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胃腑临床的形体基础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剑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胃腑临床与胃腑形体之间的关系,为形体医理学奠定基础。方法采取文献研究,比较与临床探讨的方法对胃腑临床内容与其形体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中医胃腑的临床症状、病变主要产生于胃腑形体,治疗胃腑病变的方法与方药基本作用... 目的探讨中医胃腑临床与胃腑形体之间的关系,为形体医理学奠定基础。方法采取文献研究,比较与临床探讨的方法对胃腑临床内容与其形体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中医胃腑的临床症状、病变主要产生于胃腑形体,治疗胃腑病变的方法与方药基本作用于胃腑实体,中医胃腑与人体解剖学的胃同名同脏。中医胃腑理论是建立在胃腑形体基础之上的。结论中医胃腑临床的基础是胃腑形体。应该总结归纳有关中医理论与形体之间关系的内容,建立形体医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体 形体医理学 中医理论 临床探讨 胃腑 人体解剖学 文献研究 临床症状 理学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谈从胃腑论治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文林 伍海涛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10期65-68,共4页
结合《黄帝内经》原文分析,认为大便异常可以从胃腑论治;结合西医学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时胃排空和胃舒张功能异常,可知肠易激综合征也可以从胃腑论治;同时中医临证和实验研究也证实可以从调理胃腑或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入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胃腑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论肺气肃降与胃腑通降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鲍建敏 牟重临 《浙江中医杂志》 2016年第3期160-160,共1页
中医学中论升降,一般以中土脾胃为枢纽,脾主升,胃主降;居上之肺的肃降与居下之肝的升发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老师临证疗疾,常通过调理肺与胃肠气机升降入手,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随牟师学习,受益匪浅。本文就肺气肃... 中医学中论升降,一般以中土脾胃为枢纽,脾主升,胃主降;居上之肺的肃降与居下之肝的升发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老师临证疗疾,常通过调理肺与胃肠气机升降入手,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随牟师学习,受益匪浅。本文就肺气肃降与胃腑通降的相关性,及其在临床上起重要的指导作用,试论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肃降 胃腑通降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内经》胃腑理论研究述略
4
作者 张宏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年第9期20-22,共3页
从胃的解剖特征、胃的生理特征、胃与胃外事物的关系特征、胃的病证病机、胃病的治则治法。对《内经》胃腑理论作了研究。指出:防治胃病,必须考虑自然界、社会、胃本身特点,胃与人体其他脏腑等因素。
关键词 胃腑理论 《内经》 研究
下载PDF
观察胃腑荣通定痛汤治疗胃络瘀阻型胃炎临床研究
5
作者 庄晓丹 顾志钰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9期142-143,共2页
目的:采用胃腑荣通定痛汤治疗胃络瘀阻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胃络瘀阻型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1)与观察组(n=1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胃腑荣通定痛汤治... 目的:采用胃腑荣通定痛汤治疗胃络瘀阻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胃络瘀阻型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1)与观察组(n=1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胃腑荣通定痛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胃脘疼痛消失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用药时间分别为(1.84±0.25)、(4.78±1.06)、(8.26±1.58)天,均短于对照组的(2.19±0.56)、(5.98±1.49)、(9.16±1.7)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腑荣通定痛汤治疗胃络瘀阻型胃炎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胃脘疼痛症状,促进胃功能恢复,缩短用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瘀阻型 胃腑荣通定痛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清胃散治疗胃腑积热型口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罗翠芬 彭国光 冯远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2期1703-1705,1709,共4页
目的观察清胃散治疗胃腑积热型口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胃腑积热型口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漱口水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胃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积分、挥发... 目的观察清胃散治疗胃腑积热型口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胃腑积热型口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漱口水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胃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积分、挥发性硫化物(VSCs)浓度、安全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口气中VSCs浓度及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胃散联合漱口水治疗胃腑积热型口臭效果显著,改善口臭症状及降低口中VSCs浓度的作用更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胃腑积热 挥发性硫化物浓度
下载PDF
叶天士通补胃腑模式新诠 被引量:2
7
作者 蒋啸 郑旭锐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2336-2341,共6页
目的:为了解决目前消化系统疾病所面临的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解决的临床问题,撷取叶天士治疗胃腑“以通为和、以降为顺”的认识为基础为临床应用生物药物提出新的解决策略。方法:爬梳叶氏取法金元、新安名家,底柢仲景、化裁经方的学术源流... 目的:为了解决目前消化系统疾病所面临的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解决的临床问题,撷取叶天士治疗胃腑“以通为和、以降为顺”的认识为基础为临床应用生物药物提出新的解决策略。方法:爬梳叶氏取法金元、新安名家,底柢仲景、化裁经方的学术源流沿革与其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现实意义,使用“模式构建”与“降维升阶”的方法,梳理叶天士通治胃腑的立法思想。结果:构建了以胃气、胃阴、胃阳为基础的“胃腑犄角模式”。结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可根据“胃腑犄角模式”,先将胃气、胃阴、胃阳作为据证立法的抓手进行考量,再结合叶氏使用茯苓、生姜、扁豆、沙参的经验,并最终做出符合病家个体特色的临床决策与治疗方案的诊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补胃腑 @叶天士 模式构建 源流疏证 学术探讨 分治 诠释学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胃腑与五脏相关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瑞萍 王惠敏 马宝林 《内蒙古中医药》 2005年第2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胃腑 五脏 相关论
