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的观察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瑞晖 王骏 +1 位作者 韦敏 梁羡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 :探讨MSCT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的观察方法及其在消化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全腹部MSCT平扫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表现为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阳性患者20例。分别采用不同窗宽窗位对5、0.625 mm层厚图像及多平面二... 目的 :探讨MSCT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的观察方法及其在消化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全腹部MSCT平扫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表现为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阳性患者20例。分别采用不同窗宽窗位对5、0.625 mm层厚图像及多平面二维重组图像观察局限性小气泡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其与穿孔病灶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利用肺窗(WW1 600~1 800 HU,WL-700~-600 HU)、肝窗(WW 120~250 HU,WL 40~80 HU)和腹膜窗(WW 500~800 HU,WL-30~30 HU)可分别观察到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12、14和20例,腹膜窗与肝窗及肺窗的发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625 mm层厚图像分别可观察到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15和20例。20例均经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穿孔,其中胃窦穿孔10例,小肠穿孔3例,结肠穿孔4例,阑尾穿孔3例。16例根据MSCT表现判断的穿孔部位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腹膜窗对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显示效果好,薄层图像结合多平面二维重组图像有助于观察并区分胃肠壁内/外侧小气泡。MSCT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对消化道穿孔的诊断及判断穿孔部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 局限性小气泡 腹腔游离气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局限性小气泡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价值 被引量:55
2
作者 田国才 崔磊 +4 位作者 何伯圣 崔海燕 张杏 季娟 龚沈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3,87,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ELAB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2010-10经手术证实的89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腹部CT图像。按照精确定位法[胃区,小肠(按Cole法分6组),结肠(分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ELAB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2010-10经手术证实的89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腹部CT图像。按照精确定位法[胃区,小肠(按Cole法分6组),结肠(分4组: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上、下消化道分组法,观察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与消化道穿孔部位的相关性。分析镰状韧带征、圆韧带征、肝门周围游离气体征(PPFA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89例消化道穿孔中85例出现游离气体,其中18例表现为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积聚。18例具有ELAB征的穿孔患者脏器定位(按照精确定位法)与手术结果对照,准确性为94.4%(17/18)。镰状韧带征、圆韧带征、肝门周围游离气体征(PPFA征)在大体定位(上、下消化道分组法)中的准确性分别为74.2%(66/89)、68.5%(61/89)、84.3%(75/89)。结论多层螺旋CT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在消化道穿孔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穿孔 肠穿孔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
下载PDF
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相关特异性CT征象研究
3
作者 赵建春 龚沈初 +1 位作者 张慎忠 邓广均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相关的特异性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216例的全腹部CT检查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CT征象与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的相关性。结果:胃穿孔时游离气体量与病程相关(r=0.255,P<0.05)。... 目的:探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相关的特异性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216例的全腹部CT检查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CT征象与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的相关性。结果:胃穿孔时游离气体量与病程相关(r=0.255,P<0.05)。胃肠壁不连续、膈下游离积气、肝门周围游离气体征、镰状韧带征、圆韧带征、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右下象限积气、左下象限积气、小骨盆积气、腹膜后积气、腹腔积液等CT征象在上、下胃肠道穿孔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下游离积气、肝门周围游离气体征是上胃肠道穿孔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膈下游离积气、肝门周围游离气体征、镰状韧带征、圆韧带征在上胃肠道穿孔组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右下象限积气、左下象限积气、小骨盆积气是下胃肠道穿孔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右下象限积气、左下象限积气在阑尾穿孔与空回肠、结肠穿孔组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盆积气在结肠与空回肠、阑尾穿孔组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部CT检查对胃肠道穿孔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肝门周围游离气体征、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为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的特异性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 肝门周围游离气体 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
下载PDF
52例胃肠道异物及穿孔的CT表现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余世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1期111-112,114,共3页
目的:探究52例胃肠道异物及穿孔患者的CT表现以及CT征象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检查治疗的52例胃肠道异物及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CT影像资料以及手术病理结果,手术病理显示出现胃肠道... 目的:探究52例胃肠道异物及穿孔患者的CT表现以及CT征象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检查治疗的52例胃肠道异物及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CT影像资料以及手术病理结果,手术病理显示出现胃肠道穿孔的患者有22例,命名为穿孔组,未发生穿孔的患者有30例,命名为未穿孔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T表现以及与手术病理结果的诊断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胃肠道穿孔的相关CT征象。结果:肠胃异物大部分存在于胃部和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各占21.53%和57.69%;异物的大小多在3.00~4.00 cm,占总数的50.00%;主要的异物来源是食物残渣,如果核、鱼刺、骨头等,占53.85%;胃肠道壁腔外局限性小气泡、管壁节段性增厚、管壁局限性缺陷是判断胃肠道穿孔的影响因素。结论:CT能有清晰辨别胃肠道内异物特征,存在胃肠道壁腔外局限性小气泡、管壁节段性增厚、管壁局限性缺陷CT征象的患者发生胃肠道穿孔的可能性较大,CT具有较高的胃肠道异物及穿孔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异物及穿孔 CT表现及诊断 胃肠局限性小气泡 局限性缺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