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振宙 侯树勋 +2 位作者 商卫林 宋科冉 吴闻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58例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封闭术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慢性腰痛患...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58例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封闭术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慢性腰痛患者,其中45例接受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术治疗组),其余13例接受药物、理疗及认知治疗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封闭前、封闭后、治疗后l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记录患者腰痛及牵涉痛的VAS评分,术后12个月时行腰椎MacNab功能评分评估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腰痛缓解率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l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保守治疗组封闭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但均明显高于封闭后VAS评分(P〈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及牵涉痛疼痛缓解率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术后1年随访MacNab功能评分:手术治疗组优27例,良17例,可l例;保守治疗组可6例,差7例。结论: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 内窥镜 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 小关节综合征
下载PDF
带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群武 廖进民 +1 位作者 吕端远 谢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9-212,共4页
足背内侧皮神经高位分支2例黄群武①廖进民①吕端远①谢华①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下肢标本时,发现足背内侧皮神经在小腿外侧肌群内或其深筋膜深面分为内、外侧支,同时伴有足背中间皮神经缺如。为积累资料,现报道如下。左下肢:腓浅神... 足背内侧皮神经高位分支2例黄群武①廖进民①吕端远①谢华①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下肢标本时,发现足背内侧皮神经在小腿外侧肌群内或其深筋膜深面分为内、外侧支,同时伴有足背中间皮神经缺如。为积累资料,现报道如下。左下肢:腓浅神经在腓骨颈处起于腓总神经,穿腓骨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内侧皮神经 皮神经 营养血管 筋膜皮瓣
下载PDF
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缺损创面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玉兵 徐永清 +1 位作者 吕凤 陆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4 年 1 月- 2007 年 7 月,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缺损创面 11 例。男 8 例,女 3 例;年...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4 年 1 月- 2007 年 7 月,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缺损创面 11 例。男 8 例,女 3 例;年龄 18 ~ 55 岁。重物砸伤 9 例,交通伤 2 例。其中单纯足背远端皮肤缺损、肌腱外露 4 例;第 1 跖骨头及其邻近足背皮肤缺损、骨外露 6 例;第 3、4 足趾毁损、足背远端皮肤缺损并骨外露 1 例。缺损范围为 3 cm × 3 cm ~ 7 cm × 5 cm。术中切取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大小为 4 cm × 4 cm ~ 8 cm × 6 cm。供区采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 11 例皮瓣均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 10 例植皮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 例植皮部分坏死,经外踝上皮瓣修复后愈合。11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 ~ 12 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患足均能正常负重行走,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结论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是修复足背远端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软组织损伤 修复
下载PDF
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运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振宙 商卫林 +2 位作者 宋科冉 吴闻文 侯树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0-586,共7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慢性腰痛患者45例,经2次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 目的:前瞻性研究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慢性腰痛患者45例,经2次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采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记录不同时间点患者腰痛及牵涉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包括封闭前、封闭后、术后1天、3个月、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评估术后12个月时腰椎MacNab功能评分。结果:术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均明显降低(P<0.01),而与封闭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无明显差异。1年随访MacNab功能评分:优27例,良17例,可1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 内窥镜 腰椎 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下载PDF
