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宋铜钱化学成分剖析及宋代胆铜质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匡华 王伟平 +1 位作者 华觉明 张宏礼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6年第4期321-330,共10页
北宋的钱币成色较好,形制、工艺精美,加之有御笔和名人学士(如司马光、苏轼)的题字,所以早已引起文物、考古界的关注,不少科学工作者对此已有相当充分的研究,我们在本刊前一期发表的"北宋铜钱化学成分剖析及夹锡钱初探"一文... 北宋的钱币成色较好,形制、工艺精美,加之有御笔和名人学士(如司马光、苏轼)的题字,所以早已引起文物、考古界的关注,不少科学工作者对此已有相当充分的研究,我们在本刊前一期发表的"北宋铜钱化学成分剖析及夹锡钱初探"一文中也做了全面的探讨。这些成果对研究北宋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都有重要意义。但南宋铜币由于过去出土、传世的较少,成色与制作工艺都很粗劣,对它的研究,相对地说,就极其有限,尤其是对其实物的化学与冶金学的研究至今未见有系统的报道,即使有个别的分析数据,也远不足以对南宋钱币的质量进行有说服力的评价。本文就是针对这项空白,对分属于南宋各年号的铜钱进行了化学分析研究,并考证了宋代铜锡坑冶的兴衰情况,以进行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南宋 胆铜 质量研究 北宋 宋代 宋会要辑稿 钱币 综合评述
下载PDF
论宋代的胆铜生产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菱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11-19,共9页
北宋仁宗时期政府曾进行过生产胆铜的试验 ,许申的建议与胆铜生产无关。胆铜生产在宋哲宗时期得到推广 ,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顶点。胆铜生产的发展表明中国古代采矿业在传统的生产方法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宋代 胆铜 许申 张潜
下载PDF
从铁钱、铁兵器、胆铜的生产看宋政府对铁需求的增长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菱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8-142,共5页
由于受到国家货币政策、军备政策、胆铜法生产的影响 ,宋代在铁钱铸造、铁兵器生产(特别是铁甲和铁炮壳生产 )、胆铜生产这三个方面的用铁量大大增加。宋政府对铁的需求数量是以往各朝代都无法比拟的 ,这种需求促进了南方地区铁矿的开... 由于受到国家货币政策、军备政策、胆铜法生产的影响 ,宋代在铁钱铸造、铁兵器生产(特别是铁甲和铁炮壳生产 )、胆铜生产这三个方面的用铁量大大增加。宋政府对铁的需求数量是以往各朝代都无法比拟的 ,这种需求促进了南方地区铁矿的开采热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铁钱 铁兵器 胆铜
下载PDF
论宋代胆铜法炼铜工艺 被引量:2
4
作者 裘士京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3,共4页
胆铜法炼铜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一项独特的发明,是现代水法冶金的先声。宋代将胆铜炼铜工艺大规模应用于生产领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铜荒”。宋代人还撰写了有关铜冶史、矿冶技术方面的重要理论性文献《浸铜要略》和《大冶赋》。
关键词 宋代 胆铜 工艺
下载PDF
胆铜思想及其生产技术考——以韶关宋代岑水铜场为例
5
作者 宋会群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1-7,共7页
胆铜生产思想一般认为源于汉代,其实自春秋战国时代就萌芽了。以后逐渐认识到胆矾得铁可化为铜。魏晋南北朝已知用胆土煎铜,北宋把胆铜思想化为现实,解决当时“钱荒”问题,创造了用自然胆水浸铜,用胆土制造胆水淋铜、用胆土直接煎铜等... 胆铜生产思想一般认为源于汉代,其实自春秋战国时代就萌芽了。以后逐渐认识到胆矾得铁可化为铜。魏晋南北朝已知用胆土煎铜,北宋把胆铜思想化为现实,解决当时“钱荒”问题,创造了用自然胆水浸铜,用胆土制造胆水淋铜、用胆土直接煎铜等多种方法大规模生产胆铜的工艺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铜
下载PDF
水法冶金的起源——胆铜法
6
作者 笑宇 《金属世界》 1996年第2期30-30,共1页
所谓胆铜法,就是把铁放在胆矾(就是硫酸铜)溶液(俗称胆水)里,使胆矾中的铜离子被置换而成为单质铜沉积下来的一种产铜方法。这种产铜方法,有许多优点。它可以就地取材,在胆水多的地方设置铜场,设备比较简单,技术操作容易,成本低,只要把... 所谓胆铜法,就是把铁放在胆矾(就是硫酸铜)溶液(俗称胆水)里,使胆矾中的铜离子被置换而成为单质铜沉积下来的一种产铜方法。这种产铜方法,有许多优点。它可以就地取材,在胆水多的地方设置铜场,设备比较简单,技术操作容易,成本低,只要把铁薄片和铁块放入胆水槽中,浸渍几天,就能得到金属铜的粉末。胆铜法可以在常温下提取铜,不必象火法炼铜那样需要高温,这样既节省大量燃料,又不必使用鼓风、熔炼等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法冶金 胆铜
