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1例报告 被引量:7
1
作者 彭民浩 杨定华 +19 位作者 卢榜裕 李绍森 陈希纲 黄源 林坚 肖开银 卢全书 冯穗生 王文光 刘家奇 刘敬臣 唐小松 何睿林 倪玉霞 周文富 胡振快 谭冠先 孙细玉 江利秋 洪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报告一位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终末期病人作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恢复良好。认为该术式由于保留受体的肝后下腔静脉,具有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肾功能不受影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可以... 报告一位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终末期病人作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恢复良好。认为该术式由于保留受体的肝后下腔静脉,具有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肾功能不受影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可以作为肝移植常规术式。但是对手术前一般情况差或者估计无肝期时间长的病人,采用背驮式手术时应加作门静脉—腋静脉(成人颈静脉)转流。作者提出了改良Starzl介绍的吻合肝动脉的生长因素法(GrowthFactor),不但适用于小动脉的吻合,也适用于静脉吻合,可以避免或减少吻合血管的狭窄和血栓形成。在胆管重建时强调保证胆管血供的重要性并且放弃了胆总管的T管引流法,改用经胆囊管插管引流,可以减少胆总管的损伤和术后胆管狭窄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原位 移植术 背驮式
下载PDF
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1例报告
2
作者 彭民浩 杨定华 +9 位作者 卢榜裕 李绍森 陈希纲 黄源 林坚 肖开银 卢金书 冯穗生 王文光 刘家奇 《肝胆胰脾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78-81,共4页
对1例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台并门脉高压症终来期病人作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恢复良好。认为该术式由于保留了受体的肝后下腔静脉,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肾功能不受影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可以作为... 对1例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台并门脉高压症终来期病人作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恢复良好。认为该术式由于保留了受体的肝后下腔静脉,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肾功能不受影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可以作为肝移植的常规术式。但是对术前一般情况差或者估计无肝期时间长的病人,采用背驮式手术时应加作门静脉-腋静脉(成人颈静脉)转流。作者对Starzl介绍的吻合肝动脉的生长因素法(growtb facfor)的改良,不但适用于小动脉吻合,也适用于静脉吻台,可以避免或减少吻合血管的狭窄和血栓形成。在胆管重建时强调保证胆管血供的重要性并且放弃了胆总管的T管引流法,改用经胆囊管插管引流,可以减少胆总管的损伤和术后胆管狭窄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 病例报告 生长因素法 动脉吻合 T管引流法
原文传递
猪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的麻醉 被引量:3
3
作者 崔剑 陶国才 +2 位作者 易斌 鲁开智 毕敏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921-923,共3页
目的 观察猪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和麻醉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及内环境变化 ,探讨猪的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氯胺酮 +氟哌啶麻醉诱导 ,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氯胺酮 +琥珀胆碱 (或泮库溴铵 )维持麻醉 ,辅以小剂量多巴胺等... 目的 观察猪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和麻醉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及内环境变化 ,探讨猪的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氯胺酮 +氟哌啶麻醉诱导 ,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氯胺酮 +琥珀胆碱 (或泮库溴铵 )维持麻醉 ,辅以小剂量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结果 在肝移植麻醉及手术过程中 ,中心静脉压 (CVP)、血压 (BP)、心率 (HR)、碱剩余 (BE)、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等均有较大的波动 ,其中在无肝期至新肝期后0 .5h是变化最剧烈的时段 (P <0 .0 5 ) ,由于实行机械通气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在各时段无显著差别 (P >0 .1)。结论 运用氯胺酮 +肌松剂为主的麻醉、配合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及呼吸支持 ,能很好地满足猪的同种原位肝移植的实验手术 ,合理应对无肝期至新肝期后 0 .5h之间的循环系统和机体内环境的剧烈变化是麻醉是否成功的关键。但是尚有很多关于猪的麻醉手术时的生理参数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原位移植 动物实验 背驮式移植术 麻醉
下载PDF
凝血弹性图应用于同种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晓 罗朝志 +4 位作者 王健 文天夫 卢实春 李波 严律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 应用凝血弹性图 (thrombelastograghy ,TEG)监测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的凝血功能 ,指导术中凝血功能的诊断及用药。方法  2 5例肝移植患者按原发疾病分成两组 ,肝硬变组 15例 ,肝癌组 10例 ,接受原位肝移植术 ,无肝期体外静脉 静... 目的 应用凝血弹性图 (thrombelastograghy ,TEG)监测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的凝血功能 ,指导术中凝血功能的诊断及用药。方法  2 5例肝移植患者按原发疾病分成两组 ,肝硬变组 15例 ,肝癌组 10例 ,接受原位肝移植术 ,无肝期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无肝期前 (手术开始后 12 0min)、无肝期后 3 0min、新肝期前 5min和新肝期后 5min、15min、3 0min、60min及 12 0min 9个时点 ,分别观察硅燥土激活的全血TEG的参数改变 ,即反映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的时间 (r) ,血凝块强度达到 2 0mm振幅的时间 (K ) ,纤维蛋白和血凝块加固速度 (α) ,以及纤维蛋白凝块最终强度 (MA)。 2 5例中有 8例于新肝期后 5min同时观察了肝素酶修正后的TEG的变化。结果 肝硬变组TEG值 4项参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 ,肝肿瘤组TEG值 4项参数的变化均在新肝期后 5min、15min、3 0min及 60min。与术前值相比 ,两组TEG值均表现为r与K延长 ,α与MA减小 (P<0 .0 5 ,P<0 .0 1)。其中 8例新肝期后 5min ,有肝素酶与无肝素酶的全血TEG值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后者的r和K明显延长 ,α和MA明显减小 ;后者经静脉注射鱼精蛋白 5 0~ 75mg后 ,两组TE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弹性图 应用 同种原位移植术 凝血功能 评价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的呼吸支持 被引量:5