下载PDF
胃腑荣通定痛汤治疗胃络瘀阻型胃炎120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屈振壮 屈于琛 +3 位作者 杜军军 李炜 刘利昉 王艳慧 《陕西中医》 2012年第9期1138-1139,共2页
目的:观察胃腑荣通定痛汤治疗胃络瘀阻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胃络瘀阻型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用自拟胃腑荣通定痛汤(黄芪、白术、乌药、白檀香、香附、三七粉、砂仁、延胡索、蒲黄、五灵脂、黄连等)治疗... 目的:观察胃腑荣通定痛汤治疗胃络瘀阻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胃络瘀阻型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用自拟胃腑荣通定痛汤(黄芪、白术、乌药、白檀香、香附、三七粉、砂仁、延胡索、蒲黄、五灵脂、黄连等)治疗,疗程12周。对照组HP阴性者用麦滋林--S颗粒,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12周,HP阳性者用泮托拉唑加四环素,替硝唑治疗1周,后续麦滋林-S颗粒,马来酸曲美布汀至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8%,对照组总有效率5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胃腑荣通定痛汤具有止痛快,补气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保护粘膜,修复糜烂,改善胃壁血循环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中医药疗法 活血止痛 @胃腑荣通定痛汤
下载PDF
胃腑荣通定汤治疗胃络瘀阻型胃炎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徐海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5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胃络瘀阻型胃炎采用胃腑荣通定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本研究的114例胃络瘀阻型胃炎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胃腑荣通定汤)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用药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 目的探讨胃络瘀阻型胃炎采用胃腑荣通定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本研究的114例胃络瘀阻型胃炎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胃腑荣通定汤)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用药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胃脘疼痛消失时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络瘀阻型胃炎患者采用胃腑荣通定汤治疗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瘀阻型 胃腑荣通定汤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痰饮罹害胃腑探析
11
作者 唐学游 陈妮 唐罡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痰饮 胃腑 病因
下载PDF
通降胃腑法在治疗急症中的应用
12
作者 袁松谷 《宜春医药》 1996年第27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通降胃腑 治疗 急症 应用
下载PDF
忠登朗杰教授调理胃腑的学术思想研究
13
作者 李毛才让 彭毛多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5期20-21,共2页
本文通过藏医专家忠登朗杰老先生治疗藏医胃病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藏医的胃腑生理其根本就是"三胃火"学说藏医学认为,要想达到无病健康的目的,必须注重胃腑及胃火的保养,保持胃火的旺盛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关键词 学术思想 胃腑 忠登郎嘉
下载PDF
清胃散化裁方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口臭症胃腑积热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同儒 王凤磊 李柏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清胃散化裁方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口臭症胃腑积热证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30例口臭症胃腑积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胃散化裁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 目的观察清胃散化裁方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口臭症胃腑积热证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30例口臭症胃腑积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胃散化裁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口臭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罗森伯格口臭量表(Rosenberg)评分、挥发性硫化物(VSCs)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口臭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Rosenberg评分、VSCs含量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Rosenberg评分、VSCs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胃散化裁方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口臭症胃腑积热证的疗效显著,改善中医证候,降低VSCs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症 胃腑积热证 散化裁方 双歧杆菌
原文传递
降气和胃通腑法对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杜业勤 张双燕 +1 位作者 王海江 尹双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890-1894,共5页
目的:观察针灸和中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将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针灸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20mL,3次/日,... 目的:观察针灸和中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将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针灸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20mL,3次/日,治疗10d;针灸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针灸治疗,1次/日,治疗10d.结果:针灸组术后10d肠功能恢复情况与中药组、对照组比较有差异(χ2=18.583,P<0.05),针灸组与中药组比较无差异外(χ2=4.348,P>0.05),其他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3组术后10d,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P<0.05),针灸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0.8,P<0.05),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分布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8.248,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比较无差异(P>0.05);消化系症状积分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1.904,P<0.05),两两比较也有差异(P<0.05),针灸组和对照组ZPS评分比较有差异(F=3.499,P<0.05).结论:以降气和胃通腑法为原则拟订的中药和针灸不仅对恢复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可以双向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气和 癌术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降气和胃通腑法对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杜业勤 张双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7-692,共6页
