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时几个有价值的征象 被引量:6
1
作者 尚克中 过美娟 +1 位作者 邹仲 张覃泉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4年第3期121-124,I018,共5页
本文用模型实验方法,对照临床胃肠道双对比造影(DC)和切除的标本观察所见,对临床胃肠道DC中较常遇到的一些现象,作了探讨和解释(图1,2)。
关键词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潮礁现象 穴壁现象
下载PDF
胃肠双对比造影对中医脾虚证诊断客观化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守中 朱生梁 王家渊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1993年第1期24-26,共3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然而“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有人认为中医“证”为一组征候群加上作质的复合体。脾虚证为中医学的常见病证,但以往的研究多数为临床研究,能否以医学影像学所发现的现代医学范畴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来认识以中...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然而“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有人认为中医“证”为一组征候群加上作质的复合体。脾虚证为中医学的常见病证,但以往的研究多数为临床研究,能否以医学影像学所发现的现代医学范畴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来认识以中医理论指导的脾虚证呢?我们作了初步探讨,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我们自1988年12月至1989年5月,受检病员29例。先由中医按全国统一教材的标准对临床病人辨证分型,填表编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胃肠对比造影 辨证分型 医学范畴 临床病人 肝胃不和型 医学影像学 肠动力 器质性病 脾虚湿阻
下载PDF
数字化成像胃肠双对比造影的应用(附20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梦华 李志远 李爱群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93-393,共1页
关键词 胃肠对比造影 数字化成像 应用
下载PDF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影象的物理学解释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尚克中 邹仲 +1 位作者 张覃泉 江可宗 《上海医学》 CAS 1982年第3期154-157,184,187,共6页
本文用模型模拟实验方法,结合临床实践,从物理学观点探讨了双对比造影中若干影象的名称、表现、成象机理和诊断意义,为正确认识双造影象提供依据.
关键词 影象 腔壁 角隅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病变 密度值 物理学
下载PDF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曲保忠 王新成 王军 《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86813X)》 2003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 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诊断率。方法 对120例已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分析。结果 1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检出球部龛影89例(74.2%),变形12例(10.0%),粘膜改变19例(15.8%)。结论 胃肠道双... 目的 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诊断率。方法 对120例已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分析。结果 1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检出球部龛影89例(74.2%),变形12例(10.0%),粘膜改变19例(15.8%)。结论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诊断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临床应用 X线诊断
下载PDF
数字成像边缘增强在胃肠道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许菲凡 乔文龙 +2 位作者 黄惠茹 陈恒范 王建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200-201,共2页
数字成像边缘增强在胃肠道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许菲凡,乔文龙,黄惠茹,陈恒范,王建华数字成象X线机由于能对储存的图象进行后处理,可使图象质量提高,有利于胃肠双对比造影时病变征象的显示,从而提高诊断价值,本文总结对造影图象... 数字成像边缘增强在胃肠道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许菲凡,乔文龙,黄惠茹,陈恒范,王建华数字成象X线机由于能对储存的图象进行后处理,可使图象质量提高,有利于胃肠双对比造影时病变征象的显示,从而提高诊断价值,本文总结对造影图象进行边缘增强处理的经验。材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成像边缘增强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硫酸钡 影像学诊断 腹部疾病
下载PDF
平板数字与普通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关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5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平板数字和普通数字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机器型号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并指定... 目的:探讨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平板数字和普通数字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机器型号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并指定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完成全部患者的双对比造影工作。观察组采用平板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普通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数字化造影检查结果,并对成像图片及其与病理诊断相符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图像A级率为60.00%,D级率为0,对照组图像A级率为12.00%,D级率为8.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查结果同病理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不符合率,其中观察组符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图像质量佳,诊断符合率高,具备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数字化成像技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平板数字与普通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蔡杰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5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与普通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按照前来就诊时机器型号的不同将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均...