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张艳 季新荣 《医疗装备》 2024年第4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120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120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间、费用。结果超声内镜诊断的灵敏度(93.84%)、特异度(89.09%)、准确度(91.66%)均高于多层螺旋CT(分别为81.36%、68.85%、75.00%);超声内镜的定位诊断准确率(90.00%)与定性诊断准确率(77.50%)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分别为66.67%和59.17%);超声内镜的检查时间长于多层螺旋CT,且检查费用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但其检查费用相对更高,实际应用时医师需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胃肠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深度学习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婷婷 杨帆 +3 位作者 李泽阳 徐士雪 杨飞 刘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胃肠道间质瘤是常见的胃肠道上皮下肿瘤,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早期诊断及恶性潜能的预测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十分重要。深度学习技术已在消化道疾病诊断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可有效辅助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并在术前预测其... 胃肠道间质瘤是常见的胃肠道上皮下肿瘤,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早期诊断及恶性潜能的预测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十分重要。深度学习技术已在消化道疾病诊断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可有效辅助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并在术前预测其恶性潜能。深度学习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包括CT、常规内镜和超声内镜3个方面。本文就深度学习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恶性潜能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技术 胃肠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东 储海瑞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诊断价值及其危险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疑似GIST患者,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诊断价值及其危险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疑似GIST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SCT检查诊断GIST的效能。多因素分析探讨GIST患者危险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18例疑似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GIST 103例,MSCT诊断GIST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7.09%、86.67%及95.76%。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形状、肿瘤边界、肿瘤密度、囊变坏死情况、脂肪间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形状、肿瘤密度和脂肪间隙均是GIST危险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SCT诊断GIST的准确度较高,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形状、肿瘤密度和脂肪间隙均是GIST危险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肠 危险度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田英 操寄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0-314,共5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具有恶性潜能的间质瘤,不同恶性风险的GIST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如监测随访、内镜治疗、手术切除或/和药物治疗。因此,GIST的早期诊断以及风险评估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目...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具有恶性潜能的间质瘤,不同恶性风险的GIST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如监测随访、内镜治疗、手术切除或/和药物治疗。因此,GIST的早期诊断以及风险评估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超声内镜弹性成像(endoscopic elastic imaging,EUS-EG)、超声内镜谐波增强(contrast-enhanced harmonic endoscopic ultrasound,CH-EUS)、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biopsy,EUS-FNA/EUS-FNB)被应用于GIST的诊断以及风险评估。本文主要对以上检查方式在GIST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弹性成像 谐波造影 细针活检 胃肠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5
作者 蒙杰 许新才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375-1382,共8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呈多元化,无症状患者在内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大多数GIST为良性肿瘤,其中20%~30%为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标准包括组织形态学(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混合型),并辅以... 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呈多元化,无症状患者在内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大多数GIST为良性肿瘤,其中20%~30%为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标准包括组织形态学(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混合型),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物(主要是CD117、DOG-1)。治疗的金标准是手术切除,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治疗手术难以切除、复发性和转移性GIST的首选方案。本文对目前GIST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和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诊断 综述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陈舒明 《医疗装备》 2024年第7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77例手术病理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实施常规CT、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率、不...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77例手术病理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实施常规CT、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率、不同危险分级患者CT影像学表现。根据不同发病部位将患者分为胃间质瘤组和小肠间质瘤组,并比较不同发病部位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及CT值。结果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高于常规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患者的肿瘤形态、有无钙化、有无坏死、边界、肿瘤有无血管、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钙化、坏死及内部均匀实性、不均匀实性、囊实性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间质瘤组肿瘤形态规则占比高于小肠间质瘤组,肿瘤分叶形态占比低于小肠间质瘤组,肿瘤壁内、壁外生长占比高于小肠间质瘤组,跨壁生长占比低于小肠间质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间质瘤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CT值低于小肠间质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提高胃肠间质瘤检出率,漏诊和误诊较少,可判断病理分级和肿瘤良恶性,并发现不同部位肿瘤恶性程度差异,为临床有效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多层螺旋CT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异时性多复发灶耐药基因分子异质性的胃肠道间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王玥 吴迪 +1 位作者 于丹丹 段秀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550,共6页
