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对食管胃隆起病变诊断与治疗作用的探讨
1
作者 陈桂荣 江学良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胃隆起病变 超声内镜 食管隆起病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内镜下胃隆起病变切除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飞燕 毕青美 +5 位作者 张红梅 庄晓惠 季万胜 李蕾 邱凤娇 仲华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隆起病变切除术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内镜下胃隆起病变切除术的患者49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5例。对照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隆起病变切除术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内镜下胃隆起病变切除术的患者49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处理;观察组中术后hs-CRP升高(> 10 mg/L)患者给予基础处理+干预处理(抗菌、延长禁饮食时间等),余患者予基础处理。2组均检测术前1 d、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清hs-CRP水平。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hs-CRP水平接近(P=0. 10),术后第1天hs-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4. 8±4. 7) mg/L比(1. 8±1. 3) mg/L、(5. 7±5. 4) mg/L比(2. 0±1. 4) mg/L](均P <0. 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7)。观察组中85例术后第1天hs-CRP升高,术后第3天复查时较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2. 3±1. 5) mg/L比(16. 3±5. 3) mg/L](P <0. 01);对照组79例术后第1天hs-CRP升高,术后第3天hs-CRP水平下降不明显[(16. 4±5. 6) mg/L比(16. 5±5. 6) mg/L](P=0. 8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 3%(8/245)比7. 8%(19/245)](P=0. 03)。结论检测内镜下胃隆起病变切除术患者术后第1天的hs-CRP水平,对术后hs-CRP升高者进行相应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隆起病变 高敏C反应蛋白 并发症 预测
下载PDF
脾肾静脉交通支畸形误诊为胃隆起病变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倩倩 刘晓峰 魏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年第6期352-353,共2页
患者女,66岁,因间断上腹疼痛半个月余收住我院消化科。患者既往在外院曾行电子胃镜检查示胃底黏膜隆起、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彩超示胆囊炎,乙肝五项示HbsAg阴性、HBsAb刚性。在我院行电子超声胃镜检查示:胃底小弯侧见直径约2.0cm... 患者女,66岁,因间断上腹疼痛半个月余收住我院消化科。患者既往在外院曾行电子胃镜检查示胃底黏膜隆起、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彩超示胆囊炎,乙肝五项示HbsAg阴性、HBsAb刚性。在我院行电子超声胃镜检查示:胃底小弯侧见直径约2.0cm,条索状隆起,表面光滑,活枪钳触之软,可变形(图1),超声提示胃底隆起超声声像图特点,可见黏膜下层蜂窝状无同声区,部分穿通至譬外,与肇外无回声区域相通,其内可见明显血流回卢,超声提示血管可能性大(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隆起病变 静脉交通支 超声镜检查 电子镜检查 慢性浅表性 HBSAG阴性 误诊 畸形
原文传递
三种胃隆起性病变的三维超声表现
4
作者 李运秀 戴国平 范霜月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12期860-860,共1页
关键词 胃隆起病变 三维超声波 诊断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胃隆起性病变关系的探讨
5
作者 王曼彤 王宏光 《中原医刊》 1999年第5期16-17,共2页
本文通过内镜检查对240例胃隆起性病变做酶菌联合检测幽门螺杆菌,以了解其感染与胃隆起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关系,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因上消化道症状作内镜检查者,凡发现有向胃腔内凸起的病变即做酶菌联合检测及病... 本文通过内镜检查对240例胃隆起性病变做酶菌联合检测幽门螺杆菌,以了解其感染与胃隆起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关系,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因上消化道症状作内镜检查者,凡发现有向胃腔内凸起的病变即做酶菌联合检测及病理活检,其中男176例,女6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疾病 胃隆起病变
下载PDF
内镜超声检查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桂荣 王瑜萍 +2 位作者 江学良 李文波 吕瑞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 (EUS)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8例疑诊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患者 ,经EUS检查诊断后 ,再经胃镜以高频电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 ,将切除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 ,最后将两诊断结果作对比...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 (EUS)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8例疑诊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患者 ,经EUS检查诊断后 ,再经胃镜以高频电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 ,将切除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 ,最后将两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2 3例食管、贲门隆起病变 ,2 5例胃隆起病变 ,EUS检诊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 81%。结论 :EUS检查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大小能作出准确判断 ,可作为对病变采取进一步检查、治疗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超声 食管 肿瘤 食管黏膜下隆起病变
下载PDF
