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观察
1
作者 徐纪文 刘晓艳 吴硕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联合西医对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GML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口服,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生长因子、炎性因子...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联合西医对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GML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口服,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生长因子、炎性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脘疼痛、恶心反胃、嗳气及胸胁胀满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联合西药能够有效改善AGML患者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该方案能够降低AGML患者炎性因子表达,促进炎症病灶愈合,抑制炎症反应,继而促进胃黏膜屏障休息及胃功能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病变 四逆散 失笑散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出院随访对早期胃黏膜病变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张苗英 姚鑫杰 张思怡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出院随访对早期胃黏膜病变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98例胃ESD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术后随访(对照组,49例)和定期出院随访(观察组,49例);随访... 目的 探讨出院随访对早期胃黏膜病变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98例胃ESD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术后随访(对照组,49例)和定期出院随访(观察组,49例);随访1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1月后的疼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问卷(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低于对照组(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1,P=0.016)。结论 加强对胃ESD术后患者的出院随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随访 早期胃黏膜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ME-NBI、靛胭脂染色内镜对胃黏膜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刘燕 董子 +2 位作者 王景艳 龚会梅 杨太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26-0131,共6页
探讨ME-NBI、靛胭脂染色内镜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采用临沧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接收的190例疑似早期癌症及癌前期病变患者,对他们进行了常规白光内镜、窄带成像(NBI)、ME-NBI联合放大内镜、靛胭... 探讨ME-NBI、靛胭脂染色内镜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采用临沧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接收的190例疑似早期癌症及癌前期病变患者,对他们进行了常规白光内镜、窄带成像(NBI)、ME-NBI联合放大内镜、靛胭脂染色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估这四种检查方法的精确度。结果 研究发现,在病灶边缘观察上,ME-NBI(得分677)与靛胭脂染色(得分696)表现接近,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优于常规白光内镜(得分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面微观结构观察上,ME-NBI(得分620)与靛胭脂染色(得分628)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优于常规白光内镜(得分332);在微血管观察上,ME-NBI的清晰度(得分450)显著高于靛胭脂染色内镜(得分238),差异显著(P<0.05)[1];ME-NBI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系数为0.672,而靛胭脂染色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样与ME-NBI相近,kappa系数为0.606。普通白光内镜、NBI、ME-NBI、靛胭脂染色准确度依次为74.74%(142/190)、80%(152/190)、89.47%(170/190)、87.37%(166/190),普通白光与靛胭脂染色、ME-NB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靛胭脂染色内镜与ME-NB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检出,ME-NBI的诊断价最高,而靛胭脂染色除了在观察微血管方面外均接近ME-NBI,所以在缺少ME-NBI设备的地区,可以使用靛胭脂染色内镜来提高胃黏膜病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病变 窄带成像 靛胭脂 放大 镜检查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探析
4
作者 宋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92-0095,共4页
对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20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均接受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对比诊断差异。结... 对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20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均接受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对比诊断差异。结果 两种方式在上皮内瘤变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误差原因集中在病灶直径、病灶溃烂等。结论 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病变检出率良好,但在上皮内瘤变诊断上需辅助检查提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病变活检 病理诊断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胃癌高发区人群筛查中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风险的研究
5
作者 吴秀贞 刘宗超 +2 位作者 李文庆 冯海华 张兰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63-167,共5页
依托胃癌高发区大规模人群筛查队列分析不同级别胃黏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前瞻性探讨不同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为优化胃癌的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山东临朐胃癌高发区开展的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纳入年龄在40-69... 依托胃癌高发区大规模人群筛查队列分析不同级别胃黏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前瞻性探讨不同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为优化胃癌的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山东临朐胃癌高发区开展的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纳入年龄在40-69岁之间,2012-2020年经内镜筛查和病理诊断明确为各级别胃黏膜病变、且未患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浸润性胃癌的14087例研究对象,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应用Poisson回归模型计算各级别胃黏膜病变进展至胃癌风险的相对危险度及其95%CI。结果 胃黏膜完全正常者仅有8例(0.06%),诊断为浅表性胃炎(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分别为7608(54.00%)、2848(20.22%)、3103(22.03%)和520(3.69%)例。受检者前瞻性随访过程中,共有109例诊断为胃癌,包括63例HGIN和46例浸润性胃癌。与基线正常或仅有SG的个体相比,患有CAG、IM和LGIN的个体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依次增加为3.85倍、5.18倍和19.08倍,其中LGIN组进展为HGIN和浸润性胃癌的风险分别为SG/正常组的22.96倍和14.64倍。结论 基于胃癌高发区的大样本研究显示,随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随访期间发生胃癌的风险呈级联上升趋势,为针对不同级别胃黏膜病变的人群进行分级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查 胃黏膜病变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荣建 吴海丽 +5 位作者 毕鑑红 康凯 郭星 刘娟 李晓丽 孟存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3325-3329,共5页
