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剂的新型赋形剂——胆盐/卵磷脂混合胶束系统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静 屠锡德 +1 位作者 黄飞云 徐冬羽 《药学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227-230,共4页
胆盐 /卵磷脂混合胶束系统 (BS/ PC- MMS)对难溶性药物具强增溶能力 ,从而可提高药效 ,它已被用作非肠道给药的载体。综述 BS/ PC- MMS的增溶原理。
关键词 胆盐/卵磷脂混合胶束系统 注射剂赋形剂 增溶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国庆 张轩邈 +2 位作者 郑新川 朱仝飞 何凤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08-1712,共5页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的制备与性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冬凌草甲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不同影响因素情况下(磷脂比例、辅料总浓度、pH值、离子强度、水化介质温度),冬凌草甲素在混合胶束...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的制备与性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冬凌草甲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不同影响因素情况下(磷脂比例、辅料总浓度、pH值、离子强度、水化介质温度),冬凌草甲素在混合胶束中的溶解性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胶束的稀释稳定性。通过激光粒度仪测定了粒径分布和电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了胶束粒径及表面形态。结果:优化工艺条件为:25℃超纯水作为水化介质;磷脂比例在0~0.6范围内,增加磷脂比例,冬凌草甲素溶解度范围为(11.25±0.35)mg/mL~(4.66±0.41)mg/mL;辅料总浓度在1%~10%范围内,增加辅料总浓度,冬凌草甲素溶解度范围为(3.77±0.40)mg/mL~(19.74±0.96)mg/mL,载药量范围为(37.73±3.97)%~(19.74±0.96)%。胶束具有较好的稀释稳定性。载药胶束粒径为(10.92±2.90)nm,Zeta电位-(48.75±2.37)mV,胶束为类圆形实体,分布均一。结论: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系统能够显著增加冬凌草甲素的溶解性,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粒径分布;有望开发成为冬凌草甲素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磷脂 混合胶束 溶解度
下载PDF
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闵红燕 万露 +5 位作者 沈成英 李晓荣 肖云芝 刘朝勇 韩晋 袁海龙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制备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微丸,并对其进行体外肠吸收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混合胶束,进一步利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固化胶束溶液,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丸处方,装入肠溶胶囊;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考察肠吸收。结果优选处方为PVP... 目的制备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微丸,并对其进行体外肠吸收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混合胶束,进一步利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固化胶束溶液,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丸处方,装入肠溶胶囊;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考察肠吸收。结果优选处方为PVP-K30 4%、包衣增重25%、药物浓度15.2 mg·ml-1,测得的收率为(94.19±2.33)%,复溶后的胶束粒径为(167.98±1.42)nm,人工胃液2 h的释放量为(5.29±1.62)%,人工肠液45 min释放量为(84.76±3.14)%。肠外翻吸收实验显示固化载药胶束与载药胶束溶液相比,各时间点累积吸收量差异不大。结论采用流化床底喷工艺制备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微丸,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盐/磷脂混合胶束 流化床干燥 肠吸收
下载PDF
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对疏水性天然药物增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东海 李苹 +1 位作者 李新欣 孙秀燕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第8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胆盐/磷脂混合胶束(BS/PC-MM)体系对疏水性天然药物的增溶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不同纯度的大豆磷脂(SPC)、蛋黄磷脂(EPC)与高纯度的胆酸盐制备胆盐/磷脂混合胶束(BS/PC-MM)。以透光率方法测定胆酸盐对磷脂的溶解能力,以20... 目的:研究胆盐/磷脂混合胶束(BS/PC-MM)体系对疏水性天然药物的增溶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不同纯度的大豆磷脂(SPC)、蛋黄磷脂(EPC)与高纯度的胆酸盐制备胆盐/磷脂混合胶束(BS/PC-MM)。以透光率方法测定胆酸盐对磷脂的溶解能力,以20(S)人参皂苷Rg3、Rh2、黄芪甲苷、20(S)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和呋喃二烯为疏水性模型药物,考察了SDC/SPC-MM对药物的增溶特性。结果:高纯度的大豆磷脂和蛋黄磷脂适合制备成澄明的BS/PC-MM溶液。胆酸盐对磷脂的增溶能力为,脱氧胆酸钠>胆酸钠,胆酸盐对蛋黄磷脂的溶解度增加略高于大豆磷脂。20(S)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和呋喃二烯与SPC的亲和性较高。而20(S)人参皂苷Rh2、Rg3和黄芪甲苷与SDC的亲和性强,SDC/SPC-MM的脂质总质量增加,疏水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结论:胆盐/磷脂混合胶束(BS/PC-MM)对疏水性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度,增溶能力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混合胶束的组成影响,可成为疏水性药物的非肠道给药新型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磷脂混合胶束 天然药物 疏水性药物 增溶 溶解度
