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O基因芯片联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苓脾喜汤治疗慢性胃炎、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胃早期癌作用机制
1
作者 张玉佩 唐伟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目的 基于GEO基因芯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苓脾喜汤防治慢性胃炎(CG)、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IN)、胃早期癌(EGC)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含CG、GIN、EGC基因芯片GSE130823,使用R4.1.1筛选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利用TC... 目的 基于GEO基因芯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苓脾喜汤防治慢性胃炎(CG)、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IN)、胃早期癌(EGC)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含CG、GIN、EGC基因芯片GSE130823,使用R4.1.1筛选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参苓脾喜汤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使用R4.1.1对共同表达基因与药物靶点取交集,通过Cytoscape3.9.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以筛选核心靶点,使用R4.1.1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排名靠前的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1 115个差异表达基因,参苓脾喜汤活性成分119种,靶点247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豆甾醇、木犀草素等。预测得到参苓脾喜汤治疗CG、GIN、EGC潜在作用靶点22个,包括CHRM3、AR、ADRB2、DPP4等。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参苓脾喜汤治疗CG、GIN、EGC主要涉及对cAMP、IL-17、TNF、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的调节、钙信号通路等方面。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与ALB、AR、DPP4有较强结合能力,槲皮素与ALB、DPP4有较强结合能力,豆甾醇与AR有较强结合能力。结论 参苓脾喜汤中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cAMP、IL-17、TNF等信号通路,调控ALB、AR、DPP4、CYP3A4等靶点治疗CG、GIN、E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基因芯片 慢性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早期癌 参苓脾喜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阴阳与基因调控关系辨治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单葳葳 孙志文 +1 位作者 谢晶日 李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胃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胃癌的危险。阳主动,阴主静,文章基于阴阳理论,衷中参西,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结合,以阴阳消长失调和基因调控紊乱的关系为出发点,认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发生时胃黏膜细胞凋亡周期紊乱和细胞异常...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胃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胃癌的危险。阳主动,阴主静,文章基于阴阳理论,衷中参西,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结合,以阴阳消长失调和基因调控紊乱的关系为出发点,认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发生时胃黏膜细胞凋亡周期紊乱和细胞异常增殖分化是阴阳消长失衡在细胞基因调控水平上的体现,进而探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过程,为中医药治疗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丰富治疗该病的临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癌前病 阴阳理论 基因调控
下载PDF
电子胃镜活检对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孙新超 秦旭 +1 位作者 王金海 潘云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3期40-42,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且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以外科手... 目的:探讨基于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且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为对照,分析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20例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活检及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确认为胃浸润癌的患者116例,其中电子胃镜活检确诊28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79例,两者占92.2%;对于肿瘤>2 cm、肿瘤高~中分化及内镜Ⅱ分型的患者,电子胃镜活检的相符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轻~中度胃炎患者,电子胃镜活检准确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胃镜病理诊断可发现大部分胃部病变患者,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病变加重的可能性很大;肿瘤>2 cm、肿瘤高~中分化、内镜Ⅱ分型及重度胃炎都会使电子胃镜活检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的相符率下降,故在临床上应对患者定期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准确诊断出患者胃部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及胃黏膜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 张正坤 +5 位作者 张玲 夏铭 姚建华 曾海龙 杨惠 张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5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和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价值。方法:收治行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192例,评价其临床病例资料及并发症,并随访3~12个月。结果:192例患者完整切除率100%,治愈性切除...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和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价值。方法:收治行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192例,评价其临床病例资料及并发症,并随访3~12个月。结果:192例患者完整切除率100%,治愈性切除率98.44%,术后复发率1.10%;手术平均时间87.3min,平均住院日3d,平均住院费用0.67万元;术中未发生大出血事件,延迟出血发生4例,均在胃镜下成功止血。术中发生穿孔3例,以金属夹夹闭后治愈。结论:ESD治疗能够完整切除胃黏膜病变组织,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临床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进一步完善规范化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并发症
下载PDF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及其逆转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房殿春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1年第6期378-380,共3页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是胃癌重要的癌前病变,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若能及早识别病变并进行有效的干预,不失为胃癌二级防治的有效措施。本文介绍了GIN与胃癌的关系及逆转治疗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癌前病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逆转治疗
下载PDF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326例的胃镜随访及其转归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翠萍 吴巍 +6 位作者 严晓伟 项明 陈平 罗芳秀 袁晓琴 许兰涛 吴云林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67-671,共5页
