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MRI诊断分析
1
作者 陈莹 陆健 +1 位作者 孙春锋 张学琴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MRI表现。结果:3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中MRI术前正确诊断29例,其中16例胆囊壁局限性增厚,9例弥漫性增厚,4例胆囊体部节段性增厚...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MRI表现。结果:3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中MRI术前正确诊断29例,其中16例胆囊壁局限性增厚,9例弥漫性增厚,4例胆囊体部节段性增厚,增厚的囊壁内均见多发小囊状长T1长T2信号。误诊为慢性胆囊炎1例,MRI表现为胆囊壁轻度增厚;误诊胆囊癌的2例,MRI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伴软组织肿块,肿块内信号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内见多发囊样异常信号。结论:MRI可敏感的清楚显示胆囊壁罗-阿氏窦的形态特征,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诊断 磁共振成像 方法 @胆囊增生症
下载PDF
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2例
2
作者 李团 胡岩峰 王淑英 《黄河医学》 1994年第3期69-69,共1页
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病症。我院自1992年10月~1993年4月间发现两例,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13岁。因上腹部疼痛一周呈间歇性钝痛,伴食欲不振就诊。B超所见:肝脏外形增大(右锁骨中线肝右叶上下径13.6cm),肝实质回声粗糙,血管清晰... 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病症。我院自1992年10月~1993年4月间发现两例,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13岁。因上腹部疼痛一周呈间歇性钝痛,伴食欲不振就诊。B超所见:肝脏外形增大(右锁骨中线肝右叶上下径13.6cm),肝实质回声粗糙,血管清晰,门静脉增宽为1.5cm。胆囊外形大小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增生 胆囊疾病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3.0 T磁共振MRCP技术评价胆胰管异常汇合与胆囊腺肌症发病关系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边芳 翟冬枝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评价胰胆管异常汇合与胆囊腺肌症发病关系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胆胰管汇合部位情况显示良好的298例患者的3.0 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图像资料,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胆胰管异常...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评价胰胆管异常汇合与胆囊腺肌症发病关系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胆胰管汇合部位情况显示良好的298例患者的3.0 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图像资料,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胆胰管异常汇合与胆囊腺肌症发病的关系。结果138例病例组中,胰胆管汇入正常型为102例,胰胆管汇入异常型为36例;160例对照组中,胰胆管汇入正常型为150例,胰胆管汇入异常型为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2.336,P<0.05)。46例胰胆管汇入异常型中,P-B型33例,B-P型为13例,P-B型构成比明显高于B-P型,差异有显著性(χ^2=17.391,P<0.05)。结论胆囊腺肌症与胰胆管汇合分型关系密切,3.0 T磁共振MRCP技术对评价胆胰管汇入分型和胆囊腺肌症发病关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胆囊疾病 胆管 胰腺管 诊断
下载PDF
胆囊疾病的三维超声成像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军英 蒋苏齐 +3 位作者 蔡惠红 王占江 吴鸿莉 王巍 《沈阳部队医药》 2008年第2期75-77,共3页
为探讨三维超声的混合模式成像在胆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78例胆囊疾病的胆囊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以混合模式进行三维超声重建,评价三维超声是否能够优于二维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结果表明,重建的三维图像清晰、直观,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为探讨三维超声的混合模式成像在胆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78例胆囊疾病的胆囊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以混合模式进行三维超声重建,评价三维超声是否能够优于二维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结果表明,重建的三维图像清晰、直观,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可以显示结石的数目、光滑的表面;可以显示息肉的部位、表面乳头状或桑葚状的特征,以及与胆囊壁的关系、基底部、蒂的长短;可以清晰显示腺肌症增厚的胆囊壁及特征性的罗阿氏窦;可以显示胆囊癌病灶基底部对胆囊壁及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结论:三维超声混合模式重建图像可以直观地显示胆囊疾病的形态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与二维超声联合应用,有利于胆囊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三维超声成像 成像特点 诊断信息 能够优于二维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结果表明 重建的三维图像清晰、直观 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可以显示结石的数目、光滑的表面:可以显示息肉的部艟、表面乳头状或桑葚状的特征 以及与胆囊壁的关系、基底部、蒂的长短 可以清晰显示腺症增厚的胆囊壁及特征性的罗阿
下载PDF
胆囊腺肌增生症37例诊治体会
5
作者 冯琦 梁春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47-747,共1页
关键词 胆囊增生症 诊治 术后病理诊断 2009年 胆囊疾病 非肿瘤性 手术切除 非炎症
下载PDF
胆囊腺肌症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闫昌盛 王林 +3 位作者 周锋 刘冬晓 王拥卫 吴祥松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9期2034-2038,共5页
