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小鼠腹泻及胃肠排空抑制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8
1
作者 曾红 周秋贵 +1 位作者 罗婷 刘兵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60-2162,共3页
目的:考察并比较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小鼠腹泻及胃肠排空抑制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17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洛哌丁胺(2 mg/kg)组、厚朴酚(5、10、15、20、25、30、40 mg/kg)组及和厚朴酚(5、10、15、20、25、3... 目的:考察并比较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小鼠腹泻及胃肠排空抑制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17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洛哌丁胺(2 mg/kg)组、厚朴酚(5、10、15、20、25、30、40 mg/kg)组及和厚朴酚(5、10、15、20、25、30、40 mg/kg)组。分别比较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大黄致腹泻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番泻叶致小鼠腹泻、阿托品致小鼠胃排空抑制及肾上腺素负荷小鼠小肠推进抑制的影响。结果:对大黄致腹泻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炭末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厚朴酚5~40 mg/kg组及和厚朴酚15~40 mg/kg组炭末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湿粪粒数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厚朴酚10~40 mg/kg组及和厚朴酚15~40 mg/kg组湿粪粒数显著减少(P〈0.05);对阿托品致小鼠胃排空抑制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排空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厚朴酚15~40 mg/kg组及和厚朴酚20~40 mg/kg组胃排空率显著升高(P〈0.05);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肾上腺素负荷小鼠小肠推进无明显影响作用。与和厚朴酚比较,厚朴酚对小肠炭末推进、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和对阿托品致小鼠胃排空抑制影响的EC50均较低。结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均有抗腹泻作用,对大黄致腹泻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番泻叶致小鼠腹泻和阿托品致小鼠胃排空抑制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但对肾上腺素负荷小鼠小肠推进无明显影响,二者量效曲线相似,但厚朴酚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和厚朴酚 腹泻 胃肠排空抑制 量效关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和杂交鲟幼鱼昼夜摄食节律和胃肠排空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董桂芳 杨严鸥 +4 位作者 陈路 李辉 阎博 罗平远 苏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6-884,890,共9页
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作为一个处理组,每天每个处理组饱食投喂一次)和分段式连续投喂(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间段,每天每个实验缸连续投喂8次)两种方法研究斑点叉尾和杂交鲟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同时研究它们... 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作为一个处理组,每天每个处理组饱食投喂一次)和分段式连续投喂(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间段,每天每个实验缸连续投喂8次)两种方法研究斑点叉尾和杂交鲟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同时研究它们在摄食后24h内胃和全肠的排空时间。结果显示,在两种投喂方式下,斑点叉尾均表现出24h一周期的摄食节律,两个日摄食率高峰值均出现在06:00和18:00(P<0.05)。杂交鲟在一次饱食投喂下表现出24h一周期的摄食节律,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17:00和05:00,在分段式连续投喂时表现出48h一周期的摄食节律,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17:00和36:00。在摄食后1—9h内,斑点叉尾的胃内含物比率急剧降低(P<0.05),并在24h时出现极低值(P<0.05),而1—9h内全肠内含物比率迅速升高(P<0.05),在9h时达到最大(P<0.05),在24h出现极低值(P<0.05)。在摄食后1—7h内,杂交鲟的胃内含物比率迅速下降(P<0.05),在24h时出现极低值(P<0.05),1—7h内肠内含物比率迅速升高(P<0.05),24h时呈现极低值(P<0.05)。结果表明,两种实验鱼表现出不同的昼夜摄食节律,该节律受各自胃肠排空时间的影响,也受投喂时间的影响。研究建议,在斑点叉尾和杂交鲟幼鱼的养殖中宜在光线较弱的清晨(05:00-06:00)和黄昏(17:00-18:00)进行投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摄食节律 胃肠排空时间 一次饱食投喂 分段式连续投喂 斑点叉尾 杂交鲟
下载PDF
树鼩与大、小鼠胃肠排空时间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陈丽玲 刘汝文 +3 位作者 何保丽 李波 李进涛 角建林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41-242,共2页