目的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IEN)患者进行定期胃镜随访,寻找有效提高临床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经胃镜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胃黏膜IEN的患者326例,其中低级别IEN(LGIEN)289例,高级别IEN(HGIEN)37例。LG... 目的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IEN)患者进行定期胃镜随访,寻找有效提高临床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经胃镜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胃黏膜IEN的患者326例,其中低级别IEN(LGIEN)289例,高级别IEN(HGIEN)37例。LGIEN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复查胃镜,并在病灶处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若进展为胃癌或有确切病灶的HGIEN,则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腹腔镜手术或外科治疗;HGIEN患者直接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腹腔镜手术或外科治疗。将切除的标本经病理学检查后进行胃癌分期。结果 326例胃黏膜IEN患者中共检出胃癌50例,占15.34%;其中早期胃癌45例,进展期胃癌5例。289例LGIEN患者平均随访(22.32±15.32)个月,平均接受胃镜检查(3.92±1.47)次,共检出胃癌20例(6.92%),其中早期胃癌19例。37例HGIEN患者中共检出胃癌30例(81.08%),其中早期胃癌26例(70.27%)。结论对胃黏膜IEN患者定期随访胃镜能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早期 定期随访 筛查
下载PDF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癌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范月娟 许春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分析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癌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胃早癌的检出率。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294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17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目的分析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癌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胃早癌的检出率。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294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17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124例,发现癌变患者7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癌变患者一般情况、病灶形态、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胃黏膜萎缩肠化等方面与非癌变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差异。结果癌变组患者平均年龄、贲门胃底发生率、H.pylori总感染率、萎缩发生率、肠化率与非癌变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癌变与非癌变患者在性别、临床表现、形态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较大、病变位于贲门胃底且伴有H.pylori感染、胃黏膜萎缩肠化的HGIN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加强内镜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低级别上皮内 高级别上皮内 早癌
下载PDF
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凡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0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电子胃镜活检病理对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参照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统计分析电子胃镜活检病理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4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 目的分析电子胃镜活检病理对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参照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统计分析电子胃镜活检病理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4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实施病理活检,结果显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12.5%),均为肿瘤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5例(87.5%)。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癌35例,电子胃镜病理诊断为胃癌36例,发生1例误诊,诊断符合率为97.50%(39/40)。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电子胃镜活检病理对胃癌患者中高分化符合率低于低分化、肿瘤≤2 cm符合率低于>2 cm、内镜分型Ⅱ型符合率低于Ⅰ、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可达到满意的诊断效果,但在鉴别分型、肿瘤大小、高分化方面要特别注意,需结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发生误诊,以尽早实施治疗,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或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幽门螺杆菌 电子镜病理活检
下载PDF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653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9
作者 方家恒 周刚 +3 位作者 喻玮 陈鑫 孙倚天 李国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8期1064-1070,共7页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因其高死亡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严重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是胃癌的前期阶段.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GIN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GIN的相关...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因其高死亡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严重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是胃癌的前期阶段.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GIN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GIN的相关因素.目的准确诊断和早期干预GIN是GC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研究并分析了GI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GIN的相关因素,以期更好的区分、指导两种GIN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收集2010-06/2020-10在我院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653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等数据,以探索与GIN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653例GIN患者中有胃黏膜上皮低级别内瘤变(low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536例(82.08%),胃黏膜上皮高级别内瘤变(high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117例(17.92%).胃窦是GIN病变最常发生的部位,占58.35%(381/653).HGIN组患者中病变大小>2 cm的发生率(27/117,23.08%)是LGIN组(56/536,10.45%)的两倍多.萎缩的发生率在50-79岁年龄组中,肠化的发生率在>60岁年龄组中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此外,LGIN组和HGIN组之间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62).结论当LGIN患者伴随高龄,病变位于胃窦、大于1 cm和(或)伴随胃粘膜萎缩或粘膜肠化时,更易发展为HGIN,应给予更为积极的随访和治疗.此外,H.pylori感染对LGIN、HGIN发生的影响或许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萎缩 肠化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载PDF
消增1号治疗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效果分析
10
作者 章谙鸣 韩吉 +2 位作者 章日初 李芳 许博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374-375,共2页