下载PDF
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5
作者 王亚男 田霞 +4 位作者 杨茜 高立军 李庶心 王涛 全东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8-101,共4页
制备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VK1 MMS),并进行体外评价。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通过单因素考察,对蛋黄卵磷脂(EPC)/甘氨胆酸钠(BS)的比例、胆盐浓度、超声时间进行筛选优化,测定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 制备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VK1 MMS),并进行体外评价。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通过单因素考察,对蛋黄卵磷脂(EPC)/甘氨胆酸钠(BS)的比例、胆盐浓度、超声时间进行筛选优化,测定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的粒径、形态;并分别考察混合胶束考察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的稀释稳定性。当胆盐浓度为55 mg/m L,磷脂/胆盐质量比为1,超声温度为40℃时,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的载药量达到5 mg/m L;混合胶束平均粒径为20.9 nm,形态为类球体,具有良好的稀释稳定性。维生素K1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简单方便、载药量高、粒径分布理想、稳定性好,可用于开发静脉注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混合胶束 磷脂
下载PDF
尼莫地平磷脂/胆盐复合胶束的制备
6
作者 王梦园 熊山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磷脂/胆盐复合胶束的制备。方法以脱氧胆酸钠和卵磷脂为辅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混合胶束,通过正交试验法,采用HPLC法考察不同条件(磷脂/胆盐比例、辅料总量、超声时间)对尼莫地平在复合胶束中溶解度的影响,以包封率为指...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磷脂/胆盐复合胶束的制备。方法以脱氧胆酸钠和卵磷脂为辅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混合胶束,通过正交试验法,采用HPLC法考察不同条件(磷脂/胆盐比例、辅料总量、超声时间)对尼莫地平在复合胶束中溶解度的影响,以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尼莫地平混合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当胆盐浓度为20mg/mL,磷脂/胆盐质量比为2∶1,超声时间为10min时,尼莫地平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的包封率达到最优。结论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制备工艺简单方便、载药量高、稳定性好,能显著提高尼莫地平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磷脂 混合胶束
下载PDF
混合实验法优化含胆固醇微乳处方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丹薇 杜红 +6 位作者 朱庆文 李海燕 杨学智 王玺玺 韩天 王超臣 牛欣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考察卵磷脂与胆盐作为混合表面活性剂制备含胆固醇微乳液的可行性,并对微乳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混合实验法筛选微乳处方,以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作为自变量,粒径作为因变量,用数学方程和效应曲线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 目的考察卵磷脂与胆盐作为混合表面活性剂制备含胆固醇微乳液的可行性,并对微乳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混合实验法筛选微乳处方,以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作为自变量,粒径作为因变量,用数学方程和效应曲线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据此优化微乳处方,并对微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初步进行判定。结果优化的微乳平均粒径为19.12 nm,多分散指数(PDI)平均值为0.153,物理稳定性良好。结论卵磷脂与胆盐可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含胆固醇微乳,混合实验法能够客观地优化微乳处方,优化的微乳粒径分布均匀,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 固醇 微乳 混合实验法
下载PDF
以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制备技术提高葛根素溶解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典鸿 韩立炜 +2 位作者 王媛 倪健 杜守颖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制备葛根素混合胶束,以增加葛根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法:以去氧胆酸钠和卵磷脂为辅料,采用正交试验制备混合胶束。以混合胶束的溶解度、形态、粒径等为指标,筛选葛根素混合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摩尔比3... 目的:制备葛根素混合胶束,以增加葛根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法:以去氧胆酸钠和卵磷脂为辅料,采用正交试验制备混合胶束。以混合胶束的溶解度、形态、粒径等为指标,筛选葛根素混合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摩尔比3∶2∶4的葛根素、卵磷脂及去氧胆酸钠,溶于甲醇-氯仿(1∶1)中,30℃旋转蒸发至干。最佳工艺所得混合胶束粒径为(64.8±13)nm(体积径);溶解度为0.811 1 g.L-1,是葛根素原料溶解度(0.0364 g.L-1)的22.3倍。结论: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制备技术能显著提高葛根素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混合胶束 磷脂 增溶
