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e重组酶敲除小鼠大脑脚背盖背侧核lacZ基因研究
1
作者 王翠娣 许贤豪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37-139,F005,共4页
目的观察Cre重组酶能否敲除双报告Z/EG转基因成熟小鼠大脑脚背盖背侧核局部lacZ基因。方法用PCR技术对双报告Z/EG转基因鼠系进行基因鉴定,利用立体定位微量注射技术将含有Cre重组酶的病毒载体注射到双报告Z/EG转基因成熟小鼠左侧大脑脚... 目的观察Cre重组酶能否敲除双报告Z/EG转基因成熟小鼠大脑脚背盖背侧核局部lacZ基因。方法用PCR技术对双报告Z/EG转基因鼠系进行基因鉴定,利用立体定位微量注射技术将含有Cre重组酶的病毒载体注射到双报告Z/EG转基因成熟小鼠左侧大脑脚背盖背侧核,将鼠脑冷冻切片行抗绿色荧光蛋白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及PicoGreen对照染色,于Confocal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双报告Z/EG转基因鼠所获PCR产物为631bp;未作任何染色切片在Confocal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注射Cre重组酶病毒载体左侧大脑脚背盖背侧核区域有弱绿色荧光,经抗绿色荧光蛋白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后发现此区域有红色荧光。结论Cre重组酶成功地敲除了双报告Z/EG转基因成熟小鼠大脑脚背盖背侧核局部lacZ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重组酶 基因敲除 大脑脚背侧核 免疫组织荧光染色
下载PDF
金黄地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细胞形态学及其投射神经元的确定
2
作者 刘忠浩 郑拱秋 苏国辉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用快速Golgi法研究了金黄地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LGd),观察了核内三种不同形态特征的神经元。第Ⅰ和Ⅲ型神经元分布在LGd各部分,第Ⅱ型则常见于LGd中份内侧。第Ⅰ型为多极神经元,胞体大,初级树突平滑但分支多,分支上布满了棘状和短柄的... 用快速Golgi法研究了金黄地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LGd),观察了核内三种不同形态特征的神经元。第Ⅰ和Ⅲ型神经元分布在LGd各部分,第Ⅱ型则常见于LGd中份内侧。第Ⅰ型为多极神经元,胞体大,初级树突平滑但分支多,分支上布满了棘状和短柄的圆形树突突起。第Ⅱ型胞体较小,呈梨形。树突常从一主干分出,在树突分叉处分布有丛状树突突起。第Ⅲ型胞体最小。树突数目和分支也较少,但树突突起形态多样,包括如串珠样的树突突起。第Ⅰ和Ⅱ型神经元有轴突,大部分第Ⅲ型细胞则未发现有轴突。用逆行HRP法研究了LGd的三型神经元与视皮质的联系。视皮质注入HRP,标记了第Ⅰ和Ⅱ型细胞,而第Ⅲ型神经元则不被标记,说明第Ⅰ和Ⅱ型为投射性神经元。第Ⅲ型为非投射性细胞,推论其可能为局部回路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状体背侧核 投射神经元 局部回路神经元 视皮质 金黄地鼠
下载PDF
鸡丘脑背侧核细胞构筑的观察
3
作者 曹俊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4,共4页
本实验用石蜡切片,N_■染色详细观察了6只星杂'579'成年鸡丘脑背侧核的细胞构筑。结果表明,鸡丘脑背侧核神经元密度为388 46±5494个/mm^3(平均数±标准差)。神经元胞体长、短径分别为14.79±4.29um和9.84±2.2... 本实验用石蜡切片,N_■染色详细观察了6只星杂'579'成年鸡丘脑背侧核的细胞构筑。结果表明,鸡丘脑背侧核神经元密度为388 46±5494个/mm^3(平均数±标准差)。神经元胞体长、短径分别为14.79±4.29um和9.84±2.27um。细胞体和细胞核的面积分别为133.61±65.89um^2和20.51±9.57um^2。无论是鸡丘脑背侧核神经元的密度、长、短径,还是其神经细胞体的面积在前外侧部、前内侧部,后外侧部和后内侧部四个亚核之间,差别均非常显著或显著。鸡丘脑背侧核神经元从胞体形态上可分为四边形、卵圆形、三角形和圆形四种类型,从胞体面积上可分为中型(17.70%)和小型细胞(82.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侧核 丘脑
下载PDF
延髓背侧网状核胶质细胞活化参与大鼠咬合干扰致口颌面痛觉敏感的中枢机制
4
作者 许永伟 范莹莹 +2 位作者 曹烨 陆支越 金建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9-1134,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咬合干扰去除后痛觉敏感维持模型中延髓背侧网状核(DRt)胶质细胞活化参与口颌面痛觉敏感的中枢机制。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180~2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于1%戊巴比妥钠全麻下保持开口5 min,但不粘固牙冠)、痛觉敏感维持组[... 目的探讨大鼠咬合干扰去除后痛觉敏感维持模型中延髓背侧网状核(DRt)胶质细胞活化参与口颌面痛觉敏感的中枢机制。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180~2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于1%戊巴比妥钠全麻下保持开口5 min,但不粘固牙冠)、痛觉敏感维持组[实验性咬合干扰(EOI)8 d后去除干扰]、痛觉敏感维持(EOI 8 d后去除干扰)+DRt损毁组,每组8只,行为学实验动物建模后于7、10、14 d测定各组大鼠自我赏罚行为学表现。另取9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痛觉敏感维持组(施加EOI 8 d去除EOI前)、痛觉敏感维持组6 d(施加EOI 8 d并去除EOI后6 d),每组3只,左心室灌流后取材进行DRt脑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大鼠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X-42)的免疫荧光染色,并进行半定量分析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荧光强度和荧光面积。结果EOI 10 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痛觉敏感维持组总摄食时间明显缩短(P<0.05),痛觉敏感维持+DRt损毁组总摄食时间虽较假手术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I 14 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痛觉敏感维持组总摄食时间仍明显缩短(P<0.05),而痛觉敏感维持+DRt损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痛觉敏感维持组比较,痛觉敏感维持+DRt损毁组总摄食时间明显延长(P<0.05)。免疫荧光染色半定量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痛觉敏感维持组GFAP及OX-42的荧光面积、荧光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痛觉敏感维持组6 d的GFAP荧光面积、荧光强度及OX-42荧光面积均明显增高(P<0.05);与痛觉敏感维持组相比,痛觉敏感维持组6 d的GFAP及OX-42的荧光面积、荧光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t参与了大鼠EOI模型在去除咬合干扰后痛觉敏感的维持,其中DRt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是痛觉敏感维持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干扰 口颌面痛觉敏感 延髓网状 胶质细胞
