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部隆起性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晓芸 李素琴 +1 位作者 李夏 于红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部隆起性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接受ESD治疗的250例胃部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部隆起性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接受ESD治疗的250例胃部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变大小、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250例胃部隆起性病变中245例完成了ESD治疗,5例在术中发现病灶浸润较深,其中3例行套扎处理,2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病变直径为(1. 63±1. 02) cm,一次性整块切除率98. 78%(242/245),完全切除率97. 55%(239/245);手术时间(53. 83±19. 89) min;术后住院日为(6. 86±1. 63) d; 21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8例为术中出血(均应用电凝止血、止血夹联合内镜下止血成功),5例为术后出血(2例保守治疗,3例经内镜下止血后好转),穿孔8例(7例内镜下金属夹夹闭或尼龙绳联合金属夹缝合,1例内镜下修补不成功转外科治疗),8例穿孔中1例穿孔合并气腹。病变大小(出血:P=0. 008,穿孔:P=0. 016)、病理类型(出血:P=0. 047,穿孔:P=0. 043)对出血和穿孔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病变大小是发生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D治疗胃部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符合微创理念,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和穿孔为其主要并发症,且与病变大小、病理特征、病变部位等有关。加强对内镜医师的专业化培训,并进行个体化ESD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ESD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部隆起性病变 并发症 安全性 有效性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