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背侧Barton骨折效果对比
1
作者 邓有清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3期23-2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背侧Bart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背侧Barton骨折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择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 目的:对比分析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背侧Bart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背侧Barton骨折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择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采用T形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与解剖学结构恢复情况,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与解剖学结构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Barton骨折可显著改善腕关节解剖学结构,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生物力学方面,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外固定支架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背侧barton骨折
下载PDF
微创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腕背侧Barton骨折12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建民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632-633,共2页
Barton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6.7%,它是指通过部分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腕关节伴随远端骨折片向掌侧或背侧产生不同程度的移位。由于Barton骨折为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斜形骨折,属不稳定型骨折,手法复位后往... Barton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6.7%,它是指通过部分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腕关节伴随远端骨折片向掌侧或背侧产生不同程度的移位。由于Barton骨折为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斜形骨折,属不稳定型骨折,手法复位后往往造成骨折的再移位。因而许多作者主张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背侧Barton骨折由于腕关节背侧结构的特殊性,内固定处理较掌侧骨折更为复杂。现将本院近年收治的12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ton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外固定支架 桡骨远端关节面 桡骨远端骨折 微创 不稳定型骨折
下载PDF
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3
作者 张盼 赵庆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2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记录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检查指标(掌倾角、尺偏... 目的探讨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2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记录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检查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采用DASH评分和Mayo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2(9.0±1.3)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无切口感染、肌腱断裂、重度神经损伤及骨折复位丢失、继发移位、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9~14(10.8±1.5)周。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桡屈患侧小于健侧(P<0.05),背屈、掌屈、尺屈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指标: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2~34(10.2±9.6)分;Mayo评分64~98(85.4±12.7)分,优良率16/20。结论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及稳定的内固定效果,患者能早期进行腕关节锻炼,更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微型钢板 掌、
下载PDF
累及背侧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的骨折线地图特征:螺钉有效固定治疗术后移位
4
作者 胡流超 罗毅文 吴志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0,共7页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深入研究累及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发生术后移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提高复位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CT影像桡骨远端背侧骨折块数量1,2,3块及以上分别记为Ⅰ,Ⅱ,Ⅲ型骨折,分别绘制骨折线地图,分析其背侧骨折线形态特征。对存在乙状切迹背侧骨折的患者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和无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和术后CT解剖参数。结果与结论:①对AO/OTA分型C型累及背侧关节面145例患者进行骨折线地图分析,其中根据背侧骨折块数量:Ⅰ型25例(17.2%)、Ⅱ型82例(56.6%)、Ⅲ型38例(26.2%);骨折线地图显示Ⅰ型骨折块骨折线主要累及乙状切迹,Ⅱ型主要累及乙状切迹和lister结节,Ⅲ型则累及乙状切迹、lister结节和桡侧柱背侧。145例患者中86.2%(125/145例)累及乙状切迹,其中Ⅲ型累及比例高达94.7%(36/38例),Ⅱ型88.0%(72/82例),Ⅰ型68%(17/25例)。②76例AO/OTA分型C型累及乙状切迹背侧患者纳入进一步研究,其中术后未移位组65例,移位组11例;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术前CT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边长(d1)、尺侧边长(d2)、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高度(d4)和钢板距桡骨尺侧边缘距离(d5)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累及下尺桡关节占比[d2/(d2+d3)]、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关节面占比(s1/s2)、尺侧螺钉尾端距背侧乙状切迹边缘的距离(d6)和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螺钉固定的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乙状切迹骨块螺钉固定的数量是影响尺背侧乙状切迹骨块移位唯一的危险因素(P<0.05)。④提示在累及桡骨背侧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中,Ⅱ型最常见,Ⅲ型和Ⅰ型次之,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而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其受下尺桡关节韧带影响易发生术后移位,术中至少1枚有效螺钉固定能降低其移位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乙状切迹骨块 钢板 内固定 骨折线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研究
5
作者 马文灿 施晓青 穆中杰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及与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术前手术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及与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术前手术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19例)和未移位组(61例),比较移位组和未移位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CT影像学特征指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间相关性。结果移位组术前总移位距离显著大于未移位组(P<0.05);移位组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显著小于未移位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正相关(P<0.05);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负相关(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与多种CT影像学特征指标有关;同时随术前总移位距离增加、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缩小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风险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手术 关节内骨块移位 危险因素 CT
下载PDF
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6
作者 欧星 张明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5-0008,共4页
研究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 研究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钢板内固定术 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潘汝南 唐承杰 +3 位作者 贾军锋 李峰 刘晶晶 蒋柒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20-725,共6页
目的探究桡骨远端骨折(DRF)内固定后出现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骨科收治的225例DR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集(158例)和验证集(67例),训练集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背侧关节内骨块的移动距... 目的探究桡骨远端骨折(DRF)内固定后出现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骨科收治的225例DR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集(158例)和验证集(67例),训练集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背侧关节内骨块的移动距离分为移位组(41例)和未移位组(11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效能。结果移位组骨折AO分型构成比、骨质疏松患者比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及DASH评分高/长于未移位组,而术后使用外固定患者比例、术后3个月握力低于未移位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AO分型为C3型、合并骨质疏松、术后12个月VAS评分≥2分、术后3个月DASH评分≥18分是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列线图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95%CI:0.786~0.915,P<0.01)和0.851(95%CI:0.641~0.903,P<0.01),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AO分型为C3型、合并骨质疏松、术后12个月VAS评分≥2分、术后3个月DASH评分≥18分是导致DRF患者内固定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区分度较好,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关节内骨块移位
