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胃肠热结证49例 被引量:9
1
作者 何立群 《河南中医》 2016年第6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观察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胃肠热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本组研究共收集SAP胃肠热结证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 目的:观察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胃肠热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本组研究共收集SAP胃肠热结证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次40mg,日2次;注射用生长抑素慢速冲击注射(3~5min)0.25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日1剂,常规煎煮2次内服,所有患者疗程均为10d。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记录两组患者4周内死亡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腹痛缓解、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以及体温恢复时间;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和IL-6。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周内治疗组ARDS和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12.24%和10.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以及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SAP胃肠热结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ARDS和MODS的发生率,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CRP和IL-6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清胰汤 急性重症胰腺炎 胃肠热结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中药灌肠、外敷辅助治疗胃肠热结型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婵 龚清环 +2 位作者 杜洁挺 曾小兵 李翠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7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外敷辅助治疗胃肠热结型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P胃肠热结证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2组均参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生长...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外敷辅助治疗胃肠热结型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P胃肠热结证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2组均参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及基础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灌肠、芒硝外敷及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体温复常、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恢复时间,并检测2组血清及尿淀粉酶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腹胀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和尿中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中药灌肠和外敷辅助治疗胃肠热结型AP可促进症状、体征改善,提高临床疗效,下调血清和尿中淀粉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胃肠热结 大承气汤 芒硝 灌肠 外敷
下载PDF
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对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付殿跃 李志新 +1 位作者 杨英伟 焦永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2-85,89,共5页
目的分析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选择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选择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予常规治疗+针刺公孙、四缝穴)与研究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脏腑点穴)。比较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与体征变化,并检测血清I-FABP、VIP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I-FAB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血清I-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血清VI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主要症状与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可用于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调理和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血清I-FABP、VI水平,缓解患儿主要症状与体征,临床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 胃肠 针刺 脏腑点穴 血清肠型脂肪酸合蛋白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付殿跃 李志新 +2 位作者 焦永波 赵伟 张温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143-148,共6页
目的 探讨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120例胃肠结热证小儿ML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点穴组、揿针组、联合组,每组40例。3组予以头孢克肟、利巴韦林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 探讨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120例胃肠结热证小儿ML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点穴组、揿针组、联合组,每组40例。3组予以头孢克肟、利巴韦林治疗,在此基础上,点穴组予以脏腑点穴,揿针组予以揿针治疗,联合组予以脏腑点穴联合揿针治疗。统计3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参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A、G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点穴组的80.00%(32/40)、揿针组77.50%(31/40)(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主症和次症积分、淋巴结横径及纵径低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免疫球蛋白A、G水平高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乳杆菌、双歧杆菌高于点穴组、揿针组,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低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点穴组与揿针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ML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缩小增大淋巴结,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 儿童 胃肠 脏腑点穴 揿针 肠道菌群 C反应蛋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导滞散结汤治疗胃肠热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2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姜丹丹 杜春春 曹宏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6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运用导滞散结汤治疗胃肠热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胃肠热结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导滞散结汤治疗,对照组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治疗1周后... 目的:观察运用导滞散结汤治疗胃肠热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胃肠热结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导滞散结汤治疗,对照组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滞散结汤治疗胃肠热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 胃肠热结 中医药疗法 导滞散
原文传递
清胃增液方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胃肠结热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欣欣 张欣 孙俐俐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9期142-144,共3页
目的:观察清胃增液方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疗效、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80例儿童功能性腹痛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清胃增液方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疗效、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80例儿童功能性腹痛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益生菌、复方颠茄合剂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清胃增液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疗效、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40)和57.5%(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且无不良反应。结论:清胃增液汤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胃肠结热证,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西药组,并且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胃增液方 功能性腹痛 胃肠 儿童 炎证^(+)
下载PDF
消渴病(糖尿病)湿热中阻型治疗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周玉兰 王尚勇 《北京中医》 2002年第2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消渴病 湿中阻 胃肠热结 淡渗利湿法 中医药疗法 治疗 研究
下载PDF
肠痈消炎汤灌肠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5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何秀娇 《湖南中医杂志》 2022年第9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肠痈消炎汤灌肠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痈消炎汤灌... 目的:观察肠痈消炎汤灌肠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痈消炎汤灌肠治疗,疗程均为5d,随访1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的综合疗效,腹痛、呕吐、便秘、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外周血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及随访1个月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25%(26/32),对照组为54.55%(18/33),随访1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29/32),对照组为57.58%(19/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呕吐、便秘、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WBC、hs-CPR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治疗组肠系膜淋巴结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肠痈消炎汤灌肠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 胃肠 腹痛 肠痈消炎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