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GBA)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GBA术前诊断率不高,多于术后病理中发现。部分学者将GBA归为癌前病变。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本病,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分型决定治疗... 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GBA)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GBA术前诊断率不高,多于术后病理中发现。部分学者将GBA归为癌前病变。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本病,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分型决定治疗方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GBA的首选术式。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GBA诊断与治疗水平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胆囊 诊断 影像 治疗
下载PDF
超声显像在胃肠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涛 孔相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2年第2期70-71,共2页
近几年,超声显像已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对胃肠道畸形的诊断也屡见报道,部分畸形有特征性声像图改变,本文就B超对胃肠道畸形的诊断作一介绍。一、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HPS) B超诊断HPS是胃肠道疾病中研究最多的。
关键词 超声显像 畸形诊断 胃肠道疾病 肠道畸形 声像图 幽门 囊性肿块 低回声 前后径 十二指肠闭锁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宋曙光 张天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5年第4期185-186,共2页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胆囊底部局限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利用高频探头和腹部常用低频探头对15例胆囊底部病变进行超声显像,比较二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5例中,10例获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长期随访排除其它疾病,高频...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胆囊底部局限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利用高频探头和腹部常用低频探头对15例胆囊底部病变进行超声显像,比较二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5例中,10例获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长期随访排除其它疾病,高频探头正确率为9/10,低频探头正确率为7/10。结论:高频超声可提高胆囊底部局限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探头 低频探头 胆囊增生症 胆囊增生症 高频超声 局限型 诊断准确性 高频探头 超声显像 诊断作用 其它疾病 长期随访
下载PDF
探讨高频超声在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杜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研究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诊断中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南京龙蟠结石医院收治的92例疑似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行低频超声检查及高频超声检查,分析患者低频、高频超声... 目的:研究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诊断中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南京龙蟠结石医院收治的92例疑似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行低频超声检查及高频超声检查,分析患者低频、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低频超声检查、高频超声检查对胆囊底部局限性腺肌增生症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对声像图进行观察,总结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研究中92例疑似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77例(83.69%);低频超声对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76.09%(70/92)、60.00%(9/15)、79.22%(61/77);高频超声分别为81.52%(75/92)、73.33%(11/15)、83.12%(64/77);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分别为97.83%(90/92)、86.67%(13/15)、100.00%(77/77)。结论:相较于单一低频超声检查,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增生症诊断中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更高,可提高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将低频与高频超声检查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声 应用价值 高频超声 联合检查 胆囊增生症 疾病诊断
下载PDF
双胆囊伴结石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卫红 史晓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3期8315-8315,共1页
关键词 胆囊疾病/诊断:/畸形 胆结行/并发症
下载PDF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
11
作者 李伟 杨利霞 +2 位作者 申志扬 李风鸣 康瑾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0年第3期335-336,共2页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幼儿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自1997年以来,我院应用超声对207例临床可疑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了检查,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超声诊断 腹部外科疾病 婴幼儿 超声检查诊断 消化道畸形 B超 医科大学 幽门环 神经细胞发育
下载PDF
1例儿童Charcot-Marie-Tooth病INF2基因突变诊断及治疗分析
12
作者 贾海亭 李瑞 +3 位作者 孙琳 律玉强 于嘉智 刘毅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1例Charcot-Marie-Tooth病(CMT)患儿的病例资料和INF2基因突变情况,总结该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例因双侧足部畸形就诊于的患儿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测序分析,并对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男性患... 目的分析1例Charcot-Marie-Tooth病(CMT)患儿的病例资料和INF2基因突变情况,总结该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例因双侧足部畸形就诊于的患儿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测序分析,并对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男性患儿,10岁,双足内收内翻畸形,双下肢腓骨肌萎缩无力,肌电图提示多发性神经受损。基因检测显示,定位于14号染色体上的INF2基因存在1处杂合突变,c206T>C(p.L69P),该杂合突变Sanger测序的家系验证结果显示为新生突变,父母均无该位点突变。文献检索发现,该患儿临床表型与国外已报道的病例相似,但该患儿目前尚无肾脏受累表现;国内尚无报道。行右足跟腱延长+胫后肌、腓骨长肌、胫前肌三腱编织合一+跖腱膜切断手术治疗,术后足部外观恢复较好,仍在随诊观察中。结论该例患儿INF2基因杂合突变导致CMT病,临床表现为腓骨肌萎缩无力和足部畸形;CMT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有无相关家族史、神经电生理和病理学检查以及分子遗传学检测做出综合判断;足部畸形可采用手术矫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2基因突变 CHARCOT-MARIE-TOOTH病 遗传性神经疾病 腓骨萎缩症 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诊断 畸形矫正术
