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CyclinD1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慧 张晶 +1 位作者 耿明 秦军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CyclinD1和p21WA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CyclinD1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与癌旁组织对照。结果胃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8%(50/88)。CyclinD1蛋白... 目的探讨CyclinD1和p21WA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CyclinD1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与癌旁组织对照。结果胃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8%(50/88)。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而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6.1%(23/88)。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均<0.05),且p21WAF1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88,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yclinD1阳性蛋白高表达、p21WAF1阳性蛋白低表达,且其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 P21WAF1 CYCLIN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35例局部晚期胃癌EOLF方案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建芳 田景琦 吕杰青 《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35例局部晚期胃癌采用EOLF方案(CF+5-Fu+LOHP+E-ADM)术前化疗,1~2个周期后重新分期、评价疗效并手术。[结果]35例患者中,无临床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9例和进展(P...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35例局部晚期胃癌采用EOLF方案(CF+5-Fu+LOHP+E-ADM)术前化疗,1~2个周期后重新分期、评价疗效并手术。[结果]35例患者中,无临床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9例和进展(PD)7例;临床降期19例,化疗后手术切除率达91.3%。[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部分局部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
下载PDF
日本胃癌根治手术保留幽门的术式选择和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4
3
作者 韩方海 伍晓汀 张肇达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85-187,共3页
关键词 胃肿癌 幽门 根治术
下载PDF
根Ⅰ式和根Ⅱ式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章清 詹文华 唐光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79-81,共3页
为评价根Ⅱ(R2)胃切除对胃癌病人的利弊,本文分析比较作根治性切除的进展期胃癌共131例,病人按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分成两组。64例行R2胃切除,67例行根Ⅰ(RI)胃切除。除R2组(33/64)全胃切除率比R1组(22... 为评价根Ⅱ(R2)胃切除对胃癌病人的利弊,本文分析比较作根治性切除的进展期胃癌共131例,病人按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分成两组。64例行R2胃切除,67例行根Ⅰ(RI)胃切除。除R2组(33/64)全胃切除率比R1组(22/67)高(P<0.05)外,两组病人的临床和病理情况基本相似。手术时间R2组明显比R1组长(P<0.01),输血量R2比R1组大(P<0.01)。手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无显著差别。R2组64例中,5例(7.8%)发生外科并发症,R1组67例中,发生这类并发症者仅1例(1.5%),两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R2和R1组的死亡率为0%和1.5%,无显著差别。3年生存率R2组为54.8%R1组为37.8%,其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R2胃切除是可行的,对能根治病例有提高生存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外科学 切除术/死亡率 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胃癌地区分布理论概率模式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陆维权 全培良 +4 位作者 杨文献 张耀南 卢翠芳 朱中州 杜作栋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0年第2期97-99,共3页
本文通过对济源县1985~1986年胃癌死亡资料与泊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配合,证明济源县胃癌的实际分布符合聚集性的负二项分布(P>0.21)。而且实际分布的信息也具有负二项分布的变异数(V=2.9018)>平均数((?)=1.7372)的特点,这说明... 本文通过对济源县1985~1986年胃癌死亡资料与泊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配合,证明济源县胃癌的实际分布符合聚集性的负二项分布(P>0.21)。而且实际分布的信息也具有负二项分布的变异数(V=2.9018)>平均数((?)=1.7372)的特点,这说明济源县胃癌在人群中的分布性质不是随机均匀的,而是存在聚集现象,各大队间胃癌发病有相对高发和低发的显著差异,从而为进一步探讨胃癌在地理上可能聚集的地点和水平,发现胃癌病因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 流行病学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农村家庭自制食品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魏跃红 祝高峰 +2 位作者 肖农 吴义家 吕桦 《疾病控制杂志》 2005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目的针对安徽省庐江县胃癌持续高发现象,探索该县农村家庭自制食品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了2003年8月~2004年8月303例胃癌新发病例和303例健康对照。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调整混杂因素(10年前人均... 目的针对安徽省庐江县胃癌持续高发现象,探索该县农村家庭自制食品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了2003年8月~2004年8月303例胃癌新发病例和303例健康对照。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调整混杂因素(10年前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性格、慢性胃部疾病史)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盐渍臭萝卜月食用量三、四两个等级的OR值调整前为4.01(95%CI为2.41~6.68)、5.78(95%CI为3.38~9.79),调整后为3.20(95%CI为1.52~6.74)、5.02(95%CI为2.31~10.90)。肉类腌制品调整前后均显示出与胃癌有较强关联,而糯米耙在调整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县农村常见的盐渍臭萝卜、肉类腌制品与胃癌的发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 病例对照研究 食品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替加氟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娟 黄柱华 周海荣 《淮海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492-493,共2页