经内镜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彩凤 夏永华 +5 位作者 李贞娟 韩宇 刘竹娥 王文菊 李琨 董良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GSEL)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胃镜及超声内镜(EUS)诊断的GSEL62例,≤0.5cm GSEL给予高频电凝电切除;0.5cm<GSEL≤2.0cm GSEL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套扎术;>2.0cm GSEL行EM...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GSEL)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胃镜及超声内镜(EUS)诊断的GSEL62例,≤0.5cm GSEL给予高频电凝电切除;0.5cm<GSEL≤2.0cm GSEL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套扎术;>2.0cm GSEL行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结扎后切除病变游离端部分组织及表层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将EUS的检查结果和病理对照。2周后胃镜EUS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3、6、12和24个月胃镜和EUS复查。结果≤0.5cm GSEL内镜下均切除完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0.5cm<GSEL≤2.0cm亦完全脱落,其中1例出现穿孔。>2.0cm GSEL只有2例多次内镜下治疗后病变消失。余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复查胃镜及EUS均无复发。内镜和手术病理和EUS的结果完全吻合。结论经内镜治疗GSEL的疗效和病变大小有很大关系,>2.0cm GSEL治疗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隆起病变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治疗
下载PDF
微探头内镜超声在胃窦小隆起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李匡一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3期411-412,共2页
目的:探讨微探头内镜超声在胃窦小隆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窦小隆起病变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且术前均分别实施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A组)及内镜下活检(B组)。... 目的:探讨微探头内镜超声在胃窦小隆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窦小隆起病变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且术前均分别实施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A组)及内镜下活检(B组)。以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显示,本组50例患者中,14例为胃间质瘤,10例为胃脂肪瘤,10例为胃癌,7例为胃异位胰腺,5例为胃腺瘤,3例为胃平滑肌瘤,1例为胃囊肿。A组诊断符合率为84. 0%,明显高于B组的42.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胃窦小隆起病变诊断中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小隆起病变 微探头内镜超声 诊断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隆起性病变关系的探讨
9
作者 计艳萍 周淑琴 +1 位作者 徐捷 杨桂枝 《吉林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胃隆起病变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48例经内镜治疗的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岩 李闻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胃黏膜下隆起型病变(GSEL)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经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为GSEL,并经内镜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直径0.2-0.5cm的GSEL经内镜高频电凝电切...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胃黏膜下隆起型病变(GSEL)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经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为GSEL,并经内镜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直径0.2-0.5cm的GSEL经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完全切除,术后未出现并发症;27例直径为0.6-2.0cm的GSEL行EMR、ESD及ESE完全切除,术中未发生并发症;10例直径≥2.0cm的GSEL行EMR、ESD及ESE切除,其中1例直径2.2cm切除过程中出现0.5cm大小穿孔,行尼龙绳套扎闭合穿孔术,未能成功,改行手术,另有1例直径2.0cm,切除过程中创缘出血,止血钳成功止血,共出血50ml,其余均完全切除,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未见复发患者。病理检查显示病变切缘及基底部均已切净。病理诊断结果与超声内镜(EUS)基本吻合,其中间质瘤26例,平滑肌瘤8例;脂肪瘤4例,异位胰腺10例。结论内镜治疗GSEL,特别对于〈2.0cm的GSEL,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对于≥2.0cm的GSEL,内镜治疗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隆起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治疗
下载PDF
基于纽曼系统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隆起病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1
11
作者 鲁玉君 朱佳巍 刘丽娜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纽曼系统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隆起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72例胃黏膜隆起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 目的探究基于纽曼系统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隆起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72例胃黏膜隆起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基于纽曼系统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功能、不同时间点焦虑抑郁评分、术后并发症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1.81±2.41)h]、肛门自主排气时间[(20.95±3.25)h]、首次排便时间[(32.23±5.87)h]、进食时间[(7.28±1.17)h]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8.94±2.75)h]、肛门自主排气时间[(26.76±3.72)h]、首次排便时间[(39.75±5.97)h]、进食时间[(9.98±2.28)h]相比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术前1 