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芩胆咳喘康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伟锋 徐立然 +1 位作者 杨辰华 张静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01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 观察芩胆咳喘康片对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应用芩胆咳喘康治疗急性支气管炎100例,并与用头孢氨苄胶囊、复方甘草合剂治疗者6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分别为81%、95%,对照组为51.67%... 目的 观察芩胆咳喘康片对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应用芩胆咳喘康治疗急性支气管炎100例,并与用头孢氨苄胶囊、复方甘草合剂治疗者6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分别为81%、95%,对照组为51.67%、8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2组治疗前后病情积分及主要症状起效时间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治疗组中医证类疗效比较,风热证优于风寒证及风燥证(P<0.01)。结论 芩胆咳喘康治疗风热证急性支气管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支气管炎 胆咳喘康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胆咳”证治之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常富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586-587,共2页
"胆咳"之证,临床时有所见,属少阳病、内伤咳嗽范畴,具有病程较长,夜半后咳嗽发作或加重,白天减轻的特点,常伴夜间发热、汗出、咽痒;晨起口苦、咽干、口渴等症状,若固守常法,见咳止咳,必致治疗无效、病情迁延。故当"治病... "胆咳"之证,临床时有所见,属少阳病、内伤咳嗽范畴,具有病程较长,夜半后咳嗽发作或加重,白天减轻的特点,常伴夜间发热、汗出、咽痒;晨起口苦、咽干、口渴等症状,若固守常法,见咳止咳,必致治疗无效、病情迁延。故当"治病求本",宗和解少阳之法,随证加减治之而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咳 和解少阳 咳嗽
下载PDF
小柴胡汤治疗胆咳20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正康 《现代临床医学》 2006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小柴胡汤治疗 胆咳 《伤寒论》 《内经》 枢机不利 表里同治 寒温并用 升清降浊 扶正祛邪
下载PDF
小柴胡汤治疗胆咳验案1则
4
作者 刘玮 《国医论坛》 2013年第1期9-9,共1页
小柴胡汤主治少阳枢机不利之证,柯韵伯称之“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后:”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 小柴胡汤主治少阳枢机不利之证,柯韵伯称之“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后:”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程郊倩《伤寒论后条辨》日:“咳者,半表之寒凑入于肺,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涅之。”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云:“咳者,肺寒气逆也……故加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干姜之温以却肺寒,参枣甘壅不利于逆,生姜之辛.亦恶其散尔。”因此小柴胡汤除可用于伤寒邪在少阳、病在半表半里之外.其原方加减亦可治疗少阳病兼见咳嗽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胆咳 验案
下载PDF
胆咳辨治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国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2年第3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胆咳 辨证治疗 症候 病机
下载PDF
胆咳探微
6
作者 郭丕春 《中医药动态》 1993年第A00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胆咳 咳嗽 病理
下载PDF
胆咳治验
7
作者 胡建荣 王朋选 《中国民间疗法》 2007年第3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治验 胆咳 右上腹疼痛 典型病例 上腹绞痛 恶心呕吐 胃内容物 剧烈咳嗽
下载PDF
肝胆咳论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殿成 《中医研究》 2017年第4期4-7,共4页
中医学认为:咳嗽在肺,亦不止于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临床许多急、慢性咳嗽,与肝胆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故从肝胆论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虽肝随脾升,但若升而无制,则肺之肃降不及,出现咳嗽。如肝气虚陷,则生气无根,肺叶... 中医学认为:咳嗽在肺,亦不止于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临床许多急、慢性咳嗽,与肝胆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故从肝胆论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虽肝随脾升,但若升而无制,则肺之肃降不及,出现咳嗽。如肝气虚陷,则生气无根,肺叶不举而胸闷咳嗽并作。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胆为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且少阳内藏相火,胆随胃降,温煦下焦则成气化之本。若胆气不降,相火妄动,上迫于肺可见咳逆喘促。引用历代文献,对肝胆咳嗽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不同,依据肝胆的生理特点,从不同角度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对咳嗽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病因病机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楠 刘奇(综述) 陈德兴(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3-368,共6页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患者约占胆囊结石患者的20%[3]。诊断为CBDS患者,建议尽可能取石,对有症状患者益处最大。目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LCBDE的发展从经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到经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再到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目的在于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腹腔镜及胆道镜的出现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这项百余年的经典术式有了质的飞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因适应证广泛、安全有效、便于术后再治疗等而被广泛应用,但T管移位、电解质丢失、拔除T管时的并发症等给患者和医者带来诸多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系统疾病 总管探查 腹腔镜总管探查术 囊结石患者 一期缝合 T管引流术 总管切开 石症
