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在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孟文文 梁思捷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在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在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临床基础药物治疗、吞咽康复训练及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治疗,对照组实施同部位伪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功能性经口进食分级(FOIS)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FOIS、M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OIS、MBI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P=0.589)。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在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抑郁,改善患者经口摄食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卒中后吞咽障碍 抑郁
下载PDF
背外侧前额叶在安慰剂效应中的作用:社会情绪调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妹 程思 +2 位作者 李宜伟 李红 张丹丹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63-1073,共11页
为考察安慰剂效应在情绪调节中的脑机制,本研究以社会排斥图片为情绪诱发材料诱发社会疼痛,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激活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观... 为考察安慰剂效应在情绪调节中的脑机制,本研究以社会排斥图片为情绪诱发材料诱发社会疼痛,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激活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观测TMS对安慰剂下调社会疼痛的影响。实验以“TMS组别”(DLPFC组、控制组)为被试间变量,“安慰剂条件”(安慰剂、非安慰剂)为被试内因素。结果发现,DLPFC组(n=50)比控制组(n=50)在安慰剂条件下报告的负性情绪更弱,反映情绪体验强度的晚正成分的波幅也更低,上述组间差异在非安慰剂条件不显著。结果还表明,DLPFC组比控制组更相信安慰剂的效果,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安慰剂。此外相关结果发现,由DLPFC激活导致的安慰剂效应增强可有效降低社交焦虑倾向被试的负性社会情绪。本研究是结合脑调控和脑观测技术探讨安慰剂情绪调节脑机制的首次尝试,研究发现不但揭示了DLPFC在安慰剂调节情绪过程中的重要因果作用,还为临床治疗以情绪失调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脑调控干预的可行性脑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外侧前额叶 安慰剂效应 社会疼痛 社会排斥 情绪调节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对手机成瘾者注意偏向的作用
3
作者 姜学敏 王钰 孙延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736-3741,共6页
背景:经颅直流电在成瘾行为的矫正方面起到显著的作用,往往行为成瘾都会伴随对特定刺激物习惯性行为的注意偏向,手机成瘾作为行为成瘾的一种,也不例外。目的:试图通过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手机成瘾者的左侧背外侧前额叶进行以阴极为中心... 背景:经颅直流电在成瘾行为的矫正方面起到显著的作用,往往行为成瘾都会伴随对特定刺激物习惯性行为的注意偏向,手机成瘾作为行为成瘾的一种,也不例外。目的:试图通过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手机成瘾者的左侧背外侧前额叶进行以阴极为中心极(2 mA,20 min)的刺激,旨在发现对手机成瘾者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招募天津体育学院39名健康大学生为试验对象,其中手机成瘾组被试21名,非手机成瘾组被试18名。两组被试均对背外侧前额叶进行2 mA阴极为中心极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刺激20 min,采用2×3混合设计,分别从生理指标、行为反应指标、眼动指标等3个方面论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于手机成瘾者的注意偏向起到干预作用。结果与结论:(1)受试者的心率、血压干预前、后均没有显著变化;(2)干预前,手机成瘾组在点探测任务中的反应时长于非手机成瘾组,正确率低于非手机成瘾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干预后手机成瘾组被试的反应时缩短、正确率提升,相较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3)干预前,手机成瘾组与非手机成瘾组在反眼跳任务中的总体注视次数、总体注视时间、注视修正时间、扫视修正时间、朝前的扫视时间、扫视次数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4)干预后,手机成瘾组的总体注视次数、总体注视时间、注视修正时间、扫视修正时间、朝前的扫视时间、扫视次数等指标相较于干预前均显著改善(P <0.05);(5)提示经颅直流电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对手机成瘾者注意偏向可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背外侧前额叶 注意偏向 手机成瘾 行为反应
下载PDF
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患者纹状体-背外侧前额叶皮质通路变化的fMRI观察
4
作者 曹馨予 于瀛 +3 位作者 孙倩 颜林枫 胡博 崔光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41-648,共8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患者的静息态功能连接(FC)特征改变及其与认知灵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的患者(T2DM+CD)、34例不伴认知灵活性减退的T2DM患者(T2DM-CD)以及31例健康对照(HC)...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患者的静息态功能连接(FC)特征改变及其与认知灵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的患者(T2DM+CD)、34例不伴认知灵活性减退的T2DM患者(T2DM-CD)以及31例健康对照(HC)。分别对三组受试者使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斯特鲁普色词测验(Stroop)评估认知灵活性及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观察三组受试者认知灵活性差异、双侧(L. and R.)