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卵巢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7期153-154,共2页
本文由梭形细胞与上皮细胞混合组成且伴有坏死,所以转移和侵袭性强在所难免,且预后不良。GIST(胃肠道间质瘤)主要与胃肠道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如平滑肌肿瘤及神经鞘瘤鉴别。由、于GIST可以向平滑肌及神经方向分化,因此光镜下鉴别比... 本文由梭形细胞与上皮细胞混合组成且伴有坏死,所以转移和侵袭性强在所难免,且预后不良。GIST(胃肠道间质瘤)主要与胃肠道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如平滑肌肿瘤及神经鞘瘤鉴别。由、于GIST可以向平滑肌及神经方向分化,因此光镜下鉴别比较困难。鉴于GIST伴有ckit基因突变所致的CD117高表达,而其他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不具备此特征。因此CD117在鉴别诊断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另外,由于60%~70%的GIST伴有CD34的表达,因此CD34在鉴别诊断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伴卵巢转移
下载PDF
介入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钱震 祝子祎 袁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3期98-102,共5页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瘤的效果。方法 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FOLFOX方案进行全身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瘤的效果。方法 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FOLFOX方案进行全身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功能及其他血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0.00%、临床控制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19-9、CA125、Cyfra21-1、CEA、VEGF水平分别为(122.03±19.78)U/ml、(17.26±5.49)U/ml、(1.74±0.65)ng/ml、(3.98±0.76)μg/L、(209.56±60.47)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54.36±23.90)U/ml、(33.75±8.07)U/ml、(3.58±0.93)ng/ml、(7.59±1.13)μg/L、(256.72±74.93)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ALT、AST、TBIL、ALB、Hb、WB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腹泻、手足综合征、感觉神经障碍、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7.24±2.75)个月、总生存时间(15.43±3.87)个月长于对照组的(5.03±2.32)、(11.76±3.01)个月,1年生存率56.67%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瘤的效果显著,能提高对肿瘤的控制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肝功能影响较小,也不增加毒副反应,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恶性肿转移 介入治疗 肝动脉灌注化疗 标志物 肝功能 毒副反应
下载PDF
紫杉醇/顺铂联合恩度治疗22例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近期疗效分析
3
作者 雷妍玮 宫深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9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治疗22例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2例患者应用紫杉醇/顺铂静脉应用联合恩度:紫杉醇135mg/m2+500ml9%氯化钠注射液,于化疗第1、8天分割静滴,滴注时间... 目的:探讨紫杉醇/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治疗22例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2例患者应用紫杉醇/顺铂静脉应用联合恩度:紫杉醇135mg/m2+500ml9%氯化钠注射液,于化疗第1、8天分割静滴,滴注时间不少于4小时;顺铂15mg/m2,化疗第2~6天静脉滴入;恩度7.5mg/m2+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时间不少于3小时,连续给药14天,休息1周,21天重复,完成3个周期。结果:本组22例患者均完成3周期治疗。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7例,进展(PD)3例,有效率54.5%(12/22)。结论:化疗联合靶向药物综合治疗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对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应提倡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顺铂 恩度 转移胃肠间质 疗效
下载PDF
超声造影结合血清ALT与AST比值对胃肠道间质瘤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
4
作者 黄俊 沈才淋 +2 位作者 周克松 毛璐瑶 吕镕桔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结合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LSR)对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GISTLM)与结直肠癌肝转移(CRCL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01月-2022年12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GIS...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结合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LSR)对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GISTLM)与结直肠癌肝转移(CRCL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01月-2022年12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GISTLM患者(GISTLM组)和48例CRCLM患者(CRCLM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EUS检查和血清ALT与AST检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比较两组CEUS定量参数、血清LSR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EUS定量参数、血清LSR单独或联合对GISTLM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GISTLM组患者肝脏病灶囊性/囊实性成分、无回声/低回声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RCLM组(P<0.05)。GISTLM组患者CEUS定量参数[上升时间(RT)、达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以及LSR显著高于CRCLM组(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较,CEUS定量参数结合血清LSR诊断GISTLM的AUC、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最高(P<0.05)。结论:CEUS定量参数结合血清LSR有助于提高GISTLM与CRCLM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真实客观的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ALT与AST比值 胃肠间质转移 结直肠癌肝转移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脏肿瘤的原理、技术和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恒 杨朝凤 李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1期7-9,13,共4页
微波消融作为微创技术在肝脏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可通过腹腔镜和多种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等方式进行。近年来,微波消融已应用于血管瘤、胃肠道肝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肿瘤,本文就微波消... 微波消融作为微创技术在肝脏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可通过腹腔镜和多种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等方式进行。近年来,微波消融已应用于血管瘤、胃肠道肝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肿瘤,本文就微波消融原理、技术及在肝脏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肝细胞癌 肝内胆管癌 血管 胃肠道转移瘤
下载PDF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M1,GSTT1) and the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in a Korean population
6
作者 Jin-Mei Piao Min-Ho Shin +8 位作者 Sun-Seog Kweon Hee Nam Kim Jin-Su Choi Woo-Kyun Bae Hyun-Jeong Shim Hyeong-Rok Kim Young-Kyu Park Yoo-Duk Choi Soo-Hyun Ki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5期5716-5721,共6页
AIM: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u (GSTM1)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theta (GSTT1) null genotypes with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GC) and colorectal cancer (CRC) in a South... AIM: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u (GSTM1)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theta (GSTT1) null genotypes with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GC) and colorectal cancer (CRC) in a South Korean population. METHODS: We conducted a population-based, large- scale case-control study including 2213 GCs, 1829 CRCs, and 1699 controls. Null and non-null genotypes of GSTM1 and GSI-F1 were determined using realtime PCR. RESULTS: The null genotypes of GSTM1 and GSTT1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risk of gastric (OR = 1.070, 95% CI = 0.935-1.224; OR = 1.101, 95% CI = 0.963-1.259, respectively) or colorectal cancer (OR = 1.065, 95% CI = 0.923-1.228; OR = 1.041, 95% CI = 0.903-1.200, respectively). The frequency of the combined null GST genotype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cancer groups and controls. Moreover, smoking, drinking, and age did not modif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genotypes and the risk of gastric or colorectal cancer. CONCLUSION: GSTM1 and GSCI-1 null genotype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GC or CRC in Kore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u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theta Gastric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South Korean pop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