下载PDF
掌侧与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白勇鑫 周超 +3 位作者 范天昌 刘贵聪 胡军 周维山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86-588,593,共4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及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武警西藏总队医院2016-06至2021-06收治的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59例,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移位趋势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31例)...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及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武警西藏总队医院2016-06至2021-06收治的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59例,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移位趋势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31例)和背侧入路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后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偏角、术后1个月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腕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后掌倾角、桡骨高度及尺偏角、住院天数及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掌侧组(85.50±11.21)min短于背侧组(94.75±15.55)min,术中出血量掌侧组(125.54±28.78)ml大于背侧组(110.78±25.7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近期并发症比较,掌侧组正中神经损伤4例,多于背侧组,但是肌腱损伤率少于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桡动脉损伤、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远期并发症及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移位趋势选择不同入路均能有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恢复腕关节稳定性,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入路 入路
下载PDF
背侧钢板辅助固定桡骨远端月骨窝背侧骨折块
9
作者 钱军 江开明 +2 位作者 苏坤智 林俊宏 方美园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背侧钢板辅助固定桡骨远端月骨窝背侧骨折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背侧钢板辅助固定30例桡骨远端月骨窝背侧骨折块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68(48.7±5.6)岁;骨折参照Doi分型:3块型24例,4块... 目的:探讨背侧钢板辅助固定桡骨远端月骨窝背侧骨折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背侧钢板辅助固定30例桡骨远端月骨窝背侧骨折块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68(48.7±5.6)岁;骨折参照Doi分型:3块型24例,4块型6例。术中透视背侧钢板固定前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度数,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3(11.3±0.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4~5(4.7±0.8)个月。背侧钢板固定前、后桡骨远端掌倾角中位数(P25,P75)分别为5.30°(4.85°,6.03°)、12.45°(11.98°,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Gartland和Werley评分(1.1±0.4)分,优27例,良3例。结论:背侧钢板辅助固定有利于月骨窝背侧骨折块的复位和掌倾角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钢板 月骨窝 骨折
下载PDF
掌侧单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AO 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梁成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90-93,共4页
分析掌侧单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的AO分型为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背侧移位桡骨远端C2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乙组(掌侧单钢板内固定);甲组(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比组间疗效。结果:相比甲组,乙组手术操作、术... 分析掌侧单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的AO分型为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背侧移位桡骨远端C2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乙组(掌侧单钢板内固定);甲组(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比组间疗效。结果:相比甲组,乙组手术操作、术后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更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术后1、6个月评分、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背侧移位桡骨远端C2型骨折采用掌侧单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以提高患者的Cooney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指标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荐以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钢板内固定 移位C2型桡骨远端 不稳定型骨折 关节僵硬 神经损伤。
下载PDF
掌侧入路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路 沈忆新 +6 位作者 桂召柳 郭哲 赵广超 王辉 权良忠 童立 陈辉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898-1899,共2页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手术治疗掌侧Barton骨折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69岁,平均41岁,新鲜骨折25例,陈旧骨折5例。采用"T"钢板固定内固定23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7例。[结果]随访11...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手术治疗掌侧Barton骨折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69岁,平均41岁,新鲜骨折25例,陈旧骨折5例。采用"T"钢板固定内固定23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7例。[结果]随访11~40个月(平均28个月),掌倾角、尺偏角、腕掌关节半脱位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照Garland-Werley功能评估标准:优21,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掌侧Barton骨折手法复位容易,外固定维持复位位置较难,应早期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ton骨折 内固定 钢板
下载PDF
掌侧与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51
12
作者 张屹 杨拓 +4 位作者 李辉 邓桢翰 杨烨 曾超 雷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560-3566,共7页
背景:掌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用的钢板置入固定形式,其固定后并发症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有争议。目的:比较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以及手工... 背景:掌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用的钢板置入固定形式,其固定后并发症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有争议。目的:比较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2年8月25日。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掌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比较的临床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使用RevMan 5.2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12个,累计952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种入路钢板置入固定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掌侧入路置入钢板置入固定比背侧入路置入钢板固易发生神经病变[相对危险度=2.19,95%置信区间:1.27-3.76,P<0.05]与腕管综合征[相对危险度=4.56,95%置信区间(1.02-20.44),P<0.05],较少发生肌腱刺激症[相对危险度=0.38,95%置信区间(0.17-0.86),P<0.05]。结果说明,与掌侧入路钢板置入相比,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后并发神经病变与腕管综合征的概率较低,而肌腱刺激症则较高,而其他并发症两者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桡骨远端骨折 并发症 入路 入路 固定 神经性病变 腕管综合征 肌腱刺激症 总体并发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董红 何杨 +3 位作者 张平方 张辉 王建民 赵宇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5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80例腕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背侧入路组(n = 40)和掌侧入路组(n = 40)。背侧... 目的探讨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80例腕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背侧入路组(n = 40)和掌侧入路组(n = 40)。背侧入路组给予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掌侧入路组给予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掌侧入路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且掌侧入路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背侧入路组(P < 0.05)。