下载PDF
胆水浸铜法史略
7
作者 吴一琦 李洁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31,共2页
胆水浸铜法史略温州师范学院(325003)吴一琦温州粮食学院李洁胆水浸铜法是湿法炼铜的一种。硫化铜矿由于受到自然界的氧化作用,形成硫酸铜,溶于水中流出,俗称胆水,将薄片或碎块的铁放入胆水槽中,浸渍数日,被置换出来的金... 胆水浸铜法史略温州师范学院(325003)吴一琦温州粮食学院李洁胆水浸铜法是湿法炼铜的一种。硫化铜矿由于受到自然界的氧化作用,形成硫酸铜,溶于水中流出,俗称胆水,将薄片或碎块的铁放入胆水槽中,浸渍数日,被置换出来的金属铜粉末即附着于铁上,或沉积于槽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 胆铜 要略 大冶赋 硫化 化学史 数日 于铁 宋会要辑稿
下载PDF
关于胆铜生产的起始 被引量:7
8
作者 汪圣铎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20,82,共4页
关于胆铜生产的起始汪圣铎THEBEGINNINGOFTHEPRODUCTIONOFCOPPERBYCHALCANTHITE¥WangShengduo(18)Theproductionofcopperbychalcan... 关于胆铜生产的起始汪圣铎THEBEGINNINGOFTHEPRODUCTIONOFCOPPERBYCHALCANTHITE¥WangShengduo(18)Theproductionofcopperbychalcanthitewasclosely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铜 许申 《舆地纪胜》 《宋史》 《龙川略志》 宋哲宗 三司使 宋仁宗 《续资治通鉴长编》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原文传递
“胆铜”钩沉 被引量:1
9
作者 钱屿 《中国钱币》 1985年第4期57-58,共2页
《续资治通鉴长编》释:“胆水浸铁成铜曰胆铜”,揭示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著名成就“胆铜法”的奥秘。铜矿石中的辉铜矿和黄铜矿与水接触时,经细菌作用,氧化成了溶解于水的硫酸铜,渗入矿泉,人们因水味苦涩而称“胆水”。宋代信州、饶州... 《续资治通鉴长编》释:“胆水浸铁成铜曰胆铜”,揭示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著名成就“胆铜法”的奥秘。铜矿石中的辉铜矿和黄铜矿与水接触时,经细菌作用,氧化成了溶解于水的硫酸铜,渗入矿泉,人们因水味苦涩而称“胆水”。宋代信州、饶州等地的铜矿山都产有胆水。《酉阳杂俎》记述了一个趣闻,衡阳唐安县有个略塘,塘水往往变绿,有铜腥味,鱼尽死,乡民不疑是胆水的缘故,误为塘中有铜神暗中作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铜 唐安县 要略 矿石 《酉阳杂俎》 徽宗 山都 冶金技术 细菌作用 《梦溪笔谈》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胆水炼铜法考述
10
作者 王心喜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4期54-58,共5页
“胆水炼铜”法源自中国,是中国对世界冶金技术的一项伟大贡献,也是世界湿法冶金技术的始祖;不仅在冶金史上,就是在化学发展史上也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胆水炼铜的起源、兴盛和衰微作了一番考述;并对在近千年的应用过程中,此法在... “胆水炼铜”法源自中国,是中国对世界冶金技术的一项伟大贡献,也是世界湿法冶金技术的始祖;不仅在冶金史上,就是在化学发展史上也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胆水炼铜的起源、兴盛和衰微作了一番考述;并对在近千年的应用过程中,此法在中国并未突破传统技术的阻碍,在近代中国亦未见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炼 湿法炼 冶金技术 湿法冶金 胆铜 近代中国 火法 矿物 湿法冶炼
下载PDF
胆铜与胆铜铸币
11
作者 李洪祥 《江苏钱币》 2017年第2期64-67,50,共5页
我国历史上曾生产过胆铜。《续资治通鉴长编》有释:'胆水浸铁成铜曰胆铜'。这种胆水浸铜法亦叫'胆铜法',是今天国内外享名的'湿法炼铜'技术(亦称溶浸提铜技术)的最早使用。'胆铜法',就是把铁放在胆矾... 我国历史上曾生产过胆铜。《续资治通鉴长编》有释:'胆水浸铁成铜曰胆铜'。这种胆水浸铜法亦叫'胆铜法',是今天国内外享名的'湿法炼铜'技术(亦称溶浸提铜技术)的最早使用。'胆铜法',就是把铁放在胆矾溶液里,使胆矾中的铜离子被金属铁所置换而成铜的一种产铜方法。所谓'胆水',是指天然的含胆矾即硫酸铜成份的泉水。它的形成是铜矿石中的辉铜矿和黄铜矿与水接触时,经自然氧化,成了溶解于水的硫酸铜,渗入矿泉,人们因水味苦涩如胆汁而称'胆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铜 水浸 孙祖德
原文传递
北宋“胆水浸铜”兴盛原由研究
12
作者 陆德文 《常熟高专学报》 1995年第3期58-62,共5页
本文探讨了北宋时期“胆水浸铜”得到大发展的几点原由。指出水法炼铜工艺的日渐成熟及冶铁业的发展是其前提条件,而铸钱业大发展对铜资源的需求则是其直接的推动力。
关键词 水浸 水法炼 北宋 古代炼 冶铁业 铸钱业 资源
下载PDF
中国历代“黄铜”考释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匡华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7年第4期323-331,共9页
