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卵巢痴呆模型大鼠胆碱乙酰转移酶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倍美力的影响
1
作者 赵珩 于雪凡 +2 位作者 孟霖 赵珺 张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906-2908,共3页
目的观察去卵巢后痴呆模型大鼠额叶、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变化及倍美力(Premarin)对其的影响,探讨倍美力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穹窿海马伞切除术及双侧卵巢切除制备痴呆及雌激素缺乏复合模... 目的观察去卵巢后痴呆模型大鼠额叶、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变化及倍美力(Premarin)对其的影响,探讨倍美力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穹窿海马伞切除术及双侧卵巢切除制备痴呆及雌激素缺乏复合模型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额叶、海马CA1区ChAT及BDNF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倍美力组大鼠额叶、海马CA1区ChAT、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倍美力可同时增加额叶、海马CA1区ChAT、BDNF阳性神经元含量,从而改善中枢胆碱系统的功能,实现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胆碱转移 神经生长因子 倍美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龄大鼠术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戚志超 王根保 +4 位作者 吴论 刘志群 朱小兵 夏莹 王本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6-800,共5页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老龄大鼠术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影响.方法 老年雄性SD大鼠144只,18~20月龄,体重450~500 g,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n=48),骨折复位模型组(M组,n=48)和右美托...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老龄大鼠术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影响.方法 老年雄性SD大鼠144只,18~20月龄,体重450~500 g,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n=48),骨折复位模型组(M组,n=48)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48).D组于骨折复位手术开始前2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3.0 μg/kg,之后以3.0 μ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术前1d、术后1、3、7d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录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距离.各时点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BDNF和ChAT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BDNF和ChAT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M组术后1、3d和D组术后1d水迷宫测试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总距离明显延长,海马BDNF和ChAT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M组比较,D组术后1、3d水迷宫测试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总距离明显缩短,而海马BD-NF和ChAT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术后1d比较,M组术后7d和D组术后3、7d水迷宫测试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总距离明显缩短,而海马BDNF和ChAT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海马BDNF及ChAT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认知功能 海马 神经营养因子 胆碱转移
下载PDF
穴位电针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调节 被引量:5
3
作者 姜国华 张黎明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5-03/2005-09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①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雌雄各...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5-03/2005-09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①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雌雄各半,6~8月龄。随机将兔分为5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每组再分为术后7,14,21,28d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②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任何处置。西药组:造模术后第1天每只给予维生素B110mg/d,维生素B1250μg加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用量从每只2mg/d开始,以后每隔7d减为半量。传统针刺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用0.25mm×40mm毫针针刺术侧穴位:翳风直刺1.0cm,颧骨谬直刺0.3cm,地仓直刺0.5cm,颊车直刺0.5cm,四白向下平刺0.5cm、阳白向下平刺0.5cm,每10min捻转1次,留针30min,每针刺治疗5d,休息2d。电针刺激组: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取术侧穴位电针刺激,穴位位置、进针角度及进针深度同传统针刺组,翳风(阴极)与颊车(阳极)、地仓(阴极)与四白(阳极)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100Hz,电压2V,疏密波刺激,治疗30min/d,每针刺治疗5d,休息2d。各组均干预28d。③手术后7,14,21,28d,取兔左侧脑干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内氏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形态的改变。按SP试剂盒操作说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神经元进行染色,每张片显微镜下计数5个固定点高倍(10×40)视野下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阳性细胞数。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耳白兔1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面神经核中内氏体:随治疗时间延长,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不同程度增多,其中电针刺激组增多最明显,但这3组仍少于假手术组。②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数:术后7,14,21,28d电针刺激组均明显多于其他4组(P<0.01);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的趋势(P<0.01)。③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数:术后7,14,21,28d:电针刺激组均明显多于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穴P<0.01雪鸦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的趋势穴P<0.05雪。结论:穴位电针刺激可调节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胆碱乙酰转移酶,对面神经神经核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损伤面神经修复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麻痹/穴位疗法 电刺激 针刺穴位 神经营养因子 胆碱O-转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老龄鼠智能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丽萍 王海霞 +1 位作者 姜长斌 王靖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481-483,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改善痴呆老龄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ChAT-IR)、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海马内注射bDNF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给药前后各组迷宫试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胆碱酯酶(...