掌侧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比背侧入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掌侧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背侧入路比较,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其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疼痛,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舟骨骨折 入路 入路 微创 加压螺钉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的治疗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爱学 黄富国 +3 位作者 岑石强 王荣诗 尚峥辉 牛学强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患者10例,根据Hasting分型进行分类,分别采用保守与手术治疗,积极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结果... 目的:探讨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患者10例,根据Hasting分型进行分类,分别采用保守与手术治疗,积极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1.8个月。根据近指间关节骨折脱位Ishi-da-Ikuta评分系统,优良率70%;影像评价骨折复位良好、一期愈合;短期并发症少。结论:无论保守或手术治疗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解剖复位是治疗的关键,术后积极进行康复锻炼,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 近指间关节 骨折脱位 疗效
下载PDF
孟氏骨折伴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的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武文臣 马保臣 赵军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 对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的原因 ,临床表现 ,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自 1 990年~ 2 0 0 0年 5月共诊治了 6例患者 ,均为儿童。新鲜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3例 ,切开复位尺骨钢板内固定 2例 ,均未做神经探查 ;陈旧... 目的 对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的原因 ,临床表现 ,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自 1 990年~ 2 0 0 0年 5月共诊治了 6例患者 ,均为儿童。新鲜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3例 ,切开复位尺骨钢板内固定 2例 ,均未做神经探查 ;陈旧性骨折尺骨畸形矫正 +神经探查 1例。结果 新鲜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5例均自行恢复 ,陈旧性骨折畸形矫正神经探查者术后半年恢复肌力 3级。结论 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大多数为神经牵拉伤经观察保守治疗能够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骨折 桡神经骨间支损伤 MONTEGGIA骨折 神经外科手术 桡神经 治疗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亮 邹宁 +4 位作者 周健伟 梁钟鸣 胡玉平 王兴元 刘磊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评价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从而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临床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0具桡骨远端标本,制作成背侧移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并分为每对2...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评价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从而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临床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0具桡骨远端标本,制作成背侧移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并分为每对2块,随机采用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将固定好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 a)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固定与背侧钢板固定的应力强度、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采用两种不同钢板固定,其扭转力学性能,扭矩和扭转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将固定好的两种标本进行轴向破坏力学测试,极限强度及骨吸收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实验结果与组合杆应力理论分析相比较仅相差6%,佐证了实验应力分析的正确性。结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两者相当,背侧钢板固定略占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临床手术角度考虑一般采用掌侧钢板固定,简单、方便、实用、疗效较好,是行之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钢板固定 钢板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桡骨远端背侧粉碎骨折的T形钢板治疗 被引量:9
17
作者 潘垚 高洪 张长青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背侧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粉碎的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手法复位失败的背侧粉碎桡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2个月(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背侧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粉碎的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手法复位失败的背侧粉碎桡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2个月(6~13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52d(49~56d),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伸指受限等并发症。根据Colles骨折的改良Green and O'Brien临床评定标准综合评定,优17例,良6例。结论对于手法复位失败的背侧粉碎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背侧T形钢板内固定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粉碎 钢板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入路的选择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明 蔡郑东 华莹奇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比较掌背侧入路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桡骨骨折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腕... 目的:比较掌背侧入路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桡骨骨折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功能、一般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侧入路组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7.1%,背侧入路组为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背侧入路组比较,掌侧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开始活动时间较早,术中出血量较少,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入路 入路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与背侧入路的手术治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姚铿 谭宇顺 +1 位作者 陈洪海 张跃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合理入路。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59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掌侧与背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型钢板内固定术治术,比较两种方法疗效。结果背侧组优18例,良12例,可8例,优良率79%;掌侧组优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合理入路。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59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掌侧与背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型钢板内固定术治术,比较两种方法疗效。结果背侧组优18例,良12例,可8例,优良率79%;掌侧组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术后形态、功能康复好,并发症少,是首选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入路 入路 疗效
下载PDF
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近侧指间关节背侧脱位伴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晓明 郑远圆 +1 位作者 王晓峰 陈宏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668-669,共2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近侧指间关节背侧脱位伴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闭合性近侧指间关节背侧脱位伴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的患者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指体用微型支具或石膏托固定3~4周,并进行功能恢复性锻炼。结...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近侧指间关节背侧脱位伴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闭合性近侧指间关节背侧脱位伴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的患者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指体用微型支具或石膏托固定3~4周,并进行功能恢复性锻炼。结果 20例均获随访,时间3~6个月。X线片示骨折复位愈合、关节在位。近侧指间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伸0~20(18±1)°,屈30~90(68±5)°;被动屈伸活动范围:伸5~20(15±2)°,屈50~100(78±8)°。结论内固定手术治疗闭合性近侧指间关节背侧脱位伴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 基底骨折 脱位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