创伤痛对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及尾状核单位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文颖 佟振清 黄彰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65-267,共3页
临床多种伤病伴随有持续性疼痛及痛觉过敏。我们以往工作曾证明,截肢造成的持续创伤性病传入信息,能改变脑内主要痛觉感受区——丘脑束旁核(Pf) 神经元的电活动,表现为对痛的敏感性增强。本研究目的是用同一类创伤痛动物模型,观察在持... 临床多种伤病伴随有持续性疼痛及痛觉过敏。我们以往工作曾证明,截肢造成的持续创伤性病传入信息,能改变脑内主要痛觉感受区——丘脑束旁核(Pf) 神经元的电活动,表现为对痛的敏感性增强。本研究目的是用同一类创伤痛动物模型,观察在持续性疼痛过程中,脑内中枢的两个与痛觉调制有关的(镇痛)核团——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和尾状核(Cd)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参照对比痛阈变化规律,以探讨慢性痛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疼痛 下丘脑 背内侧核 尾状核
下载PDF
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姚海波 李文庆 +2 位作者 朱小弟 李楚炎 张国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了解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血供基础,为足背内侧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观察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血供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血供主要源于以下4个方面:(1)内踝... 目的了解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血供基础,为足背内侧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观察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血供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血供主要源于以下4个方面:(1)内踝前动脉的足背内侧皮穿支;(2)跗内侧动脉发向足背内侧的皮穿支;(3)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和足底内侧深支向足背内侧发出的皮穿支;(4)[足母]趾胫侧底动脉沿[足母]展肌上缘发出的皮穿支。结论根据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解剖学特点,可设计足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足内侧筋膜蒂皮支链皮瓣2种类型的带蒂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内侧动脉网 血管解剖 外科皮瓣 隐神经
下载PDF
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及腹内侧区对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丽 刘磊 徐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9-444,共6页
在44 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健康成年家兔上, 观察电、化学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dMNF) 和腹内侧区(vMNF) 对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1) 长串电脉冲刺激dMNF引起颏舌肌和膈肌肌... 在44 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健康成年家兔上, 观察电、化学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dMNF) 和腹内侧区(vMNF) 对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1) 长串电脉冲刺激dMNF引起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强;(2) 短串电脉冲刺激dMNF, 当刺激落位于吸气相时, 引起颏舌肌和膈肌在吸气相的肌电活动延长, 当刺激落位于呼气相时, 引起颏舌肌和膈肌在呼气相的肌电活动提前终止;(3) 长串电脉冲刺激vMNF使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明显被抑制;(4) 短串电脉冲刺激vMNF, 当刺激落位于吸气相时, 引起颏舌肌和膈肌在吸气相的肌电活动提前终止, 当刺激落位于呼气相时, 引起颏舌肌和膈肌在呼气相的肌电活动延长;(5) 在dMNF和vMNF分别微量注射谷氨酸钠, 其效应与电刺激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提示:dMNF和vMNF均参与对颏舌肌肌电活动的调节,从而对上呼吸道阻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核 背内侧区 腹内侧区 颏舌肌 膈肌 肌电
下载PDF
丘脑背内侧核损毁对帕金森病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范玲玲 丁书平 +3 位作者 沈国民 胡志红 任爱红 邓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2-1388,共7页
目的:探讨丘脑背内侧核(MD)损毁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 PFC)锥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阐明MD在PD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注射损毁黑质致密部(SNc)复制PD大鼠模型,在大鼠脑中注射鹅膏蕈... 目的:探讨丘脑背内侧核(MD)损毁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 PFC)锥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阐明MD在PD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注射损毁黑质致密部(SNc)复制PD大鼠模型,在大鼠脑中注射鹅膏蕈氨酸(IBO)损毁MD。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Nc损毁组(PD模型组)、MD损毁组(MD中注射IBO)和SNc+MD联合损毁组(SNc损毁后1周损毁同侧MD),每组6只。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SNc和腹侧被盖区(VTA)中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尼氏染色判断电生理记录点的位置和MD损毁情况。