背景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内镜下钳夹活检(EFB)是胃癌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据相关研究显示,EFB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诊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患者病情被低估。陕北地区目前此相关研究较少。目的统... 背景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内镜下钳夹活检(EFB)是胃癌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据相关研究显示,EFB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诊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患者病情被低估。陕北地区目前此相关研究较少。目的统计陕北地区5所医院因胃黏膜病变经ESD后的病理升级率,并分析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2021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榆林市第一医院、延安市中医院、子长市人民医院因胃黏膜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其术前均行EFB。本研究将病理类型分为:慢性炎性改变(CIC)、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早期胃癌(EGC)及进展期胃癌。分析患者术前EFB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将术后病理诊断发生升级者定义为病理升级。分别对术前EFB诊断为CIC、LGIN、H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1例患者。术前EFB诊断为CIC、LGIN、HGIN、EGC分别为84、75、65、17例。术前EFB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总体升级率为31.5%(76/2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分型[OR=0.134,95%CI(0.029,0.617)]和表面溃疡[OR=3.595,95%CI(1.226,10.536)]是术前EFB诊断为CIC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3.961,95%CI(1.071,14.650)]、内镜下分型[OR=0.311,95%CI(0.127,0.765)]、表面发红[OR=5.830,95%CI(1.591,21.355)]及取材数目[OR=0.234,95%CI(0.063,0.872)]是术前EFB诊断为L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P<0.05);病灶大小[OR=3.143,95%CI(1.003,9.852)]是术前EFB诊断为H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若术前活检提示为CIC,但内镜下分型为平坦型或凹陷型,病灶有表面溃疡,应警惕病理被低估的可能;术前活检提示为LGIN,但患者年龄>60岁、病灶为平坦型、病灶表面发红且取活检数目只有1块时,不排除术前病理被低估,必要时可行ESD;病灶大小>2 cm时,术前活检诊断HGIN的病灶很可能为EGC,建议行E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病变 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钳夹活检 病理升级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ESD术前术后病理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苗向阳 赵倩 +1 位作者 杨爱华 薛会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0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 分析胃黏膜病变术前活检病理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情况以及导致病理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01至2022.06.30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并行病理检查的... 目的 分析胃黏膜病变术前活检病理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情况以及导致病理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01至2022.06.30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并行病理检查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内镜下钳夹活检(EFB),按照活检病理分为慢性炎症改变(CIC)、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并根据活检病理及ESD术后病理分为升级组、未升级组,探讨ESD术后病理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 236例病例中,42例CIC,100例LGIN,74例HGIN,20例早期胃癌(EGC)。EFB病理及ESD术后病理诊断总体一致率为59.75%。其中CIC组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保持一致者占57.14%,升级率42.86%,其中升级为LGIN、HGIN、EGC分别为30.95%、9.52%、2.38%。LGIN组病理一致率为73%,升级率25%,其中升级为HGIN者18%,EGC者7%。HGIN组病理一致率为33.78%,升级为EGC者为43.2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内镜下分型是CIC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大小>2 cm、病灶表面结节、活检取材1块是LGIN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内镜下分型凹陷型是HGIN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内镜活检病理与ESD术后病理存在一定差异性。当术前活检提示CIC,而内镜下形态为凹陷型,应关注术后病理存在升级风险;术前活检提示LGIN,当病变大小>2 cm、病灶表面有结节且活检数目只有1块时,应注意病变被低估的可能;术前活检为HGIN时,若病灶镜下形态为凹陷型,应注意存在病理升级为EGC可能,应积极复查,完善E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活检 病理差异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反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贺勇 张涛 +4 位作者 秦景娜 陈杰 叶行 孙亚楠 周英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在胃黏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2年2~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普通胃镜检查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的患者810例,分为胆汁反流组(n=178)和无胆汁反流组(n=6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在胃黏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2年2~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普通胃镜检查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的患者810例,分为胆汁反流组(n=178)和无胆汁反流组(n=632),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排除243例HP阳性患者,结合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将567例HP阴性患者根据胃黏膜病变程度依次分为正常组、慢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胃癌(GC)组,比较各组胆汁反流检出率及反流程度。