目的:分析1例长期伊马替尼治疗后多部位、异时性复发病灶敏感/耐药共存的少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GISTs继发突变的异质性是复发耐药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方法:收集1例复发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 目的:分析1例长期伊马替尼治疗后多部位、异时性复发病灶敏感/耐药共存的少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GISTs继发突变的异质性是复发耐药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方法:收集1例复发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相关蛋白表达,一代和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肿瘤基因变异情况。结果:患者,男性,66岁,因胃间质瘤行胃部分切除术。一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为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p.551-554del)。伊马替尼治疗1年左右,停药4个月后复发,患者出现脾区病灶,继续采用伊马替尼一线治疗,脾区病灶得到控制。59个月后盆腔发现新病灶,采用伊马替尼加量(600 mg·d^(-1))并舒尼替尼二线治疗,治疗2个月后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脾区病灶大小趋于稳定,而盆腔新病灶体积持续增大。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两复发灶在原有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基础上,分别继发KIT基因13号外显子(p.V654A)和17号外显子(p.Y823D)突变。结论:GISTs在靶向药物选择作用的压力下,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出复杂性,即时间异质性、空间异型性和分子异质性,不同复发灶可以出现不同的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复发耐药 二代测序技术 伊马替尼
下载PDF
P21活化激酶4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高福来 赵东强 +3 位作者 谢长顺 李莉 胡宗晶 郑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2-374,38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 4,PAK4)的表达量,探讨PAK4与GIST危险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病理诊断为GIST患者24...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 4,PAK4)的表达量,探讨PAK4与GIST危险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病理诊断为GIST患者24例,根据共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通过病理切片来确定不同危险度组的PAK4的表达量,并根据Callow计算方法对不同危险度组进行评分。结果PAK4随着GIST危险度增加表达升高,并且与正常对照组织及瘤旁组织相比,GIST中的PAK4表达量升高。结论PAK4表达量与GIST危险度相关,并且随着危险度升高,表达量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4 胃肠 危险度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吴琼 姜慧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2,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虽然远不及胃肠癌等,但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检出设备的不断升级使得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术前对其进行精准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影像技术可为GIST的鉴别诊断、危险度及基因突变的评估...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虽然远不及胃肠癌等,但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检出设备的不断升级使得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术前对其进行精准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影像技术可为GIST的鉴别诊断、危险度及基因突变的评估、监测随访等提供多种有意义的征象。影像功能成像(DWI、IVIM、PET及双能CT等)能对肿瘤内部成分定量评估,在GIST恶性潜能和疗效预测方面有更高价值。近年来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给GIST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它们的预测能力优于传统指标和影像医生主观判断,向实现GIST精准医疗前进了一大步。本文就影像学在GIST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疗效评估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组织中CD117、DOG-1、CD34、Ki67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郑雷 于宏伟 +1 位作者 金丹雯 钱立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CD117、DOG-1、CD34、Ki67在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至本院就诊的82例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测CD34、DOG-... 目的探讨CD117、DOG-1、CD34、Ki67在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至本院就诊的82例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测CD34、DOG-1、CD117、Ki67免疫组化标志物,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病理学特征、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结果以及1、3、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研究患者5年OS、RFS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D117、DOG-1、Ki67阳性分别为95.12%(78/82)、96.34%(79/82)、93.90%(77/82),明显高于D34阳性75.61%(6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年OS分别为0%(0/82)、3.66%(3/82)、12.20%(10/82),1、3、5年RFS分别为2.44%(2/82)、28.05%(23/82)、76.83%(63/82)。单因素预后分析提示核分裂数、性别与OS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靶向用药、破裂情况、肿瘤部位、危险度、Ki67指数、细胞形态与OS、RF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免疫组化蛋白的指数与OS、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标志物是明确GIST诊断的指标,核分裂数、靶向用药、Ki67指数等与GOST预后有相关性,免疫组化蛋白在确诊、估测和治疗GIST方面有显著优势,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免疫组化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基于超声内镜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的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鉴别方法
11