下载PDF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出投射的PHA-L顺行追踪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永静 倪衡建 +1 位作者 张璐 凌树才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显示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向内源性镇痛系统的直接传出纤维投射。方法 :将顺行追踪剂PHA - L注入大鼠单侧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术后存活 2 0天后取脑 ,连续冠状切片 ,继而对切片进行 PHA- 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发现中缝大核、... 目的 :显示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向内源性镇痛系统的直接传出纤维投射。方法 :将顺行追踪剂PHA - L注入大鼠单侧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术后存活 2 0天后取脑 ,连续冠状切片 ,继而对切片进行 PHA- 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发现中缝大核、蓝斑核、巨细胞网状核、中缝背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以及丘脑室旁核等均有阳性终末。结论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与内源性镇痛系统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联系 ,提示该核与痛觉调节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网状背侧核 PHA-1 顺行追踪 大鼠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在炎性肠病大鼠模型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辉 黄美近 +4 位作者 康亮 张炜真 汪建平 吴晓滨 Michael W.Mulholland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8-1003,共6页
目的:研究炎性肠病大鼠模型的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NV)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PAR-2)存在的情况,并阐明该受体激活的机制。方法:制备20只炎性肠病的大鼠模型中取DMNV组织检测PAR-1和PAR-2;培养新出生的大鼠DMNV原代细胞,利用钙离子荧光... 目的:研究炎性肠病大鼠模型的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NV)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PAR-2)存在的情况,并阐明该受体激活的机制。方法:制备20只炎性肠病的大鼠模型中取DMNV组织检测PAR-1和PAR-2;培养新出生的大鼠DMNV原代细胞,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AM检测PAR-1和PAR-2及各种影响因素对细胞钙内流的影响。结果:凝血酶和其类似物PARP-1可以分别激活PAR-1出现最大钙离子内流223.3%±23.5%和145.6%±17.2%;胰蛋白酶和其类似物PARP-2分别激活PAR-2出现最大钙离子内流242.7%±28.7%和236.7%±19.8%。使用1μmol/L磷脂酶C抑制剂U73312可以降低PAR-1激活的细胞钙离子内流140.1%±16.5%到20.7%±2.5%;降低PAR-2激活的钙离子内流225.4%±20.5%到45.4%±5.6%。钙离子抑制剂2APB可以降低PAR-1和PAR-2激活钙离子内流149.7%±13.4%和195.1%±21.5%分别到63.2%±4.3%和75.3%±13.5%。结论:在DMNV中存在PAR-1和PAR-2,它们激活后通过磷脂酶C激活和1,4,5-三磷酸肌醇信号通路参与进行调解钙离子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蛋白酶激活 炎性肠疾病 迷走神经运动
下载PDF
外周伤害性刺激诱导大鼠脑干内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神经元的c-fos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永静 凌树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8-171,W004,共5页
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 FOS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周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脑干内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 c- fos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在麻醉状况下将 0 .15 μl2 %荧光金注入大鼠单侧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存活5 d后用... 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 FOS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周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脑干内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 c- fos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在麻醉状况下将 0 .15 μl2 %荧光金注入大鼠单侧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存活5 d后用 1%福尔马林刺激同侧前爪、后爪和口周 ,2 h后灌注取材 ,再行 FOS免疫荧光标记。结果发现在脑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背核、线形核和中缝大核内观察到荧光金标记细胞、FOS样免疫阳性反应细胞及荧光金 / FOS双标细胞。在这四个核团中 ,双标细胞数分别占荧光金逆标神经元数的 2 5 %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 11.7% (中缝背核 )、 8.9% (线形核 )和 12 .1% (中缝大核 )。结果提示在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投射的神经元中 ,有一部分与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的调控有关 ,还有的神经元可能具有其它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伤害性刺激 大鼠 脑干 延髓网状 传入投入神经元 C-FOS 表达
下载PDF