下载PDF
LC+LCBDE+PS与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平 宋振顺 +1 位作者 周嘉 陈季松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LC+LCBDE+PS)与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LC+LCBDE+PS)与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同仁医院、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LC+LCBDE+PS组(n=1 036)和ERCP+EST+LC组(n=428),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两组病例进行匹配,匹配后每组398例。对两组治疗效果、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PSM后,LC+LCBDE+PS组成功实施382例,ERCP+EST+LC组成功实施320例。与ERCP+EST+LC组相比,LC+LCBDE+PS组手术成功率更高、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更低,但引流管留置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C+LCBDE+PS组比较,ERCP+EST+LC组术后胆漏发生率更低,但胰腺炎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PS和ERCP+EST+LC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安全有效。LC+LCBDE+PS技术成熟,操作并不困难,适用于大多数患者;ERCP+EST+LC由于存在两种独立手术,需要内镜医师和外科医师进行序贯操作,导致成功率较低,手术的并发症较高,但其创伤更小,对不能耐受全麻及气腹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囊切除术 总管探查取石 经内镜逆行胰管造影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下载PDF
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在胆石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惠 郭晓娟 何婷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对胆石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耳穴揿针组(40例),B组:穴位贴敷组(40例),C组:联合治疗组(40例)。A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治疗,按压4~6次/d,1~3 min/次,5 ...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对胆石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耳穴揿针组(40例),B组:穴位贴敷组(40例),C组:联合治疗组(40例)。A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治疗,按压4~6次/d,1~3 min/次,5 d 1个疗程,双耳交替操作。B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栀黄散穴位贴敷,贴敷于双侧胆俞穴、双侧肝俞穴、右侧期门穴、双侧阳陵泉穴,贴敷时间为4~6 h,2次/d,5 d 1个疗程。C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耳穴揿针和栀黄散穴位贴敷治疗。通过疼痛数值评分量表(NRS)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0.5、1、2、24、48 h疼痛评分;治疗前后3组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胆红素、肝功能(ALT)变化情况;通过B超检查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均低于干预前,胆囊收缩功能较干预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均低于A、B两组,胆囊收缩功能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和栀黄散穴位贴敷应用于胆石症患者,均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降低炎症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增强胆囊收缩功能。将两者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能够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症 耳穴揿针 穴位贴敷 联合应用
下载PDF
LC+LERV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庆 王春斐 +2 位作者 何彦安 严超 何永红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术中联合内镜(LERV)与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江油市人民医院和潍坊...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术中联合内镜(LERV)与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江油市人民医院和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LERV组(n=54)和LC+LCBDE组(n=56),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LC+LCBDE组相比,LC+LERV组手术成功率较低[47(87.04%)vs 56(100.00%),χ2=7.467,P=0.006],手术时间较长[(112.0±15.6)min vs(98.0±21.5)min,t=3.771,P<0.001],但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较短[(2.34±0.66)d vs(7.41±12.88)d,t=-2.693,P=0.00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术后6 h、术后1 d及出院日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 LC+LCBDE组VAS评分高于LC+LERV组(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C+LERV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LC+LCBDE组[(25653.6±3317.0)元vs(17978.4±2158.0)元,t=14.219,P<0.001]。结论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方面,LC+LCBDE和LC+LERV安全性上表现一致,LC+LERV术后舒适性更佳,但LC+LCBDE在治疗有效性、经济效率性方面更好,且LC+LCBDE可作为LC+LERV插管或取石失败后的补救术式。根据具体病情个性化选择手术方式,有利优势互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术(LC) 腹腔镜术中联合内镜(LERV) 腹腔镜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 囊结石 总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涛 郝立校 +8 位作者 吕婵 吴静怡 李兴佳 王永明 陈萌 纪晓丹 刘畅 别里克 龚彪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EST或ESLBD(12~15 mm)治疗的131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EST组(n=70)和ESLBD组(n=61),比较2组的完全取石成功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相关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EST组和ESLBD组的取石成功率和机械碎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6%比100.0%,24.3%比18.0%,P均>0.05)。EST组的ERCP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SLBD组(8.6%比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结果显示,EST组和ESLBD组的ERCP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比8.6%,P>0.05)。结论 与EST相比,ESLBD(12~15 mm)用于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ESLBD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EST与ESLBD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SLBD也会造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 总管结石
