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胃黏膜集合小静脉联合Kimura-Takemoto分型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志蛟
李洪现
+1 位作者
张旗
陈培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胃黏膜集合小静脉(RAC)和Kimura-Takemoto分型(KTC)对胃镜检查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预测评估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417例。根据是否存在Hp感染将其分为HP组和非Hp组。...
目的 探讨胃黏膜集合小静脉(RAC)和Kimura-Takemoto分型(KTC)对胃镜检查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预测评估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417例。根据是否存在Hp感染将其分为HP组和非Hp组。应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p感染的相关因素。应用ROC分析探讨RAC和KTC对患者Hp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内镜下胃黏膜萎缩是患者胃部Hp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OR(0.95CI)=5.072(2.417~10.641),P<0.05;RAC、KTC、RAC联合KTC对全部患者Hp感染预测的准确度分别为:0.712(297/417)、0.753(314/417)、0.772(322/417);RAC、KTC、RAC联合KTC对未应用PPI患者Hp感染预测的准确度分别为:0.728(75/103)、0.767(79/103)、0.786(81/103);RAC、KTC、RAC联合KTC对正应用PPI患者Hp感染预测的准确度分别为:0.707(222/314)、0.748(235/314)、0.768(241/314)。结论 RAC和KTC可应用于胃镜下Hp感染的简单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集合小静脉
Kimura-Takemoto分型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基于三焦理论及镜下微观RAC征象探索分消上下法治疗Hp感染新思路
被引量:
1
2
作者
柳红良
董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3-987,共5页
幽门螺杆菌(Hp)为Ⅰ类致癌原,根除Hp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关于Hp感染,现已明确将其定义为感染性、传染性疾病。Hp感染具有细菌病原学致病的基本特点,从中医角度看,属于外邪致病,但同时兼有内伤的病理基础。正常胃黏膜具有集合小静...
幽门螺杆菌(Hp)为Ⅰ类致癌原,根除Hp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关于Hp感染,现已明确将其定义为感染性、传染性疾病。Hp感染具有细菌病原学致病的基本特点,从中医角度看,属于外邪致病,但同时兼有内伤的病理基础。正常胃黏膜具有集合小静脉分布规则(RAC)征象,Hp黏附致炎造成的胃黏膜炎性微环境可以使RAC征象变得不规则、紊乱、融合甚至消失。基于三焦理论,Hp感染的病位明确在中焦胃黏膜,其黏附致炎的过程可直接导致三焦“通透性网状效应”变差,此病理过程可以通过镜下胃黏膜RAC征象变化作为外在直观反映。以往关于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归纳出的中医证候要素以湿、热、气滞、虚为主,将这些证候学因素整合起来便是三焦疾病的“肿”“满”“胀”。叶天士针对“邪留三焦”提出分消上下法,根据分消上、下“势”的不同,又具体分为芳香辛散法、开泄法和苦泄法,针对Hp感染造成的炎性微环境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全面作用。从三焦理论出发,采用分消上下法为治疗原则,以期为中医治疗Hp感染提供一种相对系统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理论
胃黏膜集合小静脉
分布规则
分消上下法
HP感染
原文传递
题名
胃黏膜集合小静脉联合Kimura-Takemoto分型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志蛟
李洪现
张旗
陈培
机构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
出处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2期13-17,共5页
基金
2019年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LHGJ20191077)。
文摘
目的 探讨胃黏膜集合小静脉(RAC)和Kimura-Takemoto分型(KTC)对胃镜检查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预测评估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417例。根据是否存在Hp感染将其分为HP组和非Hp组。应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p感染的相关因素。应用ROC分析探讨RAC和KTC对患者Hp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内镜下胃黏膜萎缩是患者胃部Hp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OR(0.95CI)=5.072(2.417~10.641),P<0.05;RAC、KTC、RAC联合KTC对全部患者Hp感染预测的准确度分别为:0.712(297/417)、0.753(314/417)、0.772(322/417);RAC、KTC、RAC联合KTC对未应用PPI患者Hp感染预测的准确度分别为:0.728(75/103)、0.767(79/103)、0.786(81/103);RAC、KTC、RAC联合KTC对正应用PPI患者Hp感染预测的准确度分别为:0.707(222/314)、0.748(235/314)、0.768(241/314)。结论 RAC和KTC可应用于胃镜下Hp感染的简单排除。
关键词
胃黏膜集合小静脉
Kimura-Takemoto分型
幽门螺杆菌
Keywords
Gastric mucosa collecting venules
Kimura-Takemoto typing
Helicobacter pylori
分类号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三焦理论及镜下微观RAC征象探索分消上下法治疗Hp感染新思路
被引量:
1
2
作者
柳红良
董斐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疫病研究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3-987,共5页
文摘
幽门螺杆菌(Hp)为Ⅰ类致癌原,根除Hp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关于Hp感染,现已明确将其定义为感染性、传染性疾病。Hp感染具有细菌病原学致病的基本特点,从中医角度看,属于外邪致病,但同时兼有内伤的病理基础。正常胃黏膜具有集合小静脉分布规则(RAC)征象,Hp黏附致炎造成的胃黏膜炎性微环境可以使RAC征象变得不规则、紊乱、融合甚至消失。基于三焦理论,Hp感染的病位明确在中焦胃黏膜,其黏附致炎的过程可直接导致三焦“通透性网状效应”变差,此病理过程可以通过镜下胃黏膜RAC征象变化作为外在直观反映。以往关于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归纳出的中医证候要素以湿、热、气滞、虚为主,将这些证候学因素整合起来便是三焦疾病的“肿”“满”“胀”。叶天士针对“邪留三焦”提出分消上下法,根据分消上、下“势”的不同,又具体分为芳香辛散法、开泄法和苦泄法,针对Hp感染造成的炎性微环境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全面作用。从三焦理论出发,采用分消上下法为治疗原则,以期为中医治疗Hp感染提供一种相对系统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三焦理论
胃黏膜集合小静脉
分布规则
分消上下法
HP感染
Keywords
Sanjiao theory
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RAC)
Method of separating upper and lower elimination
Hp infection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胃黏膜集合小静脉联合Kimura-Takemoto分型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马志蛟
李洪现
张旗
陈培
《医药论坛杂志》
2023
1
原文传递
2
基于三焦理论及镜下微观RAC征象探索分消上下法治疗Hp感染新思路
柳红良
董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