观察各组大鼠m PFC中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放电间隔(ISI)的变异系数和放电形式。结果:注射6-OHDA后,PD模型组大鼠损毁侧SNc中多巴胺神经元完全消失,同侧VTA中多巴胺神经元数较对侧明显减少(P<0.01);与正常组比较,SNc损毁组大鼠m PFC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明显升高(P<0.05),放电形式趋于爆发式活动(P=0.001),平均ISI变异系数增加(P<0.01);MD损毁2周后,SNc损毁组大鼠m PFC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爆发式放电增多(P<0.01),平均ISI的变异系数增加(P<0.01);与正常组比较,SNc+MD联合损毁组大鼠m PFC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爆发式放电增多(P<0.01),平均ISI的变异系数增加(P<0.01)。结论:MD对m PFC神经元的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MD的功能改变可能是PD病理生理过程中m PFC神经活动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内侧前额叶皮层 锥体神经元 丘脑背内侧核 电生理
下载PDF
中枢运动性疲劳应激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神经元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定一 刘鸿宇 +2 位作者 杨桂姣 白莉芳 张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240-241,共2页
背景: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种应激源,必然会引起脑内某些神经核团物质和功能的变化,哪些核团与运动性疲劳关系密切,哪些物质介导了疲劳的中枢神经功能和/或结构的改变,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神经元中一氧化氮合... 背景: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种应激源,必然会引起脑内某些神经核团物质和功能的变化,哪些核团与运动性疲劳关系密切,哪些物质介导了疲劳的中枢神经功能和/或结构的改变,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神经元中一氧化氮合酶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材料:实验于2003-10/2004-01在中北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择雄性W ister大鼠20只,清洁级。干预: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每天经大运动量游泳达到力竭状态,并连续4周,制成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造模完成后用ABC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神经元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状况,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单位视野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个数、阳性物面积和灰度。结果:疲劳组下丘脑腹腔内侧核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数量为(25.25±7.35)个/视野,显著大于对照组(9.70±3.20)个/视野(P <0.001);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物面积为(3867.75±1940.41)μm2/视野,显著大于对照组(750.13±579.88)μm 2/视野(P<0.001);疲劳组背内侧核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数量为(30.25±7.87)个/视野,显著大于对照组(14.00±4.99)个/视野(P <0.001);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物面积为(4512.06±1243.93) μm 2/视野,显著大于对照组(782.46±711.46)μm 2/视野(P <0.001)。结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神经元中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与中枢运动性疲劳的形成密切相关,一氧化氮可能在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对疲劳应激反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应激 下丘脑 腹内侧核 背内侧核 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下载PDF
大鼠杏仁体及丘脑背内侧核至额前皮质各区的纤维投射: HRP 逆行示踪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岳涛 王绍坤 郭连魁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81-83,共3页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法,对大鼠杏仁体及丘脑背内侧核至额前皮质各区的纤维投射进行了研究。将HRP分别导入右侧额前皮质各区,同侧丘脑背内侧核可见密集的标记细胞,并有局部定位关系;杏仁体的标记细胞主要见于同侧...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法,对大鼠杏仁体及丘脑背内侧核至额前皮质各区的纤维投射进行了研究。将HRP分别导入右侧额前皮质各区,同侧丘脑背内侧核可见密集的标记细胞,并有局部定位关系;杏仁体的标记细胞主要见于同侧基底外侧核和外侧核,其次见于同侧基底内侧核及皮质核,少量见于前杏仁核区和皮质杏仁移行区,间介核和中央核中未见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在杏仁体的分布随导药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前皮质 杏仁核 丘脑背内侧核 辣根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痛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彰海 佟振清 孙文颖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0-23,共4页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SD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DMH)病敏神经元的放电。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后观察到:(1)DMH痛兴奋单位的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的频率明显减少。