皮下注射多聚甲醛诱导大鼠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fos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永静 凌树才 +1 位作者 倪衡建 朱鸣镝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研究外周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的Fos表达。方法 :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及Fos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均有神经元投射到延髓网... 目的 :研究外周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的Fos表达。方法 :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及Fos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均有神经元投射到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在颈髓背角浅层 ,FG Fos双标神经元分别占FG阳性神经元和Fos阳性神经元的 9.3%和 7.5 % ;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 ,FG Fos双标神经元分别占FG阳性神经元和Fos阳性神经元的 9.5 %和 14 .2 %。结论 :在颈髓背角浅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 ,部分神经元可能与伤害性刺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网状 脊髓 三叉神经脊束 荧光金 FOS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内5-羟色胺能、P物质样和脑啡肽样阳性终末的中枢起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智明 李云庆 施际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11,124,共7页
研究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大鼠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5┐羟色胺(5┐HT)能、P物质(SP)能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能投射进行了观察。将FG注入SRD后,FG... 研究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大鼠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5┐羟色胺(5┐HT)能、P物质(SP)能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能投射进行了观察。将FG注入SRD后,FG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隐核和中缝苍白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延髓网状结构的内侧部和外侧部、延髓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此外,SP样和L┐ENK样阳性神经元还见于臂旁核、背外侧被盖核和孤束核。FG逆标并呈5┐HT样、SP样或L┐ENK样阳性的双标神经元也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尤其是位于延髓中缝核团内的双标神经元数量较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SRD内的5┐HT样、SP样和L┐ENK样阳性终末主要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向SRD发出5┐HT能、SP能和L┐ENK能投射的上述核团对SRD发挥“弥漫性伤害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 脑干 延髓网状 5-羟色胺 P物质 脑啡肽 大鼠
下载PDF
外周伤害性刺激后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内μ阿片肽受体mR … 被引量:1
10
作者 凌树才 李云庆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55-159,共5页
既往的电生理研究资料表明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在处理伤害性信息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用地高辛标记的μ阿片肽受体cDNA探针,对大鼠SRD部位进行分子原位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给予外周伤害性刺激的情况下,SRD... 既往的电生理研究资料表明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在处理伤害性信息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用地高辛标记的μ阿片肽受体cDNA探针,对大鼠SRD部位进行分子原位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给予外周伤害性刺激的情况下,SRD中就存在的一定数量的表达μ阿片肽受体mRNA的神经元,它们大多数为中小型神经元,在给予外周伤害性刺激后 SRD中表达μ阿片肽受体mRNA的神经元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调节 延髓 网状 阿片肽受体
下载PDF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永静 凌树才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ubnucleusreticularisdorsalisSRD)是最近几年发现的在伤害信息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核团。该处的神经元能特异性或优先性地被来自全身各部位的机械性、温度性及化学性刺激激活...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ubnucleusreticularisdorsalisSRD)是最近几年发现的在伤害信息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核团。该处的神经元能特异性或优先性地被来自全身各部位的机械性、温度性及化学性刺激激活,并能准确地编码电、温度及机械性刺激的强度。SRD与脊髓之间存在往返投射,被认为是弥散型伤害抑制性控制现象的基础。本文就SRD的形态学及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网状 形态学 电生理
下载PDF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荧光金逆行追踪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永静 凌树才 田美玲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将荧光金注入单侧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进行该部位的传入投射研究。结果发现:在脊髓后角Ⅰ层、Ⅲ~Ⅳ层、Ⅹ层背侧有阳性标记细胞;中缝大核、线性核、中缝背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室旁核等均有较多的标记细胞。表明延髓网状背... 将荧光金注入单侧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进行该部位的传入投射研究。结果发现:在脊髓后角Ⅰ层、Ⅲ~Ⅳ层、Ⅹ层背侧有阳性标记细胞;中缝大核、线性核、中缝背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室旁核等均有较多的标记细胞。表明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与内源性镇痛系统和脊髓之间有广泛的联系,提示该核与痛觉调节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网状 传入投射 荧光金 逆行追踪 大鼠
