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和胆管一期缝合术后胆瘘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5
1
作者 牟秀芳 丁建华 +5 位作者 王强 孔新亮 高君 柯山 王向涛 孙文兵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胆管一期缝合(primary duct closure,PDC)术后胆瘘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多中心应用LCBDE+PDC治疗的21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胆管一期缝合(primary duct closure,PDC)术后胆瘘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多中心应用LCBDE+PDC治疗的21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93例,女124例,年龄34~89岁,中位年龄44岁;胆管切开部位最大直径7~19mm,平均(11.8±2.1)mm;胆管前壁纵行切开183例,经胆囊管微切开34例。分析其胆瘘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21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结石完全取出率为99.5%(216/217)。术后胆瘘发生率为10.1%(22/217)。胆瘘发生时间:术后3~5d 14例,6~7d 5例,8~10d 2例,术后40d 1例。每天最大瘘量:<50ml 12例,50~99ml 4例,100~199ml 2例,200~500ml 2例,700ml 1例,不详1例。胆瘘的分级和治疗:20例为A级,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胆管下段残留结石于术后42d再次手术;1例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术后40d发生自发性胆瘘和弥漫性腹膜炎,经腹腔穿刺引流后痊愈。术后随访3~65个月,结石再发5例(2.3%),4例经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出,1例行腹腔镜下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无胆管狭窄、胆道疾病相关性死亡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系统的防治策略,可将胆总管结石LCBDE+PDC术后胆瘘发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且多数胆瘘可通过保守治疗在短期内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 胆管探查取石 腹腔镜 一期缝合 胆瘘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案对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2
作者 董峰 胡季明 李秀琪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11期892-894,共3页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术(LCBDE)与十二指肠镜取石(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差异。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拟实施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术(LCBDE)与十二指肠镜取石(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差异。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拟实施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LCBDE组和ERCP+LC组各45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ERCP+LC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腹腔管引流率、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LC+LCBDE组(P<0.05),ERCP+LC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LC+LCBDE组(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取石成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1.11%,与LC+LCBDE组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d、术后3 d,LC+LCBDE组与ERCP+LC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DBIL、ALT、AST、GGT水平较本组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均较好,ERCP+LC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是手术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胆管切开探查 十二指肠镜 胆囊结 胆总管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