且痛诱发放电的时程明显缩短;(2)DMH痛抑制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增...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SD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DMH)病敏神经元的放电。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后观察到:(1)DMH痛兴奋单位的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的频率明显减少。且痛诱发放电的时程明显缩短;(2)DMH痛抑制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增加,并解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抑制效应。上述结果提示:DMH参与针刺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背内侧核 痛敏神经元 电针疗法
下载PDF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东柱 周祥吉 +2 位作者 孔祥鹏 高学建 杨富强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组织缺损19例,其中逆行皮瓣17例,顺行皮瓣2例。结果19例皮瓣均成活,皮瓣远端无坏死,4例逆行皮瓣发生静脉危象... 目的探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组织缺损19例,其中逆行皮瓣17例,顺行皮瓣2例。结果19例皮瓣均成活,皮瓣远端无坏死,4例逆行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局部换药后存活。随访6-12月,皮瓣感觉均恢复。结论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丰富,皮瓣质地柔软有弹性,并有一定的感觉,是修复足前部特别是第一跖趾关节外露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背内侧皮神经 足损伤
下载PDF
鸣禽惊吓叫声与刺激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诱发叫声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静 李东风 蒋锦昌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 (DM )是发声的基本中枢 .刺激DM核团诱发叫声的语图表现为单柱状 ,频率可高达 1 2 0 0 0Hz以上 .在语图中表现出具鸣肌特性的噪音与乐音相混合 .刺激左、右侧DM诱发的叫声 ,各项声学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不同... 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 (DM )是发声的基本中枢 .刺激DM核团诱发叫声的语图表现为单柱状 ,频率可高达 1 2 0 0 0Hz以上 .在语图中表现出具鸣肌特性的噪音与乐音相混合 .刺激左、右侧DM诱发的叫声 ,各项声学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不同种类的鸟之间在波形、频带范围上则有不同 .惊吓叫声的语图也表现为柱状、各个频带所在的范围较宽、乐声与噪声共存等特点 ,但不同种类的鸟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这表明惊吓叫声与刺激DM核团诱发的叫声具有种属差异 ,但同种之间有相似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吓叫声 诱发叫声 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 鸣禽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丘脑背内侧核痛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丽萍 马骋 +3 位作者 项晓人 何崇 刘志诚 王玲玲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3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MD是否参与电针和内脏病信息的传递。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和内脏痛对大鼠MD诱发放电的影响;电针对内脏痛刺激诱发的大鼠MD痛放电的影响,并均以外踝为非穴位对照。结果:电针和内脏病均可在MD... 目的:探讨MD是否参与电针和内脏病信息的传递。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和内脏痛对大鼠MD诱发放电的影响;电针对内脏痛刺激诱发的大鼠MD痛放电的影响,并均以外踝为非穴位对照。结果:电针和内脏病均可在MD引导出诱发放电;电针可明显抑制内脏病诱发的MD痛放电,并具明显的穴位特异性。结论:MD不仅接受针刺信息的传递,也接受痛信息的传递,并且在针刺镇痛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大鼠 丘脑背内侧核 痛敏神经元放电 疼痛 针灸疗法 实验
下载PDF
兴奋和抑制下丘脑背内侧核对大鼠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巧琼 赵乐章 +5 位作者 韩要武 钟明奎 张瑾 章功良 李春华 张景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观察兴奋和抑制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团(DMH)对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DMH微量注入兴奋性神经递质L 谷氨酸引起睡眠减少,觉醒增加;DMH微量注入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 目的 观察兴奋和抑制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团(DMH)对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DMH微量注入兴奋性神经递质L 谷氨酸引起睡眠减少,觉醒增加;DMH微量注入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引起觉醒减少,睡眠增加。结论 DMH参与觉醒睡眠周期的调节,其神经元兴奋具有促觉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投药和剂量 谷氨酸/投药和剂量 下丘脑背内侧核/生理学 睡眠/生理学
下载PDF