纹状体(ST)与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之间FC的差异,然后分析了认知灵活性与ST-dlPFC通路FC之间的相关,最后进一步分析了T2DM患病状态和认知灵活性对FC改变的交互效应。结果:与T2DM-CD患者及HC相比,T2DM+CD患者WCST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以及用时明显增多,而正确应答数明显减少;Stroop中T2DM+CD患者的正确数、字色矛盾正确数以及字色无关正确数均低于HC。T2DM+CD患者L.ST-L.dlPFC、R.ST-L.dlPFC、R.ST-R.dlPFC之间的FC减低,R.ST-R.dlPFC之间的FC减低与认知灵活性量表评分相关,且T2DM患病状态和认知灵活性对FC的改变存在交互效应。结论:ST-dlPFC之间的FC减低是T2DM特异性认知灵活性受损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灵活性 功能连接 纹状体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慢性失眠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代谢物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仝太山 孙宗琼 +2 位作者 蔡炜 程灶火 赵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症(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及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代谢物浓度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症(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及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代谢物浓度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将CID分为伴有轻度认知损害组(CID-MCI)27例、无认知损害组(CID-NI)29例,另入组健康对照(HC)30名。行常规MR及多体素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扫描,分析三组DLPFC的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含胆碱化合物(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Cho)、肌醇(myo-inositol,MI)、谷氨酰胺+谷氨酸(glutamine+glutamate,Glx)和肌酸复合物(total creatine,tCr)绝对浓度。结果3组研究对象MoC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CID-MCI组较CID-NI组和HC组低(P<0.05)。左侧DLPFC中,CID-MCI组Cho、MI浓度高于CID-NI组和HC组(P<0.05),CID-NI组Cho、MI浓度较HC组升高(P<0.05)。右侧DLPFC中,CID-MCI组Cho、MI浓度高于CID-NI组和HC组(P<0.05)。CID患者中,左侧DLPFC区Cho浓度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5,P=0.01),右侧DLPFC区Cho浓度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3,P=0.02)。结论部分CID患者MoCA评分降低,CID-MCI患者双侧DLPFC区Cho和MI浓度增加,MoCA评分与双侧DLPFC区Cho浓度水平存在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认知损害 磁共振波谱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下载PDF
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在时间知觉中的作用:基于经颅磁刺激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任维聪 王铭维 +1 位作者 郑志伟 张志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1-1057,共7页
将10 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施加于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 DLPFC),探讨该区域在时间加工模型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时间复制任务,通过比较基线和后测条件下时间估计行为的差异,探究高频r TMS离线施加于r DLPFC之后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将10 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施加于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 DLPFC),探讨该区域在时间加工模型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时间复制任务,通过比较基线和后测条件下时间估计行为的差异,探究高频r TMS离线施加于r DLPFC之后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二采用毫秒和秒两种范围的时距,探究r DLPFC在不同范围的时间知觉中的作用。结果发现r TMS施加于r DLPFC导致对1.5 s高估,对600 ms的估计无显著影响,提示r DLPFC在涉及工作记忆加工过程的秒范围的时间知觉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工作记忆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背外侧前额叶对主动遗忘负性社会反馈的作用:针对抑郁症的TMS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玉明 李思瑾 +3 位作者 郭田友 谢慧 徐锋 张丹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94-1104,共11页
抑郁症患者的负性心境可能源于其抑制功能障碍。患者在主动遗忘负性材料时无法有效调用背外侧前额叶(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等负责抑制控制的额叶脑网络。同时,患者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比对非社会信息的加工存在更明... 抑郁症患者的负性心境可能源于其抑制功能障碍。患者在主动遗忘负性材料时无法有效调用背外侧前额叶(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等负责抑制控制的额叶脑网络。同时,患者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比对非社会信息的加工存在更明显的认知神经障碍,很难主动遗忘对自己不利的社会反馈信息。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对负性社会反馈的主动遗忘能力,本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考察抑郁症患者在左侧(n=32)或右侧DLPFC(n=30)被激活后其记忆控制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当患者的DLPFC被TMS激活时,他们对社会拒绝的回忆正确率与健康对照组(n=31)无差异,且TMS激活右侧DLPFC还改善了患者对他人的社会态度。本研究是采用TMS提高抑郁症患者主动遗忘能力的首次尝试,研究结果不但支持了DLPFC与记忆控制功能的因果关系,还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成瘾等患者的记忆控制缺陷提供了明确的神经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经颅磁刺激 背外侧前额叶 主动遗忘 社会反馈 负性记忆 定向遗忘
