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方型人工鱼礁绕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远东 赵树夫 +2 位作者 姜剑伟 周中华 顾静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5期15-18,共4页
数值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8 m/s)下的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周围的水流场。过礁体中心的铅垂面上速度分布表明:①不同来流速度下,上升流的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均分别为来流速度的0.74倍和0.12倍,上升流最大高度均为礁体高度的2.6... 数值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8 m/s)下的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周围的水流场。过礁体中心的铅垂面上速度分布表明:①不同来流速度下,上升流的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均分别为来流速度的0.74倍和0.12倍,上升流最大高度均为礁体高度的2.6~2.7倍,背涡区的长度和高度均分别为礁体高度的4倍和1.25倍;②在靠近礁体背流面形成水流方向与来流方向相一致的透水区。过礁体中心的水平面上速度分布表明:①不同来流速度下,背涡区的长度和宽度均分别为礁体宽度的4倍和1.8倍;②在鱼礁内部形成水流方向杂乱的旋涡区。本研究还初步比较了多孔方型人工鱼礁绕流与无孔方型人工鱼礁绕流的流场效应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方型人工鱼礁 水流场 上升流 背涡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金字塔型人工鱼礁绕流的三维CFD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文荣 黄远东 +1 位作者 黄黎明 邓济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5期71-76,共6页
采用CFD技术,仿真研究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金字塔型人工鱼礁(底面边长和高度均为3 m)的三维绕流场。定量获得了上升流最大高度、上升流最大速度、上升流平均速度以及背涡区尺度等流场效应参数;揭示了礁体... 采用CFD技术,仿真研究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金字塔型人工鱼礁(底面边长和高度均为3 m)的三维绕流场。定量获得了上升流最大高度、上升流最大速度、上升流平均速度以及背涡区尺度等流场效应参数;揭示了礁体周围涡量和压力的分布特征,并得到了水动力大小和阻力系数;对比分析了金字塔型鱼礁与方型鱼礁和三棱柱型鱼礁在上升流和背涡流特征量上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字塔型鱼礁 上升流 背涡区 分离点 阻力系数
下载PDF
三棱柱型人工鱼礁绕流流场的CFD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远东 龙催 邓济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CFD软件平台ANSYS FLUENT,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三棱柱型人工鱼礁(各边长均为3 m)周围的三维水流场。通过速度场模拟结果分析,得到了上升流最大速度点位置、上升流最大高度、上升流最大速度、... 基于CFD软件平台ANSYS FLUENT,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三棱柱型人工鱼礁(各边长均为3 m)周围的三维水流场。通过速度场模拟结果分析,得到了上升流最大速度点位置、上升流最大高度、上升流最大速度、上升流平均速度以及背涡区尺度等参数;分析了礁体周围的压力分布和背涡区的涡旋结构特征。此外,还初步揭示出三棱柱型人工鱼礁绕流与方型人工鱼礁绕流在流场效应上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柱型人工鱼礁 剧烈分离 水流场 上升流 背涡区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沉降对多孔方型人工鱼礁流场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庆松 谭赓灏 +2 位作者 李俊 陈雷雷 张丽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礁体沉降作为人工鱼礁投放后普遍产生的现象,对人工鱼礁周围流场会产生影响。为研究多孔方型人工鱼礁不同沉降情况下流场效应的变化,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在固定来流流速为0.8 ... 礁体沉降作为人工鱼礁投放后普遍产生的现象,对人工鱼礁周围流场会产生影响。为研究多孔方型人工鱼礁不同沉降情况下流场效应的变化,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在固定来流流速为0.8 m/s时,5种不同沉降程度下单体鱼礁周围的流场情况。结果显示:与无沉降时(初始状态)相比,在沉降程度为20%时,上升流最大高度降低约1.0 m,最大上升流流速增大约0.015 m/s,侧向流速增大区域(大于来流速度)扩大至1.5倍左右,同时礁体背流面透水区域增大,背涡流区域沿水流方向移动约2 m,礁体周围流场情况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复杂;在沉降程度为40%时,上升流流速最大值与初始状态相比减少约为0.010 m/s,侧向流增大区域基本一致,此时礁体背流面透水区变化较大,有形成一个逆时针涡旋的趋势;当沉降程度达到60%时,礁体周围流场效应开始明显下降,上升流最大高度相较于初始状态降低约3.2 m,上升流最大流速降低约0.600 m/s,侧向流速增大区域与壁面间距缩短约0.4 m,背涡流区域有消失的迹象;在沉降程度达到80%时,礁体流场效应基本丧失。研究表明,对于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在沉降程度40%以内,人工鱼礁仍然能够发挥着较好的流场效应;礁体在沉降程度达到60%时,礁体周围流场复杂程度相较于初始状态有明显损失,之后随着沉降深度增加,礁体流场效应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 人工鱼礁 上升流 背涡区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