目的:观察针灸和中药恢复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针灸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20... 目的:观察针灸和中药恢复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针灸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20mL,每日3次,治疗10d;针灸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针灸治疗,每日1次,治疗10d.结果:3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8,P<0.05),针灸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9,P>0.05).针灸组在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方面优于中药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针灸组在改善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方面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69.44%±6.37%vs57.62%±8.08%,56.57%±8.90%,F=31.25;CD4:35.63%±6.26%vs30.28%±6.66%,30.89%±6.25%,F=7.42;CD4/CD8:1.27%±0.44%vs1.01%±0.45%,1.03%±0.64%,F=5.64;NK:13.29%±3.45%vs11.88%±3.89%,10.64%±2.64%,χ2=10.39,均P<0.05).临床症状改善方面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5,P=0.004),针灸组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均P<0.05).Z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5,P=0.00),针灸组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降气和胃通腑法对恢复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可以调节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值,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针灸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气和 肠癌术后 肠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宽胸散结和胃通腑法在代偿期肝硬化抗肝纤维化治疗过程中的运用体会 被引量:8
17
作者 路振宇 朱孝轩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第5期23-24,29,共3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阶段,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近些年在该领域的研究颇有建树,笔者挖掘名老中医肝病临证经验,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研究宽胸散结和胃通腑法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中...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阶段,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近些年在该领域的研究颇有建树,笔者挖掘名老中医肝病临证经验,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研究宽胸散结和胃通腑法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学抗肝纤维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胸散结 百丹疏肝方 肝纤维化 肝硬化 抗肝纤维化 癥积
下载PDF
“益气和胃、通腑泻浊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理论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伟 赵文 +4 位作者 郭晓辉 宋洋 罗均平 刘美 张晓云 《四川中医》 2020年第10期35-37,共3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属于临床急腹症,且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病情恶化可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临床病死率可高达20%~40%,临床形势严峻。本病属于中医“...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属于临床急腹症,且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病情恶化可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临床病死率可高达20%~40%,临床形势严峻。本病属于中医“脾心痛”范畴,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优势明显。临床上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急性胰腺炎,中医方案采用益气和胃、通腑泻浊法上下同治,取得良好疗效。且研究组前期临床研究已经证明此方案能提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EPIC评分、APACHEⅡ评分,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本文就此中医方案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采用“益气和胃、通腑泻浊法”上下同治方案治疗急性胰腺炎奠定理论基础,并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该方案对胰腺炎的具体药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益气和、通泻浊法 上下同治
下载PDF
叶天士“胃腑以通为补”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银灿 来寿良 《黑龙江中医药》 2004年第2期5-6,29,共3页
从“胃腑以通为补”的理论渊源 ,临床实践 ,以及通与泻 ,通与补 ,通法的运用变化等方面探析叶天士“胃腑以通为补”观点的内涵、运用原则、规律、方法。认为叶氏这一观点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叶天士 以通为补 胃腑治疗 中医药学
原文传递
“化瘀扶正、通腑和胃”法治疗脓毒症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馨元 姜树民 王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40-141,共2页
脓毒症是各种严重创伤、烧伤、再灌注损伤及外科大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探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阐述"化瘀扶正、通腑和胃"思想在防治脓毒症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化瘀扶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