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鉴别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郑韦力 林济钦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7期1310-1312,1316,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tosis, BIDP)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就诊的126例疑似DCIS、BIDP患者... 目的:研究超声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tosis, BIDP)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就诊的126例疑似DCIS、BIDP患者,根据病理结果金标准,分为DCIS组(n=70)和BIDP(n=24),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超声检查,对其病灶数量、分布、信号和形态,并对其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对比超声造影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对比DCIS组和BIDP组经超声图像特征情况发现,其形态、结节内部回声、微钙化、血流和同侧腋窝淋巴结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经超声检查结果后显示,对DCIS、BIDP诊断的灵敏度为74.29%(52/70)、特异度91.67%(22/24)和准确率为78.72%(74/94),其诊断价值较高。结论:超声检测用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当中具有一定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腺瘤分子学改变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谢思琦 赵磊 +2 位作者 陈振东 王蕊 关景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3-467,共5页
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是一组异质性囊性肿瘤,包括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 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是一组异质性囊性肿瘤,包括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SCN)和其他罕见的囊性病变。其中,IPMN是最常见的一种,和MCN同属于癌前病变。IPMN临床表现各异,包括腹痛、急性胰腺炎、黄疸、糖尿病等,也有无明显症状者。易患因素有胰岛素使用史的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导管癌(pancreatic ductal carcinoma,PDAC)家族史等。目前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等,敏感性和准确性并不高,EUS-FNA取样囊液,对其中脱落囊壁上皮的遗传物质进行下一代靶向基因测序等针对分子学改变的检测准确率高、特异性好。在检测中,KRAS和GNAS突变单独出现或同时出现几乎可在所有IPMN个体中发现。二者分别通过GNAS-PKA-cAMP-SIK和KRAS-PI3K-PIP3-AKT通路影响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水平,进而细胞的脂质代谢,这可能对肿瘤的启动和维持以及进展浸润起到推进作用。此外,RNF43也在IPMN中发现,推测与泛素E3连接酶作用相关。SMAD4、TP53、PIK3CA、PTEN、KLF4、CDKN2A等也偶可发现,但大部分与高级别异形病变和恶性进展相关。本文阐述了IPMN常发生的突变及其相关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腺 KRAS GNAS RNF43 胰腺导管腺癌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恶变风险评估模型的创建及验
3
作者 刘学谦 蒋东 +3 位作者 贺良 刘振 赵义军 刘付宝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3-97,125,共6页
目的研究术前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IPMN恶变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性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后纳人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PMN患... 目的研究术前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IPMN恶变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性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后纳人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PMN患者98例,定为训练组;纳人同期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PMN患者52例,定为验证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训练组中筛选出与IPMN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基于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通过C指数、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训练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主胰管扩张≥1Omm、强化附壁结节、肿瘤最大直径≥30mm及血清CA19-9升高是IPMN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纳人这些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组C指数为0.834(95%CI:0.744~0.924),验证组C指数为0.847(95%CI:0.733~0.960)。绘制R0C曲线,约登指数最大时的模型总分最佳截止值为124.0分,此时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和71.0%。校准曲线表现出较好的拟合度,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和灵敏度。结论主胰管扩张≥10mm、强化附壁结节、肿瘤最大直径≥30mm及血清CA19-9升高是IPMN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IPMN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性肿 预测模型 列线图 恶变风险
下载PDF
儿童腮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
4
作者 朱凯博 薛彩强 +4 位作者 王海升 邓靓娜 刘建强 雒攀 周俊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3-824,共2页
病例男,11岁。因“偶然发现右侧耳后肿块半年余,近期逐渐增大”就诊。体格检查:右腮腺区可扪及一2.5 cm×1.5 cm大小软组织肿物,无压痛及触痛,活动度良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侧耳后探及一大小约2.8 cm×1.8 cm的囊实性病灶... 病例男,11岁。因“偶然发现右侧耳后肿块半年余,近期逐渐增大”就诊。体格检查:右腮腺区可扪及一2.5 cm×1.5 cm大小软组织肿物,无压痛及触痛,活动度良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侧耳后探及一大小约2.8 cm×1.8 cm的囊实性病灶,形态欠规整,边界清,内透性差,可见密集点状高回声漂浮;实性成分约1.4 cm×1.2 cm,其内可探及血流信号(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 乳头 儿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病理诊断进展
5