下载PDF
SpyGlass DS系统联合激光碎石法与常规分次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合买江·库尔班江 布娅·米然别克 +2 位作者 王秋玲 李得阳 高峰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8期12-17,共6页
目的比较SpyGlass DS系统激光碎石治疗术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常规分次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0月该院行ERCP,术中提示胆总管大结石的患者(>2 cm)38例,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 目的比较SpyGlass DS系统激光碎石治疗术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常规分次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0月该院行ERCP,术中提示胆总管大结石的患者(>2 cm)38例,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20),实验组使用SpyGlass DS系统联合激光碎石治疗,对照组使用分次治疗(第1次放入胆管支架,3个月后再次行常规ERCP下胆总管结石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成功率和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3个月后随访,并复查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以明确是否有胆总管残余结石。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结论由SpyGlass DS引导的激光碎石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后结石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大结石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ERCP) SpyGlass DS 碎石术 术后并发症 结石复发率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大勇 郭宏志 +1 位作者 李权 吴金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随机分为ERCP+LC组、LCBDE+LC组,各6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S)]、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ERCP+LC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LCBDE+LC组,术中总失血量少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结石清除率(98.36%)高于LCBDE+LC组(86.89%)(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LCBDE+LC组(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TBIL、AMS、AST、ALT水平均低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LCBDE+L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同期ERCP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手术创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可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促进高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 腹腔镜囊切除术 囊结石 总管结石 高龄
下载PDF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胆热脾寒型晚期胰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晨 马海龙 +4 位作者 成玲玲 岳伟 马霜 顾银霞 徐建林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胆热脾寒型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4例胆热脾寒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组,化疗方案选择吉西他滨+替吉奥或替吉奥。对照组(17例)单纯化疗,治疗组(17例)同时配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两周期...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胆热脾寒型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4例胆热脾寒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组,化疗方案选择吉西他滨+替吉奥或替吉奥。对照组(17例)单纯化疗,治疗组(17例)同时配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两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患者近期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积分、KPS评分、NCI-CTCAE V4.0。结果近期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积分、KPS评分:两周期治疗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NCI-CTCAE V4.0:两周期治疗后,血液毒性、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两组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可增加胆热脾寒型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疗效,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化疗 晚期胰腺癌 热脾寒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早期胆道感染的动态预测工具开发及验证
17
作者 李鹏 梁超 +4 位作者 颜家凤 高春辉 马志杰 谢占涛 孙明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2-699,共8页