下载PDF
延髓背侧网状亚核──一个和伤害感受有关的重要结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兵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延髓网亚 针刺疗法 镇痛 吗啡 疼痛
下载PDF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内μ阿片肽受体和脑啡肽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1
14
作者 凌树才 李云庆 施际武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443-445,448,共4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正常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内的μ阿片肽受体(MOR)、L-ENK和M-ENK阳性结构的分布。结果显示:(1)该核内有较丰富的MOR阳性胞体和树突样结构分布;(2)SRD内L-ENK阳...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正常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内的μ阿片肽受体(MOR)、L-ENK和M-ENK阳性结构的分布。结果显示:(1)该核内有较丰富的MOR阳性胞体和树突样结构分布;(2)SRD内L-ENK阳性胞体的分布密度为中等,主要由中小型的神经元构成,并见有较多的L-ENK阳性终末;(3)SRD内M-ENK阳性终末的分布很密集,偶见少量胞体。上述结果说明和ENK在该核内的分布是相互匹配的,提示SRD是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靶区。另对SRD神经元内上述物质的功能和意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网状 阿片肽 受体 脑啡肽
下载PDF
谷氨酸受体在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内的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凌树才 田美玲 +1 位作者 高永静 邱梅红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66-368,共3页
谷氨酸是哺乳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为了探讨谷氨酸是否作用于延髓网状背核的神经元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 7种亚型 ( m Glu R1-7)以及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中的 N-甲基 -天门冬氨酸 1型受体 ( NM-DA... 谷氨酸是哺乳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为了探讨谷氨酸是否作用于延髓网状背核的神经元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 7种亚型 ( m Glu R1-7)以及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中的 N-甲基 -天门冬氨酸 1型受体 ( NM-DAR1)在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内分布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几种谷氨酸受体的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定位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上。在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可以观察到 m Glu R5、m Glu R7和 NMDAR1这 3种受体亚型的免疫阳性神经元 ,其中 m Glu R7免疫阳性结构主要为终末样结构 ,而 NMDAR1免疫阳性结构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胞体。在该核内未见 m Glu R2 -3、m Glu R4以及 m Glu R6等受体亚型的免疫阳性神经元。研究结果表明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是谷氨酸的作用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网状 谷氨酸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微量海人藻酸刺激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后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c-fos的表达
16
作者 凌树才 李云庆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7-241,I004,共5页
为了观察起自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下行投射对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将微量海人藻酸注入大鼠SRD中,致SRD神经元兴奋,在SRD下行通路的作用部位引起c-fos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 为了观察起自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下行投射对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将微量海人藻酸注入大鼠SRD中,致SRD神经元兴奋,在SRD下行通路的作用部位引起c-fos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在注射后30min,脊髓灰质内出现Fos阳性神经元,1.5~2h时达高峰,4h后明显减少。在高峰期,同一脊髓节段的不同板层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不同:Ⅰ、Ⅱ层>Ⅲ、Ⅳ层>Ⅴ~ⅩⅡ、Ⅹ层,Ⅷ、Ⅸ层中偶见。Vc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出现时间和分布与脊髓后角相似。上述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网状 海人藻酸 C-FOS Vc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通路上的分布
17
作者 高永静 凌树才 倪衡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通路上的分布。 方法 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和荧光金 (FG)逆行追踪法相结合方法。 结果 在脊髓后角Ⅰ层、Ⅹ层以及中缝背核、中缝线...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通路上的分布。 方法 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和荧光金 (FG)逆行追踪法相结合方法。 结果 在脊髓后角Ⅰ层、Ⅹ层以及中缝背核、中缝线形核、中缝隐核等处有不同比例的NOS FG双标神经元 ,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存在较多NOS单标和FG单标神经元 ,但未见NOS FG双标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阳性神经元 延髓网状 荧光金 脑干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邻接的外侧网状结构的传出投射——WGA-HRP顺行追踪研究(中脑核—丘脑投射通路研究之二)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百忍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41-51,127,共12页