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与普通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按照前来就诊时机器型号的不同将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均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查医师完成所有患者数字化成像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工作,研究组给予平板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对照组给予普通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记录两组胃肠道疾病患者数字化成像造影术检查结果,将图像质量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经平板数字化成像造影所得甲级图像率为56.00%,丁级图像率为0.00%,对照组经普通数字造影甲级图像率为20.00%,丁级图像率为10.00%。两组胃肠道疾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查后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不符合率(P〈0.05);研究组造影检查与病理检查符合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病理检查符合率(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胃肠道疾病患者给予平板数字化成像胃肠道造影检查可显著提高其疾病检出率,有效降低误诊、漏诊概率,有利于患者获得积极的治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成像 X线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检查效果
下载PDF
胃肠双对比造影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堃 《淮海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523-523,共1页
关键词 胃肠对比造影 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国胃肠双对比造影现状的调查分析
10
作者 尚克中 程英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z1期54-,共1页
目的调查、分析胃肠双对比造影(DC)在中国国内各地应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方法1997/1998笔者等用书面调查表方法向国内501家基层医院放射科发出DC应用情况调查表;分析了收到的全国18个省市315个医疗单位填写的书面反馈资料.同期又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胃肠双对比造影(DC)在中国国内各地应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方法1997/1998笔者等用书面调查表方法向国内501家基层医院放射科发出DC应用情况调查表;分析了收到的全国18个省市315个医疗单位填写的书面反馈资料.同期又调查统计了上海市3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在1993-1996四年间钡检(包括常规钡检与DC)总数和内镜检查总数逐年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发现并分析了DC应用远未普遍、技术有待规范、认识尚需提高以及钡检总数持续下降的情况和原因.结果约41%的基层单位经常对一般患者不作DC,约29%单位的DC质量较差可能造成漏误诊,约42%的钡检医师对DC的认识欠充分.以年度计,4a来3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钡检总数下降了30.1%,同期内镜检查总数则增加了56.18%;1996年较1993年钡检总数减少4369例中的3373例(77.2%)可能因临床选择了内镜而未作钡检;钡检的地位因内镜的"竞争”而受到严峻挑战.但实际上,在胃肠病变诊断的定位、定性、定形、观察范围、盲区、动态观察、安全性、费用、易接受性等8个可比项目中钡检至少在6项中占有优势结论应继续关注钡检的质量、开展动态造影和小肠造影、提高对DC表现的认识,使钡检的优势进一步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诊断 胃肠对比造影 内窥镜检查 胃肠 放射学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72例胃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仇东升 《微创医学》 2001年第6期818-819,共2页
关键词 球部 胃肠对比造影 胃粘膜 钡剂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张玉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0期59-60,共2页
目的:对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以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治疗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对上述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0例双对比造影... 目的:对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以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治疗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对上述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0例双对比造影患者按照X线的表现,有48例诊断为早期胃癌,高度怀疑为早期胃癌2例。病灶大小9~26毫米。X线表现,浅淡钡影13例,粘膜异常积钡10例,点状钡斑存在。11例表现为正常胃小区消失,不规则圆形充缺。12例为小区粗大紊乱,8例不规则溃疡龛影。50例患者的病变部位:19例胃体下部、22例胃角区、14例胃窦部,29例贲门部。结论: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检出率,降低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临床诊断效果好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诊断 安全性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的检查方法及诊断
13
作者 张玉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1期86-87,共2页
目的: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的具体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胃食管反流病病患200例,根据随机法对其开展分组比较,给予其中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食管反流... 目的: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的具体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胃食管反流病病患200例,根据随机法对其开展分组比较,给予其中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食管反流病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将其纳入研究组,给予剩余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镜检查,将其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不同检查措施之后的胃部反流情况。结果:通过不同检查措施之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胃部反流情况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开展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操作方式简单,能够帮助临床及早诊断患者病情,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 检查方法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流动显示技术在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中的价值
14
作者 焦党社 杨彦荣 师勇 《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第4期77-77,共1页
随着X线机的不断更新,影像增强器、电视显示系统、遥控装置的应用,钡剂性能的改进,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得以普及和发展,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简便易行,但却又最讲究技术,如何使病变得以更好的显示就成了关键。笔者在学习和实践... 随着X线机的不断更新,影像增强器、电视显示系统、遥控装置的应用,钡剂性能的改进,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得以普及和发展,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简便易行,但却又最讲究技术,如何使病变得以更好的显示就成了关键。笔者在学习和实践中认为流动显示技术对于发现病变、显示病变的全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显示技术 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 隆起性病变 钡液涂布层 凹陷性病变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5