目的通过不同形态食物灌胃予树鼩、大、小鼠,观察排泄时间及解剖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解剖学特点,了解树鼩消化特点。方法给空腹12h的大、小鼠、树鼩灌不同食物,观察排泄时间;麻醉后解剖观察树鼩胃、小肠、大肠、总消化道全长并与大、... 目的通过不同形态食物灌胃予树鼩、大、小鼠,观察排泄时间及解剖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解剖学特点,了解树鼩消化特点。方法给空腹12h的大、小鼠、树鼩灌不同食物,观察排泄时间;麻醉后解剖观察树鼩胃、小肠、大肠、总消化道全长并与大、小鼠相比较。结果同龄动物树鼩与大、小鼠消化道比较,树鼩消化道较短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食物树鼩排粪便的时间最快(P〈0.05)。同食物在树鼩体内消化吸收的时间最短;不同形态的食物:食物糊、牛奶、油,树鼩对油类排泄最快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树鼩的胃肠解剖及功能与大、小鼠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消化系统 解剖学特点 比较解剖学 胃肠排空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胃肠排空与心房利钠多肽的相关性
4
作者 刘世雄 刘世宝 +2 位作者 赵丽 严祥 王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916-5918,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液体胃肠排空与心房利钠多肽(ANP)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通过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用葡萄糖酚红溶液灌胃后30 min处死大鼠...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液体胃肠排空与心房利钠多肽(ANP)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通过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用葡萄糖酚红溶液灌胃后30 min处死大鼠,取胃和小肠近、中、远各段留取内容物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胃肠各段酚红残留率;放免法测定血浆ANP的浓度;免疫组化检测胃窦平滑肌内ANP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胃和近段小肠内酚红残留率均多于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症(P<0.05),而中段和远段小肠酚红残留率均少于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症(P<0.05);12 w后糖尿病组大鼠血浆ANP的浓度较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组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组大鼠胃窦平滑肌层中肌间神经丛中AN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单纯肥胖组均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大鼠血浆ANP浓度与近段小肠内酚红残留率呈正相关;胃窦平滑肌层ANP阳性细胞光密度值与胃内酚红残留率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液体胃肠排空减慢可能与血浆ANP浓度及胃窦平滑肌ANP的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肠排空 心房利钠多肽
下载PDF
脑利钠肽与糖尿病大鼠胃肠排空的关系
5
作者 刘世雄 赵丽 +2 位作者 严祥 周芸 王晶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血浆、胃窦平滑肌中脑利钠肽(BNP)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胃肠排空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通过高糖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用葡萄糖酚红溶...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血浆、胃窦平滑肌中脑利钠肽(BNP)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胃肠排空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通过高糖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用葡萄糖酚红溶液灌胃30 min后处死大鼠,取胃和小肠近、中、远各段留取内容物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胃肠各段酚红残留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 BNP)的浓度;免疫组化检测胃窦平滑肌内BNP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胃和近段小肠内酚红残留率均多于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组(P<0.05),而中段和远段小肠酚红残留率均少于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组(P<0.05);12周后糖尿病组大鼠血浆NT-pro BNP的浓度较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组显著升高(P<0.05);胃窦平滑肌层中BN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糖尿病大鼠血浆NT-pro BNP浓度与胃内、近段小肠内酚红残留率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大鼠液体胃肠排空减慢可能与血浆NT-pro BNP浓度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利钠肽 糖尿病 胃肠排空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非胃肠术后胃肠排空障碍概况
6
作者 尹天雷 白雪松 +1 位作者 刘柏炎 蔡光先 《湖南中医杂志》 2009年第1期105-106,共2页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常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等,少数继发于腹腔其他手术。不同手术后FDGE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近年来非胃肠手术后的FDGE的发生时有报道,但...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常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等,少数继发于腹腔其他手术。不同手术后FDGE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近年来非胃肠手术后的FDGE的发生时有报道,但对其发病率的调查尚无确切报道。临床上虽对其治疗有所报道,但治疗方法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排空障碍 胃肠术后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述 学术性