下载PDF
左侧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继军 朱春燕 +5 位作者 胡楠楠 王卓 方玲 张军 贾娜娜 盘圣明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疗效。方法:61例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30例和伪刺激组31例,分别于rTMS治疗前后进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疗效。方法:61例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30例和伪刺激组31例,分别于rTMS治疗前后进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可视化渴求量表(VAS)评定,并与25名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分析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真刺激组CIAS总分及其他因子分、HAMD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的CIAS总分、强迫、戒断反应、时间管理因子分、HAMD、HAMA、VAS均显著低于伪刺激组(P<0.05)。所有患者的HAMD评分与CIAS总分及时间管理问题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HAMA评分与CIAS总分、强迫性上网、戒断反应、人际与健康问题及时间管理呈正相关(P<0.05);VAS评分与CIAS总分、强迫性上网、戒断反应及时间管理问题呈正相关(P<0.05)。结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高频rTMS有助于改善网络游戏障碍患者的渴求及成瘾行为,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障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左侧背外侧前额叶 渴求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海波 李国海 +2 位作者 宁厚梅 王冬青 李一云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特点。方法:选择20例双相躁狂发作未服药患者(双相躁狂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对其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行1H-MR...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特点。方法:选择20例双相躁狂发作未服药患者(双相躁狂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对其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行1H-MRS扫描,检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复合物(Glx)和肌酸(Cr)3种代谢物含量。比较两组代谢物含量,计算NAA/Cr、Glx/Cr值,并对代谢指标与病程及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双相躁狂组左侧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NAA/Cr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双相躁狂组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Glx/Cr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Glx/Cr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躁狂组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代谢指标与病程及BRMS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可能存在背外侧前额叶神经生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躁狂 质子磁共振波谱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下载PDF
不同侧的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血清NSE、BDN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健荣 林本 +2 位作者 郑春玉 谢洁梅 张健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748-1750,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侧的背外侧前额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某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49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75例... 目的:分析不同侧的背外侧前额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某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49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给予右侧的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观察组给予左侧的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抑郁程度及脑神经因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83%)高于对照组(74.66%)(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和S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MBP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治疗MDD患者左侧的背外侧前额叶,可改善患者血清指标,降低抑郁症程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的背外侧前额叶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右侧的背外侧前额叶
下载PDF