作者 许健 卢光明 +2 位作者 郑玲 袁彩云 陈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10-914,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未确定3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占38%(20/53),腹部不适及腹痛占36%(19/53)。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含血供的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性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 I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准确定位、良恶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0
16
作者 于凤凯 全显跃 梁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829-831,共3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2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胃 8例 ,小肠 7例 ,结肠 2例 ,直肠 2例 ,横结肠系膜 1例。 11例行X线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 ,其中 ...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2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胃 8例 ,小肠 7例 ,结肠 2例 ,直肠 2例 ,横结肠系膜 1例。 11例行X线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 ,其中 8例病灶呈圆形、半圆形 ,境界清楚 ,边界光滑 ;3例呈分叶状。瘤体周围黏膜呈推移改变 ,管壁无僵硬。 19例行CT检查 ,15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 ;4例呈不规则分叶状。 14例密度不均 ,明显不均匀强化 ,其中 8例可见明显瘤内坏死、液化 ;5例密度均匀 ,中度或明显均匀强化。恶性 16例 ,肿块直径多大于 5cm ,边界不清楚 ,10例与邻近结构有明显的粘连或直接侵犯周围组织 ,8例可见明显瘤内坏死 ,2例出现转移灶 ;良性 3例 ,肿块直径小于 5cm ,边界清楚 ,均匀强化。结论 X线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对于发现腔内型和混合型GIST及胃腺癌鉴别有重要意义 ;CT检查定位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表现 X线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志勇 王雪峰 +3 位作者 果庆宇 车云忠 倪海洋 陈通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GIST中内生性生长者4例,外生性生长者3例,腔内外生长者9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GIST中内生性生长者4例,外生性生长者3例,腔内外生长者9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境界清晰光整,肿块内出血、坏死、囊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新型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产气技术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牟建民 孟桂兰 +1 位作者 王世东 张玉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09年第9期179-180,共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x线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技术中,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单对比造影检查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检查质量和消化道病变检出率。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已成为检查胃肠道疾病的一种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x线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技术中,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单对比造影检查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检查质量和消化道病变检出率。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已成为检查胃肠道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对慢性胃炎、胃肠道微小病变及早期癌肿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 X线检查技术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胃肠道疾病 上消化道钡餐 对比造影 病变检出率 检查质量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学东 邱良杰 +5 位作者 陈恩赐 赵国生 陈宇 章宜芬 于成功 李天兴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6年第4期145-148,共4页
目的提高胃肠道间质瘤(GIST)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点的认识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胃肠道双对比造影(DC)15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9例,DSA检查2例。结果肿瘤位于胃10例,十二脂肠1例,空肠... 目的提高胃肠道间质瘤(GIST)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点的认识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胃肠道双对比造影(DC)15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9例,DSA检查2例。结果肿瘤位于胃10例,十二脂肠1例,空肠4例,回肠1例。良性5例,潜在恶性1例,恶性10例。良性直径多<5·0cm,边界清楚,DC主要表现黏膜皱襞受压推移改变,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均匀强化,恶性直径多>5·0cm,边缘分叶,DC黏膜皱襞有破坏,表面可见不规则溃疡,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体内有多发状和块状低密度区,增强不均匀强化。DSA发现2例小于3·0cm小肠间质瘤,显示血管丰富。病理,肿瘤多为梭形和上皮细胞,CD117(+)100%,CD34(+)87.5%。结论DC易于发现GIST腔内瘤体,CT定位准确,良恶性判断价值高,DSA显示小体积GIST能我强,GIST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志德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8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和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为充盈缺损,龛影,局部黏膜破坏中断、... 目的探讨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和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为充盈缺损,龛影,局部黏膜破坏中断、展平消失,瘤周黏膜推移,小肠肠腔狭窄和胃肠道受压移位,诊断正确率达67.74%;CT表现为腔内或腔外肿块,肿块内可见液化、坏死、囊变及斑点状钙化,病变区均匀中度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管壁局限性增厚和转移病变,诊断准确率达83.87%。结论胃肠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黏膜及黏膜下病变和管壁功能性改变及管腔狭窄、胃肠道受压推移等具有优势,而CT能明确显示肿瘤的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能提供更多的胃肠道腔外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