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国强 郭岩凤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08-2015-03我院诊治的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7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局部封闭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内窥镜下脊神...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08-2015-03我院诊治的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7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局部封闭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组术中见脊神经背内侧支存在多种变异;经过评定,两组治疗后1 d和3个月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内的神经根损伤、皮肤感觉功能缺失、疼痛性感觉迟钝、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4.9%,对照组为76.9%,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丘脑背内侧核损毁对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玲玲 孙保玉 +4 位作者 邓博 胡志红 任爱红 胡咏梅 闫君宝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丘脑背内侧核(MD)损毁对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15)和MD损毁组(n=15),MD损毁后2周,采用在体细胞外生物电记录的方法,观察mPFC中锥体神经元以及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变... 目的探讨丘脑背内侧核(MD)损毁对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15)和MD损毁组(n=15),MD损毁后2周,采用在体细胞外生物电记录的方法,观察mPFC中锥体神经元以及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变异系数以及放电形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损毁MD后,大鼠mPFC中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电形式更趋于爆发式活动;而mPFC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在MD损毁后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放电形式趋向于不规则。结论 MD损毁对大鼠mPFC锥体及中间神经元的电活动均有显著影响,表明MD对mPFC的功能活动可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层 丘脑背内侧核 电生理学 大鼠
下载PDF
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玉兵 褚夫兵 +4 位作者 孙启英 李海波 田家心 吴敬涛 徐永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6期186-187,共2页
目的观察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5月笔者设计并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该处缺损创面32例。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按照国际手... 目的观察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5月笔者设计并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该处缺损创面32例。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按照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感觉功能分级标准:本组8例吻合皮神经的皮瓣感觉均恢复至S5级;未吻合皮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至S4级10例,恢复至S3级14例。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结论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 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远端缺损创面修复
下载PDF
大鼠丘脑背内侧核的传出联系——WGA-HRP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包新民 邝国陶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3期259-263,共5页
将WGA-HRP微电泳导入19只大鼠的丘脑背内侧核(DM),又将WGA-HRP注射于17只大鼠前额叶皮质的前扣带回背部,前边缘叶和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观察DM的传出投射。DM投射到前额叶皮质的范围广泛,并有一定的局部定位。DM外侧部主要投射到前扣带... 将WGA-HRP微电泳导入19只大鼠的丘脑背内侧核(DM),又将WGA-HRP注射于17只大鼠前额叶皮质的前扣带回背部,前边缘叶和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观察DM的传出投射。DM投射到前额叶皮质的范围广泛,并有一定的局部定位。DM外侧部主要投射到前扣带回背部,其次为中央前区内侧皮质、前边缘叶、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及腹外侧眶区等。DM内侧部主要投射到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其次为前边缘叶、下边缘叶、内侧眶区及腹侧眶区等。DM中间部主要投射到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DM还投射到某些皮质下核团,如丘脑网状核、外侧视前区、尾壳核、伏隔核、苍白球、丘脑下部外侧区及束旁核等。此外,DM和前额叶皮质的前扣带回背部、中央前区内侧皮质、前边缘叶、下边缘叶及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以及和丘脑网状核、外侧视前区及丘脑下部外侧区之间均有交互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背内侧核 传出联系 WGA-HRP 大鼠
下载PDF
大白鼠丘脑背内侧核的传入纤维联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玉东 王云祥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2期96-101,共6页
用HRP逆行传递法,研究了大白鼠丘脑背内侧核(MD)的传入纤维联系.发现以下核团有细胞发出纤维投射到丘脑背内侧核:额叶皮质、边缘系统(以杏仁核、斜角带和海马为主)、间脑某些核团(主要是丘脑腹侧核、未定带、下丘脑)、中脑(以上丘、脚... 用HRP逆行传递法,研究了大白鼠丘脑背内侧核(MD)的传入纤维联系.发现以下核团有细胞发出纤维投射到丘脑背内侧核:额叶皮质、边缘系统(以杏仁核、斜角带和海马为主)、间脑某些核团(主要是丘脑腹侧核、未定带、下丘脑)、中脑(以上丘、脚间核、黑质为主)、脑干网状结构(主要是中脑楔状核)、中缝核群(主要是中缝背核和上中央核)、小脑齿状核和间位核以及蓝斑核。根据丘脑背内侧核的传入纤维联系和有关报道,对该核的整合作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背内侧核 纤维 外侧部 核团 下丘脑 间脑 内侧部 大白鼠 家鼠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