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时荣 云芬 王静媛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年第10期748-749,751,共3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讨论肿瘤的来源,进而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对6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Vimetin,S-100,SMA,Bcl-2的表达。结果:60例胃肠...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讨论肿瘤的来源,进而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对6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Vimetin,S-100,SMA,Bcl-2的表达。结果:6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占85%,平滑肌肿瘤占8.33%,神经鞘瘤占1.67。其中51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的表达率为90.19%,CD34的表达率80.39%,Vimetin的表达率86.27%,Bcl-2的表达率为74.5%(38例),S-100的表达率11.76%。结论: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以胃肠道间质瘤最多见。对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不能完全靠光镜,必须结合免疫组化,才能做正确诊断。对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最好联合使用一组免疫组化抗体,其中CD117和CD34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敏感而有效的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2
作者 陈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期186-186,共1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病理及免疫组化情况。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2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以免疫组化SP法测定CD117、CD34、Vimetin、S-100、SMA、Bcl-2表达。结果 12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有85%为胃肠道间质瘤,...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病理及免疫组化情况。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2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以免疫组化SP法测定CD117、CD34、Vimetin、S-100、SMA、Bcl-2表达。结果 12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有85%为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肿瘤8.3%,神经鞘瘤1.7%。10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表达率90.2%,CD34表达率80.4%,Vimetin表达率86.3%,Bcl-2表达率74.5%,S-100表达率11.9%。结论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主要为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诊断需与免疫组化相结合,方可得到准确诊断结果。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诊断时应联合应用一组免疫组化抗体方法,CD117和CD34属于诊断中最具有敏感性有效性的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免疫组化 病理
下载PDF
脾脏胃肠道间质瘤型间叶源性肿瘤1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陶琨 侯英勇 +1 位作者 袁亚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脾脏胃肠质瘤型叶源肿瘤 脾脏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秀苹 宋瑞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2期123-124,共2页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病理类型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临床表现为全消化道(食道到直肠)罹患的间叶源性肿瘤的其中一类。其来源于组织结构相对未分化的间叶细胞。据相关研究认为,作为非上皮源性肿瘤的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起源是...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病理类型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临床表现为全消化道(食道到直肠)罹患的间叶源性肿瘤的其中一类。其来源于组织结构相对未分化的间叶细胞。据相关研究认为,作为非上皮源性肿瘤的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起源是消化道中免疫组化表达CD117阳性的、组织形态富于梭形、上皮形或多形性细胞的间叶干细胞。近年来GIST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仍较为困难[1]。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重症胃肠道间质瘤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质瘤 质瘤 免疫组化 甲磺酸伊马替尼 消化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组织形态 相关研究 临床表现 十二指肠
下载PDF
内镜超声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的价值及病理性质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池义 韩真 +4 位作者 李芳芳 袁鹤鸣 张国政 牛小平 汪润芝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的病理性质及内镜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94例,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等手段获取病理组织并经常规病理、细胞学与...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的病理性质及内镜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94例,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等手段获取病理组织并经常规病理、细胞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MA、CD117、CD34、S-100等),并分析内镜超声图像(包括大小、层次、回声、有否液性暗区及分叶、边缘的声晕等)。结果:94例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36例食管病变:平滑肌瘤26例,平滑肌肉瘤2例,间质瘤8例(其中2例为恶性);58例胃部病变:间质瘤52例,平滑肌瘤6例。结论: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在食管以平滑肌瘤多见;在胃以间质瘤多见。内镜超声能准确诊断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对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价值,但很难区别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结合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是未来的诊断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病变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内镜超声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