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大色素内镜在胃黏膜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袁海锋 唐少波 +1 位作者 黄适 奚锦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052-2055,共4页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在胃黏膜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180例患者的胃黏膜糜烂灶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胃黏膜小凹的形态分为:A型(圆点状)、B型(短小棒状)、C型(稀疏而粗大的线状)、D型(...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在胃黏膜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180例患者的胃黏膜糜烂灶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胃黏膜小凹的形态分为:A型(圆点状)、B型(短小棒状)、C型(稀疏而粗大的线状)、D型(斑块状)、E型(绒毛状)和F型(小凹结构模糊不清、消失或伴异常增生毛细血管)6型,并与观察部位活检所得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型胃小凹主要见于正常胃黏膜,而C,D,E和F型分别见于活动性、萎缩性炎症和肠上皮化生及轻、重度异型增生的胃黏膜.E型黏膜约81.8%(99/121)为肠上皮化生.F型黏膜常提示病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86.3%(69/80),F型黏膜伴异常增生毛细血管,89.9%出现异型增生.结论:放大色素内镜能准确识别胃小凹的形态,尤其是准确识别E和F型,有助于对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镜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色素内镜 胃黏膜癌前病变 病理
下载PDF
放大色素内镜下9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袁海锋 唐少波 奚锦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下胃黏膜癌前病变胃小凹及微血管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Fujinon EG-590ZW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9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胃黏膜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病灶黏膜小凹形态分为:A型(圆点状)、B型(短小棒状...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下胃黏膜癌前病变胃小凹及微血管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Fujinon EG-590ZW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9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胃黏膜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病灶黏膜小凹形态分为:A型(圆点状)、B型(短小棒状)、C型(稀疏而粗大的线状)、D型(斑块状)、E型(绒毛状)、F型(小凹结构模糊不清、消失)6型,并将其微血管形态分为R型(规则)、I型(不规则)及V型(管径粗乱)。结果90例患者中,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黏膜胃小凹形态主要分别表现为E型(90.3%)和F型(91.0%);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胃黏膜微血管则主要分别表现为I型(91.3%)及V型(71.8%)。根据胃黏膜小凹形态及微血管特征,放大色素内镜下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镜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8%及88.0%。结论在放大色素内镜下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细微形态学特征主要为E、F型胃小凹及I、V型微血管的形成,对这一特征的识别,有助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镜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色素内镜 胃黏膜癌前病变 小凹 微血管
下载PDF
氩离子凝固术在放大色素内镜下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90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海锋 唐少波 奚锦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3805-3809,共5页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ujinon EG-590ZW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9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灶细微结构形态学改变,并结...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ujinon EG-590ZW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9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灶细微结构形态学改变,并结合其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0例伴随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胃黏膜在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6 mo,胃小凹形态由治疗前的E、F型再生为C、D型(86.7%、6.7%),异常增生微血管消失,其相应病理组织学转变为慢性活动性炎症(85.6%)及萎缩性炎症(8.9%),E、F型胃黏膜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消融率分别为93.0%及94.4%.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胃黏膜癌前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色素内镜 氩离子凝固术 胃黏膜癌前病变
下载PDF
氩气刀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适 陈远能 +3 位作者 张涛 唐少波 袁海锋 蒙晓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5-908,共4页
目的观察氩气刀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胃黏膜癌前病变并且Hp阳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抗Hp治疗的同时予氩气刀治疗;对照组给予抗Hp和口服叶酸治疗。结果治疗组对胃黏膜癌前病变消除率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氩气刀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胃黏膜癌前病变并且Hp阳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抗Hp治疗的同时予氩气刀治疗;对照组给予抗Hp和口服叶酸治疗。结果治疗组对胃黏膜癌前病变消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氩气刀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是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胃黏膜癌前病变 氩气刀
下载PDF
胃黏膜癌前病变大鼠舌诊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秀萍 王慧娟 +1 位作者 吴敏 王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859-860,共2页
目的观察胃黏膜癌前病变大鼠的舌诊特点。方法以Wistar大鼠造成胃黏膜癌前病变模型,从舌象肉眼观察、数码相机摄取舌像计算机客观化分析、舌面pH值检测、舌病理及舌苔脱落细胞观察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大鼠以淡紫舌为主,而造模... 目的观察胃黏膜癌前病变大鼠的舌诊特点。方法以Wistar大鼠造成胃黏膜癌前病变模型,从舌象肉眼观察、数码相机摄取舌像计算机客观化分析、舌面pH值检测、舌病理及舌苔脱落细胞观察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大鼠以淡紫舌为主,而造模组大鼠多呈紫暗舌或有瘀斑;舌像摄影计算机客观化分析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造模组舌面pH值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舌病理检查造模组有毛细血管扩张瘀血及细胞空泡变性等改变。结论胃黏膜癌前病变大鼠的舌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提示了癌前病变瘀血机制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癌前病变 大鼠 舌诊
下载PDF
