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源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非药物疗法研究概况
1
作者 胡晓颖 雷婷 +1 位作者 李燕婷 施茵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85-88,共4页
脊源性痛经是一种由骶髂关节和骨盆解剖异常所导致的痛经,临床上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常收效甚微。从脊源性痛经相关结构的生理解剖学、脊源性痛经与脊柱解剖结构异常的相关性、脊源性痛经的致病机理以及中医学对脊源性疾病的认识4个方面探... 脊源性痛经是一种由骶髂关节和骨盆解剖异常所导致的痛经,临床上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常收效甚微。从脊源性痛经相关结构的生理解剖学、脊源性痛经与脊柱解剖结构异常的相关性、脊源性痛经的致病机理以及中医学对脊源性疾病的认识4个方面探讨脊源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并对近年来非药物疗法治疗脊源性痛经做了简要介绍,以期为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源性痛经 脊柱病因 药物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不同抗栓药物并发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洪波 王嫄嫄 +2 位作者 李静 曹亚冰 李正川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口服抗栓药物治疗中并发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35例口服抗栓药物治疗中并发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抗栓药物种类不同将患者分为抗血小板组和抗凝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一...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口服抗栓药物治疗中并发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35例口服抗栓药物治疗中并发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抗栓药物种类不同将患者分为抗血小板组和抗凝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和病因构成。结果抗血小板组男性占比高于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抗血小板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占比高于抗凝组,合并房颤、心脏瓣膜病、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占比低于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小板组口服药物1个月内发生NVUGIB患者的占比高于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小板组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患者的占比高于抗凝组,腹痛症状患者的占比低于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小板组使用抑酸药物患者的占比和Hp感染率高于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VUGIB的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恶性肿瘤。结论口服抗栓药物并发NVUGIB以老年男性最为多见,前3位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和恶性肿瘤。抗血小板与抗凝并发NVUGIB患者的基础疾病、口服抗栓药时间、症状和病因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生需注意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征 病因
下载PDF
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病因学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坤武 张继东 钟秀会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病因 防治 饲料因素 药物损伤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下载PDF
肉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 被引量:2
4
作者 闫丽梅 《现代畜牧科技》 2020年第6期123-124,共2页
肉牛出血性败血症也叫做肉牛巴氏杆菌病,是由于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及人类都能够感染。通常认为牛在发病前已经感染病菌,当饲养环境出现明显变化或者受到某些因素刺激,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导... 肉牛出血性败血症也叫做肉牛巴氏杆菌病,是由于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及人类都能够感染。通常认为牛在发病前已经感染病菌,当饲养环境出现明显变化或者受到某些因素刺激,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导致病菌大量繁殖,通过淋巴液侵入血液,从而引起内源性感染。病程持续时间非常短,病死率为20%~30%或者更高,严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现概述肉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控措施,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出血性败血症 流行病 病因分析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药物治疗 疫苗注射
下载PDF
1329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50
5
作者 谢林 艾敏 沈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3336-3338,共3页
目的分析该院近5年来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构成变化与各评分对风险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 329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病因及相关资料。结果 (1)平均年龄54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24∶1.00。死亡31例(2.3%),再出血20... 目的分析该院近5年来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构成变化与各评分对风险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 329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病因及相关资料。结果 (1)平均年龄54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24∶1.00。死亡31例(2.3%),再出血20例(1.5%)。(2)位于前5位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静脉曲张性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炎及食管溃疡。青中年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78.5%),中老年胃溃疡居多(93.2%);肝硬化多见于中年人(58.4%),老年人占急性胃黏膜病变的52.8%,胃癌的73.8%。近年来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人数构成比由32.2%下降至24.7%,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人数构成比由7.7%上升至13.7%。(3)Child-Pugh C级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死亡及再出血比例显著高于A级和B级,Blatchford中、高危组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再出血比例显著高于低危组,Rockall评分高危组死亡患者比例高于中、低危组。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人数(尤其是老年人及NSAIDS诱发者)逐年增高,但溃疡比例有所下降;各评分均能对出血风险进行初步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病因 Child—Pugh评分 Blatchford评分 Rockall评分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药物疗效及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乔 张磊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药物治疗止血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早期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单因素分析临床各指标及血管活性药物与止血效果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血管活性药物急诊止血效果的主要因素。