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改善痴呆老龄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ChAT-IR)、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海马内注射bDNF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给药前后各组迷宫试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变(P<0.05)。与对照组比较ChAT-IR表达明显增加(P<0.01),AchE活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bDNF使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ChAT)、胆碱酯酶(AchE)活性增强;对老龄鼠的智能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痴呆 胆碱转移 胆碱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功能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玉香 崔传举 +1 位作者 李彦玲 李艾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045-2049,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修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和创伤性脑损伤等,但对阿尔茨海默病是否有疗效,既往鲜有报道。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 背景: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修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和创伤性脑损伤等,但对阿尔茨海默病是否有疗效,既往鲜有报道。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hAMSCs组、BDNF-hAMSCs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构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第14天后侧脑室注射10μL的hAMSCs或10μ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染hAMSCs。移植后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表达,RT-PCR检测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Morris水迷宫测试第3,4,5天时,hAMSCs组和BDNF-hAMSCs组逃避潜伏期均低于模型组(P<0.05);测试第4,5天时,BDNF-hAMSCs组逃避潜伏期低于hAMSCs组(P<0.05);②模型组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数、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AMSCs组和BDNF-hAMSCs组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数、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并且BDNF-hAMSCs组高于hAMSCs组(P<0.05);③结果表明,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修饰hAMSCs可进一步提高hAMSCs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并且可以明显提高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和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 胆碱转移 神经生长因子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ChAT和BDNF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郎云峰 孟可 赵珩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9期4133-4135,共3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I区ChAT和BDNF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利用水迷宫试验及免疫组化法考察红景天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ChAT和BDNF阳性神经元的影响。结果:红景天苷给药组大鼠...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I区ChAT和BDNF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利用水迷宫试验及免疫组化法考察红景天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ChAT和BDNF阳性神经元的影响。结果:红景天苷给药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及记忆能力均得到增强,且其海马CA1区ChAT和BDNF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高于糖尿病组大鼠。结论:推测糖尿病模型鼠的学习能力及记忆能力的改善可能是通过红景天苷的药理作用,增强了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海马CA1区ChAT和BDNF的表达,并调节神经元的存活、分化、再生,从而提升了中枢系统胆碱能系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红景天苷 胆碱转移(chat)神经生长因子(bdnf)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的针刺效应对兔面神经核中CHAT、BDNF-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姜国华 卫彦 +1 位作者 寇吉友 孙忠人 《中医药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mRNA)表达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mRNA)表达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任何处置)、西药组(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传统针刺组(针刺翳风、颧、地仓、颊车、四白、阳白穴)、电针刺激组(电针针刺翳风、颧、地仓、颊车、四白、阳白穴),每组分为术后7dl、4d、21d、28d 4个时间组,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兔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的变化。采用伊红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细胞形态的改变,用原位杂交方法对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表达阳性细胞数定量分析。结果:穴位电刺激后伊红染色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现象比其它4组明显改善,且兔面神经核中BDNF-mRNA的表达,电针刺激组表达明显多于其他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电刺激对损伤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激 胆碱转移(chat)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
下载PDF
针刺对慢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递质和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新家 孔抗美 齐伟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 建立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大鼠模型,然后手术减压,进行电针治疗,观察联合行为评分(CBS)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 初次术后90 d...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 建立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大鼠模型,然后手术减压,进行电针治疗,观察联合行为评分(CBS)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 初次术后90 d,电针组大鼠CBS评分优于减压组( P <0.05),ChA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多于减压组 ( P <0.05),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增强的BDNF和TrkB表达得到恢复。结论 电针治疗可能通过影响 BDNF及其受体的表达,促进 ChAT表达和增强其活性而对大鼠慢性脊髓损伤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 胆碱转移
下载PDF