miR-1269在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谦 夏兴洲 +3 位作者 李金丽 王文真 李冲慧 王万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miR-126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5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及5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 目的探讨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miR-126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5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及5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胃黏膜癌前病变组织及浅表性胃炎组织标本中miR-1269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miR-1269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胃黏膜癌前病变组织及浅表性胃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69在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分化程度越低、TNM分期越高、浸润深度越深、发生淋巴结转移,则胃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269的相对表达量越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269诊断胃癌的AUC为0.807(95%CI:0.614~1.829),诊断灵敏性为88.21%,特异性为79.46%。在完成随访的48例患者中,miR-1269高表达19例,其中死亡8例(42.11%),miR-1269低表达29例,死亡4例(13.79%),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7,P=0.027)。由生存曲线可知,高表达组胃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6.5个月和23.7个月。结论miR-126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其可能成为胃癌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癌前病变 miR-1269
下载PDF
安胃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浚力 宫晓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安胃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 目的:分析安胃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安胃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显效47例,占总数的78.33%,有效10例,占总数的16.67%,无效3例,占总数的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58.33%,有效11例,占总数的18.33%,无效14例,占总数的23.33%,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胃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能有效提高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在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术 慢性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林寿宁教授运用安胃汤治疗慢性胃炎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经验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强 姜俊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20-23,共4页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病症状易反复发作,而且转化为胃癌的可能性已经明确,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慢性炎症向胃癌的进程中,化生、萎缩及异型增生被视...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病症状易反复发作,而且转化为胃癌的可能性已经明确,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慢性炎症向胃癌的进程中,化生、萎缩及异型增生被视为癌前状态[1]。胃黏膜发生癌变遵循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病理过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是主要的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胃黏膜癌前病变 林寿宁 经验总结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鉴别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晓梅 周秀 张爱民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年第5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析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162例因胃部疾病就诊的患者,根据胃镜或病理结果将其分为癌前病变组(133例)与胃癌组(29例)。比较胃癌组与癌前病变组的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吸烟史、饮... 目的探析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162例因胃部疾病就诊的患者,根据胃镜或病理结果将其分为癌前病变组(133例)与胃癌组(29例)。比较胃癌组与癌前病变组的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血清PGⅠ、PGⅡ以及PGⅠ/PGⅡ比值(PGR),比较不同类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及胃癌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R。分别以不同血清PGⅠ分界值及PGR分界值计算胃癌患者及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的检出率。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与PGⅡ水平、PGR低于癌前病变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低于不同类型的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P<0.05),血清PGⅡ水平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P<0.05),PGR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P<0.05)。当PGI=70 ng/m L、PGR=6作为临界值时,胃癌检出率分别为86.21%和61.65%,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9.66%和67.17%。结论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的血清PGⅠ与PGⅡ水平、PGR均存在较大差异,可用于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癌前病变 血清蛋白酶原 鉴别
下载PDF
经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30例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晓 徐峰 张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0期1213-121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应用普通电子胃镜结合病理,对3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合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伴随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应用普通电子胃镜结合病理,对3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合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伴随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胃黏膜在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6个月,胃黏膜形态上与周围无异,且其相应病理组织学转变为慢性活动性炎症(84.5%)及萎缩性炎症(9.1%),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消融率分别为90.3%及92.4%。所有病例治疗中未发生如出血、穿孔电意外等并发症。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胃黏膜癌前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癌前病变 氩离子凝固术 内镜下治疗
下载PDF
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3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培润 齐玉珍 +2 位作者 申艳慧 陈晓玲 王小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66-467,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健脾活血解毒法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64例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在健脾活血解毒法指导下的健脾复胃颗粒,每次9 g,...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健脾活血解毒法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64例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在健脾活血解毒法指导下的健脾复胃颗粒,每次9 g,3次/d,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每次5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理学改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和胃黏膜异型增生病理变化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活血解毒法 胃黏膜癌前病变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试论胃黏膜癌前病变(PLGC)的病机特点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培润 齐玉珍 +4 位作者 梁伯学 刘瑛 申艳慧 陈晓玲 王小涛 《光明中医》 2015年第10期2049-2051,共3页