5
作者 罗显荣 刘树仁 +7 位作者 曾国兵 余宙耀 陈世洪 陈小平 孙宁东 张永进 吴烈 李灼亮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01-150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机械通气的方式.方法7例原位肝移植患者麻醉前留置Swan-Ganz导管和左桡动脉导管,同时获取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动脉和静脉血气分析.观察PEEP为0,4,8及12cmH2O时对肝移植患者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和混合静...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机械通气的方式.方法7例原位肝移植患者麻醉前留置Swan-Ganz导管和左桡动脉导管,同时获取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动脉和静脉血气分析.观察PEEP为0,4,8及12cmH2O时对肝移植患者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影响.比较控制通气(CMV)和PS0V+SIMV对肝移植患者氧耗量的影响.结果3个水平(4,8,12 cmH2O)的PEEP对心输出量无明显改变.8及12cmH2O的PEEP明显增加中心静脉压(P<0.05~0.01),4 cmH2O的PEEP对中心静脉压无明显影响.12cmH2O的PEE可明显降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P<0.05).PSV+SIMV时氧耗量明显高于CMV(P<0.05).结论低水平的PEEP不影响肝移植患者的CO、CVP和SvO2,肝移植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宜用低水平的P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 呼吸支持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WAN-GANZ导管 原位 背驮式 移植患者 中心静脉压 PEEP 心输出量 机械通气 动脉导管 低水平 血气分析 控制通气 术后患者 氧耗量 麻醉前 CVP
下载PDF
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龙永富 师红林 +2 位作者 唐天云 李德亮 宁杰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434-435,共2页
目的 :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10例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病人 ,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术前、无肝期前 10min、无肝期 5min、无肝期 10min、无肝期 30min、新肝期前 10min、新肝期 5min、... 目的 :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10例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病人 ,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术前、无肝期前 10min、无肝期 5min、无肝期 10min、无肝期 30min、新肝期前 10min、新肝期 5min、新肝期 10min、新肝期 30min和术毕 10个时期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值相比 ,体循环平均动脉压 (MAP)、心排血量 (CO)和心脏指数 (CI)在无肝期 5min下降 (P <0 0 5 ) ,在新肝期 5min明显下降 (P <0 0 1) ;肺循环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中心静脉压 (CVP)在新肝期 10min明显增高 (P <0 0 1) ;CO和CI在新肝期 10min有一定增加 (P <0 0 5 ) ;体循环阻力(SVR)在新肝期前增高 ,在新肝期 5min降低 (P <0 0 5 ) ;肺循环阻力 (PVR)在无肝期 5min和新肝期 5min明显增高 (P <0 0 1) ;心率 (HR)在无肝期 5min增快 (P <0 0 5 ) ,在新肝期 5min明显增快 (P <0 0 1)。结论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血液动力学比较稳定 ,但新肝期初始和新肝早期仍有明显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原位背驮式移植术 体循环 肺循环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9
7
作者 杨素玲 陈健 《上海护理》 2002年第2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观察与护理 下腔静脉 背驮式原位移植术 术后并发症 保留 终末期 后下 难度 复杂
下载PDF
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1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宁 黄中华 +3 位作者 张学刚 张庆敏 秦丹丹 黄爱兰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改良背驮式原位移植术 麻醉 重症 血氧饱和度 心率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春梅 丁卫 《护理研究》 2000年第5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原位移植术 同种异体移植 手术配合 护理
下载PDF
一例临床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的护理
10
作者 莫洁玲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背驮式 同种 原位 移植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麻醉管理2例报告
11
作者 徐伟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同种异体原位移植术 麻醉管理 原发性癌患者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 原位移植手术 部分切除术 临床资料 慢性乙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门静脉血气与血生化的变化
12