目的观察消增1号治疗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0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1 例和对照组99 例.治疗组予消增 1 号治疗,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和膜固思达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 目的观察消增1号治疗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0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1 例和对照组99 例.治疗组予消增 1 号治疗,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和膜固思达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上皮内瘤变是否消失与年龄有关;(2)治疗前胃黏膜活动性对上皮内瘤变疗效差是保护性因素;治疗后有饥嘈症状和糜烂者对于上皮内瘤变疗效差是危险因素.(3)治疗组上皮内瘤变减轻或消失率为87.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增1号能有效逆转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消增1号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汪锋 宋晓燕 +3 位作者 贺慧杰 武慧 张帆 郭彦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评价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价值。方法 99例电子胃镜活检诊断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均有外科手术病理对照,分析影响电子胃镜活检准确性的因素。结果诊断为胃浸润癌的病例术前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L... 目的评价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价值。方法 99例电子胃镜活检诊断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均有外科手术病理对照,分析影响电子胃镜活检准确性的因素。结果诊断为胃浸润癌的病例术前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LGIN与HGIN的比例分别为7.4%(7/94)及68.1%(64/94),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相符组与不相符组比较,内镜分型Ⅱ型、肿瘤大小>2cm、肿瘤高中分化,是诊断准确性降低的因素。轻-中度胃炎,符合率为37.0%(20/54),重度胃炎,符合率为17.8%(8/4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子胃镜病理活检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胃部病变患者。一次活检不能排除胃癌的可能。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GIN时,大多数情况下有更重病变的可能,内镜分型Ⅱ型、肿瘤大小>2cm、肿瘤高中分化,胃炎越重,胃镜活检与随访及外科手术病理符合率越低,密切随访及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弥补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提高胃部疾病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活组织检查 镜检查
下载PDF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方家恒 周刚 李国熊 《健康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634-636,640,共4页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最常见的癌症和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作为GC的癌前病变,是早期发现干预并防控GC发生的重要阶段。文章就近年来GIN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最常见的癌症和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作为GC的癌前病变,是早期发现干预并防控GC发生的重要阶段。文章就近年来GIN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遗传学水平相关基因、蛋白、酶等进行综述,以便于临床医师对GIN患者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密切的监测及有效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机制 诊断
下载PDF
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妙巧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2期2017-2018,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使用电子胃镜活检病例诊断的价值,以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利帮助。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活检确诊为伴Hp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80例为... 目的:探讨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使用电子胃镜活检病例诊断的价值,以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利帮助。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活检确诊为伴Hp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以术后病理活检作为参照标准,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活检显示70例为胃癌,10例为肿瘤增生,术前经电子胃镜活检73例胃癌,误诊6例,同术后病理确诊70例的符合率为95.71%;相符与不相符比较,内镜分型Ⅱ型、肿瘤大小>2cm及肿瘤中高分化是导致电子胃镜活检并诊断准确性降低的关键性因素。结论:采取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可发现绝大多数的胃部病变者,但需注意部分分型诊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胃病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 活检病理诊断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电子胃镜活检对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诊断分析
14
作者 田克坤 黄玲 明小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0016-0018,共3页
探讨电子胃镜活检对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200例),展开研究,随机划分A、B两组,各100例,A组:常规胃镜下活检,B组:双焦距光学放大胃镜下活检,对比诊断结果... 探讨电子胃镜活检对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200例),展开研究,随机划分A、B两组,各100例,A组:常规胃镜下活检,B组:双焦距光学放大胃镜下活检,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检查后,B组检出率及漏诊率分别为:99.00%、1.00%,其中不典型增生、低级别瘤样变、高级别瘤样变、胃癌的百分比分别为:1.00%、44.00%、32.00%、23.00%,A组检出率及漏诊率分别为:93.00%、7.00%,其中不典型增生、低级别瘤样变、高级别瘤样变、胃癌的百分比分别为:7.00%、42.00%、31.00%、20.00%,经对比,两组在检出率及漏诊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重复胃镜下活检率为1.00%,A组重复胃镜下活检率为7.00%,经对比,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焦距光学放大胃镜下活检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应用效果理想,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焦距光学放大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降级因素分析
15
作者 常钰朋 耿茜茜 +2 位作者 李辰璐 罗丽娜 田书信 《农垦医学》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不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ylori)的LGIN降级的相关因素。方法:经纳排标准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复诊、内镜活检并经病理回报为LGIN患者9... 目的:分析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不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ylori)的LGIN降级的相关因素。方法:经纳排标准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复诊、内镜活检并经病理回报为LGIN患者95例与病理降级患者289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分析基线资料,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方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与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结果:纳入研究的38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1;单因素分析显示:维持LGIN组与降级组在性别、发红、粗糙、巴黎分型IIa、IIc与IIa+IIc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黏膜表面粗糙是LGIN降级的保护因素(OR=0.479,95%CI 0.268~0.857),巴黎分型IIa型是LGIN降级的危险因素(OR=2.799,95%CI 1.685~4.650)。根据多因素结果构建预测LGIN病理降级方程P=ex/(1+ex),e为自然对数的底,x=0.530-0.736×黏膜表面粗糙+1.029×巴黎分型IIa型;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8(95%CI 0.570~0.7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有较好的拟合度(χ^(2)=0.069,P=0.966)。