结果 在有无胆汁反流方面,两组性别、禁食时间、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重指数、饮食辛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18~45岁与46~75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女性、禁食时间过长、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升高。在胃黏膜病变方面,排除HP对胃黏膜的影响后,正常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P<0.05),慢性胃炎组和癌前病变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胃癌组(P<0.05),慢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P<0.05),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与胆汁反流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r=0.195,P=0.000)。结论 女性、禁食时间过长、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升高可能是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在排除HP对胃黏膜的影响后,胆汁反流可能是胃黏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且与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危险因素 胃黏膜病变
下载PDF
EGFR、PCNA和MUC5AC在阿司匹林相关人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倪小涵 郭红伟 +2 位作者 王亚丽 张宏娜 程艳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相关人胃黏膜病变组织中EGFR、PCNA、MUC5AC的表达,阐明其在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病变组织(42例...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相关人胃黏膜病变组织中EGFR、PCNA、MUC5AC的表达,阐明其在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病变组织(42例)作为阿司匹林组,同期健康体检者相对正常胃黏膜组织(2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EGFR、PCNA、MUC5AC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染色强度、细胞阳性率与染色强度乘积的半定量法及ImageJ软件半定量法三种方法分析均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相关人胃黏膜病变组织中EGFR、PCNA、MUC5AC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司匹林相关人胃黏膜病变组织中EGFR、PCNA、MUC5AC蛋白表达均上调,共同参与了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胃黏膜病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黏蛋白5AC
下载PDF
基于iTRAQ技术的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病变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红伟 程艳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应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sotope relative labeling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technique,iTRAQ)筛选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病变的差异蛋白,分析生物信息,探讨阿司匹林导致胃黏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收集口服阿司匹... 目的应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sotope relative labeling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technique,iTRAQ)筛选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病变的差异蛋白,分析生物信息,探讨阿司匹林导致胃黏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收集口服阿司匹林6个月以上患者的胃黏膜病变(包括胃炎、胃溃疡)标本作为实验组,未口服阿司匹林健康体检者的正常胃黏膜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iTRAQ技术对差异蛋白进行筛选与鉴定。通过检索Gene Ontology数据库,针对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对差异蛋白在功能方面进行富集;通过KEGG的Pathway数据库,定位差异蛋白到相应的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将不同的蛋白质富集到共同代谢途径中。结果共鉴定出298个差异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35个蛋白表达上调,63个蛋白表达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129种细胞组分、733种生物学过程、123种分子功能、55条信号转导通路。差异蛋白的基因分子功能主要包括异源性二聚体蛋白的活性、MAPK级联反应、受体激动剂活性、CCR10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氨甲酰磷酸合成酶活性、CXCR5趋化因子受体结合、H-K交换ATP酶活性等,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内吞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上。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上调或下调多种差异蛋白,如下调EGFR参与内吞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多种信号途径损伤胃黏膜。为进一步阐明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病变 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近焦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胃黏膜病变靶向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丁佳艺 李锐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8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近焦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F-NBI)在胃黏膜病变靶向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行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局灶性病变且行镜下活检的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胃镜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白... 目的:探讨近焦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F-NBI)在胃黏膜病变靶向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行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局灶性病变且行镜下活检的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胃镜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白光内镜+靶向活检组(n=98)、NBI内镜+靶向活检组(n=58)、NF-NBI内镜+靶向活检组(n=54)。比较三组患者内镜下活检早期胃癌阳性率及内镜图像清晰度。结果:NF-NBI内镜+靶向活检组胃早癌活检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NBI内镜+靶向活检组胃早癌检出率高于白光内镜+靶向活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NF-NBI内镜+靶向活检组患者内镜图像病变形态、黏膜表面结构、微血管形态清晰度评分均高于白光内镜+靶向活检组和NBI内镜+靶向活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NF-NBI内镜下活检早期胃癌阳性率更高,胃黏膜可疑病变的微血管、腺体结构成像更清晰、准确,在非病理活检情况下也能够对胃黏膜可疑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病变 近焦 窄带成像技术 活检 阳性率
下载PDF
基层官兵急性胃黏膜病变111例
12