作者 王婷 王朝夫 袁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胰腺导管腺癌重要的癌前病变。IPMN诊疗决策的制定首先基于对IPMN相关病理学的深刻理解。本文围绕IPMN宏观检查、微观检查、分子检测及鉴别诊断四个方面...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胰腺导管腺癌重要的癌前病变。IPMN诊疗决策的制定首先基于对IPMN相关病理学的深刻理解。本文围绕IPMN宏观检查、微观检查、分子检测及鉴别诊断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本综述详细阐述了IPMN大体类型分类、组织学分级与分化亚型、IPMN伴浸润性癌的组成模式和组织学类型、IPMN分子研究的新进展以及重要的鉴别诊断等。该分析肯定IPMN特殊的异质性和异时性的特点,为寻找新的方法帮助临床医师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性肿 癌前病变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合并神经内分泌微瘤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徐琳 姜蕾 +2 位作者 王方 于国华 蔡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伴有神经内分泌微瘤(NE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胰腺IPMN合并NEMT的临床资料,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9岁。胰尾部占位,部分区可见多发囊腔。...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伴有神经内分泌微瘤(NE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胰腺IPMN合并NEMT的临床资料,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9岁。胰尾部占位,部分区可见多发囊腔。镜下主胰管及分支导管内衬黏液腺体,伴黏液分泌及导管扩张,扩张导管上皮下见一细胞团,呈梁状-网状排列,直径2.3 mm,与正常胰岛细胞形态类似。目标细胞团示CK阳性,Syn、Cg A弥漫强阳性,Glucagon弥漫阳性,Insulin、Somatostain及Gastrin阴性。结论胰腺IPMN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某些情况下共存,胰腺IPMN可能伴发NEMT,诊断IPMN时关注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是否够肿瘤,避免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存的肿 导管内乳头黏液性肿 胰腺神经内分泌微
下载PDF
超声特征列线图模型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隆雨卿 吴海燕 +2 位作者 李媛 周星辰 吴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6期447-452,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构建DCIS与IDP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56例(212个)DCIS和158例(238个)IDP的患者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超声诊断DCIS的影响因素,建立诊...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构建DCIS与IDP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56例(212个)DCIS和158例(238个)IDP的患者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超声诊断DCIS的影响因素,建立诊断模型,明确各超声征象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病史、结节长径、体积、边缘、后方回声、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阻力指数(RI)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周围导管无异常、后方回声衰减、出现微钙化及RI≥0.70时,倾向于DCIS;结节周围导管为单纯性扩张或乏血供时,倾向于IDP。将这些指标纳入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显示出较高的预测性能、校准和临床价值。结论:超声特征列线图模型可以便捷鉴别DCIS和IDP,当结节周围导管无异常、后方回声衰减、出现微钙化、RI≥0.70时应警惕DCI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乳腺导管原位癌 导管内乳头 超声特征 列线图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良恶性
8
作者 陆晓宁 牛磊 何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探究基于术前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对评估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的5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低危组,收集纳入者术前CT增强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 目的 探究基于术前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对评估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的5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低危组,收集纳入者术前CT增强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取图像纹理特征,利用Lasso-Logistic回归进行特征选择,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绘制预测ROC曲线。结果 临床及一般影像特征中仅筛选出一个指标即有强化壁结节进入预测模型(OR=5.980,95%CI:1.678~21.311)。于动、静脉期图像分别筛选出2、3个纹理特征,并分别构建了预测模型。临床及常规影像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AUC为0.667,动脉期的纹理模型AUC为0.801,静脉期的纹理模型AUC为0.830,动脉期联合模型的AUC为0.847,静脉期联合模型的AUC为0.859。结论 基于术前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可以更好的鉴别良恶性IPMN,静脉期联合模型鉴别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 影像组学 鉴别
下载PDF
巨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
9
作者 戴以勒 黄侠鸣 张启瑜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758-759,766,共3页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一种产生黏液蛋白的胰腺潜在恶性囊性肿瘤,常伴有胰导管扩张,导管内乳头状实性成分,因缺乏卵巢样间质,区别于黏液性囊腺瘤。本研究报告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一种产生黏液蛋白的胰腺潜在恶性囊性肿瘤,常伴有胰导管扩张,导管内乳头状实性成分,因缺乏卵巢样间质,区别于黏液性囊腺瘤。本研究报告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巨大的胰腺IPMN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病损切除术
下载PDF
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超声表现
10
作者 邵禹铭 桂阳 +4 位作者 陈雪琪 陈天娇 谭莉 姜玉新 吕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9-493,共5页
目的 观察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良性IPMN(良性组)、11例恶性IPMN(恶性组)患者临床资料、二维超声及CEUS表现,并与MRI/CT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恶性组患者糖类抗原19-9(... 目的 观察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良性IPMN(良性组)、11例恶性IPMN(恶性组)患者临床资料、二维超声及CEUS表现,并与MRI/CT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恶性组患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升高及存在临床症状者占比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该组超声显示病灶大小及病变存在实性成分占比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且主胰管略宽。CEUS可清晰显示扩张胰管、准确鉴别黏液栓与肿瘤实性成分,描述病灶血供特征并显示MRI/CT显示欠清的病灶内分隔。MRI/CT则能显示超声显示欠清的附壁强化结节、病灶包绕血管、主胰管增宽及胰管与病灶连通。结论 良、恶性IPMN临床及超声表现均有一定差异。相比良性IPMN,恶性IPMN患者CA19-9水平更高、更易出现临床症状,且病灶更大、更多存在实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 乳头 管内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11
作者 李倩茹 刘振华 金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3-96,109,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3种不同预后的组织学亚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旨在提高病理医师诊断水平,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收集本院2019—2023年1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梳理诊断重点。结果3种组织学亚型为...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3种不同预后的组织学亚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旨在提高病理医师诊断水平,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收集本院2019—2023年1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梳理诊断重点。结果3种组织学亚型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导管内嗜酸细胞乳头状肿瘤(IOPN)和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ITPN)。三者临床特征相似,但预后差异较大,伴浸润时IPMN预后较差,ITPN其次,IOPN最好,组织学形态是其主要鉴别要点,免疫表型对其鉴别起辅助作用。结论病理组织学形态是区分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组织学亚型的关键,免疫表型具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 导管内乳头黏液性肿 导管内嗜酸细胞乳头 导管内管乳头
