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足三里配不同穴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24
1
作者
彭楚湘
王灵
+1 位作者
周国平
邓常青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足三里配不同穴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探讨其机理。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即“足三里”组(A组)、“足三里”配“内关”组(B组)、“足三里”配“中脘”组(C组)、“足三里”配“公孙”组(D组)、“足三里”配“内关”...
目的:观察足三里配不同穴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探讨其机理。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即“足三里”组(A组)、“足三里”配“内关”组(B组)、“足三里”配“中脘”组(C组)、“足三里”配“公孙”组(D组)、“足三里”配“内关”“中脘”组(E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F组)、“足三里”配“中脘”“公孙”组(G组)、“足三里”配“内关”“中脘”“公孙”组(H组)、模型组(I组)、空白对照组(J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检测各组治疗结束后胃黏膜损伤指数(UI)、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胃泌素(GAS)含量。结果:各电针组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并能提高NO含量,降低GAS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B组、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蓍性意义,而C组、F组、H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组与其他各电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足三里”不同配穴能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程度,尤以“足三里”配“内关”“中脘”“公孙”组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
黏膜/
损伤
急性病
创伤和损伤
/针灸
疗法
穴
足三里
配穴法
胃黏膜/针灸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针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肠三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13
2
作者
严洁
黎喜平
+4 位作者
易受乡
常小荣
林亚平
黄艾
胡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组织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trefoilfactor,IT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而模型组仅捆缚7d后造模,胃经组、胆经...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组织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trefoilfactor,IT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而模型组仅捆缚7d后造模,胃经组、胆经组须先捆缚电针7d后再造模。造模采用水浸束缚法,水浸束缚10h,经相应处理后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UI),同时取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胃黏膜组织肠三叶因子基因(ITFmRNA)表达。结果:①胃经组、胆经组与模型组的UI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说明造模成功;②电针可提高胃黏膜组织ITFmRNA表达水平,胆经组较模型组ITFmRNA表达增高,胃经组较胆经组ITFmRNA表达非常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对胃黏膜组织特异性调整作用,与肠三叶因子基因表达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黏膜/针灸效应
胃
黏膜/
损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针治疗急性胰腺炎及对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
38
3
作者
王新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改善微循环、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电针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改善微循环、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电针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公孙、太冲、悬钟,每日2次,共针刺3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76.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NO、TNF-α、L/M值均高于治疗前,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减少内生性炎性介质(如ET、TNF-α)和血管活性物质(如NO)在肠黏膜的积聚,从而减轻肠上皮细胞的坏死,保护胃肠黏膜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针灸
疗法
急性病
胃黏膜/针灸效应
肠
黏膜/
针灸
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足三里配不同穴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24
1
作者
彭楚湘
王灵
周国平
邓常青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03C290
文摘
目的:观察足三里配不同穴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探讨其机理。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即“足三里”组(A组)、“足三里”配“内关”组(B组)、“足三里”配“中脘”组(C组)、“足三里”配“公孙”组(D组)、“足三里”配“内关”“中脘”组(E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F组)、“足三里”配“中脘”“公孙”组(G组)、“足三里”配“内关”“中脘”“公孙”组(H组)、模型组(I组)、空白对照组(J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检测各组治疗结束后胃黏膜损伤指数(UI)、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胃泌素(GAS)含量。结果:各电针组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并能提高NO含量,降低GAS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B组、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蓍性意义,而C组、F组、H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组与其他各电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足三里”不同配穴能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程度,尤以“足三里”配“内关”“中脘”“公孙”组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作用最强。
关键词
胃
黏膜/
损伤
急性病
创伤和损伤
/针灸
疗法
穴
足三里
配穴法
胃黏膜/针灸效应
Keywords
Gastric Mucosa/inj
Acute Diseases Wounds and Injuries/am ther
Point, ST 36 (Zusanli)
Point Combinations Gastric Mucosa/am elf
分类号
R245.97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肠三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13
2
作者
严洁
黎喜平
易受乡
常小荣
林亚平
黄艾
胡蓉
机构
湖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90209023
文摘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组织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trefoilfactor,IT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而模型组仅捆缚7d后造模,胃经组、胆经组须先捆缚电针7d后再造模。造模采用水浸束缚法,水浸束缚10h,经相应处理后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UI),同时取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胃黏膜组织肠三叶因子基因(ITFmRNA)表达。结果:①胃经组、胆经组与模型组的UI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说明造模成功;②电针可提高胃黏膜组织ITFmRNA表达水平,胆经组较模型组ITFmRNA表达增高,胃经组较胆经组ITFmRNA表达非常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对胃黏膜组织特异性调整作用,与肠三叶因子基因表达差异有关。
关键词
电针
胃黏膜/针灸效应
胃
黏膜/
损伤
基因表达
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Gastric Mucosa/acup-mox eff
Gastric Mucosa/injuriesl Gene Expression
分类号
R245.97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治疗急性胰腺炎及对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
38
3
作者
王新宇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1-42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改善微循环、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电针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公孙、太冲、悬钟,每日2次,共针刺3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76.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NO、TNF-α、L/M值均高于治疗前,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减少内生性炎性介质(如ET、TNF-α)和血管活性物质(如NO)在肠黏膜的积聚,从而减轻肠上皮细胞的坏死,保护胃肠黏膜屏障。
关键词
胰腺炎
/针灸
疗法
急性病
胃黏膜/针灸效应
肠
黏膜/
针灸
效应
Keywords
Pancreatitis/am ther
Acute Disease
Gastric Mucosa/am eff
Intestinal Mucosa/am eff
分类号
R246.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足三里配不同穴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对比研究
彭楚湘
王灵
周国平
邓常青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电针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肠三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严洁
黎喜平
易受乡
常小荣
林亚平
黄艾
胡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电针治疗急性胰腺炎及对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王新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