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胆胰管汇合部疾病分析认识胆石病的内镜治疗
1
作者 张诚 杨玉龙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胆石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传统治疗以开腹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取石手术为主。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等内镜技术已广泛用于胆石病的治疗,但胆漏、结石复发、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并发症仍困扰着肝... 胆石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传统治疗以开腹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取石手术为主。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等内镜技术已广泛用于胆石病的治疗,但胆漏、结石复发、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并发症仍困扰着肝胆外科医师。胆胰管汇合部是指胆总管末端、主胰管开口及十二指肠乳头之间的区域,其中Oddi括约肌控制着胆汁及胰液的排泄。该部位的疾病会影响胆汁及胰液的流速及流向,不仅会导致胆胰疾病,而且与胆石病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病 胆胰管汇合部疾病 腹腔镜 道镜 十二指肠镜
下载PDF
胆胰管汇合部异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德辉 孙备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21-324,共4页
胆胰管汇合部异常(APBD J)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是指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并形成的共同通道,长度超过15 mm。被认为与一些胆胰疾病如胆总管囊状扩张、胰腺炎有关。近年来亦有报道APBD J与胆道恶性肿瘤有密切关系。对其应进... 胆胰管汇合部异常(APBD J)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是指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并形成的共同通道,长度超过15 mm。被认为与一些胆胰疾病如胆总管囊状扩张、胰腺炎有关。近年来亦有报道APBD J与胆道恶性肿瘤有密切关系。对其应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本文通过分析APBD J的胚胎学、病理生理学、APBD J与胆、胰疾病的关系、APBD J的致癌作用及其治疗,就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管汇合部异常 胚胎学 病理生理学 总管囊肿 腺炎 道恶性肿瘤 汇合异常 胰管 总管囊状扩张 道恶性肿瘤 疾病 手术治疗 先天性疾病 十二指肠壁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内镜下胆胰管汇合部微小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3
作者 李建阳 张优萍 +1 位作者 华墩维 王海珍 《浙江医学情报》 2003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 探讨胆胰管汇合部微小病变引起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病因的 11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行十二指肠镜检查 ,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及乳头肌切开治疗 ,并定期随访。... 目的 探讨胆胰管汇合部微小病变引起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病因的 11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行十二指肠镜检查 ,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及乳头肌切开治疗 ,并定期随访。结果 全部病例经B超、CT、MRI未能明确病因 ,ERCP病因诊断率 4 5 % (5 /11) ,EST病因诊断率 10 0 %。EST后全部病因得以根除。随访半年至 1年半后 ,谷氨酰转肽酶恢复正常 ,急性胰腺炎无 1例复发。结论 对胆胰管汇合部微小病变引起的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ERCP及EST是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急性腺炎 内镜 胆胰管汇合部微小病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从胆胰管汇合部疾病角度分析和认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治疗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玉龙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6期456-459,共4页
在我国,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BP)常见。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有密切关系。胆胰管汇合部及其疾病一、胆胰管汇合部发育胆胰管汇合部起源于人胚前肠。在发育第4周,前肠末端腹侧壁向外长出囊状的... 在我国,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BP)常见。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有密切关系。胆胰管汇合部及其疾病一、胆胰管汇合部发育胆胰管汇合部起源于人胚前肠。在发育第4周,前肠末端腹侧壁向外长出囊状的肝憩室,其尾部伸长形成胆总管,并与十二指肠相连,开口于十二指肠的腹侧壁。前肠背腹两侧各伸出一个芽突,形成背胰和腹胰,其中腹胰以胰导管的原基与十二指肠相连。胚胎第5~6周,伴随十二指肠转位及肠壁不均匀发育,腹胰从十二指肠腹侧转位至背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性腺炎 胆胰管汇合部疾病 低位合流异常 隐匿性反流 内镜分流术
下载PDF
胆胰管汇合部良性疾病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2
5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 胆胰管汇合部良性疾病内镜诊治专家共识协作组 +6 位作者 杨玉龙 尚东 刘京山 王雪峰 田伏洲 张诚 张桂信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0期3174-3179,共6页
胆胰管汇合部是胆管与胰管相结合的“枢纽”部位,控制着胆汁和胰液的流速与流向。胆胰管汇合部良性疾病不仅会导致胆汁及胰液流出不畅,形成胆管和胰管高压,进一步引起胆胰管扩张、胆汁胰液淤积和结石,还会改变胆汁和胰液的流向,出现胰... 胆胰管汇合部是胆管与胰管相结合的“枢纽”部位,控制着胆汁和胰液的流速与流向。胆胰管汇合部良性疾病不仅会导致胆汁及胰液流出不畅,形成胆管和胰管高压,进一步引起胆胰管扩张、胆汁胰液淤积和结石,还会改变胆汁和胰液的流向,出现胰胆反流、胆胰反流或肠胆反流,引起胆胰系统的急慢性炎症和肿瘤。由于胆胰管汇合部解剖位置特殊,其良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复杂且隐蔽,临床医生多关注常见的胆胰疾病,而忽视了胆胰管汇合部的原发性疾病,从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鉴于这种现状,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在肝胆胰外科和消化内镜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进而制定出胆胰管汇合部良性疾病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旨在推广和规范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管汇合部 良性疾病 ODDI括约肌 内镜 共识
原文传递
胰胆反流的临床分型及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诚 杨玉龙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257-260,共4页
胰胆反流(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PBR)常见于胆胰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胰酶原被胆汁激活后损伤胆管及胰管黏膜,引起急慢性炎症、结石和肿瘤等胆胰疾病。此外,胆胰合流正常的患者也存在PBR,称之为隐匿性胰... 胰胆反流(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PBR)常见于胆胰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胰酶原被胆汁激活后损伤胆管及胰管黏膜,引起急慢性炎症、结石和肿瘤等胆胰疾病。此外,胆胰合流正常的患者也存在PBR,称之为隐匿性胰胆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BR),其病理改变与PBM一致。我们以胆胰管汇合部解剖为基础,综合PBR的影像学、内镜及胆汁淀粉酶等诊断标准,将PBR分为高位胆胰合流异常(high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HPBM)、低位胆胰合流异常(low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LPBM)及OPBR三种类型,并对其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为PBR的精准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 合流异常 隐匿性反流 胆胰管汇合部疾病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分流术
下载PDF
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形成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代小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形成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十二指肠-胰标本,发现有乳头旁憩室的标本26例,无乳头旁憩室的标本74例,将26例有乳头旁憩室标本和随机选择的26例无乳头旁憩室标本作为观测对象,对其十二指肠降部、胆总管-...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形成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十二指肠-胰标本,发现有乳头旁憩室的标本26例,无乳头旁憩室的标本74例,将26例有乳头旁憩室标本和随机选择的26例无乳头旁憩室标本作为观测对象,对其十二指肠降部、胆总管-胰管汇合部及汇合部穿肠处左侧的胰腺组织进行观测。结果:有乳头旁憩室标本与无乳头旁憩室标本,在十二指肠大乳头处的肠管周经分别是(110±13.4)、(88.4±8.61)mm,在下曲处的肠管周经分别是(73.3±5.52)、(83.2±6.01)mm;在胆总管-胰管汇合部穿肠处胆总管-胰管汇合部的周经分别是(22.4±1.72)、(16.8±1.32)mm;在胆总管-胰管汇合部的前面,胰腺组织的厚度分别是(4.33±0.82)、(9.13±2.24)mm。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十二指肠下曲较细、胆总管-胰管汇合部较粗大及在憩室发生处的左侧胰腺组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总管-管汇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