d、术后3 d、出院时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较对照组(25.01%)低(P<0.05);观察组生理状况(78.36±7.12)、心理状况(84.48±3.63)、精神状况(82.76±5.84)、功能状况(80.65±5.34)、社会功能评分(82.40±4.63)与对照组生理状况(67.71±6.83)、心理状况(72.29±3.20)、精神状况(70.53±3.27)、功能状况(69.27±3.71)、社会功能评分(70.76±4.46)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基于纽曼系统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隆起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其术后并发症,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曼系统 健康教育 黏膜隆起病变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放大胃镜对胃黏膜隆起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李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5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放大胃镜和普通胃镜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胃黏膜坏死的状态性状,评估放大胃镜对胃黏膜隆起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50例胃镜检查的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放大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各25例。放大胃镜组行放大胃镜检查,并观察胃... 目的研究放大胃镜和普通胃镜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胃黏膜坏死的状态性状,评估放大胃镜对胃黏膜隆起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50例胃镜检查的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放大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各25例。放大胃镜组行放大胃镜检查,并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指导靶向活检;普通胃镜组行普通胃镜下操作及常规黏膜活检。比较两组检出结果,包括胃黏膜慢性炎症、癌前病变、早期胃癌,并观察放大胃镜组的各病理诊断与胃小凹分型、微血管形态的关系。结果放大胃镜组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总检出率44.00%高于普通胃镜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慢性炎症胃小凹分型主要为Ⅰ型、Ⅱ型,微血管形态主要为A型、B型;其他病变胃小凹分型主要为Ⅲ型、Ⅳ型、Ⅴ型,微血管形态主要为C型、D型。结论放大胃镜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 黏膜隆起病变 早期 癌前病变 隆起病变
下载PDF
胃充盈超声技术诊断胃隆起样病变56例分析
13
作者 权玉玲 张淑华 +1 位作者 沈金库 杨瑞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7期687-689,共3页
目的发现和掌握不同性质的胃隆起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胃隆起样病变声像图的特征。结果问质瘤33例,息肉5例,炎性增生3例,异位胰腺3例,脂肪瘤5例,诊断符合率86.49%(48/56)。结论胃充盈超声技术可初步为胃黏... 目的发现和掌握不同性质的胃隆起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胃隆起样病变声像图的特征。结果问质瘤33例,息肉5例,炎性增生3例,异位胰腺3例,脂肪瘤5例,诊断符合率86.49%(48/56)。结论胃充盈超声技术可初步为胃黏膜隆起样病变作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盈超声技术 隆起病变
下载PDF
胃隆起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14
作者 赵红 马铁明 《内镜》 1994年第4期199-201,共3页
本文分析了本院一年零10个月内镜诊断的胃隆起性病变(GPL)241例252个病灶,提出老年男性多见。在内镜下鉴别诊断时按日本山田分型,然后详细从正面、侧面观察隆起形态,表面性状,光滑程度、颜色、软硬度、活动度以及有无... 本文分析了本院一年零10个月内镜诊断的胃隆起性病变(GPL)241例252个病灶,提出老年男性多见。在内镜下鉴别诊断时按日本山田分型,然后详细从正面、侧面观察隆起形态,表面性状,光滑程度、颜色、软硬度、活动度以及有无粘膜桥,可区分为粘膜层或粘膜下层之隆起,区分良恶性质,结合病理做出诊断。粘膜良性以炎性隆起,疣状胃炎,再生性息肉多见;恶性以BorrmanⅠ型进展期癌较多,Ⅰ型早期胃癌较少。粘膜下层肿物(SMT)较少见。对GPI如能有较全面的认识,将对诊断隆起型胃癌、特别是隆起型早期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隆起病变 鉴别诊断 内窥镜
原文传递
胃粘膜隆起病变分型鉴别意义
15
作者 廖常奎 胡卞新 张尚志 《新消化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2期683-684,共2页
目的探讨胃部粘膜非蒂状隆起病变的分型、鉴别诊断、预后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20人次内镜检查所发现的132个胃粘膜隆起病变均作病理检查,分为息肉样(n=92)、疣状(n=25)和扁平状(n=15)3型,通过治疗、定期... 目的探讨胃部粘膜非蒂状隆起病变的分型、鉴别诊断、预后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20人次内镜检查所发现的132个胃粘膜隆起病变均作病理检查,分为息肉样(n=92)、疣状(n=25)和扁平状(n=15)3型,通过治疗、定期检查,对各型隆起病变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各型隆起病变的转归与病变性质密切相关,疣状隆起病变的肠腺化生、非典型增生等癌前变化明显高于息肉样和扁平状隆起病变(P<001),癌前变化与胃粘膜屏障的完整性和血循环、细胞修复功能、Hp感染等内环境有关,具有一定可逆性。结论对胃粘膜隆起病变的正确诊断、分型并给予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粘膜隆起病变 分型 鉴别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孤立性黏膜隆起病变27例
16