作者 段智娟 彭守坤 +1 位作者 杨蓉 朱旭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011-1012,共2页
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y,Hp)以来,研究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1]),是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重要因素,是国际上公认的Ⅰ类致癌因子^([1-4])。目前,关于基层部队Hp感染和急性胃黏... 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y,Hp)以来,研究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1]),是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重要因素,是国际上公认的Ⅰ类致癌因子^([1-4])。目前,关于基层部队Hp感染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关系的报道较少,本文对武警云南总队医院收治的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官兵进行临床分析,为基层官兵有效预防急性胃黏膜病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病变 幽门螺旋杆菌 上消化道出血 部队官兵 应激
下载PDF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效果及对胃黏膜防御、损伤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林王椿 郑金聪 +3 位作者 郑由周 刘炎 蔡忠捷 姚正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8期5-9,共5页
目的:探究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的效果及对胃黏膜防御、损伤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月—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的80例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和危重疾病等应激状态下合并AGML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究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的效果及对胃黏膜防御、损伤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月—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的80例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和危重疾病等应激状态下合并AGML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AGML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AGML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输血量、治疗前后的胃黏膜防御相关因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三叶因子2(TFF2)、热休克蛋白-70(HSP-70)、碳酸氢根(HCO_(3)^(-))、前列腺素E_(2)(PGE_(2))及一氧化氮(NO)]和胃黏膜损伤相关因子[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和过氧化脂质(LPO)]。结果:观察组的AGML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黏膜防御、损伤相关因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 d后观察组胃黏膜防御相关因子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损伤相关因子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治疗AGML的效果较好,且可有效改善胃黏膜防御及损伤相关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奥美拉唑 急性胃黏膜病变 黏膜防御相关因子 黏膜损伤相关因子
下载PDF
贝母白及汤防治ICU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赵千帆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279-281,共3页
目的:观察贝母白及汤防治重症医学科(ICU)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60例ICU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贝母白及汤治疗,两组均... 目的:观察贝母白及汤防治重症医学科(ICU)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60例ICU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贝母白及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2 h。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对比两组疗效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胃液隐血、大便隐血、血红蛋白(Hb)、胃液pH值、红细胞压积(HCT)],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27.83±4.61)h]短于对照组[(36.19±5.3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5);治疗72 h,两组患者胃液隐血阳性、大便隐血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Hb、胃液pH值、HCT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胃液隐血阳性、大便隐血阳性率、胃液pH值低于对照组,Hb、HC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2.50%)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母白及汤可缩短ICU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止血时间,改善胃液潜血、大便潜血阳性率及实验室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病变 贝母白及汤 止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牵引方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15
作者 蹇明盛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6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胃黏膜病变患者中选择不同牵引方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胃黏膜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牙线... 目的探讨在治疗胃黏膜病变患者中选择不同牵引方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胃黏膜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牙线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金属夹弹力圈联合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全体患者手术都取得成功,手术中一次性切除全部病变组织。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充分暴露黏膜用时、标记全部病灶用时、切除较难部位用时、切除简单部位用时、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5.00%,对照组并发症率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随访两组患者,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胃黏膜病变患者时,牙线牵引法与金属夹弹力圈联合牵引法都有一定治疗效果,临床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应用合适的牵引方法,以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病变 不同牵引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价值
下载PDF
军事应激对部队官兵胃黏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高娟 王艳 +5 位作者 程翌 李旻 熊毅敏 徐维田 王一鸣 郑国荣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735-737,共3页
