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肺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重编程初探
1
作者 池颖 杨少光 +7 位作者 徐方运 王有为 韩之波 赵钦军 马凤霞 陈芳 卢士红 韩忠朝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0-577,共8页
该文主要研究将进行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fetal lung,FL-MSCs)转变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首先使用酶消化法对胎儿肺部组织进行分离,然后采用... 该文主要研究将进行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fetal lung,FL-MSCs)转变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首先使用酶消化法对胎儿肺部组织进行分离,然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并成功获得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使用共聚焦技术检测获得的细胞,发现角蛋白表达呈阴性;共聚焦技术检测c-Myc、Oct4、Nanog以及Nestin四个干性相关因子,发现它们呈阳性;检测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判断标准;然后进行诱导分化实验,发现这些细胞可以向成脂、成骨细胞分化,经过以上实验鉴定获得的成纤维细胞为FL-MSCs。使用Yamanaka四因子体系对FL-MSCs进行诱导,可以形成类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细胞)的克隆,采用核型分析、STR检测分析以及畸胎瘤形成实验初步验证获得的克隆为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肺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Yamanaka四因子 诱导多能干细胞
原文传递
胎儿肺脏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与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春梅 孙昭 +5 位作者 曹莹 孙琪云 马丽 马冠杰 姜学英 赵春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8-53,共6页
目的 :为研究胎儿肺脏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 ,表型和多向分化能力。方法 :取胎龄为 4~ 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 ,将肺脏细胞在SF(含 2 %FBS)培养基中培养。测定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细胞周期分析 ,体... 目的 :为研究胎儿肺脏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 ,表型和多向分化能力。方法 :取胎龄为 4~ 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 ,将肺脏细胞在SF(含 2 %FBS)培养基中培养。测定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细胞周期分析 ,体外诱导分化实验。NOD SCID鼠放射损伤后 ,尾静脉输入经PKH2 6染色的间充质干细胞 ,两个月后检测外源细胞在肺脏的定植情况。结果 :从胎儿肺脏可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并可诱导成骨、软骨和脂肪细胞分化 ;移植两个月后可以检测到外源细胞在肺脏的定植。结论 :从胎儿肺脏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在体外有效扩增且保持其低分化状态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肺脏长时间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充质干细胞 MSC 生物学性状 质性疾病
下载PDF
人胎盘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减轻脂多糖诱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3
3
作者 陶金 夏培哲 +4 位作者 周瑜 李璐 卢震辉 杜勇 朱永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人胎儿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fP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hfPMSC,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 CD90、 CD105、 CD14、 CD34、 CD45、 HLA-DR的表达...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人胎儿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fP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hfPMSC,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 CD90、 CD105、 CD14、 CD34、 CD45、 HLA-DR的表达以确定其干细胞属性;利用Transwell^(TM)共培养体系[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接种于Transwell^(TM)上室, hfPMSC接种于下室],检测hfPMSC旁分泌HGF对LPS处理的HPMEC通透性的影响。实验分为LPS处理组、 hfPMSC共培养组、 HGF中和抗体组、正常HPMEC对照组。在Transwell^(TM)培养上室加入100μg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荧光酶标仪检测染料渗透情况; Western blot法检测渗透相关蛋白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和陷窝蛋白1(caveolin-1)及凋亡相关裂解型蛋白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和裂解型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c-PARP1)的蛋白水平。结果所培养细胞具备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为CD73、 CD90、 CD105阳性及CD14、 CD34、 CD45、 HLA-DR阴性细胞;与LPS处理组相比, hfPMSC共培养可显著抑制LPS环境中HPMEC的通透性,显著上调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caveolin-1、 c-caspase-3和c-PARP1的蛋白水平。相反,中和共培养体系中的HGF,可逆转hfPMSC对HPMEC的上述作用。结论 hfPMSC通过分泌HGF抑制LPS诱导的HPMEC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来源胎盘充质干细胞(hfPMSC) 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 脂多糖(LPS) 细胞生长因子(HGF) 急性损伤
下载PDF
