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缺失是指肝内胆管数量的减少或消失,是胆管树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免疫紊乱、肿瘤、感染、药物、缺血、遗传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胆管缺失。临床上,通过肝活组织检查,在10个及以上门管区的标本里,发现50%以上的小叶间胆管缺失,即可...肝内胆管缺失是指肝内胆管数量的减少或消失,是胆管树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免疫紊乱、肿瘤、感染、药物、缺血、遗传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胆管缺失。临床上,通过肝活组织检查,在10个及以上门管区的标本里,发现50%以上的小叶间胆管缺失,即可确诊[1]。胆管缺失的预后取决于病因和损伤程度。晚期出现不可逆的广泛胆管缺失甚至胆管消失时,该病理综合征称为胆管消失综合征(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VBDS),仅发生在0.5%小胆管病[2]。随后,可进展至广泛的胆管纤维化或肝硬化。有趣的是,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胆管上皮细胞再生,在数月或数年后得到恢复。本文总结了胆管缺失发病的分子机制,并重点强调近年来免疫介导的胆管病和胆管缺失的研究进展。展开更多
胆胰管合流异常(anomalous arrangement of pancreaticobiliary ducts,APBD)是指解剖学上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提前合流,共同通道过长致使胰液和胆汁过早混合而引起的以胆管扩张症为临床表现的疾病。APBD以前作为胆管扩张症的病...胆胰管合流异常(anomalous arrangement of pancreaticobiliary ducts,APBD)是指解剖学上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提前合流,共同通道过长致使胰液和胆汁过早混合而引起的以胆管扩张症为临床表现的疾病。APBD以前作为胆管扩张症的病因被国内外学者所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肝内胆管缺失是指肝内胆管数量的减少或消失,是胆管树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免疫紊乱、肿瘤、感染、药物、缺血、遗传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胆管缺失。临床上,通过肝活组织检查,在10个及以上门管区的标本里,发现50%以上的小叶间胆管缺失,即可确诊[1]。胆管缺失的预后取决于病因和损伤程度。晚期出现不可逆的广泛胆管缺失甚至胆管消失时,该病理综合征称为胆管消失综合征(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VBDS),仅发生在0.5%小胆管病[2]。随后,可进展至广泛的胆管纤维化或肝硬化。有趣的是,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胆管上皮细胞再生,在数月或数年后得到恢复。本文总结了胆管缺失发病的分子机制,并重点强调近年来免疫介导的胆管病和胆管缺失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