目的对军事应激状态下部队官兵的胃黏膜病变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消化内窥镜、光学显微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某部60名官兵军事演习前后的胃黏膜形态、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结果军演后官兵... 目的对军事应激状态下部队官兵的胃黏膜病变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消化内窥镜、光学显微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某部60名官兵军事演习前后的胃黏膜形态、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结果军演后官兵内镜下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军演前增加,并新出现了胃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P<0.01);组织活检标本的光镜结果显示军演后官兵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增多,出现溃疡者胃黏膜上皮破坏严重,细胞界限不清、坏死脱落;胃黏膜Hp感染率在军演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军事应激可导致官兵胃黏膜病变。重视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提高应激能力,有助于减少军事应激对于官兵胃黏膜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应激 消化性溃疡 急性胃黏膜病变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胜良 莫剑忠 +2 位作者 曹芝君 陈晓宇 萧树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 2 4h胃腔内胆红素吸光度和pH值联合监测方法 ,检测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 ,并将其分为胆汁返流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胃体、胃角和胃窦黏膜活动性感染等各项病理改变 ,并分析胃...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 2 4h胃腔内胆红素吸光度和pH值联合监测方法 ,检测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 ,并将其分为胆汁返流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胃体、胃角和胃窦黏膜活动性感染等各项病理改变 ,并分析胃内胆汁返流时间与胃黏膜病变特征和胃内pH >4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中 ,38例胃内存在胆汁返流 ,11例不存在胃内胆汁返流。胆汁返流组全胃黏膜病变均较无胆汁返流组严重 ;胆汁返流时间与近端胃黏膜病变呈正相关 ,与pH >4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胆汁返流是慢性胃炎患者全胃黏膜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 ,可能会促进H .pylori定植范围向胃体蔓延 ,从而加重近端胃黏膜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返流 胃黏膜病变 慢性 患者 影响 定植 蔓延
下载PDF
开放性腹腔海水浸泡伤后大鼠急性胃黏膜病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雄伟 王强 +2 位作者 湛先保 李兆申 仇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45-47,共3页
目的建立海水浸泡伤后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动物模型,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经腹部海水浸泡伤应激后,观察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pH的变化。结果海水浸泡伤应激后,大鼠胃液pH值降低而UI增加,二者呈负相关(r=-0.70035,P... 目的建立海水浸泡伤后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动物模型,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经腹部海水浸泡伤应激后,观察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pH的变化。结果海水浸泡伤应激后,大鼠胃液pH值降低而UI增加,二者呈负相关(r=-0.70035,P<0.01);各种应激后均有AGML改变,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以海水浸泡伤3h者最重。结论海水浸泡伤大鼠AGML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易重复、相对稳定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AGML新模型,适用于腹部海水浸泡伤的早期病理生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开放伤 海水浸泡 应激性溃疡 急性胃黏膜病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胃癌高发区人群CagA^+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卢启明 张丽萍 +6 位作者 姜瑞 张岫兰 李淑兰 曹萍 石丽清 陈翔 薛群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区CagA+H pylori茵株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对216例H pylori阳性的普通人群,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HE染色明确胃黏膜病理学改变,同时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 pylori的CagA抗体. 结果:在216例标本中,浅表性胃炎23例,萎...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区CagA+H pylori茵株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对216例H pylori阳性的普通人群,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HE染色明确胃黏膜病理学改变,同时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 pylori的CagA抗体. 结果:在216例标本中,浅表性胃炎23例,萎缩性胃炎189 例,中度以上萎缩性胃炎164例,占75.93%(164/216),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IM)31例,占14.81%(31/216),中度以上畀型增生33例,占15.28%(33/216),胃癌4例.萎缩性胃炎、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组CagA+H pylori阳性率均较浅表性胃炎组显著升高(71.43%,67.74%,72.73% vs 17.39%, P<0.05). 结论:CagA+H pylori具有较强的促进胃黏膜萎缩、肠型化生和异型增生作用,感染CagA+Hpylori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 胃黏膜病变 高发区 萎缩性 异型增生 肠上皮化生 结论 目的 促进
下载PDF
老年人慢性胃黏膜病变和早期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宫桂花 纪小龙 +3 位作者 吴本俨 张子其 万军 邵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079-1080,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慢性胃黏膜病变与早期胃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经病理确诊的106例慢性胃黏膜病变(出血性胃炎30例,糜烂性胃炎45例,胃浅表性溃疡31例)和43例早期胃癌病理切片,重新评价,分别观察黏膜炎症、肠化、增生和血管数量四种组... 目的:观察老年人慢性胃黏膜病变与早期胃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经病理确诊的106例慢性胃黏膜病变(出血性胃炎30例,糜烂性胃炎45例,胃浅表性溃疡31例)和43例早期胃癌病理切片,重新评价,分别观察黏膜炎症、肠化、增生和血管数量四种组织形态学变量.结果:149例中,慢性萎缩性胃炎117例(78.5%),浅表性胃炎32例(21.5%).三组慢性胃黏膜病变和早期胃癌均呈慢性炎症反应,各组间炎症程度无明显差异.四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率均在80%以上,各组肠化程度相近.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的腺体增生反应相同,浅表性溃疡组的增生反应稍明显,但以轻度增生为主(61.3%),早期胃癌组的腺体增生最明显,中-重度增生占60.5%,其中大部分存在异型增生(62.8%).血管数量在早期胃癌组为中-重度增加,占72.1%,浅表性溃疡组为中度增加,占67.7%,其他两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老年人慢性胃黏膜病变和早期胃癌的病变基础,因此,各组的炎症及肠化程度接近.四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腺体增生及血管数量变化,早期胃癌组的腺体增生和血管数量增加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胃黏膜病变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