膝下前扣带回与背外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提示抗抑郁早期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强 田水 +5 位作者 汤浩 阎锐 史家波 陈瑜 卢青 姚志剑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膝下前扣带回(sgACC)与背外侧前额叶(DLPFC)的功能连接以及与抗抑郁药治疗早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采集38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28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基线时脑磁源性静息态数据,并对患者在基线和抗抑郁治疗2周...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膝下前扣带回(sgACC)与背外侧前额叶(DLPFC)的功能连接以及与抗抑郁药治疗早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采集38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28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基线时脑磁源性静息态数据,并对患者在基线和抗抑郁治疗2周后实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计算sgACC与双侧DLPFC的beta波功能连接;将2周后HAMD-17中核心6项(HAMD-6)总分减分率≥50%作为有效组,<50%作为无效组,将功能连接与疗效进行相关性及ROC曲线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sgACC与左侧DLPFC(r=-0. 48,P=0. 0064)、右侧DLPFC(r=-0. 54,P=0. 0015)功能连接与HAMD-6减分率负相关; sgACC与双侧DLPFC的功能连接(AUC=0. 868,P=0. 0001,敏感度70. 6%,特异度90. 5%)有助于早期区分治疗是否有效。结论:sgACC与双侧DLPFC基线时beta频段功能连接可提示抗抑郁药治疗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膝下前扣带回 背外侧前额叶 功能连接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改善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2
作者 曾雅琴 张利 +4 位作者 梁丰 程瑞动 田亮 朱根应 叶祥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左侧背外侧前额叶改善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tDCS改善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例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5)和对照组(n=15),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左侧背外侧前额叶改善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tDCS改善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例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5)和对照组(n=15),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同步行tDCS真刺激,对照组行tDCS假刺激,治疗时间为4周。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统一进行认知神经量表评估(包括MoCA、MMSE及LOTCA量表),比较两组之间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MoCA、MMSE、LOTCA认知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的MMSE、LOTCA认知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相比,MoCA、MMSE、LOTCA认知评定量表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DCS阳极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背外侧前额叶 脑卒中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娜 孟海江 +4 位作者 王艳秋 邱方晖 谭晓缨 吴殷 张剑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7-608,共12页
程序性运动学习包括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初级运动皮层(M1)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但DLPFC和M1之间的联通性及其与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连续反应时间任务... 程序性运动学习包括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初级运动皮层(M1)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但DLPFC和M1之间的联通性及其与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连续反应时间任务,结合经颅磁刺激(TMS)方法,探讨左侧DLPFC到M1的联通性在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中的差异。实验1采用两连发TMS探测DLPFC到M1的最佳投射时间点;实验2,被试分为2组,分别进行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在学习前、后采集行为学数据,以及M1的运动诱发电位和DLPFC-M1联通性的电生理学数据。行为学结果发现序列学习组的学习效果更佳;电生理学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学习前、后M1的运动诱发电位均未发生改变;在最佳时间投射点、适当刺激强度下,序列学习组DLPFC-M1联通性发生改变,且与学习成绩相关,而随机学习组没有改变。结果说明DLPFC到M1的联通性增强可能是序列学习成绩更佳的重要原因,这一结果从电生理角度为DLPFC在运动学习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外侧前额叶 初级运动皮层 经颅磁刺激 程序性运动学习 序列学习
下载PDF