下载PDF
肝内胆管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田晓蕾 王冠男 +2 位作者 邢雪雪 梅晶晶 汪向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的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IOPN)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内IOPN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E1/AE3、EMA、MUC1、MUC2、MUC5AC、MUC6、AFP、HepPar-1、CA19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的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IOPN)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内IOPN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E1/AE3、EMA、MUC1、MUC2、MUC5AC、MUC6、AFP、HepPar-1、CA199、CDX-2、CK19、CK7、CK20、p53、Ki-67在IOPN中的表达模式,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55岁,CT显示肝左内叶囊性为主占位。囊腔大小约8.0 cm×8.0 cm×3.0 cm,镜下肿瘤组织位于囊腔内,与周围边界欠清,呈乳头状结构生长,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存在轻-中度异型性,染色质粗糙,可见小核仁,未见病理性核分裂像,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可见明显嗜酸性颗粒,局灶囊壁见肿瘤细胞侵犯。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肿瘤细胞AE1/AE3、EMA、MUC6、HepPar-1、CK19及CK7阳性表达;个别肿瘤细胞MUC1阳性表达;部分肿瘤细胞MUC5AC阳性表达;p53为野生型;肿瘤细胞MUC2、AFP、CA199、CDX-2及CK20均呈阴性表达。结论:肝内IOPN是一种罕见的原发肝脏肿瘤,临床及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需与多种肿瘤鉴别,最终确诊需依赖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无浸润病例预后佳,浸润型复发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 导管内嗜酸性乳头 免疫表型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乳腺钼靶X线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郭志勇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联合乳腺钼靶X线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DI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DIP患者采取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0例疑似DIP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联合乳腺钼靶X线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DI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DIP患者采取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0例疑似DIP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阳性检出56例,超声造影阳性检出46例,乳腺钼靶X线检出43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67%、71.67%,联合检查阳性检出55例,阳性检出率91.67%。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对比,超声造影与乳腺钼靶X线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检查敏感度和准确度则要高于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线检查(P<0.05)。结论:在DIP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线均有着良好优势,但是两者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钼靶X线 乳腺导管内乳头
下载PDF
分支胰管型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1例报告
14
作者 谢小玲 蒋珊 李文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4-14,18,共2页
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tubulopapillary neoplasm,ITPN)是一种罕见的独特的胰腺导管内上皮肿瘤亚群,占所有胰腺肿瘤的比例约0.4%,占导管内肿瘤也仅3%[1-2],极低的发病率给临床诊疗带来了诸多困难。参照胰腺导管内乳头... 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tubulopapillary neoplasm,ITPN)是一种罕见的独特的胰腺导管内上皮肿瘤亚群,占所有胰腺肿瘤的比例约0.4%,占导管内肿瘤也仅3%[1-2],极低的发病率给临床诊疗带来了诸多困难。参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分型方法,根据病变起源胰管部位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和混合型[3],既往有文献报道,主胰管型约占95%,分支胰管型只占极少数[4]。现报道1例分支胰管型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管乳头 分型 影像诊断
下载PDF
乳腺超声联合乳管镜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效果
15
作者 宋方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应用乳腺超声与乳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90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应用乳腺超声与乳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90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单一及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效果。结果: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的符合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乳腺超声检查(P<0.05);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检出恶性17例,良性35例;乳腺超声检出恶性16例,良性36例;联合检查检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高于乳管镜、乳腺超声单一检查(P<0.05)。结论: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或乳腺超声检查,且联合检查方式有助于区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恶性,对临床明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超声 乳管镜检查 乳腺导管内乳头
下载PDF
MSCT与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价值对比分析
16