下载PDF
卵形鲳鲹摄食、耗氧节律和胃肠排空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孙莘溢 黄小林 +7 位作者 黄忠 曹晓聪 周婷 林黑着 舒琥 虞为 杨育凯 李涛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83,共7页
为制定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投喂策略,文章研究了卵形鲳鲹昼夜摄食、耗氧规律和胃肠排空时间。摄食节律采用分段式连续投喂法(1昼夜,每隔2 h投料1次,连续3 d);耗氧节律采用流水呼吸法测定(1昼夜,24 h中每2 h测定1次);胃肠排空... 为制定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投喂策略,文章研究了卵形鲳鲹昼夜摄食、耗氧规律和胃肠排空时间。摄食节律采用分段式连续投喂法(1昼夜,每隔2 h投料1次,连续3 d);耗氧节律采用流水呼吸法测定(1昼夜,24 h中每2 h测定1次);胃肠排空时间实验采用一次饱食投喂法(1昼夜,每隔2 h取样1次)。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属于白天摄食类型,分别在10:00和14:00—16:00间出现2个摄食高峰(P<0.05);耗氧高峰期分别在08:00和16:00出现(P<0.05);饱食后,胃内含物比率下降迅速(P<0.05),7 h下降约50%,第15小时出现极低值(P<0.05),19 h后胃内含物为0。在摄食后3 h内全肠内含物比率迅速升高,第11小时达到最大值(P<0.05),之后逐渐降低,在第21小时出现极低值(P<0.05)。研究建议在卵形鲳鲹网箱养殖生产中,宜在光线较强、耗氧和摄食高峰的上午(09:00—10:00)和下午(14:00—16:00)时段进行投喂,投喂频率2~3次·d^-1,投喂间隔7~9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摄食节律 耗氧节律 胃肠排空时间
下载PDF
半夏厚朴汤对顺铂作用后小鼠胃肠排空的影响
8
作者 王璐璐 李思洵 张兴德 《山西中医》 2015年第6期56-57,共2页
目的:探究半夏厚朴汤对使用化疗药物后小鼠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为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半夏厚朴汤组、吗丁啉组、顺铂组、半夏厚朴汤合顺铂组、吗丁啉合顺铂组,每组10只,给药7天后,采用营养性半固体黑色糊同时测... 目的:探究半夏厚朴汤对使用化疗药物后小鼠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为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半夏厚朴汤组、吗丁啉组、顺铂组、半夏厚朴汤合顺铂组、吗丁啉合顺铂组,每组10只,给药7天后,采用营养性半固体黑色糊同时测定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半夏厚朴汤组和吗丁啉组胃残留率明显降低(P﹤0.05),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P﹤0.05),而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顺铂组比较,半夏厚朴汤合顺铂组及吗丁啉合顺铂组胃残留率显著降低(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P﹤0.01),而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能够拮抗顺铂对小鼠胃肠排空的抑制作用,且与吗丁啉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排空 半夏厚朴汤 化疗 副反应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三联药物方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排空率、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苗江虎 江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研究伊托必利、奥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排空率、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 目的研究伊托必利、奥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排空率、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伊托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排空率、症状缓解率、PSQI评分和HAD评分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肠排空率均明显上升,观察组患者的胃肠排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餐后饱胀、嗳气、早饱、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88.46%、82.61%、90.91%、85.00%、81.82%和85.7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和HAD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HAD焦虑评分和HAD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P>0.05)。随访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复发8例,复发率为26.67%;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复发率为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伊托必利、奥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以明显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肠排空率,改善临床症状和精神心理状态,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伊托必利 奥美拉唑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胃肠排空
下载PDF