作者 王昌雄 王巧明 +3 位作者 宋力伟 季雪良 徐磊 尚惺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676-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窦孤立性黏膜隆起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7例胃窦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经超声内镜明确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并愿意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实施ESD治疗。[结果]本组患者ESD治疗均为一次性完成,未出...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窦孤立性黏膜隆起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7例胃窦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经超声内镜明确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并愿意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实施ESD治疗。[结果]本组患者ESD治疗均为一次性完成,未出现出血、穿孔、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3、6个月经内镜复查未见病变残留。[结论]ESD治疗胃窦孤立性黏膜隆起病变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黏膜隆起病变 孤立性 内镜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胃非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胡春玖 薛寒冰 +6 位作者 戈之铮 赵韫嘉 陈晓宇 陈海英 戴军 李晓波 萧树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CLE)对胃非隆起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常规内镜发现的胃非隆起型病变患者行CLE检查。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对病变区域进行观察,然后进行靶向活检。对CLE或靶向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 目的探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CLE)对胃非隆起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常规内镜发现的胃非隆起型病变患者行CLE检查。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对病变区域进行观察,然后进行靶向活检。对CLE或靶向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术后对整块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对良性患者予规范药物治疗并每隔3个月复查胃镜,直至病变愈合。结果CLE诊断癌性病变11例,良性病变26例。靶向活检病理证实CLE诊断的11例癌变者中10例为癌,1例为良性;26例良性者中1例为癌,余皆为良性。共12例接受切除治疗(3例内镜治疗,9例外科手术),术后病理学证实与靶向活检病理诊断完全一致。良性者随访中未发现有恶变,经平均3.16(3.58±1.20)个月的内镜随访,病变均愈合。CLE对胃非隆起性病变癌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9%、96.2%和90.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和96.2%;CLE与组织学检查的Kappa值为0.871。结论CLE对胃非隆起型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将有望替代活检病理做出实时组织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隆起病变 靶向活检 诊断
原文传递
113例胃隆起性病变各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刘晓波 高子夜 +3 位作者 张庆慧 金曙 李胜保 郜元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929-933,共5页
[目的]探讨胃隆起性病变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起源、层次、病理类型、病变直径等临床病理指标特征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因胃隆起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 [目的]探讨胃隆起性病变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起源、层次、病理类型、病变直径等临床病理指标特征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因胃隆起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或内镜全层切除术(EFR)等内镜下治疗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指标特征及相关性。[结果]患者以40岁以上者居多(84.1%),不同性别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底部以间质瘤(72.7%)和平滑肌瘤(66.7%)居多,胃窦部以息肉(58.8%)、异位胰腺(61.1%)居多,病变多起源于固有肌层(58.4%)。起源于黏膜下层的病变直径以1~3 cm为主(67.6%),而固有肌层者直径则以≤2 cm居多(77.3%)。病变直径与起源层次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患者年龄与病理类型(P<0.01)及病变部位(P<0.01)具有显著相关性,起源层次与病变部位间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病变部位与病理类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隆起病变直径与起源层次有显著相关性,通过病变直径初判病变层次。内镜下病变部位与起源层次、病理类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内镜检查过程中可对胃隆起病变的性质和层次预判以利于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后期需行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验证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隆起病变 病变直径 起源层次 病理类型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切除胃血管球瘤一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艾茜 魏志 +1 位作者 刘长江 孙自勤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6-487,共2页
患者女,26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半年余于2012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每次持续约5Inin,可自行缓解,饥饿时加重,进食后可缓解。伴反酸、胃灼热,无呕血、黑便,无腹胀、腹泻。患者2012年12月22... 患者女,26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半年余于2012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每次持续约5Inin,可自行缓解,饥饿时加重,进食后可缓解。伴反酸、胃灼热,无呕血、黑便,无腹胀、腹泻。患者2012年12月22日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示胃角黏膜下病变胃间质瘤,超声内镜检查示胃角黏膜下占位、脂肪瘤。未行特殊治疗。患者为行进一步诊治以胃隆起病变收入院。患耆既往体健,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超声内镜检查 术切除 膜剥离 黏膜下病变 自行缓解 胃隆起病变 腹部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