜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月-2015年4月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13年10月-2014年5...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腹腔镜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在医院采用腹腔镜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月-2015年4月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13年10月-2014年5月进行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胃肠传输试验的排出率、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术前胃肠传输试验6 h及72 h标记物排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胃肠传输试验6 h及72 h标记物排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胃肠传输试验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杨 崔哲 +1 位作者 林磊明 赵洋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2-604,共3页
目的:评价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观察66例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评分、胃肠传输时间。结果:六味能消胶囊组排便困难症状人均评分由... 目的:评价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观察66例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评分、胃肠传输时间。结果:六味能消胶囊组排便困难症状人均评分由治疗前基线期(11.15±0.65)下降为治疗后(3.45±0.48)(P<0.05),对照组分别为(10.45±0.55)和(8.6±0.28)(P>0.05);六味能消胶囊组治疗前后平均钡条残留率分别为(68±6)%和(40±3)%(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钡条残留率分别为(69±5)%和(46±6)%(P<0.05)。结论:六味能消胶囊能增加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加快胃肠传输时间,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药物疗法 胃肠传输时间 六味能消胶囊
下载PDF
针刺联合车前番泻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李柯 张超贤 郭晓凤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206-1214,共9页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车前番泻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车前番泻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来自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和病房的390例确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3组:针刺组、车前番泻颗粒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30例。针刺组针刺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大肠俞及支沟穴,每日2次,共4周;车前番泻颗粒组予车前番泻颗粒5 g口服,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则予上述针刺及车前番泻颗粒治疗。主要结局指标: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4周排便周期、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及伴随症状和胃肠传输时间(包括全胃肠传输时间、口-盲时间、结肠传输时间、右半结肠传输时间、左半结肠传输时间及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结果:治疗过程中针刺组脱落3例,剔除2例;车前番泻颗粒组脱落2例,剔除3例;联合治疗组脱落2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各组排便周期、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及伴随症状评分,胃肠传输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优于其他组(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后64周上述指标在针刺组和联合治疗组无明显反复(P>0.05),在车前番泻颗粒组则有明显反复(P<0.05);联合治疗组近期和远期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0.01)。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和车前番泻颗粒均能显著缩短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胃肠传输时间和排便周期,改变大便性状,缓解排便困难症状及伴随症状,但联合治疗效果更好,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成药 功能性便秘 排便次数 大便性状 排便困难症状 伴随症状 胃肠传输时间
下载PDF
国产无线动力胶囊对健康受试者全消化道动力评估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艳芝 李中原 +2 位作者 刘丛巍 彭丽华 杨云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20-222,275,共4页
目的评估应用国产无线动力胶囊健康受试者的胃肠p H、压力、温度、局部和全消化道传输时间。方法 2014年6-8月我院招募的8例无症状健康受试者早餐(标准试餐热量为1 083 k J)后吞服胶囊,于腰间佩戴数据接收器,实时记录胃肠p H、压力、... 目的评估应用国产无线动力胶囊健康受试者的胃肠p H、压力、温度、局部和全消化道传输时间。方法 2014年6-8月我院招募的8例无症状健康受试者早餐(标准试餐热量为1 083 k J)后吞服胶囊,于腰间佩戴数据接收器,实时记录胃肠p H、压力、温度,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计算胃排空时间(gastric emptying time,GET)、小肠传输时间(small bowel transit time,SBTT)、结肠传输时间(colon transit time,CTT)和全消化道传输时间(whole gut transit time,WGTT)。结果胃、小肠和结肠p H分别为0.7-2.9(2.0±0.82),7.0-8.6(8.0±0.56)和5.9-7.6(6.8±0.61)。胃、小肠和结肠压力波峰值分别为18.0-31.8(24.8±4.84)mm Hg(1 mm Hg=0.133 k Pa),33.7-60.5(42.4±10.75)mm Hg和42.6-74.2(55.6±10.44)mm Hg。胃、小肠和结肠温度分别为36.5-38.1(37.1±0.59)℃,36.5-37.6(37.0±0.41)℃和36.6-37.5(37.1±0.33)℃。GET为0.7-4.4 h,平均2.6 h;SBTT为3.4-6.3 h,平均5.4 h;CTT为10.5-15.9 h,平均12.6 h;WGTT为16.4-24.2 h,平均20.6 h。结论无线动力胶囊是一种评估消化道p H、压力、温度和传输时间的新技术,其具有无创、无放射性、便携的特点,临床上可用于评估动力性和功能性胃肠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动力胶囊 胃肠pH 胃肠传输时间 消化道动力
下载PDF
车前番泻复合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超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观察车前番泻复合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确诊为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车前番泻复合颗粒5 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则给予淀粉颗粒5 g口服,每日1次,共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 目的观察车前番泻复合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确诊为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车前番泻复合颗粒5 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则给予淀粉颗粒5 g口服,每日1次,共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评分、伴随症状评分、胃肠传输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评分、伴随症状评分、胃肠传输时间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车前番泻复合颗粒能显著增加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缓解排便困难症状及伴随症状、缩短胃肠传输时间,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番泻复合颗粒 功能性便秘 排便次数 大便性状 排便困难症状评分 胃肠传输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