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药物治疗止血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早期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单因素分析临床各指标及血管活性药物与止血效果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血管活性药物急诊止血效果的主要因素。前瞻性研究6周内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药物止血成功组的出血程度、肝功能Child分级、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失败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出血程度和肝功能Child分级是血管活性药物止血效果的预测因素。在早期再出血的随访中,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PT、PTA以及出血程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出血后有明确感染的患者,尽管其6周早期再出血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出血程度和肝功能Child分级是预测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改善PT及PTA对于急诊止血及预防早期再出血应均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并发症 破裂/并发症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并发症 胃肠出血/病因
下载PDF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洁 周怡和 朱国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454-454,共1页
临床资料临床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的患者共608例,分两组.老年组年龄≥60岁,(n=260),老年前组<59岁,(n=348),均于就诊48h内行内镜检查.老年组检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3例(28.07%),老年前组199例(57.18%)P<0.0... 临床资料临床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的患者共608例,分两组.老年组年龄≥60岁,(n=260),老年前组<59岁,(n=348),均于就诊48h内行内镜检查.老年组检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3例(28.07%),老年前组199例(57.18%)P<0.01.胃溃疡73例,49例(28.07%,14.08%)P<0.01.溃疡部位在胃体上部分别占32.88%,18.37%;胃体下部4.10%,12.24%;胃角30.14%,40.82%;胃窦20.55%,10.20%;幽门12.33%,18.37%,急性胃粘膜病变29例,16例(11.15%,4.59%),P<0.01.食管癌、胃癌27例,16例(10.38%,4.59%)P<0.01.食管胃痛静脉曲张28例,14例(10.76%,11.78%)P>0.05.责门粘膜撕裂综合征19例.讨论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恶性肿瘤.而老年前组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多见,部位以胃体上部及胃窦部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病因 消化性溃疡 食管肿瘤 胃肿瘤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113例内镜和药物治疗对比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敏 王雅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174-1175,共2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将11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内镜治疗组(61例)和药物治疗组(52例),分别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药物治疗52例中,有效止血41例,有效率达78.9%;治疗过程中7例保守治疗无效转为内镜治疗,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将11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内镜治疗组(61例)和药物治疗组(52例),分别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药物治疗52例中,有效止血41例,有效率达78.9%;治疗过程中7例保守治疗无效转为内镜治疗,4例转入外科行手术治疗。内镜治疗61例中,有效止血56例,有效率达91.8%;3例给予保守,2例由于再次出血转入外科行手术治疗。两组止血有效率、再出血率、手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治愈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治疗 内窥镜检查 胃肠 药物疗法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丹参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翌春 卓巧燕 朱洁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脑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抗CVS,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酮抗CVS,...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脑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抗CVS,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酮抗CVS,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脑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额叶、颞叶的皮质和白质中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显著大于对照组,而平均通过时间(MTT)则少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沉值(ESR)、纤维蛋白原(Fb)、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nbl)、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nb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酮能有效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液黏稠度及血小板聚集度,增加脑血管血流量,改善脑灌注,降低CV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治疗应用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病因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药物疗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86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赵凤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3850-3850,共1页
关键词 胃肠出血/病因 胃肠出血/诊断 胃镜检查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76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晓丹 王宏刚 吕英姿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065-1066,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并发症 胃肠出血/病因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注射蛇毒血凝酶对上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黄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1056-1058,1062,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蛇毒血凝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喷洒和注射1 : 1000...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蛇毒血凝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喷洒和注射1 : 10000肾上腺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射蛇毒血凝酶,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手术率为1.