在已探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的背内侧部(Vodm)及邻接的网状结构(LRF)投射的基础上,本文作者用WGA—HRP顺行标记法追踪了Vodm和其邻接的LRF传出投射的终止部位,以期探索Vme—丘脑通路中第三级神经元的... 在已探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的背内侧部(Vodm)及邻接的网状结构(LRF)投射的基础上,本文作者用WGA—HRP顺行标记法追踪了Vodm和其邻接的LRF传出投射的终止部位,以期探索Vme—丘脑通路中第三级神经元的所在。结果发现Vodm及邻接的LRF除投射到一些脑神经运动核、臂旁核、下橄榄主核腹肢内端外,还发现了前人未曾注意到的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内缘存在且向腹侧伸延的一个带状区内有浓密的标记终末终止。此标记终末带区在上橄榄核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以及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背内侧部等处增大,而上橄榄核背侧及三叉运动核腹侧的终末区以往并无人注意到在此有与之相应的核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脊束 网状结构 沿三叉神经感觉主内缘伸延的标记终末带 WGA—HRP顺行追踪 大鼠
下载PDF
微量海人酸注入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诱导的Fos表达及其与NADPH-d的共存(英文)
19
作者 高永静 凌树才 倪衡建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网状背侧亚核的功能传出通路及该通路上NADPH d的分布。 方法 :将微量海人酸注入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2h后灌注 ,脑片进行NADPH d组织化学和Fos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中缝背核 (DR)、中缝大核 (NR... 目的 :研究大鼠网状背侧亚核的功能传出通路及该通路上NADPH d的分布。 方法 :将微量海人酸注入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2h后灌注 ,脑片进行NADPH d组织化学和Fos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中缝背核 (DR)、中缝大核 (NRM )、蓝斑 (L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 (vlPAG)和下丘脑室旁核。Fos/NADPH d双标细胞主要分布于巨细胞网状核、下丘脑室旁核和中缝大核。 结论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与脊髓上中枢存在广泛的功能联系 ,而且在延髓网状背侧亚核的功能传出通路上有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海人酸注入 大鼠 延髓网状 FOS NADPH-D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SNAP94847经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对焦虑大鼠胃黏膜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颜君 郭菲菲 +7 位作者 张娜娜 李俊姝 姚守恒 任翔 王怡茹 马鑫奇 尚高昊 刘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8-987,共10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受体1(MCHR1)拮抗剂SNAP94847能否作用于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VTA-DMV)神经通路,进而参与调控大鼠应激性焦虑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V... 目的:探究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受体1(MCHR1)拮抗剂SNAP94847能否作用于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VTA-DMV)神经通路,进而参与调控大鼠应激性焦虑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VTA-DMV的MCHR神经通路(n=10);采用单细胞外放电记录法检测大鼠VTA微量注射MCH或SNAP94847对多巴胺(DA)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n=30);1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生理盐水(NS)组、焦虑+NS组和焦虑+SNAP94847组,观察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后大鼠行为学变化、胃黏膜炎症损伤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n=6);24只焦虑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损毁+NS组、假损毁+SNAP94847组、电损毁+NS组及电损毁+SNAP94847组,观察电损毁DMV后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对胃黏膜炎症损伤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n=6)。结果: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TA可见部分MCHR和荧光金双重标记神经元;MCH可改变大鼠VTA内DA神经元放电活动,且对焦虑模型大鼠的影响更显著(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焦虑+SNAP94847组进入闭合臂次数和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焦虑模型大鼠炎症标志物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可显著减轻焦虑模型大鼠胃黏膜炎症损伤(P<0.05);与假损毁+SNAP94847组相比,电损毁+SNAP94847组焦虑模型大鼠CAT活性和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MPO活性及MDA、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VTA-DMV的MCH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应激所致焦虑大鼠胃黏膜炎症损伤及焦虑样行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盖区 迷走神经运动 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 SNAP94847 焦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