作者 王伟芝 徐家刚 +3 位作者 郎堡 张彩云 庞军涛 孙家澜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门静脉血气与生化的变化,为新肝期体循环血气及生化变化寻找依据。方法12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开腹后游离出肠系膜上静脉置入导管,在切除病肝门脉阻断前(T1)、门脉阻断30min(T2)、门脉开放前(T3... 目的观察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门静脉血气与生化的变化,为新肝期体循环血气及生化变化寻找依据。方法12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开腹后游离出肠系膜上静脉置入导管,在切除病肝门脉阻断前(T1)、门脉阻断30min(T2)、门脉开放前(T3)、门静脉开放后即可(T4)、门静脉开放后10min(T5)分别抽取上腔静脉血和门静脉血行血生化检查和血气分析。比较同一时点门静脉血与体循环静脉血血气与电解质变化,并比较不同时点门静脉血与体循环静脉血各自的血气与电解质变化。结果门静脉阻断后门静脉血K+、乳酸值T2,T3,T4都明显高于T1(P<0.05),且T4与T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在门静脉阻断后逐渐降低,到开放后(T4)降到最低(P<0.05),且在门静脉开放后与开放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乳酸、pH值三者都在T5时刻恢复到术前水平。门静脉阻断后体循环K+浓度在开放后T4明显高于开放前T3(P<0.05)。pH值在开放后T4明显低于开放前T3(P<0.05)。乳酸值从T2开始明显升高(P<0.05),到T4时刻最高(P<0.05),且在门静脉开放后(T4)明显高于开放前(T3)(P<0.05)。三者都在T5时刻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在无肝期门静脉阻断和部分阻断下腔静脉的情况下,门静脉系统酸性代谢产物和血钾浓度将随门静脉阻断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从而在新肝开放后加重体循环一过性高钾和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移植术 背驮式 门静脉 血气 生化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3例报告
13
作者 王宏宾 景鸿恩 +1 位作者 邓勇 秦伟 《青海医药杂志》 2004年第9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同种异体原位移植 移植术 存活 治疗 终末期 硬化患者 脏恶性肿瘤 合并 国内 发展
下载PDF
54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探讨
14
作者 董兰 雷志礼 +1 位作者 韩曙君 刘多辉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15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同种原位移植术 血流动力学 围术期 麻醉管理 终末期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15
作者 曾秀云 李燕 陈信芝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护理安全管理缺陷及改良措施。方法随机将1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对实施常规护理及常规加改良措施护理的142例患者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组发现术中静脉管道脱落4例,药物管道错位5例,缝针遗失6例,... 目的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护理安全管理缺陷及改良措施。方法随机将1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对实施常规护理及常规加改良措施护理的142例患者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组发现术中静脉管道脱落4例,药物管道错位5例,缝针遗失6例,体温过低2例;术后48小时局部皮肤受损14例。改良组发现缝针遗失1例,其余为0例。结论良好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驮式原位移植术 护理 安全管理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围手术期凝血机制与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处理
16
作者 郑永顺 闫清 +2 位作者 牛英 王额尔敦 梁峰 《青岛医药卫生》 2006年第1期53-54,共2页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和早期原发性肝癌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围术期凝血机制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明显。良好的麻醉监测与管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对32例肝脏移植病人围手术期凝血机制的异常变...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和早期原发性肝癌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围术期凝血机制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明显。良好的麻醉监测与管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对32例肝脏移植病人围手术期凝血机制的异常变化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进行了处理,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驮式原位移植术 电解质紊乱 凝血机制 围手术期 酸碱失衡 酸碱平衡紊乱 移植 终末期 治疗措施 癌病人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东均 苏旅明 +3 位作者 王新民 王宏孝 张成 王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49-751,共3页
关键词 硬化 门脉高压症 背驮式原位移植术 治疗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术前和术后护理
18
作者 李志敏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术前 背驮式原位移植术 并发症 术后护理 炎后硬变 终末期 病情观察 精心 施行 准备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麻醉监测与管理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永顺 闫清 +3 位作者 牛英 王尔顿 刘海春 陶国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81-683,共3页
关键词 背驮式原位移植术 麻醉监测 管理 病理生理变化 围麻醉手术期 终末期 病人术前 治疗措施 癌病人
下载PDF
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齐海智 苗雄鹰 +14 位作者 赵华 胡辅珍 钟德午 冯大作 姜晓华 黄江生 雷振东 陈干农 刘海 余丹 黄生福 甘建辉 陈勇 杨泽厚 房献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0-362,共3页
对1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了背驮式原位全肝移植术,历时11 h 30 min ,手术获得成功。病肝的切除采用“左右翻转法”,肝静脉重建采用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其夹角宜在30⒓~45⒓。术中在无体外静脉... 对1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了背驮式原位全肝移植术,历时11 h 30 min ,手术获得成功。病肝的切除采用“左右翻转法”,肝静脉重建采用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其夹角宜在30⒓~45⒓。术中在无体外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61 天因胸、腹腔广泛转移死于呼吸衰竭。认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但对较晚期肝癌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移植 同种原位移植 背驮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