应用中医药干预和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PLGC)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虚瘀痰毒关系密切,认为病因的叠加,病机的复合杂聚是发生PLGC的基础,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是PLGC发生的必然,毒邪内损是PLGC发生的关键,... 应用中医药干预和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PLGC)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虚瘀痰毒关系密切,认为病因的叠加,病机的复合杂聚是发生PLGC的基础,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是PLGC发生的必然,毒邪内损是PLGC发生的关键,健脾补气、活血化瘀、通络解毒是阻止其发展,预防胃癌发生的王道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脘痛 胃黏膜癌前病变 病机 健脾活血解毒
下载PDF
EGF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长期饮酒引起胃黏膜癌相关性病变中的作用
13
作者 曲宝戈 潘锦敦 +4 位作者 王中东 韩新海 乔瑞玲 葛慧 张晓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长期饮酒引起胃黏膜癌相关性病变与EGF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符合条件的幽门螺杆菌合并长期饮酒56例和长期饮酒64例患者进行内镜下胃黏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同时抽静脉血及胃液用ELIS...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长期饮酒引起胃黏膜癌相关性病变与EGF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符合条件的幽门螺杆菌合并长期饮酒56例和长期饮酒64例患者进行内镜下胃黏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同时抽静脉血及胃液用ELISA法检测EGF浓度。结果 (1)幽门螺杆菌合并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轻度和中重度萎缩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均分别明显高于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轻度和中重度萎缩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P均=0.00。(2)幽门螺杆菌合并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轻度和中重度肠化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均分别明显高于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轻度和中重度肠化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P均=0.00。(3)幽门螺杆菌合并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有或无不典型增生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均分别明显高于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有或无不典型增生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P=0.02或0.00。(4)两组各亚组患者之间胃液EGF浓度对比,P均>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长期饮酒患者血液中EGF参与胃黏膜癌相关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胃液EGF与胃黏膜癌相关性病变的之间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酒精 胃黏膜癌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对胃黏膜癌前病变骨架蛋白Survivn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韩旭丰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5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胃黏膜癌前病变骨架蛋白Survivn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消化科胃镜及黏膜下活检确诊为胃黏膜癌前疾病患者60例,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胃黏膜癌前病变骨架蛋白Survivn基因表达水平,行中医辨证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胃黏膜癌前病变骨架蛋白Survivn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消化科胃镜及黏膜下活检确诊为胃黏膜癌前疾病患者60例,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胃黏膜癌前病变骨架蛋白Survivn基因表达水平,行中医辨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胃黏膜癌前病变骨架蛋白Survivn基因表达水平,同时观察影响Survivn基因表达的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黏膜损伤大小间Survivn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不同Hp感染、胃上皮不典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间Survivn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中医辨证治疗前后Survivn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降低Survivn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癌前疾病 中医辨证 Survivn基因
下载PDF
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关系探讨
15
作者 李燕 《医药前沿》 2022年第5期57-59,共3页
目的:对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胃黏膜癌前病变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蓝田县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6月被诊断为慢性胃炎的112例患者,根据患者的症状将其分成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56例)、上消... 目的:对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胃黏膜癌前病变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蓝田县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6月被诊断为慢性胃炎的112例患者,根据患者的症状将其分成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56例)、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56例),全部患者将均通过尿素13C呼气实验与HP检测进行诊断,比较上消化道症状与HP阳性率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上消化道症状、HP感染与胃黏膜癌前病变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中,HP阳性21.43%(12例),HP阴性78.57%(44例),在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中,HP阳性83.93%(47例),HP阴性16.07%(9例)。故在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中的HP阳性率(83.93%)明显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HP阳性率(21.43%),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中,患者出现肠上皮化生的人数29例(51.79%)、慢性萎缩性胃炎例数26例(46.43%)、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的例数37例(66.07%),在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中,患者出现肠上皮化生的例数27例(48.2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例数23例(41.07%)、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的例数19例(33.93%),故在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中的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率比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和HP感染、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以期为疾病的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黏膜癌前病变 相关性