作者 王卓然 张贤达 +17 位作者 曹羽成 张玲 龚婷婷 马烨波 段晓倩 郭康丽 李军 陈媛 张健涛 叶本功 丁进 朱建伟 刘枫 胡端敏 周春华 邹多武 李庆利 陈建刚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超声内镜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的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方法。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435例,采集胃肠道间质瘤(257例)与非胃肠道间质瘤(包括胃平滑肌瘤145例、神经鞘瘤33例)超声内镜图像共3279张,按患者比...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超声内镜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的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方法。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435例,采集胃肠道间质瘤(257例)与非胃肠道间质瘤(包括胃平滑肌瘤145例、神经鞘瘤33例)超声内镜图像共3279张,按患者比7∶3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极致梯度提升树(XGBoost)、随机森林、递归式特征消除(RFE)算法设计特征筛选方案,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建立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各模型对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的预测效能。结果由最终筛选得到的超声内镜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基于5种特征筛选方案(PCA、PCA+LASSO、PCA+XGBoost、PCA+随机森林、PCA+RFE)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581、0.870、0.874、0.860、0.661。结论PCA+XGBoost的特征筛选方案效果最佳,基于上述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方法鉴别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的模型可用于患者的术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超声内镜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主成分分析 极致梯度提升树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药物治疗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全铭 杨满斗 +4 位作者 胡义波 苏有橦 普丽 章瑜 李文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GIST治疗的基石,但耐药基因的突变给治疗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KIT耐药突变的异质性是一个主要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多项GIST相关药物研究的完成,揭示靶向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GIST治疗的基石,但耐药基因的突变给治疗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KIT耐药突变的异质性是一个主要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多项GIST相关药物研究的完成,揭示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在不同方向上治疗GIST的巨大潜力,为GIST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将从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和未来方向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药物治疗 耐药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胃肠道间质瘤Ki-67表达的双中心研究
13
作者 李根 刘琨 +4 位作者 于海韵 刘萌 殷小平 刘洋 季倩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深度学习模型术前无创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Ki-67表达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免疫病理学染色的262例GIST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40例、女122例,平均年龄(55.82±10.13)岁...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深度学习模型术前无创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Ki-67表达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免疫病理学染色的262例GIST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40例、女122例,平均年龄(55.82±10.13)岁。将一所医院收集的190例病人使用随机分层抽样法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133例)和内部验证组(57例);将另一所医院收集的病人作为外部验证组(72例)。应用Resnet34、Resnet50、Densenet、Efficientnet和Efficientnetv2等5种基础网络进行模型训练和优化。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间AUC值差异,得到最佳网络模型。应用梯度类加权激活映射(Grad-CAM)可视化的方法在原始CT图像上生成注意力热图。结果当学习率(Lr)为0.0005时,5种模型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外部验证组中预测Ki-67表达的AUC值均高于Lr=0.0001时。Densenet(Lr=0.0005)模型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外部验证组中对Ki-67表达的预测效能、准确度均最佳,AUC分别为0.983、0.930、0.925,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2.77%、88.14%、87.77%。Efficientnet模型的预测敏感度最佳,Efficientnetv2模型的预测特异度最佳,但两者准确度均低于其他模型。注意力热图显示模型可以从矩形兴趣区(ROI)中正确识别肿瘤区域,合理解释模型的决策逻辑。结论基于增强CT的深度学习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诊断效能,是一种无创预测GIST Ki-67表达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胃肠 KI-67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影像学分析及其表观弥散系数图像对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前瞻性研究
14
作者 江雅惠 胡仲任 周巧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影像学分析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极低危险度11例,低危险...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影像学分析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极低危险度11例,低危险度22例,中危险度41例,高危险度46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肿瘤患者35例,恶性肿瘤患者85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进行MRI检查,比较良性组、恶性组、不同危险度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以及ADC数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良性组以及恶性组患者的ADC、变异度、偏度、最大值、最小值、全距、中位数、10%数值、90%数值以及均匀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危险度、低危险度、中危险度以及高危险度组患者的ADC、变异度、偏度、最大值、最小值、全距、中位数、10%数值、90%数值以及均匀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以及恶性组的最大直径、肿瘤形态、边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的患者的最大直径、肿瘤形态、边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严重程度以及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影像学中的最大直径、肿瘤形态、边界存在显著的差异,其ADC图像对肿瘤良恶性具有显著的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表观弥散系数 影像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CT特征构建鉴别胃神经鞘瘤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模型
15