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特点、优势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永晶 王姝 金武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背景: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而种子细胞的选择是关键。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颌骨内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在颌面部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更具优势。目的:综述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成骨... 背景: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而种子细胞的选择是关键。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颌骨内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在颌面部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更具优势。目的:综述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成骨分化优势以及药物、体内环境、微小RNA对其成骨分化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利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中文检索词为“口腔,骨组织工程,干细胞”,英文检索词为“oral,bone tissue engineering,stem cells”。共检索下载文章405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口腔骨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与长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药物、体内环境、微小RNA均可以调控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但目前对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需要更多论证力较强的研究来证实其在颌面部骨组织再生领域的应用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组织工程 颌骨来源的骨髓充质干细胞 种子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杨紫恩 欧阳明玥 +5 位作者 王丽丽 刘硕 孙凌燕 阎英 刘宇 于卉影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4期216-221,226,共7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CMSC-Exo)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表面标志物;蛋白免疫印迹法、纳米粒子跟踪分析及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hUCMSC-Exo。根据随机数...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CMSC-Exo)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表面标志物;蛋白免疫印迹法、纳米粒子跟踪分析及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hUCMSC-Exo。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5只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照射+Exo组,每组各5只,照射+Exo组大鼠在辐照后立即注射100μl的hUCMSC-Exo(剂量为1×10^(7)个/μl),其余两组注射100μl生理盐水,照射后4周处死大鼠并取材;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NF-γ)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右肺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L-1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E-cadherin、Vimentin、IL-1β和IL-6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右肺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TGF-β1和磷酸化Smad同源物(p-Smad)蛋白表达。结果与照射组相比较,照射+Exo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胶原沉积和纤维组织增生减少(P<0.05);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及INF-γ表达减少(P<0.05);肺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Vimentin、TGF-β1、p-Smad和IL-1β蛋白表达减少(P<0.05);肺组织中E-cadherin的mRNA表达增加,Vimentin、IL-1β及IL-6的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hUCMSC-Exo能够通过减少促炎因子分泌及抑制纤维化进展缓解RI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 放射性损伤 促炎因子 纤维化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分泌Smad2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陈琳 宋远圆 马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2期18-22,共5页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从10只健康雌性无特定病原体级(SPF级)大鼠中提取肺成纤维细胞,用5 ng/mL TGF-β处理大鼠原代肺成...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从10只健康雌性无特定病原体级(SPF级)大鼠中提取肺成纤维细胞,用5 ng/mL TGF-β处理大鼠原代肺成纤维细胞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hUC-MSCs对其共培养,其中A组(模型组,加入40μL TGF-β)、B组(5×10^(5)hUC-MSCs治疗组,加入40μL TGF-β和1 mL 5×10^(5)个hUC-MSCs)、C组(2×10^(6)hUC-MSCs治疗组,加入40μL TGF-β和1 mL 2×10^(6)个hUC-MSCs)、D组[正常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40μL],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蛋白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Smad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5 ng/mL TGF-β处理大鼠原代肺成纤维细胞48 h后,将其诱导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再和不同浓度的hUC-MSCs共培养24 h,其中A组(模型组,加入40μL TGF-β)、B组(5×10^(5)hUC-MSCs治疗组,加入1 mL 5×10^(5)个hUC-MSCs)、C组(2×10^(6)hUC-MSCs治疗组,加入1 mL 2×10^(6)个hUC-MSCs)、D组(正常组,不用40μL TGF-β诱导,加入PBS 40μL),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肌成纤维细胞内CollagenⅠ、a-SMA蛋白表达量;采用RT-PCR检测各组肌成纤维细胞CTGF、Smad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TGF-β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中,A、B、C、D组大鼠CollagenⅠ和a-SMA的蛋白表达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均P<0.05);A、B、C、D组大鼠CTGF和Smad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均P<0.05);大鼠原代肺成纤维细胞诱导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后与不同浓度的hUC-MSCs共培养中,A、B、C、D组小鼠CollagenⅠ蛋白相对表达量和a-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均P<0.05),但A组和B组小鼠CollagenⅠ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大鼠CTGF和Smad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均P<0.05),但B组和C组大鼠Smad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UC-MSCs可减少TGF-β诱导大鼠肺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过程中表达Collagen、a-SMA蛋白及CTGF、Smad2 mRNA,降低肌成纤维细胞表达CollagenⅠ、a-SMA蛋白及CTGF、Smad2 mRNA,且高浓度的hUC-MSCs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大鼠成纤维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胶原蛋白Ⅰ SMAD2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下载PDF
