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虚寒证辨治 被引量:1
1
作者 冀慧鹏 裴宏彬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8-378,共1页
关键词 胆虚 温胆汤 治疗应用
下载PDF
胆虚寒证浅识 被引量:1
2
作者 冀慧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年第3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胆虚 温胆汤 症候 中医
下载PDF
孙思邈胆虚寒论治失眠思想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天宇 张其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梳理胆虚寒理论以及温胆汤的源流与演变,了解孙思邈胆虚寒论治失眠思想的起源、流传、演变以及消解过程。[方法]检索隋唐以前与失眠相关的文献资料,按照治疗思路进行分类,每一类按照年代排序,再选取其中与胆虚寒相关的内容,梳理... [目的]梳理胆虚寒理论以及温胆汤的源流与演变,了解孙思邈胆虚寒论治失眠思想的起源、流传、演变以及消解过程。[方法]检索隋唐以前与失眠相关的文献资料,按照治疗思路进行分类,每一类按照年代排序,再选取其中与胆虚寒相关的内容,梳理不同材料间的传承关系。再通读《千金方》全书,归纳孙思邈设置全书章节框架的思路,分析孙思邈将失眠划分到胆虚寒篇章的原因,以此揣摩孙思邈对失眠的认识。[结果]胆虚寒理论起源于脏腑虚实系统,该系统是一种以五脏六腑虚实脉症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辨证体系。然而该理论忽视了心、小肠系统和脾胃系统对失眠的影响,本身不够全面,又受到宋金元以来诞生的新兴医学理论的冲击,胆虚寒失眠遂被心肾不交所取代。[结论]用胆虚寒概括失眠病机是唐宋年间中医学研究失眠的一种尝试,研究这种探索过程对理解唐宋年间的医学著作有一定帮助,对失眠的临床治疗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胆虚 温胆汤 孙思邈 千金方 脏腑辨
下载PDF
郁证的临床辨治 被引量:1
4
作者 郑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2年第6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肝郁 辨治 肝郁胆虚证 肝郁血虚 肝郁阴虚 肝郁痰凝 肝郁寒凝
下载PDF
《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辨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渠玉梅 韦大文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备急千金要方 温胆汤 胆虚证
下载PDF
试论温胆汤之“温” 被引量:3
6
作者 苗晓光 高嫆 +1 位作者 郭斌 刘建国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48-253,共6页
温胆汤源于南北朝时期姚僧垣《集验方》,历代医家对其主治应为“胆寒”还是“胆热痰扰”众说纷纭。胆虚寒证在《黄帝内经》中初见端倪,温胆汤的创设既遵循“寒者温之”原则,也是秦汉时期对胆认识的总结升华,更受同时期“脏热腑寒”理论... 温胆汤源于南北朝时期姚僧垣《集验方》,历代医家对其主治应为“胆寒”还是“胆热痰扰”众说纷纭。胆虚寒证在《黄帝内经》中初见端倪,温胆汤的创设既遵循“寒者温之”原则,也是秦汉时期对胆认识的总结升华,更受同时期“脏热腑寒”理论影响。少阳属胆,应于春,乃阳气初生,枢转阳气,决断有权。胆肾相联,胆内寄相火,主持相火温煦脏腑功能。若少阳枢机不利,失于升发疏泄,初生之阳转输受阻,加之相火衰减,不得升发输布,致胆虚生寒。温胆汤组方以温热药为主,促胆气之升发。因而,温胆汤应为恢复胆之升发之性、固护决断之权所设,温之含义应为“温寒、温养”,并非“温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胆虚 温热药 《集验方》 “脏热腑寒” 温寒 温养 温和
下载PDF
从温胆汤的方药组成分析其治疗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生银 牛阳 《黑龙江中医药》 2004年第1期5-6,共2页
关键词 温胆汤 方药组成 治疗作用 胆虚 清热化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