原文传递
甘草酸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内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靳士晓 靳世英 +4 位作者 李仙义 吕青远 付珊珊 韩晋 袁海龙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制备甘草酸的磷脂/胆盐混合胶束,提高甘草酸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酸的磷脂/胆盐混合胶束,并通过胶束理化性质的测定、在体肠吸收及药动学实验对其综合评价。结果制备的载药胶束平均粒径为(82.99±7.5)nm,... 目的制备甘草酸的磷脂/胆盐混合胶束,提高甘草酸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酸的磷脂/胆盐混合胶束,并通过胶束理化性质的测定、在体肠吸收及药动学实验对其综合评价。结果制备的载药胶束平均粒径为(82.99±7.5)nm,Zeta电位为(-32.23±1.05)mV,分布均一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体肠吸收与对照药物相比,有明显改善;药动学实验中,混合胶束的ρmax达到77.26μg·mL-1,是对照药物的2.82倍,显著提高甘草酸口服生物利用度。结论磷脂/胆盐混合胶束有望开发成为甘草酸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磷脂 混合胶束 在体肠吸收 药动学
原文传递
外翻肠囊法研究葫芦素B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大鼠肠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玲 申宝德 +5 位作者 李娟娟 邱玲 沈刚 张利红 韩晋 袁海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876-2881,共6页
研究葫芦素B胆盐磷脂混合胶束(Cu B-SDC/PLC-MMs)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葫芦素B混悬液进行对比。该研究采用外翻肠囊法制备离体肠吸收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葫芦素B的含量,研究Cu B-SDC/PLC-MMs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 研究葫芦素B胆盐磷脂混合胶束(Cu B-SDC/PLC-MMs)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葫芦素B混悬液进行对比。该研究采用外翻肠囊法制备离体肠吸收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葫芦素B的含量,研究Cu B-SDC/PLC-MMs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状况,并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Cu B-SDC/PLC-MMs在不同肠段不同浓度下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且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药液中葫芦素B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吸收。Cu B-SDC/PLC-MMs在回肠段吸收最好,且各肠段的吸收均高于葫芦素B混悬液。磷脂胆盐混合胶束能显著增强葫芦素B的肠吸收,该肠吸收的研究为其进一步合理固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 磷脂混合胶束 外翻肠囊法 吸收动力学
原文传递
效应面法优化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舌下速溶膜 被引量:3
11
作者 闵红燕 沈成英 +4 位作者 申宝德 徐平华 万露 韩晋 袁海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543-3548,共6页
目的制备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舌下速溶膜,优化其处方,并初步评价其体外黏膜吸收情况。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GL-BS/PC-MM),进一步制成舌下速溶膜(fast dissolving sublingual films,FDSFs)。以海藻酸钠用... 目的制备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舌下速溶膜,优化其处方,并初步评价其体外黏膜吸收情况。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GL-BS/PC-MM),进一步制成舌下速溶膜(fast dissolving sublingual films,FDSFs)。以海藻酸钠用量、丙二醇用量以及甘草酸胶束加入量为考察因素,以崩解时间、5 min时累积释放度及膜复溶后的胶束粒径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舌下速溶膜(GL-BS/PC-MM-FDSFs)的处方。以离体猪舌下黏膜为渗透模型,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黏膜渗透试验。结果以最优处方:23 g/L海藻酸钠、148.5 g/L丙二醇、7.58 m L甘草酸胶束制得的速溶膜崩解时间为(22.1±0.7)s,5 min时药物体外累积释放度为(85.30±2.91)%,膜复溶后粒径为(146.46±6.42)nm。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接近,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胶束成膜前后各时间点累积渗透率差异不大。结论将GL-BS/PC-MM固化成GL-BS/PC-MM-FDSFs工艺简单可行,GL-BS/PC-MM-FDSFs可显著改善甘草酸的黏膜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盐/磷脂混合胶束 舌下速溶膜 BOX-BEHNKEN效应面法 薄膜分散法 海藻酸钠
原文传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甘草酸磷脂/胆盐混合胶束处方 被引量:3
12
作者 靳士晓 韩晋 +2 位作者 靳世英 吴素体 袁海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8-51,共4页