下载PDF
双胆囊1例报告
13
作者 张烨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958-960,共3页
双胆囊是临床罕见的胆囊疾病,据国外相关文献报道发病率约为0.02%^([1]),多合并胆道畸形。依照以往经验,双胆囊畸形多于术中确诊,可靠的术前诊断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避免部分医源性损伤^([2-3])。患者男,31岁,主因“腹痛4 h”入院。病史... 双胆囊是临床罕见的胆囊疾病,据国外相关文献报道发病率约为0.02%^([1]),多合并胆道畸形。依照以往经验,双胆囊畸形多于术中确诊,可靠的术前诊断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避免部分医源性损伤^([2-3])。患者男,31岁,主因“腹痛4 h”入院。病史:患者诉4 h前进食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无阵发性加重,腰背部放射痛,伴腹胀,无恶心、呕吐、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钝痛 胆道畸形 医源性损伤 胆囊疾病 术前诊断 手术风险 腰背部 胆囊
下载PDF
胆囊腺肌症的发病机制与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玉彬 张培建 薛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1期134-137,共4页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相对少见且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该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常和胆囊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胆囊腺肌症术前诊断困难,既往多发现于胆囊切除术后标本中。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有潜在恶变倾向,可能与胆囊癌的形成有关。随着对...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相对少见且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该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常和胆囊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胆囊腺肌症术前诊断困难,既往多发现于胆囊切除术后标本中。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有潜在恶变倾向,可能与胆囊癌的形成有关。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对它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影像学诊断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笔者就此主要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诊断显像 胆囊 病因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胆囊腺肌增生症8例超声诊断体会
15
作者 马履翔 单茜 迟坤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550-551,共2页
胆囊腺肌增生症属于胆囊增生性疾病,通常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及右上腹饱胀不适,尤以进食脂肪饮食时症状加重,随着对本病的认识及检查仪器的发展,诊断率有增高趋势,本文就2003-1010年诊治的8例胆囊腺肌增生... 胆囊腺肌增生症属于胆囊增生性疾病,通常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及右上腹饱胀不适,尤以进食脂肪饮食时症状加重,随着对本病的认识及检查仪器的发展,诊断率有增高趋势,本文就2003-1010年诊治的8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图像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增生症 超声诊断 胆囊增生性疾病 临床症状 消化不良 主要表现 上腹饱胀 食欲减退
原文传递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检查技术和表现 被引量:27
16
作者 彭卫军 周康荣 +2 位作者 李轫晨 施伟斌 陈惠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描述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 ,特别是多期增强扫描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的CT表现特点 ,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 ,其中男5例 ,女 6例。年龄 38~ 5 6岁 ,平均 4 3岁。检查采用CT平扫、... 目的 描述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 ,特别是多期增强扫描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的CT表现特点 ,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 ,其中男5例 ,女 6例。年龄 38~ 5 6岁 ,平均 4 3岁。检查采用CT平扫、动态增强、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扫描技术。结果  11例中CT术前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 7例 ,其中 ,弥漫型 3例 ,节段型 1例 ,基底型 3例 ;误诊为慢性胆囊炎 2例 ,胆囊癌 1例 ,CT未见异常 1例。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或局限性增厚 ,内外壁较光整 ,肝胆交界清晰。增强特点为动脉期病变区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明显强化 ,在门脉期和延迟期 ,强化沿黏膜面向浆膜面扩展 ,全层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特征性CT表现为口服胆囊对比剂后胆囊内Rokitansky Aschoff窦充盈对比剂 ,服脂肪餐后显示“光环征”。结论 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定性诊断价值 ,CT多期扫描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临床表现 CT诊断 CT表现 胆囊增生症
原文传递