下载PDF
李培润主任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经验
16
作者 申艳慧 李培润 唐欣荣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1期66-67,共2页
介绍李培润主任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经验,脾胃虚弱、痰瘀络阻、毒邪内蕴为基本病理特点,脾胃虚弱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基本病因,痰瘀络阻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毒邪内蕴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病关键。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 介绍李培润主任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经验,脾胃虚弱、痰瘀络阻、毒邪内蕴为基本病理特点,脾胃虚弱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基本病因,痰瘀络阻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毒邪内蕴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病关键。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标本兼顾,重在治本,治疗大法为健脾补气、活血化瘀通络、解毒排毒,简称健脾活血解毒法,随症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癌前病变 名医经验 李培润
下载PDF
胃底腺黏膜型腺癌4例临床病理特征
17
作者 孙晓宇 薛晓伟 周炜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观察胃底腺黏膜型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gland mucosa type,GA-FG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GA-FGM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黏蛋白(MUC5AC、MUC6)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向... 目的观察胃底腺黏膜型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gland mucosa type,GA-FG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GA-FGM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黏蛋白(MUC5AC、MUC6)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向胃小凹上皮和胃底腺两种方向分化。胃小凹上皮分化部分由低度异型的高柱状肿瘤性上皮构成,可呈乳头状、绒毛状或管状形态,免疫组化标记MUC5AC阳性;胃底腺分化成分表现为向颈黏液细胞、主细胞和壁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标记MUC6阳性。结论GA-FGM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活检诊断困难,与胃底腺型腺癌形态学有重叠又有不同,需加强认识,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腺黏膜型腺 早期 活检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白苓参甘汤治疗胃黏膜内癌的效果
18
作者 田圣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2233-223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联合白苓参甘汤治疗胃黏膜内癌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6例胃黏膜内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联合白苓参甘汤治疗胃黏膜内癌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6例胃黏膜内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ESD治疗,联合组接受ESD联合白苓参甘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8、VEGF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及血清IL-8、VEGF水平均降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SD联合白苓参甘汤治疗胃黏膜内癌有助于改善患者证候积分,降低血清IL-8、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白苓参甘汤 白细胞介素-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胃黏膜内类癌合并印戒细胞癌伴胃壁胰腺组织异位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琳 张宏图 +2 位作者 张洵 孙耘田 苏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74-878,共5页
目的:报道胃黏膜内类癌合并印戒细胞癌和胃壁内胰腺组织异位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方法:患者,男,63岁,主因“上腹部烧灼样不适2 a余,加重2 mo”行胃镜检查,见胃体大弯前壁黏膜结节状扁平隆起,直径0.7 cm,镜下为类... 目的:报道胃黏膜内类癌合并印戒细胞癌和胃壁内胰腺组织异位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方法:患者,男,63岁,主因“上腹部烧灼样不适2 a余,加重2 mo”行胃镜检查,见胃体大弯前壁黏膜结节状扁平隆起,直径0.7 cm,镜下为类癌.遂行胃大部切除,常规取材病理送检发现上述3个不同部位的病变,对此进行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胃体黏膜固有层内多灶内分泌细胞增生并于胃体大弯侧形成类癌,局灶浸润黏膜肌层,病变呈嗜铬颗粒蛋白A和突触素强阳性; 胃体小弯黏膜固有层内查见印戒细胞癌;胃窦小弯侧肌壁内查见异位胰腺组织伴内分泌细胞成分显著增生,后者由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和胃泌素阳性细胞构成.结论:胃体大弯黏膜内类癌与小弯黏膜内印戒细胞癌是各自独立的病变;肌层和浆膜层内分泌细胞团是增生的胰腺内分泌组织而非类癌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组织 印戒细胞 肿瘤 内分泌细胞增生 黏膜内类 壁胰腺组织异位
下载PDF
胶囊胃镜对胃黏膜癌前病变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道蓉 王玮 +1 位作者 高山 丁祥武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11期1843-1845,共3页
目的探讨胶囊胃镜对胃黏膜癌前病变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6年1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可疑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140例,均进行胶囊胃镜与放大胃镜检查,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与对比判断。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胶囊... 目的探讨胶囊胃镜对胃黏膜癌前病变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6年1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可疑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140例,均进行胶囊胃镜与放大胃镜检查,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与对比判断。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胶囊内镜的平均检查时间为(478.24±45.22)min,其中通过胃的平均时间为(49.24±22.12)min;放大胃镜的平均检查时间为(75.24±19.21)min。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患者未诉任何不适,放大胃镜在检查中出现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所有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胶囊内镜检出胃黏膜癌前病变108例,检出率为77.1%;而放大胃镜检出111例,检出率为79.3%,对比不同方式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内镜对于胃黏膜癌前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8.2%和100.0%,而放大胃镜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6.7%,不同方法的诊断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胃镜在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检查中方便简单,对于机体无明显影响,且检出率较高,定性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 胃黏膜癌前病变 放大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