目的观察替加氟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52例初治或复治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加氟1.0g静脉滴注,d1-d5;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4h,d1。28d为1周期。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5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 目的观察替加氟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52例初治或复治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加氟1.0g静脉滴注,d1-d5;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4h,d1。28d为1周期。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5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32.7%。初治者CR2例(6.7%),PR9例(30%),SD7例(23.3%),PD12例(40%),总有效率为36.7%,中位疾病进展期10个月,中位生存期18个月;复治者CR1例(4.5%),PR5例(22.7%),sD8例(36.4%),PD8例(36.4%),总有效率为27.2%,中位疾病进展期7个月,中位生存期1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炎、均为Ⅰ~Ⅲ度,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替加氟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且毒副作用小,能完全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 奥沙利铂 替加氟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检测粪便中的癌相关抗原S-Tn,Tn及CEA诊断胃癌──免疫电泳法
8
作者 袁玫 张晓平 +2 位作者 李力 李华 万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5-407,共3页
以两株单克隆抗体,GS-2及CL-3组合,用免疫电泳法检测粪便提取液中的癌相关抗原S-Tn,Tn及CEA,检测的病例为胃癌75例,直结肠癌66例、胰腺癌8例,浅表性胃炎7例,萎缩性胃炎15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20例... 以两株单克隆抗体,GS-2及CL-3组合,用免疫电泳法检测粪便提取液中的癌相关抗原S-Tn,Tn及CEA,检测的病例为胃癌75例,直结肠癌66例、胰腺癌8例,浅表性胃炎7例,萎缩性胃炎15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20例,胆囊结石10例以及正常人100例。结果表明:GS-2检测各组阳性率为:胃癌80%,结肠癌58.7%,胰腺癌12.5%,正常人为9%,非恶性病变组0~15%。CL-3检测各组阳性率为:胃癌77.3%,结肠癌60.6%,胰腺癌75%,正常人组5%,非恶性病变5-142%,上两株单抗组合检测,胃癌阳性率提高到94.5%,肠癌为86.4%,正常人组12%,非癌组为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抗原 单克隆抗体 诊断 胃肿癌
下载PDF
胃癌单克隆抗体MGcl相应抗原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张积仁 张学庸 +5 位作者 陈希陶 牟震先 胡家露 樊代明 陈宝军 乔太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共2页
本文报告一株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cl相应抗原的纯化及分析。MGcl经50%饱和硫酸铵盐析,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后,获得纯化的IgG56,31mg与2g溴化氰活化的sepharose 4B偶联,制备免疫吸附剂。用MGcl免疫亲和层析的方法从胃癌组织中纯化出... 本文报告一株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cl相应抗原的纯化及分析。MGcl经50%饱和硫酸铵盐析,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后,获得纯化的IgG56,31mg与2g溴化氰活化的sepharose 4B偶联,制备免疫吸附剂。用MGcl免疫亲和层析的方法从胃癌组织中纯化出MGcl相应抗原,经蛋白酶处理,高碘酸氧化,电泳脂蛋白袭色,SDS—PAGE及Immunoblotting等实验分析证实MGcl相应抗原是一种低分子量的糖蛋白,分子量为72Kd和52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 单克隆抗体 抗原 亲和层析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吕柯 曹青 +2 位作者 宋展 赵玉亭 任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0-81,共2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胃癌组织及14例癌旁组织中FHIT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9.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92.2%)(P<0.05);53例胃癌组织中,高中分化组(54.8%)与低分化组间(40.9%),淋巴结转移组(44.7%)与无淋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胃癌组织及14例癌旁组织中FHIT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9.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92.2%)(P<0.05);53例胃癌组织中,高中分化组(54.8%)与低分化组间(40.9%),淋巴结转移组(44.7%)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60.0%),Ⅰ+Ⅱ期组(57.9%)与Ⅲ+Ⅳ期组间(44.1%)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认为FHIT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HIT蛋白可作为判定胃癌发生及转移能力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下载PDF
胃癌的细胞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朱人敏 萧树东 江绍基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89年第4期208-211,共4页
本文综述了细胞动力学在胃癌领域中的研究概况,包括研究的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原理、胃癌干细胞动力学及一些常用细胞动力学参数的意义。胃癌时可表现细胞标记指数增高,增殖带扩大,DNA含量及S 期细胞比例增高。
关键词 胃肿癌 细胞动力学
下载PDF