胃肠排空试验联合钡灌肠+排粪造影惯续检查在便秘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海洋 袁强 +4 位作者 陈治坤 王小容 胡桃 赖宇林 梁俐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排空试验联合钡灌肠+排粪造影惯续检查在便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胃肠排空试验联合钡灌肠+排粪造影惯续检查的95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先进行胃肠排... 目的探讨胃肠排空试验联合钡灌肠+排粪造影惯续检查在便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胃肠排空试验联合钡灌肠+排粪造影惯续检查的95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先进行胃肠排空试验,于清洁灌肠后再进行钡灌肠+排粪造影检查。按照卢仁华、龚水银的诊断标准与测量指标进行诊断,按照胃肠排空试验检查,分为未见慢传输改变组和慢传输改变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钡灌肠及排粪造影异常改变情况。结果胃肠排空试验发现结肠慢传输改变40例,55例未见慢传输改变;慢传输组经钡灌肠检查发现结肠分布异常共计50种,经排粪造影检查全部提示出口梗阻;结肠未见慢传输组经钡灌肠检查发现结肠分布异常共计52种,经排粪造影检查提示出口梗阻共计26例。结论胃肠排空试验能模拟食物在消化道内运动时间点的位置状态,能动态分析粪便运动的生理过程,能检出是否存在结肠慢传输改变;钡灌肠能为便秘提供结肠形态学改变的直接影像学证据;排粪造影是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重要方法;三者的结合,并惯续检查,能做到对便秘分型较精准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排空试验 钡灌肠 粪造影 便秘 分型
下载PDF
饱食投喂频率对子二代中华鲟稚鱼生长及胃肠排空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管敏 张德志 +3 位作者 饶军 唐大明 汪成燕 王龙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7,共8页
为探计不同饱食投喂频率对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影响,选择子二代中华鲟(0.15±0.02)g稚鱼在水温(18.0±0.5)℃的不同饱食投喂频率(2、3、4次/d)条件下,测定其生长及胃肠排空特征,并用线性、指数和平方根模型对其... 为探计不同饱食投喂频率对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影响,选择子二代中华鲟(0.15±0.02)g稚鱼在水温(18.0±0.5)℃的不同饱食投喂频率(2、3、4次/d)条件下,测定其生长及胃肠排空特征,并用线性、指数和平方根模型对其胃肠排空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1)饱食投喂频率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摄食率(FR),但对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脏体比(VSI)等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2)随着饱食投喂频率的增加,实验鱼的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显著降低,生长离散程度明显减小;(3)饱食投喂频率对子二代中华鲟稚鱼的胃、肠排空特征未产生影响,但对胃、肠排空最优模型的选择产生了影响;2、3和4次/d组胃排空最优模型依次为平方根模型(Y 0.5=2.253-0.077t)、平方根模型(Y 0.5=2.12-0.081t)和指数模型(Y=5.001 e-0.225t);(4)3种模型均不适于拟合实验鱼肠排空过程的全部数据,但可拟合t≥T后的肠排空数据(T为肠内容物比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2、3和4次/d组肠排空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平方根模型(Y 0.5=1.904-0.056t,t≥10)、指数模型(Y=3.383 e-0.076t,t≥8)和指数模型(Y=3.090 e-0.077t,t≥6);(5)随着饱食投喂频率的增大,子二代中华鲟稚鱼的胃、肠排空速度也逐渐递增,2、3和4次/d组胃排空率依次为0.077%/h、0.081%/h和0.225%/h,其肠排空率依次为0.056%/h、0.076%/h和0.07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稚鱼 饱食投喂频率 胃肠排空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分型与胃肠排空功能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骆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74-574,582,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肠排空功能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将52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4个证型。全部患者均行胃肠排空功能检查,用X线钡条透...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肠排空功能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将52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4个证型。全部患者均行胃肠排空功能检查,用X线钡条透视法。[结果]脾胃虚弱型的0.5h胃钡餐残留量(%)、1h胃钡餐残留量(%)、胃全排空时间(min)、到达回盲部时间(min)与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3个证型比较,均有明显性差异(P<0.05),说明脾胃虚弱可导致胃肠排空功能减弱。[结论]采用X线钡条透视法进行胃肠排空功能检查,能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诊断依据,可帮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准确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胃炎 慢性 辨证分型 胃肠排空功能 X线钡条透视法
下载PDF