认知障碍患者背外侧前额叶功能连接与认知-步行能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雅新 王彤 +9 位作者 祁鸣 唐银 吴含 钟倩 张玲 丁洪园 孙翠云 田慧芳 Nawab Ali 朱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87-1495,共9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功能磁共振研究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及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背外侧前额叶(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与运动控制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的特征性改... 目的:本研究采用功能磁共振研究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及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背外侧前额叶(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与运动控制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的特征性改变,并探索其与认知评估及双重任务下步态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76例中老年人,根据分组标准分为MCI组(25例)、SCD组(29例)和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22例)。对入组中老年人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和双重任务步态采集。计算出左侧DLPFC和双侧额上回内侧部、楔前叶、颞中回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值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与认知-步行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间年龄、性别比、基础病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多项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CI组与SCD组及NC组相比,双侧DLPFC与多个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强,且功能连接增强受到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下降、认知消耗增高和双重任务步速减慢的影响(P<0.05)。结论:相比于SCD患者和健康中老年人,MCI患者双侧DLPFC与额、颞、顶叶多个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出现代偿性增强。静息状态下左侧DLPFC功能连接受到记忆、执行功能、双重任务消耗、双重任务步速及年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背外侧前额叶 功能连接 双重任务 步行
下载PDF
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背外侧前额叶的异常静息态功能连接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东东 程永欣 +5 位作者 王宪福 刘畅 崔永婷 田时雨 刘波 喻大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利用功能连接方法观察原发性失眠患者静息态下的背外侧前额叶的异常功能连接。方法:采集33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以及33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的功能磁共振图像,以背外侧前额叶为感兴趣区域,与全脑其他体素进行功能... 目的:利用功能连接方法观察原发性失眠患者静息态下的背外侧前额叶的异常功能连接。方法:采集33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以及33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的功能磁共振图像,以背外侧前额叶为感兴趣区域,与全脑其他体素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得到两组之间功能连接的差异脑区,再对异常功能连接脑区与临床的量表分数做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现失眠患者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与左侧枕下回、右侧枕下回、右侧枕中回、右侧颞叶、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以及右侧梭状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P<0.05,体素簇个数≥100,FDR校正),与左侧前扣带皮层、右侧海马旁回、右侧脑岛、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顶上回、右侧中央后回以及右侧中央前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P<0.05,体素簇个数≥100,FDR校正)。并且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与左侧枕叶下回的功能连接值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分数成正相关(P=0.035)。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背外侧前额叶与大脑多个脑区出现异常的功能连接,可能为理解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神经机制提供一些新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背外侧前额叶 静息态功能连接
下载PDF
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因果性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思思 库逸轩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7-738,共12页
以往的影像学研究表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缺乏因果性的证据。本研究旨在考察右侧DLPFC的激活与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因果关系,并探讨这一关系受到记忆负荷的调节及其神经机制。被试接受经颅直... 以往的影像学研究表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缺乏因果性的证据。本研究旨在考察右侧DLPFC的激活与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因果关系,并探讨这一关系受到记忆负荷的调节及其神经机制。被试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之后完成视觉工作记忆变化检测任务,根据被试在虚假刺激情况下从负荷4到负荷6任务记忆容量的增量将被试分为低记忆增长潜力组(简称低潜力组)和高记忆增长潜力组(简称高潜力组),结果发现正性电刺激右侧DLPFC相对于虚假电刺激显著提升了高潜力组被试在低记忆负荷(负荷4)下的记忆容量及其对应的提取阶段的脑电指标SPCN成分。表明右侧DLPFC在视觉工作记忆的提取阶段发挥重要的因果性作用;正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右侧DLPFC可使工作记忆容量高潜力被试获得更多的脑活动增益,并导致更好的行为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经颅直流电刺激 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SPCN 记忆潜力
下载PDF