胆道镜在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伟 谢佳明 +5 位作者 叶振宇 冯振宇 潘峻 高德康 危少华 陈伟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2-888,共7页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1例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5例,女66例;年龄为(55±16)岁,...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1例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5例,女66例;年龄为(55±16)岁,年龄范围为20~89岁。111例患者术中采用胆道镜观察胆道系统黏膜走行及黏膜下血管、增生性病灶等情况。观察指标:(1)患者检查情况。(2)具体病例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患者检查情况:111例患者术中均行胆道镜检查,5例患者行病理学检查。111例患者中,5例患者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2)具体病例分析。病例1患者术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总管内原胆囊颈管口处黏膜异常,血管增粗,走行紊乱,考虑恶变可能。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囊颈管炎细胞浸润,局灶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囊颈管管壁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浸润肌壁癌变,3,3-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检查结果示细胞角蛋白7强阳性。病例2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CP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伴腺瘤,息肉根部可见1根血管,诊断为胆囊息肉合并腺瘤。内镜窄带成像术(NBI)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伴腺瘤,根部黏膜下可见粗大血管。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固醇性息肉,局灶腺体成腺瘤样增生。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性息肉,局灶腺体呈腺瘤样增生。病例3患者术前MRCP检查结果示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肝内胆管结石较大。采用钬激光碎石处理,击碎结石后发现胆管结石后方黏膜增生性病灶,病灶质软,黏膜光滑。NBI和亚甲基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管结石后方黏膜增生性病灶黏膜下多发弯曲血管。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4患者术前MRCP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扩张。CT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多发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胆管乳头状瘤病。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除胆总管下段小结石,肝内外胆管壁上多发节段性增生絮状增生病灶。NBI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内多发增生性病灶,病灶黏膜下多发弯曲血管影。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样增生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5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示胆管下端泥沙样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颈部狭窄,其余区域增粗。CT冠状面检查结果示胆囊颈部及胆总管内多发结石,伴肝内外胆管及主胰管扩张,胆总管下端稍狭窄,不排除壶腹部占位性病变可能。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示胆总管下端软组织占位性病变,考虑内生性腺瘤可能,胆总管内微小结石。术前超声内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慢性炎。术中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黏膜光滑,未见占位性病变。术中胆道镜下超细超声探头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黏膜及黏膜下结构层次清楚,未见占位性病变。结论:胆道镜检查可用于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良性疾病 胆道系统腺瘤 胆囊 胆道系统慢性炎性狭窄 胆道镜 胆道系统 诊断 应用
原文传递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潇 刘卫 +3 位作者 赵玉沛 何小东 周智恩 赵雨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7年收治的3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弥漫型14例(42%),节段型10例(30%),局限型9例(27%)。合并胆囊结石21例(64%),合并胆囊炎1...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7年收治的3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弥漫型14例(42%),节段型10例(30%),局限型9例(27%)。合并胆囊结石21例(64%),合并胆囊炎11例(33%)。临床症状无特征性表现,以上腹疼痛、进食后不适、恶心呕吐为主。术前临床确诊4例,影像学确诊2例。2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1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同时行肝血管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胆囊腺肌增生症。结论胆囊腺肌增生症常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术前确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该病有潜在恶性变可能,胆囊切除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增生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胆囊腺肌增生症(附18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晓煜 梁力建 黄洁夫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72-572,共1页
胆囊腺肌增生症(附18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广州,510080)殷晓煜梁力建黄洁夫1982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院因各种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术2711例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胆囊腺肌增生症共18例... 胆囊腺肌增生症(附18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广州,510080)殷晓煜梁力建黄洁夫1982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院因各种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术2711例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胆囊腺肌增生症共18例(0.66%)。报告如下。1临床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增生症 胆囊疾病 外科手术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