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脘下俞穴埋线法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董卫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53-655,共3页
目的 :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糖尿病患者 92例 ,随机分为 3组。其中Ⅰ组30例 ,为埋线治疗组 ;Ⅱ组 32例 ,为埋线配合西药组 ;Ⅲ组 30例 ,为纯西药对照组。结果 :Ⅰ组有效率 90 0 %,Ⅱ组有效率 93 7%,Ⅲ组有效率 6 0 ... 目的 :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糖尿病患者 92例 ,随机分为 3组。其中Ⅰ组30例 ,为埋线治疗组 ;Ⅱ组 32例 ,为埋线配合西药组 ;Ⅲ组 30例 ,为纯西药对照组。结果 :Ⅰ组有效率 90 0 %,Ⅱ组有效率 93 7%,Ⅲ组有效率 6 0 0 %。Ⅰ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下俞穴 糖尿病 位疗法 埋线 作用机理
下载PDF
胃脘下俞穴埋线对糖尿病家兔血糖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志明 杨云 +2 位作者 吴冠儒 吴艳霞 江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22期132-134,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埋线方法对糖尿病家兔血糖影响。方法通过对四氧嘧啶(Alloxan)致糖尿病家兔血糖(BG)的检测和胃脘下俞穴埋线对其影响的动态观察。结果胃脘下俞埋线具有降低Alloxan糖尿病家兔BG浓度的作用。结论胃脘下俞穴埋线方法可用...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埋线方法对糖尿病家兔血糖影响。方法通过对四氧嘧啶(Alloxan)致糖尿病家兔血糖(BG)的检测和胃脘下俞穴埋线对其影响的动态观察。结果胃脘下俞埋线具有降低Alloxan糖尿病家兔BG浓度的作用。结论胃脘下俞穴埋线方法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下俞穴 埋线 血糖 糖尿病家兔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浅议胃脘下俞穴 被引量:3
3
作者 靳冬 《世界中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294-295,共2页
关键词 胃脘下俞穴 经外奇
下载PDF
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40
4
作者 廖辉 席萍 +2 位作者 陈强 易丽 赵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2-484,共3页
目的:评价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7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针刺组(A组)、艾灸组(B组)、针刺加艾灸组(C组),取胃脘下俞穴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空腹血糖、24小时尿糖... 目的:评价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7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针刺组(A组)、艾灸组(B组)、针刺加艾灸组(C组),取胃脘下俞穴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空腹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均有升高(P<0.05);但以针刺加艾灸组的效果最佳(P<0.01)。结论:无论针刺、艾灸,还是针加灸胃脘下俞穴,都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针刺与艾灸合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针灸疗法 艾条灸 针灸疗法/方法 胃脘下
下载PDF
胃脘下俞穴的古今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高珊 李瑞 田环环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2期1163-1166,共4页
胃脘下俞穴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属《国家标准·针灸经穴》中的经外奇穴,位于第8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文章从胃脘下俞穴的解剖结构、功能特点、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临证针灸选穴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 胃脘下俞穴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属《国家标准·针灸经穴》中的经外奇穴,位于第8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文章从胃脘下俞穴的解剖结构、功能特点、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临证针灸选穴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下 解剖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位研究
下载PDF
浅议胃脘下俞穴 被引量:3
6
作者 靳冬 《黑龙江中医药》 2007年第5期28-29,共2页
经外奇穴胃脘下俞穴医籍时有记载,但大都较为简略.本文将从其名称及定位,局部解剖结构和功效主治方面进行介绍论述,并结合现代研究理论,说明该穴可以脏腑疾患,与胰脏有密切的关系,和膀胱经的背俞穴存在相似性,故应将其归入膀胱经.
关键词 胃脘下俞穴 名称及定位 局部解剖 功效主治 归经
原文传递
艾灸胰俞穴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糖波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谈力欣 崔杰 +4 位作者 张秀云 王晓昆 张茹 魏莎 焦骞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1期1876-1879,共4页
目的 观察艾灸胰俞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糖波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72例DPN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甲钴胺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 观察艾灸胰俞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糖波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72例DPN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甲钴胺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灸胰俞穴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水平变化,以及胫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安全性监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1%(31/36),对照组总有效率63.9%(23/3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DBG、PPGE、LAGE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腓肠神经和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快(P<0.05),且治疗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无病例脱落,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四项均未见异常变化。结论 艾灸胰俞穴可改善DPN气虚血瘀证患者血糖波动、临床症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灸法 胃脘下 血糖波动
下载PDF
针刺胃脘下俞和足三里穴对糖尿病家兔血糖及血浆胰高血糖素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曾志勇 李永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40-41,45,共3页
为观察针刺胃脘下俞和足三里穴对糖尿病家兔血糖及血浆胰高血糖素的影响 ,通过对四氧嘧啶 (Alloxan)致糖尿病家兔血糖 (BG)及血浆胰高血糖素 (IRG)的检测和针刺 (电针 )胃脘下俞穴 /足三里穴对其影响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 ,针刺胃脘下... 为观察针刺胃脘下俞和足三里穴对糖尿病家兔血糖及血浆胰高血糖素的影响 ,通过对四氧嘧啶 (Alloxan)致糖尿病家兔血糖 (BG)及血浆胰高血糖素 (IRG)的检测和针刺 (电针 )胃脘下俞穴 /足三里穴对其影响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 ,针刺胃脘下俞具有明显降低Alloxan糖尿病家兔BG浓度和抑制IRG的释放的作用。提示针刺胃脘下俞穴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在单独针刺足三里穴时未见BG和IRG出现任何有意义的变动 ,但若同时针刺胃脘下俞穴 ,则BG和IRG的下降程度较单独针刺胃脘下俞穴更为明显 ,且针刺效应出现更早 ,持续时间更长 ,提示足三里穴对胃脘下俞穴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下俞穴 足三里 血糖 胰高血糖素 糖尿病
下载PDF
Mechanism Study on Acupuncture for Non-insulin Resistan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智海 王毅 韩丑萍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11年第5期298-300,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for non-insulin resistan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Methods: A total of 46 cases with non-insulin resistant PCO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for non-insulin resistan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Methods: A total of 46 cases with non-insulin resistant PCO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of 23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23 cases.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needling bilateral Weiwanxiashu (Ex-B 3), whereas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needling bilateral Sanyinjiao (SP 6). After 3-month treatments, a comparison was made on the changes of ovulations rates,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luteinizing hormone (LH), testosterone (T), fasting insulin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ovulation rates and LH/FSH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along 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estosterone changes (P〈0.01). There were als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LH and LH/FSH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however,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ovulation rates and testosterone changes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stosterone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P〈0.01), along 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ovula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However,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LH/FSH and BM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Needling Weiwanxiashu (Ex-B 3) and Sanyinjiao (SP 6) can both improve the endocrine disorder of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 resistant PCOS; however, needling Weiwanxiashu (Ex-B 3) can obtain a better result than Sanyinjiao (SP 6) in increasing the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preventing insulin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cupuncture Therapy Non-insulin Resistance Points Weiwanxiashu (Ex-B 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