作者 凌文峰 黄瑞滨 +2 位作者 戴卓智 张志强 杨志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定量和定性特征的模型鉴别胃神经鞘瘤和胃肠道间质瘤。方法收集116例胃肠道间质瘤和34例神经鞘瘤患者CT资料,收集CT定性特征包括形态、位置、生长方式、密度、边界、黏膜面溃疡、瘤内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和定量特征包... 目的探讨基于CT定量和定性特征的模型鉴别胃神经鞘瘤和胃肠道间质瘤。方法收集116例胃肠道间质瘤和34例神经鞘瘤患者CT资料,收集CT定性特征包括形态、位置、生长方式、密度、边界、黏膜面溃疡、瘤内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和定量特征包括长径、短径、病灶各期CT值并计算肿瘤各期强化程度、相对/绝对强化率。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胃肠道间质瘤和胃神经鞘瘤间CT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子。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对比胃肠道间质瘤,胃神经鞘瘤多发生在胃体,呈腔外型、混合型生长,黏膜面溃疡多见,且瘤体积较大,肿瘤静脉期CT值、静脉期强化程度、静脉期绝对强化率较高。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位置、生长方式、边界、囊变和静脉期绝对强化率是鉴别胃神经鞘瘤与胃肠道间质瘤的独立危险因子。基于联合CT定量和定性特征的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基于CT定量特征模型(AUC 0.955 vs.0.837,P=0.003)和基于CT定性特征模型(AUC 0.955 vs.0.896,P=0.009)。结论肿瘤长径、位置、生长方式、边界、囊变和静脉期绝对强化率有助于神经鞘瘤与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诊断,基于上述CT特征建立的联合模型能够较好鉴别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胃肠 CT特征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于宽勇 强光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GIST中极为罕见的一种形式,文献仅有零星报道。我们报道1例肝脏的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肝脏 胃肠 伊马替尼 病例报
下载PDF
术前应用Philips CT成像特征预测胃肠道间质瘤高ki-67增殖指数的研究
17
作者 贾浩 范志刚 +1 位作者 朱彬 崔创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Philips CT成像特征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高Ki-67增殖指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本院收治GIST患者112例,采集术后病灶组织行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增殖指数的表达,按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分为高... 目的探讨术前Philips CT成像特征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高Ki-67增殖指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本院收治GIST患者112例,采集术后病灶组织行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增殖指数的表达,按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分为高Ki-67组及低Ki-67组,收集患者术前CT平扫及3期动态增强检查特征,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明确影响GIST患者高Ki-67增殖指数独立性危险术前CT特征,且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单一及联合术前CT特征预测GIST患者高Ki-67增殖指数诊断价值。结果除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轮廓、生长方式、钙化、病灶表面溃疡、转移外,两组肿瘤大小、肿瘤边界、囊变或坏死、肿瘤增粗血管、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GIST患者高Ki-67增殖指数独立性危险术前CT特征包括肿瘤大小(>5cm)、肿瘤边界(不清晰)及强化程度(轻度);经ROC结果显示:联合模型预测GIST患者高Ki-67增殖指数诊断价值最高,AUC值为0.874,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85.00%、79.17%。结论术前CT特征中肿瘤大小(>5cm)、肿瘤边界(不清晰)及强化程度(轻度)与GIST患者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有密切关联,通过构建联合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GIST患者,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CT特征 KI-67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点分析
18
作者 程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取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记录所有数据。统计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病理数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T检查特征。结果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取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记录所有数据。统计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病理数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T检查特征。结果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年龄>50岁的患者占68.00%(51/75);存在腹部痛疼或肿胀不适的患者占42.67%(32/75);发生黑便、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患者占34.67%(26/75);发生腹部肿块的患者占22.67%(17/75)。发生腹部压痛感的患者占33.33%(25/75);能够检测到腹部肿块的患者占36.00%(27/75);经肠道检查发现肿块的患者占10.67%(8/75);无明显临床症状或阳性体征反应的患者占20.00%(15/75)。经实验室检查后证实:白蛋白或总蛋白下降的患者占20.00%(15/75)、便常规潜血形成的患者占38.67%(29/75)、血红蛋白降低的患者占41.33%(31/75)。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病理分级为极低危险度的患者占10.67%(8/75),低危险度的患者占22.67%(17/75),中等危险度的患者占24.00%(18/75),高危险度的患者占42.67%(32/75)。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形态组织学特征为梭形或上皮样。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CD117阳性表达率高达94.67%,CD34阳性表达率高达72.00%,部分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PGP915呈阳性表达。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5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T检查结果为膨胀生长,呈现为椭圆状或球形的肿块,其中28例患者CT形态呈分叶状。34例患者CT平扫肿块密度相对均匀的占29例,51例患者的病灶影像学显示有出血、囊变和不同程度坏死等病变,28例患者显示肿块病灶边界清晰,32例患者显示肿块边界模糊且与周边的相关脏器粘连。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均未发现病灶钙化。增强CT扫描结果显示,不均匀强化病例为50例,中度强化的病例为17例,轻度强化的病例为8例。结论通过观察并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CT检查和病理学特点,能够为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疗提供判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和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病理学诊断 CT检查 病理特点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及预后情况
19
作者 顾益洲 陈尧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从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差异性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从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差异性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胃管放置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不仅可优化围手术期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减少手术出血量,还可加快出院进度,预后评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胃肠 围手术期指标 安全性 预后
下载PDF
12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建国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道间质肿瘤无特异性临床征象,66.67%胃肠道间质肿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胞浆嗜酸性较弱,免疫组化表型为CD34+、C...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道间质肿瘤无特异性临床征象,66.67%胃肠道间质肿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胞浆嗜酸性较弱,免疫组化表型为CD34+、CD117+。结论胃肠道间质肿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术前难以确诊,有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有助明确诊断。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