二肽酶IV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田杰 张志安 +6 位作者 孙国兴 肖保增 张文超 杨继涛 张庆永 尹晓 耿国旺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检测二肽酶IV(DPP IV)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手术后的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11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性比较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DPP IV的表达;Western blot定量比较胃癌... 目的:检测二肽酶IV(DPP IV)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手术后的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11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性比较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DPP IV的表达;Western blot定量比较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PP IV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DPP IV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有3例(占2.7%)表达缺失;胃癌组织中有78例(占69.6%)表达缺失;Western blot结果示DPP IV在胃癌组织中的含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多因素分析示DPP IV是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1)。结论:DPP IV表达缺失是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酶IV 胃肿癌 病理学 预后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Bβ链-1689、HinfⅠ基因多态性位点单倍体型与胃癌的关联性分析
13
作者 严芝强 成兴真 +2 位作者 王杨 聂微 杨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156-1162,共7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Bβ链-1689T/G及HinfⅠA/C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51例为胃癌组,与胃癌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51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Bβ链-1689T/G及HinfⅠA/C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51例为胃癌组,与胃癌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51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FgBβ链-1689以及HinfⅠ位点基因型,采用相对危险变化值比(OR)及95%CI分析FgBβ链多态性位点与胃癌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FgBβ链-1689 T/G位点TT、TG、GG基因型分布及T/G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gBβ链-HinfⅠA/C位点AA、AC、CC基因型分布及A/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纤FgBβ链-1689T/G、HinfⅠA/C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转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FgBβ链-1689T/G、HinfⅠA/C位点间形成的T*A单倍体型在胃癌组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 <0.05),T*C单倍体型的频率胃癌组低于对照组(P <0.05);FgBβ链-HinfⅠA/C位点AC基因型与胃癌的相对危险度分析,其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888,1.105~3.224。结论 FgBβ链HinfⅠA/C的AC基因型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C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发病的致病基因;T*A单倍体型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T*C单倍体型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 纤维蛋白原 基因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下载PDF
42例胃癌的病理形态分析
14
作者 余景瑞 郑永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0年第1期8-13,119-2,共8页
本文对42例胃癌手术标本,初步作了病理形态分析.认为胃癌肉眼类型主要受组织学类型和周间质反应的影响:肿瘤大小与癌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癌周间技反应与癌浸润深度呈负相关;主要影响胃癌浸润深度的因素是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及癌周间质... 本文对42例胃癌手术标本,初步作了病理形态分析.认为胃癌肉眼类型主要受组织学类型和周间质反应的影响:肿瘤大小与癌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癌周间技反应与癌浸润深度呈负相关;主要影响胃癌浸润深度的因素是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及癌周间质反应等.还认为胃癌瘤周间质反应的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形态学指标之一,特别是淋巴——浆细胞反应是抗癌免疫的形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病理学 周间质反应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标志物对胃良恶性溃疡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蔡少军 卢文添 李贞铭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BG)及D-D二聚体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来福建省... 目的探讨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BG)及D-D二聚体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来福建省石狮市总医院初诊的胃良性溃疡患者62例(良性组),恶性溃疡患者34例(恶性组)的临床病历资料,比较2组外周血NLR、PGⅠ、PGⅡ、PGR、白蛋白、FBG和D-D二聚体的水平,对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评估联合检测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的NLR、D-D二聚体、FBG高于良性组,Z值分别为-2.896、-3.048、-4.559,P均<0.01;PGⅠ低于良性组(t=2.148,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NLR、FBG、D-D二聚体是胃恶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1、1.4和3.2;PGⅠ是胃恶性溃疡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95。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诊断AUC达到0.823,95%CI(0.73,0.91)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NLR、PGⅠ、FBG、D-D二聚体对胃良恶性溃疡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胃肿癌 白蛋白类 纤维蛋白原 蛋白酶原类