目的开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发生早期胆道感染(PEEBI)的预测工具,以期辅助临床进行ERCP术前决策和术后早期个性化干预。方法采用观察性双向队列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接受ERCP的胆总管结石住院患者,分别采用... 目的开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发生早期胆道感染(PEEBI)的预测工具,以期辅助临床进行ERCP术前决策和术后早期个性化干预。方法采用观察性双向队列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接受ERCP的胆总管结石住院患者,分别采用有向无环图(DAGs)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法(LASSO)进行基于logistic回归的PEEBI预测,比较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2020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共纳入接受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121例,其中77例(3.6%)发生了PEEBI,且主要集中在术后前2天(66.2%)。影响PEEBI的主要因素为非医源的患者相关因素,即糖尿病(OR=2.43,95%CI:1.14~4.85)、胆管恶性肿瘤(OR=3.95,95%CI:1.74~8.31)和十二指肠乳头憩室(OR=4.39,95%CI:1.86~9.52)。DAGs模型较LASSO模型的综合判别能力高3.0%(P=0.007),且DAGs模型外部验证中的区分性能(D=0.133,P=0.894)和校准性能(χ^(2)=5.499,P=0.703)均表现良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DAGs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临床可在该工具的协助下采取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PEEB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经内镜逆行性胰管造影术 道感染 有向无环图 预测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王伟 夏铭 +1 位作者 张玲 郭庆红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DCBDSR)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行DCBDSR的患者387例,依据是否发生胰腺炎分为胰腺炎组36例和无胰腺炎组351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DCBDSR术后发生胰腺炎...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DCBDSR)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行DCBDSR的患者387例,依据是否发生胰腺炎分为胰腺炎组36例和无胰腺炎组351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DCBDSR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胰腺炎组比较,胰腺炎组年龄小,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及胰腺病史比例高,平均插管次数多(P<0.05),2组性别、体质量指数、饮酒史、吸烟史、合并糖尿病、结石数量、结石直径、手术时间、造影次数、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胰腺病史和插管次数较多为影响DCBDSR术后发生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胰腺病史及插管次数多是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十二指肠镜 影响因素分析 总管取石术
下载PDF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67例报告
19
作者 刘楠 刘奇 +2 位作者 李晓勇 王婷婷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总结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经验。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对267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沿胆囊管下壁切开至... 目的总结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经验。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对267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沿胆囊管下壁切开至胆总管汇入部,纵行切开胆总管外侧壁3~5 mm,胆道镜完成胆道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留置腹腔引流管。结果267例均完成手术,取净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45~128 min,(96.5±9.7)min;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13 d,(5.1±1.2)d;术后住院5~13 d,(6.8±1.1)d。胆漏4例,腹腔引流9~11 d;术后发热11例,抗炎治疗1~3 d;腹腔脓肿形成2例,腹腔引流治愈。242例(90.6%)随访6~39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其中66例随访≥36个月,结石残留2例,结石复发2例,未发生胆总管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管汇入部 腹腔镜手术 总管探查取石术 总管结石
下载PDF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腹腔镜手术处理
20
作者 马鹏 刘娅 +5 位作者 张越峰 王伟 赵凯亮 汪茂鸣 郝莹 余开焕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55-458,共4页
目的 总结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行腹腔镜手术处理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4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行腹腔镜下胆肠吻合口重建的患者资料。再次腹腔镜手术过程分... 目的 总结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行腹腔镜手术处理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4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行腹腔镜下胆肠吻合口重建的患者资料。再次腹腔镜手术过程分为三个部分:解剖复位各相关器官,建立大口径的胆管开口、取石,重建胆肠吻合、肠肠吻合。分析胆肠吻合口重建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根据纳排标准,本研究筛选出13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资料。第1例患者中转开腹完成手术,其余12例均通过腹腔镜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5.0 h,平均(4.1±0.6)h;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61.5±41.4)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 d,平均(2.5±0.7)d;术后住院时间7~12 d,平均(8.8±1.9)d;术后发生胆瘘2例,无术后腹腔感染、腹腔出血、再手术、术后死亡患者。所有患者随访9~57个月,平均(32.3±15.1)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胆肠吻合口再狭窄患者,1例患者出现胆管炎表现,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行腹腔镜手术重建胆肠吻合口,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囊肿 ROUX-EN-Y吻合 肠吻合口狭窄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