作者 曹晓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7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IPM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和MRI检查...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7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IPM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和MRI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时间以及良性与恶性患者IPMN分型、部位、长径、壁结节差异。结果:MSCT和MRI检查结果均显示,30例IPMN患者良性19例、恶性11例,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的30例IPMN患者良性19例、恶性11例的结果一致,即MSCT和MRI诊断IPMN良恶性的准确率均为100%,且两种检查方式对病变分型、部位、长径、壁结节的判定一致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的检查时间短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患者IPMN分型及病变部位与恶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性患者IPMN长径≤30 mm、无壁结节的比例高于恶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和MRI诊断IPMN正确率相近,但MSCT扫描时间较短,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最佳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性肿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良恶性
下载PDF
常规病理检查与术中快速诊断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翟凤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81-0184,共4页
研究常规病理检查与术中快速诊断技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自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间在本院施行的110例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中快速诊断,结合手术病理,将其与术中常规活检相... 研究常规病理检查与术中快速诊断技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自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间在本院施行的110例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中快速诊断,结合手术病理,将其与术中常规活检相结合,对比两种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10例乳腺导管中的乳头状肿瘤,其中95例为阴性,15例为阳性。经kappa检验,该方法与手术后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测的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与手术后常规病理相比,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度和正确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块,术中快速诊断及术后常规活检符合率高,对其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为制定和改进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病理检查 术中快速诊断技术 乳腺导管内乳头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1β在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中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郭伟 尹高菲 +2 位作者 李暖 张洋 黄志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手术治疗的...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手术治疗的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的组织样本,将患者分为乳头状瘤组和疾病进展组。对样本行RNA原位杂交判断HPV分型,免疫荧光检测IL-17及IL-1β表达,分析其表达的组间差异及与HPV高危亚型的相关性。结果乳头状瘤组及疾病进展组间IL-17及IL-1β免疫荧光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疾病进展组中IL-17及IL-1β阳性率显著升高(t=5.460,P<0.001;t=10.030,P<0.001)。HPV高危亚型与IL-17及IL-1β表达相关,HPV高危型患者中IL-17及IL-1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IL-17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54,P=0.0004)。结论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HPV高危型感染状态有着密切相关性,HPV高危型加剧组织局部IL-17及IL-1β聚集,造成局部免疫微环境改变,进而引发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乳头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乳头状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19
作者 张依军 王帅 吕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0期1171-1175,共5页
1954 年支气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首次被报道[1],目前认为此种肿瘤是支气管黏膜上皮发生鳞状化生,从而形成良性的乳头状增生性肿瘤,比较罕见。临床上一般常发生在支气管主干开口,也有报道显示可以发生在叶及段支气管。通常成人常见,也可... 1954 年支气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首次被报道[1],目前认为此种肿瘤是支气管黏膜上皮发生鳞状化生,从而形成良性的乳头状增生性肿瘤,比较罕见。临床上一般常发生在支气管主干开口,也有报道显示可以发生在叶及段支气管。通常成人常见,也可以发生在儿童及青年人,1998年FLIEDER等[2]报道27 例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中以男性多发。研究发现该肿瘤与HPV感染具有相关性,尤其是与HPV6、HPV11型感染密切相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增生 细胞乳头 支气管黏膜 HPV感染 化生 临床病理分析 HPV6 FLI
下载PDF
老年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选择分析
20
作者 韩超 孔为民 +1 位作者 靳琼 赵轩宇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24-227,23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年龄≥65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年龄≥65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北京妇产医院因阴道镜病理提示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I、CIN III]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病例共108例做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包括宫颈锥切和全子宫切除。结果108例病例中合并HPV 16/18感染者共56例(51.85%),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提示HSIL以上及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病例共47例,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43.52%。宫颈管搔刮(endocervical canal curettage,ECC)提示HSIL44例。约50%的病例因宫颈萎缩明显,初次治疗方法选择全子宫切除。HPV 16/18感染和非HPV 16/18感染病例阴道镜活检提示HSIL的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情况切缘情况研究显示,合并HPV16/18感染和非HPV16/18的其它高危型HPV感染病例切缘阳性可能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HPV 16/18感染仅与ECC提示为HSIL相关。手术方式初次选择锥切的病例65例,其中切缘阳性需进一步子宫切除的病例为36例,占56.25%。33例继续进行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HSIL病灶者为16例(48.48%)。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高危型HPV 16/18感染仍然是造成宫颈HSIL的重要因素之一;ECC对于宫颈萎缩的老年女性的宫颈HSIL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协助作用。对于老年女性HSIL治疗的选择仍然建议首选宫颈锥切,宫颈萎缩明显的患者应由有经验的手术医生施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鳞上皮内病变 乳头病毒感染 宫颈锥切 宫颈管搔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