结论:对于不伴H.pylori感染的LGIN患者存在黏膜表面粗糙与巴黎分型为非IIa型病变时,LGIN复诊诊断为病理降级的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低级别上皮内 病理降级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的准确性对照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银银 蔡宏斌 《甘肃医药》 2023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对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应用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临床诊断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消化内科收治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患者54例,对其分别采用活检病理分析... 目的:对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应用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临床诊断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消化内科收治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患者54例,对其分别采用活检病理分析和术后病理分析诊断疾病,结合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分析疾病的有效诊断方式。结果:活检病理方法的诊断准确性较术后病理方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检病理方法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和漏诊率较术后病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选择活检病理诊断方法能够及早准确诊断疾病,为后期治疗提供重要帮助作用,因此,此方案的推广意义更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检病理 术后病理 黏膜低级别上皮内 诊断
下载PDF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变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栗予北 李剑 徐勇超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究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早期癌变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内黄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21例HGIN/早期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SD治疗,其中17例术后复发... 目的探究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早期癌变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内黄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21例HGIN/早期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SD治疗,其中17例术后复发患者设为复发组,其余204例患者设为非复发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HGIN/早期癌变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大小、组织浸润深度、病变纵向长度、镜下分型与HGIN/早期癌变患者术后复发有密切关系(χ^(2)=6.638,P=0.024;χ^(2)=4.997,P=0.040;t=2.509,P=0.022;χ^(2)=6.455,P=0.02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较大、组织浸润深度M3和SM1为HGIN/早期癌变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0.019)。结论病变较大、组织浸润深度为M3和SM1的HGIN/早期癌变患者经ESD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临床中应对上述患者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高级别上皮内 早期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复发 因素
下载PDF
505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筛查胃癌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佩 朱燕华 +5 位作者 程时丹 慎睿哲 吴巍 陈平 袁晓琴 吴云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835-839,共5页
[目的]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IEN)患者开展胃镜的定期随访和筛查胃癌的研究,探索提高临床胃癌检出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黏膜IEN患者505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EN)465例,高级别上... [目的]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IEN)患者开展胃镜的定期随访和筛查胃癌的研究,探索提高临床胃癌检出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黏膜IEN患者505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EN)46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40例,进行定期随访、胃镜复查及病灶活检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证实胃癌或有确切病灶的HGIEN者行外科、腹腔镜手术或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切除标本作病理学检查及胃癌分期。[结果]505例胃黏膜IEN患者经平均21.33个月的随访以及平均3.88次的胃镜复查,共检出胃癌81例,检出胃癌占全组的16.0%,其中早期胃癌51例,占检出胃癌的63.0%;进展期胃癌22例,占检出胃癌的27.2%。另外经胃镜活检病理检出的8例胃癌失访。465例LGIEN患者,检出胃癌57例(12.3%),其中早期胃癌38例(66.7%);40例HGIEN患者,检出胃癌24例(60.0%),其中早期胃癌13例(54.2%)。[结论]通过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胃镜随访及病理活检,能有效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尤其能够在LGIEN中筛查出漏诊的胃癌患者;具有确切病灶的HGIEN者,手术病理证实大多为胃癌患者,因此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复查必须实施制度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早期 筛查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技术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庆芝 庄天彦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技术(NBI)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接收治疗的96例胃黏膜HGI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技术(NBI)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接收治疗的96例胃黏膜HGI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NBI联合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分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缘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病灶直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病理分型包括27例HGIN癌变患者,15例HGIN伴局灶癌变患者和6例高-中分化腺癌患者,对照组术后病理分型包括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33例HGIN癌变患者,11例HGIN伴局灶癌变患者和3例高-中分化腺癌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6.25%和22.9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NBI联合内镜治疗胃黏膜HGIN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病灶的整块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技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高级别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金果胃康胶囊治疗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毓娟 沈舒文 +4 位作者 宋健 郑星 方瑜 惠建萍 张淑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观察金果胃康胶囊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83例作为试验组,选取... 目的观察金果胃康胶囊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83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3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17、PG和VIP水平。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前、后试验组的G-17水平分别为(4.52±0.90),(2.06±0.41)和(3.77±0.75)μg·L^-1;对照组和治疗前、后试验组的PG水平分别为(119.95±23.99),(95.46±19.09)和(114.58±22.92)μg·L^-1;对照组和治疗前、后试验组的VIP水平分别为(9.46±1.89),(16.17±3.23)和(8.16±1.63)μg·L^-1。上述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金果胃康胶囊治疗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G-17、PG表达和下调VI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金果康胶囊 泌素17 蛋白酶原 血管活性肠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