下载PDF
食管与贲门癌的外科治疗(附434例分析)
16
作者 宋玉祥 郑河川 张蔚莉 《河北医药》 CAS 1991年第4期205-206,共2页
我院自1975以来手术治疗食管与贲门癌434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3%,乳糜胸发生率为0.85%,食管癌10年生存率16%。本文对其提出一些体会和看法。临床资料男性329例,女性105例,男女之比3:1。发病年龄29~68岁,41~60岁为高发年龄组,计338... 我院自1975以来手术治疗食管与贲门癌434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3%,乳糜胸发生率为0.85%,食管癌10年生存率16%。本文对其提出一些体会和看法。临床资料男性329例,女性105例,男女之比3:1。发病年龄29~68岁,41~60岁为高发年龄组,计338例。发病部位以贲门癌较多占200例,食管中段次之为153例,下段78例,上段3倒。癌切除351例,切除率为80.8%。吻合口瘘8例,乳糜胸3例,术后死亡8例,癌瘤未能切除83例,为19.2%,其中行食管胃转流术24例,胃造瘘4例,单纯探查5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贲门 手术 胃肿癌
下载PDF
癌基因C—Ha—ras的点突变与胃癌病人预后及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国仁 刘秀怀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438-442,共5页
关键词 胃肿癌 基因 预后 突变
原文传递
β-榄香烯对胃癌及胃癌耐药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晓瑾 赵晓莹 +2 位作者 诸琦 章永平 黄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究β-榄香烯联合或不联合化学治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相应耐药细胞株SGC-7901/5-FU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β-榄香烯(20、40或80ug/m1)联合或不联合5-FU(100μg/m1)作用于SGC-7901... 目的研究β-榄香烯联合或不联合化学治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相应耐药细胞株SGC-7901/5-FU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β-榄香烯(20、40或80ug/m1)联合或不联合5-FU(100μg/m1)作用于SGC-7901和SGC-7901/5Fu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和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通过建立SGC-7901和SGC-7901/5-Fu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p-榄香烯对这两种细胞的体内杀伤作用。结果β-榄香烯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SGC-7901和SGC-7901/5-FU细胞生长的作用(P值均d0.05),-定剂量范围内具量效关系(P=0.02)。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和TUNEL实验均显示β-榄香烯抑制两种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结论β-榄香烯在体内外对SGC7901和SGC-7901/5-FU细胞均具杀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 榄香烯 凋亡
原文传递
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体系的建立及其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晓辉 徐迎新 +1 位作者 陈凛 李荣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5-17,共3页
近年来,对于胃肠道肿瘤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目前临床已经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与手术、化疗、放疗联合应用,以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是对于进展期胃癌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其在进展期胃癌围手... 近年来,对于胃肠道肿瘤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目前临床已经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与手术、化疗、放疗联合应用,以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是对于进展期胃癌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其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并结合自身经验及临床实验观察结果.提出对于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绿色治疗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 进展期 免疫治疗 过继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E2F1相互作用蛋白
20
作者 廉超 王晓通 +1 位作者 谢玉波 肖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的cDNA文库中筛选E2F1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以pGBKT7-E2F1为诱饵质粒筛选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的cDNA文库,得到阳性克隆,反复验证,并对验证后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从...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的cDNA文库中筛选E2F1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以pGBKT7-E2F1为诱饵质粒筛选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的cDNA文库,得到阳性克隆,反复验证,并对验证后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从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的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20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筛除假阳性克隆,最终得到18个不同的候选基因序列。其中,17个为可知基因序列,它们分别是:组织蛋白酶B、SIVA1、干扰素调节因子7、鸟苷酸激酶1、ATP酶抑制因子1、核糖体蛋白S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mRNA结合蛋白、精氨琥珀酸合酶1、卵泡抑素类似物3、金属硫蛋白2A、内质网钙结合蛋白1、WNT1可诱导信号通路蛋白2、CDC42效应蛋白1、可溶性半乳糖凝集素结合蛋白1、中胚层发育候选2、外切酶体成分7和含EGF腓骨蛋白样胞外基质蛋白1,尚有一未知基因片段。结论: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成功筛选出18种E2F1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探讨E2F1影响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系统 E2F1转录因子 胃肿癌 相互作用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