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9%(均P <0.05);治疗3 d,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沉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腹痛加重、发热等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义(7.35% vs 4.41%, P <0.05)。【结论】内镜下注射蛇毒血凝酶有助于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降低手术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药物疗法 药用制剂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184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园园 杜林哲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探讨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对DILI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DILI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 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探讨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对DILI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DILI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诊断、肝功能指标、既往用药史、临床症状体征、其他实验室检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0例诊断DILI的病人经因果关系评价表(RUCAM)量表筛选出184例。病人年龄范围18~85岁,年龄(56.13±14.21)岁,住院天数(11.40±5.66)d。严重程度分布为轻度损伤36例(19.56%),中度损伤52例(28.26%),重度损伤89例(48.37%),急性肝衰竭7例(3.8%)。起病前涉及药物用药天数的中位数为30 d。导致DILI的药物中,中药44例,中成药42例,降脂药物22例,解热镇痛药19例。结论导致DILI最常见的药物是传统中药、中成药、降脂药物和解热镇痛药。应加强对DILI的管理和预防,药师积极开展DILI相关的用药监护和用药教育工作,以降低DIL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病因 处方 药物疗法管理 中草药 镇痛药 退热药 监护
下载PDF
雷尼替丁与山莨菪碱联合防治休克并发应激性胃肠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立毅 曹红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63-64,共2页
雷尼替丁与山莨菪碱联合防治休克并发应激性胃肠出血的疗效观察王立毅1曹红2休克状态下胃肠粘膜屏障破坏,粘膜出血糜烂甚至形成溃疡可导致应激性胃肠出血。预防性地使用H2受体阻滞剂,降低胃内酸度,保护胃肠粘膜,防止出血的发生... 雷尼替丁与山莨菪碱联合防治休克并发应激性胃肠出血的疗效观察王立毅1曹红2休克状态下胃肠粘膜屏障破坏,粘膜出血糜烂甚至形成溃疡可导致应激性胃肠出血。预防性地使用H2受体阻滞剂,降低胃内酸度,保护胃肠粘膜,防止出血的发生已成为广大临床医师的共识。近年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并发症 胃肠出血 应激性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药物及物理治疗(mmW)对根除Hp^+消化溃疡再出血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王文明 石涵 +1 位作者 卢光新 熊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293-294,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治疗 胃肠出血/治疗 胃肠出血/药物疗法 螺杆菌感染/治疗 物理疗法
下载PDF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兰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3期321-322,325,共3页
下消化道出血是屈氏韧带(Treitz韧带)以下肠道的急性或慢性出血.由于老年人群肠道肿瘤、结肠息肉、结肠憩室、缺血性肠炎、肠道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青年人群,再者老年患者由于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故... 下消化道出血是屈氏韧带(Treitz韧带)以下肠道的急性或慢性出血.由于老年人群肠道肿瘤、结肠息肉、结肠憩室、缺血性肠炎、肠道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青年人群,再者老年患者由于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故老年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70~80岁人群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较30岁以下成人高30~50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老年人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86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凤娥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z1期48-,共1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溃疡 胃肠 溃疡直径 急诊胃镜检查 十二指肠球 十二指肠壶腹 病因分析 病因
下载PDF
生化汤加减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50例
18
作者 庞玉琴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8年第1期41-42,共2页
药物流产是一种新型的抗早孕疗法,以其安全有效、服药方便、痛苦少而受到早孕妇女的欢迎。但少数早孕妇女服药后,阴道出血时间长,极个别会发生不全流产而见大量出血现象,这是目前药物流产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是一个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 药物流产是一种新型的抗早孕疗法,以其安全有效、服药方便、痛苦少而受到早孕妇女的欢迎。但少数早孕妇女服药后,阴道出血时间长,极个别会发生不全流产而见大量出血现象,这是目前药物流产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是一个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采用生化汤加减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汤 药物流产 病因 产后出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546例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丽萍 常海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4-705,共2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B)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6例UGB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为UGB的常见病因,分别占38.3%,30.2%和15.4%;上消化道重度出血率以食管静脉曲张最高(60.4%);冬春季...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B)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6例UGB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为UGB的常见病因,分别占38.3%,30.2%和15.4%;上消化道重度出血率以食管静脉曲张最高(60.4%);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节;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不同性别、年龄者出血病因不尽相同。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尽快行内镜检查确诊病因,以指导治疗。若能重视卫生宣教工作,可降低UGB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病因 消化性溃疡 胃肿瘤
下载PDF
少见病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二例报告
20
作者 刘武 刀永祥 +1 位作者 郑永 张航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第12期862-863,共2页
关键词 胃肠出血 病因 胃肠 息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