目前科技史家对中国古代的"黄铜"几乎都一概解释为铜锌合金。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确切地说,从明代始,"黄铜"才指的是铜锌合金,在此以前,则或是泛指黄色铜合金;或者相对于胆铜而言,是指以黄色铜矿石(CuFeS&... 目前科技史家对中国古代的"黄铜"几乎都一概解释为铜锌合金。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确切地说,从明代始,"黄铜"才指的是铜锌合金,在此以前,则或是泛指黄色铜合金;或者相对于胆铜而言,是指以黄色铜矿石(CuFeS<sub>2</sub>)为原料所冶炼出的赤铜;而对铜锌合金,长期则称之为"输石"、"输铜"。正由于对"黄铜"一词理解上的片面和考证上的疏失,以至不少学者就把古代文献中"黄铜"一词的出现做为我国利用锌的开始或作为判断利用锌广泛程度的依据,于是做出了不合乎实际情况的错误结论。本文将对我国各历史时期中"黄铜"一词的含义以及我国利用铜锌合金的演进情况进行考释,以匡正科学史研究中这方面存在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合金 炉甘石 胆铜 合金 矿石 科学史研究 明代 雄黄
下载PDF
鄂东南铁铜多金属矿集区成矿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金龙 黄圭成 丁丽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1-52,共2页
1成矿地质背景鄂东南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北缘,北邻大别造山带,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鄂东南矿集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至第四系,大致以黄石-大冶-灵乡一线为界,其以北地区主要出露三叠系中统至白垩系地层,以南地区广泛发育... 1成矿地质背景鄂东南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北缘,北邻大别造山带,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鄂东南矿集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至第四系,大致以黄石-大冶-灵乡一线为界,其以北地区主要出露三叠系中统至白垩系地层,以南地区广泛发育寒武系至三叠系下统地层。三叠系下统大冶群为一套碳酸盐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斑岩型 铁矿床 黑色金属矿床 鄂东南 矿床分布 鄂东南地区 矿带 矿床 矽卡岩型 铅锌矿床 有色金属矿床 成矿作用 地质作用 构造活动 胆铜
下载PDF
《〈浸铜要略〉序》的发现与剖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承平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3年第3期258-263,共6页
宋代胆铜法重要专著《浸铜要略》已失传 ,但在《星源甲道张氏宗谱》中却保存了该书《〈浸铜要略〉序》和《〈浸铜要略〉后序》 ,为冶金技术史研究填补了部分空白。两篇序言证明 :《浸铜要略》在绍圣元年 ( 1 0 94年 )前后已定稿 ;《浸... 宋代胆铜法重要专著《浸铜要略》已失传 ,但在《星源甲道张氏宗谱》中却保存了该书《〈浸铜要略〉序》和《〈浸铜要略〉后序》 ,为冶金技术史研究填补了部分空白。两篇序言证明 :《浸铜要略》在绍圣元年 ( 1 0 94年 )前后已定稿 ;《浸铜要略》是张氏几代人的科学实验的成果 ,此书的执笔者是鲜为人知的张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要略〉序》 宋朝 胆铜 张氏宗谱 冶金技术史
下载PDF
皖南古代铜工业的兴盛
16
作者 阎蒙钢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6-45,10,共3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铜的国家之一。在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大量采冶和铸造青铜,创造了灿烂的商周青铜文化。北宋时期的胆铜法,又是世界上最早的湿法冶金,其冶炼技术曾处于领先地位。元明时期,我国的铜产量居世界前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铜的国家之一。在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大量采冶和铸造青铜,创造了灿烂的商周青铜文化。北宋时期的胆铜法,又是世界上最早的湿法冶金,其冶炼技术曾处于领先地位。元明时期,我国的铜产量居世界前列。在这悠久辉煌的历史中,华东皖南以铜陵、南陵为中心的铜工业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著名的产铜基地之一。 皖南作为古铜采冶的重要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皖南地区 胆铜 文化 产量 冶炼技术 夏商时期 湿法冶金 商周
下载PDF
宋代“钱荒”成因再探
17
作者 葛金芳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08年第1期238-256,共19页