胶囊内镜对克罗恩病患者胃肠排空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小玉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究胶囊内镜(CE)对克罗恩(CD)患者胃肠排空功能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22例克罗恩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1名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胃排空平均时间、小肠... 目的探究胶囊内镜(CE)对克罗恩(CD)患者胃肠排空功能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22例克罗恩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1名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胃排空平均时间、小肠排空平均时间,同时记录观察组胃排空具体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胃排空平均时间、小肠排空平均时间分别为(82.34±12.16)、(389.89±23.39)min;对照组胃排空平均时间、小肠排空平均时间分别为(66.14±10.52)、(269.60±20.78)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例胃排空推迟、6例胃排空正常、3例胃排空过快。结论 CE检查技术应用在CD患者胃肠排空功能的检查中,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胃肠排空的情况,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克罗恩病 胃肠排空功能
下载PDF
胃肠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治
14
作者 刘灿均 茅宝善 朱剑南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2年第5期336-337,共2页
报告15例胃切除、2例肠切除、1例子宫切除术后功能性胃肠排空障碍患者,17例保守治疗而愈,1例保守治疗后18d再次手术治疗未见症状改善,仍行保守治疗而愈。分析认为,胃、肠、子宫手术手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继发于胃动力障碍所引发的一组... 报告15例胃切除、2例肠切除、1例子宫切除术后功能性胃肠排空障碍患者,17例保守治疗而愈,1例保守治疗后18d再次手术治疗未见症状改善,仍行保守治疗而愈。分析认为,胃、肠、子宫手术手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继发于胃动力障碍所引发的一组症群,在明确诊断后,应首选综合性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功能性胃肠排空障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胃癌术后胃肠道排空障碍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仆 王殿昌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后胃肠道排空障碍 (GED)病人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 2 4例胃癌手术病人中 ,2 7例GED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GED的发生率为8.0 %。可能的高危因素包括 ,合并脏器切除、手术时间延...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后胃肠道排空障碍 (GED)病人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 2 4例胃癌手术病人中 ,2 7例GED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GED的发生率为8.0 %。可能的高危因素包括 ,合并脏器切除、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多以及合并糖尿病史等。结论 手术后GED发病原因不明 ,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多数患者手术后 6个月内可自行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 胃肠障碍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诊断标准
下载PDF
用胃肠磁图研究家兔的胃肠排空过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娄明连 刘宗英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99-103,共5页
关键词 胃肠排空 磁性示踪剂 胃肠磁图
原文传递
饲料在动物胃肠道中排空时间的测定
17
作者 吴雪梅 张振汉 魏智清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动物 胃肠排空速度 饲料 时间 测定方法
下载PDF
脑卒中危急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雪芬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16期2028-2029,共2页
脑卒中后出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缺血性脑卒中后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包括吞咽困难、胃肠道出血、胃肠排空延迟、结肠及直肠功能失调等。
关键词 脑卒中后 胃肠功能障碍 患者 胃肠道功能紊乱 护理 中危 胃肠排空延迟 胃肠道出血
下载PDF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影像分析
19
作者 郝立群 雷鸣 《社区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影像分析 胃肠功能紊乱 临床常见 胃肠排空 疾病发病率 影像检查 动力低下 检查分析 加速
下载PDF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静 朱媛媛 +2 位作者 王莉娟 王新华 马建平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96-1597,共2页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0例FD患者为研究对象,掷硬币法分为单一组(采用莫沙必利)与联合组(采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各55例,对比两组总疗效、胃肠排空情况、用药安全性以及...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0例FD患者为研究对象,掷硬币法分为单一组(采用莫沙必利)与联合组(采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各55例,对比两组总疗效、胃肠排空情况、用药安全性以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总疗效比单一组更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胃肠排空率相较于单一组更高(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的复发率比单一组低(P<0.05)。结论FD患者经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整体疗效,促进胃肠道消化,在保障用药安全的同时,能够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 雷贝拉唑 胃肠排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