高频经颅磁刺激背外侧前额叶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吴野 李新剑 +5 位作者 金鑫 杨忠秀 李之林 吴洁 武改 李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7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索高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右利手)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所有受试者均采用传统的康... 目的探索高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右利手)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所有受试者均采用传统的康复训练模式作为背景治疗,治疗组在传统康复训练模式的基础上加入高频重复经颅磁模式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DQ)对两组患而进行测评。结果 4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儿CARS总分[(30.96±5.94)分]、ABC总分[(89.64±15.54)分]、DQ值评分[(65.80±9.94)分]与对照组[(36.17±7.52)、(100.04±12.75)、(59.65±10.1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经颅磁刺激背外侧前额叶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社会交往和刻板行为的改善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高频 重复经颅磁刺激 背外侧前额叶
下载PDF
背外侧前额叶活动水平对拳击运动员选择性注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巍 赵洪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目的:探讨背外侧前额叶活动水平对拳击运动员选择性注意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20名高水平拳击运动员,随机分配接受磁刺激(10人)和伪刺激(10人)。以经颅磁刺激为干预手段,采用视觉搜索任务,任务分为有刷新功能参与任务和无刷新功能参... 目的:探讨背外侧前额叶活动水平对拳击运动员选择性注意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20名高水平拳击运动员,随机分配接受磁刺激(10人)和伪刺激(10人)。以经颅磁刺激为干预手段,采用视觉搜索任务,任务分为有刷新功能参与任务和无刷新功能参与任务。因变量指标为行为和脑电数据。结果:磁刺激组在搜索任务中反应时和准确率均高于伪刺激组,且在有刷新功能参与任务中差异更大。两组运动员N1、P2、N2成分的潜伏期和波幅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不同的搜索任务中,各脑区的神经活动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背外侧前额叶的活动水平影响选择性注意的行为表现和脑神经活动,表现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提高选择性注意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率,重复经颅磁刺激使大脑皮层激活时程缩短,心理能量消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外侧前额叶 选择性注意 刷新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背外侧前额叶调节大学生情绪识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甘甜 宋伟 +1 位作者 郑燕 周炎振 《人类工效学》 2021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激活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能否有效调节健康大学生的情绪识别加工,并进一步比较刺激左、右侧DLPFC(l-DLPFC/r-DLPFC)...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激活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能否有效调节健康大学生的情绪识别加工,并进一步比较刺激左、右侧DLPFC(l-DLPFC/r-DLPFC)的效应。方法实验采用3(tDCS刺激类型:阳极刺激l-DLPFC,阳极刺激r-DLPFC,假刺激)×3(情绪类型:快乐,愤怒,悲伤)混合设计,被试在接受tDCS刺激的同时完成情绪面孔搜索识别任务。结果(1)与假刺激相比,阳极tDCS刺激l-DLPFC/r-DLPFC对不同情绪面孔搜索识别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2)与r-DLPFC相比,tDCS阳极刺激l-DLPFC条件下情绪面孔搜索识别的反应时显著更短;(3)对快乐面孔的搜索识别正确率最高、反应时最短,愤怒面孔的正确率最低、反应时最长。结论对大学生而言,tDCS阳极刺激DLPFC对情绪识别的影响较弱;另外,与r-DLPFC相比,tDCS刺激l-DLPFC对面孔搜索识别的影响可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心理干预 认知 情绪识别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经颅直流电刺激 大学生
下载PDF
夹尾刺激对大鼠背外侧前额叶和杏仁核神经网络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忠楠 王美美 +3 位作者 江楠 孙睿琦 王邦安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同步记录大鼠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杏仁核(amygdala)细胞外电活动和外周生理指标,分析神经网络振荡和探究伤害性刺激的影响。方法:取成年SD大鼠12只,同步记录DLPFC亚区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AID)和杏仁核亚核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的... 目的:同步记录大鼠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杏仁核(amygdala)细胞外电活动和外周生理指标,分析神经网络振荡和探究伤害性刺激的影响。方法:取成年SD大鼠12只,同步记录DLPFC亚区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AID)和杏仁核亚核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的细胞外电活动、心电和呼吸肌肌电,分析神经网络振荡并观察夹尾刺激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夹尾刺激时AID和BLA的放电频率可逆性升高(P<0.05);②夹尾刺激时AID和BLA的低频振荡(delta,theta)能量减弱(P<0.05),高频振荡(gamma,fast)能量仅有增强趋势(P> 0.05),且都在刺激后恢复;③夹尾刺激后两核团间delta、theta、fast振荡的相位锁值都比刺激前降低(P<0.05);④夹尾刺激加快了心率(P<0.05)、呼吸频率(P<0.01),刺激后呼吸频率逐渐恢复。结论:夹尾刺激能使AID和BLA的兴奋性增强,但使两核团间的相位同步程度减弱,这可能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负性情绪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外侧前额叶 杏仁核 神经网络振荡 伤害性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