一、问题的提出上世纪90年代末,我写过一本《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其中谈到宋代钱荒的诸般成因。在该书中,我认同刘渺、乔幼梅等先生的看法,认为"宋代钱荒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高涨,交换规模扩大与细碎性金属货币支付能力有限... 一、问题的提出上世纪90年代末,我写过一本《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其中谈到宋代钱荒的诸般成因。在该书中,我认同刘渺、乔幼梅等先生的看法,认为"宋代钱荒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高涨,交换规模扩大与细碎性金属货币支付能力有限这样一个矛盾"。但同时认为宋朝所铸铜钱持续流向辽、夏、金辖区,并大量流向海外;民间销钱铸器以谋利现象的屡禁不绝;大量铜钱积贮于官府(含中央和地方政府)与私家地主、商人,也是钱荒的重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荒 商品货币经济 胆铜 铸钱 宋钱 张方平 钱监 真宗 供备库使 四夷
下载PDF
对《宋会要辑稿》几则史料年号错误的订正
18
作者 王菱菱 《宋史研究论丛》 2005年第1期532-536,共5页
《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四之二七至二九中有连续三条记载记录了洪迈等臣僚针对信州铅山县采铜情况所提的建议以及宋政府的处理意见。其中,第一条记载标注的时间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七月十二日,主要内容是洪迈引述永康县知县余(?)对... 《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四之二七至二九中有连续三条记载记录了洪迈等臣僚针对信州铅山县采铜情况所提的建议以及宋政府的处理意见。其中,第一条记载标注的时间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七月十二日,主要内容是洪迈引述永康县知县余(?)对信州铅山县采铜情况进行的调查及建议。第二条记载标注的时间是十一月十四日,永康县知县余(?)奉旨赴都堂陈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会要辑稿 永康县志 淳熙 提点 敷文阁 条记 通议大夫 兵匠 《宋史》 胆铜
下载PDF
两宋工艺革命述论 被引量:9
19
作者 葛金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24,14,共11页
一 我国古代史上成果最丰、成就最大的技术进步时期 在农业经济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基础上,宋代矿冶和手工业生产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就是煤铁革命的发生。从北宋中叶开始,煤炭(时称“石炭”)业开始进入工业开采阶段。作... 一 我国古代史上成果最丰、成就最大的技术进步时期 在农业经济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基础上,宋代矿冶和手工业生产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就是煤铁革命的发生。从北宋中叶开始,煤炭(时称“石炭”)业开始进入工业开采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能源,煤炭在冶炼、铸钱、制瓷和工具制造等行业中大显身手,极大地提高了钢铁和铜、铅、锡等有色金属的产量。本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罗伯特·哈特威尔教授估计北宋铁的年产量在7.5万—15万吨之间,可与十八世纪欧州(含俄国的欧州部分)14.5万—18万吨的总产量相媲美。我国漆侠先生也认为北宋铁产量在15万吨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铁 述论 胆铜 北宋中叶 筒井 波图 纺车 灌钢法 航海罗盘
下载PDF
宋代矿业经济管理概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滕显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24-33,共10页
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是我国历代政权的传统现象。诸如国家管理机构的设置,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杠杆的运用,社会经济效益的增损,经济管理家的实践活动等等方面,都留下了生动而宝贵的历史经验,宋代的经济管理也不... 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是我国历代政权的传统现象。诸如国家管理机构的设置,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杠杆的运用,社会经济效益的增损,经济管理家的实践活动等等方面,都留下了生动而宝贵的历史经验,宋代的经济管理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货 官府 承买 矿业经济 《宋史》 据记载 北宋 石炭 胆铜 徽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