电针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组织ChAT和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宛青 刘伟 +3 位作者 吴爱群 高艳 万国兰 汤善钧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4期295-297,305,I005,共5页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远期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4 2只出生 7d的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对照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后电针治疗组 ,常规饲养 2 2d后 ,取左侧脑组织切片进行尼氏染色、ChAT和BDNF免疫组织化...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远期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4 2只出生 7d的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对照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后电针治疗组 ,常规饲养 2 2d后 ,取左侧脑组织切片进行尼氏染色、ChAT和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电针可明显改善缺血缺氧后脑组织神经元内尼氏体脱失现象 ,增加缺血缺氧脑组织内ChAT和BDNF阳性细胞表达。结论 电针对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具神经保护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新生儿缺血缺氧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 胆碱转移 神经保护效应 自由基
下载PDF
氦氖激光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伟 吴爱群 +3 位作者 李宛青 高艳 张华 汤善均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3058-3059,共2页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2只7d龄Wistar大鼠,单纯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缺血缺氧组、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组,常规饲养22d后,取左侧脑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0-乙酰转移酶(...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2只7d龄Wistar大鼠,单纯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缺血缺氧组、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组,常规饲养22d后,取左侧脑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0-乙酰转移酶(cholineacetyltransferase,ChAT)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可明显改善缺血缺氧后脑神经元内尼氏体的脱失现象,增加缺血缺氧后脑神经元内胆碱ChAT和BDNF的表达。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推测与促进神经元对BDN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激光 大鼠 低氧-缺血 神经营养因子 胆碱0-转移
下载PDF
电针刺激百会及大椎穴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英文) 被引量:13
11
作者 曲金柱 李宛青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249-251,共3页
背景:中国传统医学针灸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可提高脑的抗损伤能力并加快损伤修复。目的:观察百会、大椎两穴同时给予电针刺激后大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表达水平,探讨电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 背景:中国传统医学针灸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可提高脑的抗损伤能力并加快损伤修复。目的:观察百会、大椎两穴同时给予电针刺激后大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表达水平,探讨电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材料:实验于2000-06/2001-09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完成。实验选取出生后7d的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对照组20只、电针治疗组20只。自制常压缺氧舱,40cm×50cm×60cm,有两个2cm×2cm的小孔与外界相通,钠石灰吸收舱内水分和CO2。方法:①模型建立及电针刺激:假手术组不造模,模型对照组及电针治疗组建立缺氧缺血模型。造模后两组大鼠在室温中恢复1~4h后,进行低氧处理,即置于恒温37℃的常压缺氧舱内,以1.5L/min的速度通入8mL/LO2,920mL/L混合气体,2h后将动物取出,返回母鼠身边继续哺乳喂养。电针治疗组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用一寸毫针,沿皮斜刺百会穴(顶骨正中)及大椎穴(第7颈椎与第1胸椎间,背部正中),两穴同时给予电针刺激,施以连续波,频率16HZ,强度10V,留针10min,1次/d,10d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2d。模型对照组动物造模后未进行任何治疗。②细胞记数:模型对照组及电针治疗组大鼠于缺氧缺血后22d给予麻醉处死,取左侧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光镜下对各组切片的免疫阳性细胞进行记数。评估脑神经细胞功能状态,选择海马区进行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数计数,每张脑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求出阳性细胞的算术平均值。评估神经组织损伤修复作用,选择皮质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计数,方法同上。主要观察指标:新生大鼠电刺激后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①脑海马区胆碱乙酰转移酶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而电针治疗组则无明显变化犤(24.46±8.24),(13.96±7.62),(25.54±5.05)个/视野,P<0.05,P>0.05犦;电针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②脑皮质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均明显升高犤(14.14±6.11),(24.49±8.31),(31.35±9.92)个/视野,P均<0.05;(13.42±5.56),(21.93±5.12),(27.63±7.15)个/视野,P均<0.05犦;电针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使缺氧缺血动物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数量上升增进缺氧缺血动物的神经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缺氧 缺血 神经营养因子 胆碱O-转移
下载PDF
穴位埋线联合盐酸甲氯芬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几种重要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琼 戴桃李 +1 位作者 陈粲 潘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76-2077,共2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与盐酸甲氯芬酯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神经生化机制。方法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3个治疗组,分别为盐酸甲氯芬酯治疗组、"肾俞"、"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组(埋线组)及盐酸...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与盐酸甲氯芬酯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神经生化机制。方法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3个治疗组,分别为盐酸甲氯芬酯治疗组、"肾俞"、"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组(埋线组)及盐酸甲氯芬酯联合穴位埋线组(联合组);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内三种重要蛋白质的表达情况:胆碱乙酰转移酶(Ch 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结果经联合治疗后,大鼠海马CA1区Ch AT、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Caspase-3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各项指标与单独治疗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P<0.01)。结论盐酸甲氯芬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法,对VD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海马BDNF及下调Caspase-3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甲氯芬酯 穴位埋线 血管痴呆 胆碱转移 神经营养因子 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