目的:制备甘草酸磷脂-胆盐混合胶束,并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其处方。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酸磷脂-胆盐混合胶束,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胆盐对磷脂的增溶作用,测定磷脂在胆盐溶液中溶解度。以胆盐摩尔浓度、缓冲盐溶液pH为考察... 目的:制备甘草酸磷脂-胆盐混合胶束,并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其处方。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酸磷脂-胆盐混合胶束,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胆盐对磷脂的增溶作用,测定磷脂在胆盐溶液中溶解度。以胆盐摩尔浓度、缓冲盐溶液pH为考察因素,甘草酸溶解度及混合胶束载药量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试验优化处方,并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非线性方程拟合,利用效应面法确定最佳处方配比。结果:最佳处方为磷脂-胆盐1.19∶1,pH 7.4,胆盐摩尔浓度15 mmol.L-1,甘草酸溶解度21.12 g.L-1,混合胶束载药量53.93%,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磷脂-胆盐胶束能显著增加甘草酸的溶解度,优选的处方工艺简便、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磷脂-混合胶束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原文传递
9-硝基喜树碱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蕊 龚涛 张志荣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制备9-硝基喜树碱磷脂/胆盐混合胶束(9-NC MMs),进行单因素处方筛选及初步性质研究。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9-NC MMs;通过单因素考察,研究蛋黄卵磷脂(EPC)/脱氧胆酸钠(SDC)比例、辅料总浓度、水化介质离子强度对9-NC在混合胶束中溶... 目的制备9-硝基喜树碱磷脂/胆盐混合胶束(9-NC MMs),进行单因素处方筛选及初步性质研究。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9-NC MMs;通过单因素考察,研究蛋黄卵磷脂(EPC)/脱氧胆酸钠(SDC)比例、辅料总浓度、水化介质离子强度对9-NC在混合胶束中溶解度的影响及抗氧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用量筛选;拟定处方,考察9-NC MMs的粒径、形态、稀释稳定性和溶血性。结果 9-NC MMs优化处方为:EPC/(EPC+SDC)为0.4;辅料总浓度为2.5%;水化介质为0.9%NaCl溶液,BHA用量为0.005%。在此处方下,9-NC在水中的溶解度可提高到1 mg.mL-1;9-NC MMs具有良好的稀释稳定性,载药胶束平均粒径为7.04 nm,透射电镜说明胶束形态为均匀类圆形,无溶血作用。结论 9-NC EPC/SDC MMs的制备工艺简便,能有效提高9-NC溶解度,粒径分布理想、稳定性好、安全性好,便于临床静脉注射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硝基喜树碱 磷脂 混合胶束 溶解度
原文传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胰岛素油溶液的处方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可可 姜明燕 +1 位作者 蔡爽 李三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3-677,707,共6页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胰岛素-胆盐与磷脂冻干复合物处方,以获得稳定的胰岛素油溶液。方法分别考察了叔丁醇用量和胆盐与磷脂质量比对冻干复合物的载药量和溶解时所需油相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描述各指标及总...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胰岛素-胆盐与磷脂冻干复合物处方,以获得稳定的胰岛素油溶液。方法分别考察了叔丁醇用量和胆盐与磷脂质量比对冻干复合物的载药量和溶解时所需油相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描述各指标及总评"归一值"与两个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总评"归一值"的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两个因素和两个评价指标及总评"归一值"之间存在定量关系。优选的最佳处方为叔丁醇0.475 g,胆盐与磷脂质量比2.810。优化处方各指标的预测值和目标值接近。结论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优化胰岛素-胆盐与磷脂冻干复合物处方,并获得稳定的胰岛素油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磷脂冻干复合物 混合胶束 星点设计 效应面
下载PDF
基于体内自组装胶束思维分析千金子脂肪油对4种千金子素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彤 袁芮 +3 位作者 张超 高慧慧 王英姿 孙秀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0-164,共5页
目的:通过模拟人体肠道环境,研究千金子脂肪油与肠液中胆盐所形成混合胶束对千金子素L_1,L_2,L_3,L_8的增溶作用。方法:制备不同千金子脂肪油加入量的混合胶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胶束的形态,运用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利用H... 目的:通过模拟人体肠道环境,研究千金子脂肪油与肠液中胆盐所形成混合胶束对千金子素L_1,L_2,L_3,L_8的增溶作用。方法:制备不同千金子脂肪油加入量的混合胶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胶束的形态,运用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利用HPLC考察混合胶束对4种千金子素溶解度的影响,同时考察放置时间对混合胶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体外模拟形成的千金子脂肪油/胆盐混合胶束呈球形且粒径均一,Zeta电位绝对值均<20 mV;固定脱氧胆酸钠质量浓度为4. 96 g·L^(-1),4种千金子素在千金子脂肪油质量浓度为0. 1~4 g·L^(-1)时的溶解度均显著大于不含千金子脂肪油时的溶解度,混合胶束中4种千金子素的溶解度为其在不含脂肪油胶束体系溶解度的1. 3~4倍;该混合胶束可稳定存在36 h。结论:千金子脂肪油与脱氧胆酸钠所形成的混合胶束对千金子素L_1,L_2,L_3,L_8有显著的增溶作用,可为从药剂学角度阐释千金子去油制霜的减毒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子 脂肪油 混合胶束 增溶作用 二萜醇酯类 千金子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