干扰素-γ对人胎盘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朱永朝 马海滨 +3 位作者 刘婷 王立斌 李玉奎 魏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人胎盘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fP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胎儿侧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73、CD90、CD105、... 目的: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人胎盘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fP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胎儿侧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和HLA-DR,并利用D2S1399、D10S2325、D18S535和GATA198B05四个STR基因座对细胞属性进行鉴定分析;10 ng/mL IFN-γ诱导处理后,利用定量PCR(q-PCR)和ELISA分别测定对照组hfPM-SCs和IFN-γ处理后hfPMSCs IL-6、IL-8、IL-10和HGF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所分离细胞表达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CD14、CD34、CD45和HLA-DR,并分别具有来自亲本双方上述四个STR位点的等位基因。IFN-γ处理后,hfPMSCs IL-6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IL-10和HGF的表达水平被下调(P<0.05)。ELISA结果表明IL-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8、IL-10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的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和培养出hfPMSCs,且IFN-γ对其免疫抑制功能具有负调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盘胎儿来源充质干细胞 干扰素-Γ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人胚肺间充质干细胞对损伤肺组织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伟 钱东华 +1 位作者 钱明 彭丽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研究人胚肺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损伤肺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动物体内实验和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观察人MSCs对肺上皮细胞的生长调控。结果人胚肺MSCs能有效调控肺泡上皮的生长。结论人胚肺MSCs及其条件培养液可以减轻人肺上皮损... 目的研究人胚肺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损伤肺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动物体内实验和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观察人MSCs对肺上皮细胞的生长调控。结果人胚肺MSCs能有效调控肺泡上皮的生长。结论人胚肺MSCs及其条件培养液可以减轻人肺上皮损伤和加速修复,从而为临床治疗COPD、病毒性肺炎造成的肺损伤提供新的生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充质干细胞 损伤组织
下载PDF
三种结缔组织体外诱导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艳 段征 +1 位作者 姜蓉 汪维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4-609,共6页
目的比较胎儿肠黏膜下层、肠系膜与羊膜的结缔组织体外诱导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上皮细胞作用的差异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去上皮的3种结缔组织块,检测其中有无EGF和IGF-1表达。将4,6-联脒-2联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P3-BM... 目的比较胎儿肠黏膜下层、肠系膜与羊膜的结缔组织体外诱导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上皮细胞作用的差异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去上皮的3种结缔组织块,检测其中有无EGF和IGF-1表达。将4,6-联脒-2联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P3-BMSCs滴加于3种结缔组织上培养,设结缔组织诱导组、结缔组织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联合组、EGF、IGF-1诱导对照组。于培养第8、10和12d收集组织块,比较各组诱导BMSCs向上皮细胞分化的差异。结果经3种结缔组织和生长因子诱导后的BMSCs均表达CK和EMA;联合诱导组作用强于单用结缔组织组(P<0.05);3种结缔组织中以羊膜的作用最强(P<0.05)。3种组织均表达EGF,肠黏膜下层及肠系膜还表达IGF-1。结论胎儿肠黏膜下层、肠系膜与羊膜的结缔组织以及EGF、IGF-1在体外均有诱导BMSCs分化为上皮的作用;EGF和IGF-1可协同增强3种结缔组织的诱导作用;结缔组织中的EGF或IGF-1可能是其诱导作用的内源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结缔组织 骨髓充质干细胞 诱导 分化
下载PDF
基底膜基质胶携带人脂肪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玥 刘秀珍 +2 位作者 杨军厚 刘乃国 单长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32-1536,共5页
目的:应用基底膜基质胶(matrigel)携带人脂肪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在大鼠的心肌梗死部位注射,观察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及改善心梗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扩增人ADM-SCs,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 目的:应用基底膜基质胶(matrigel)携带人脂肪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在大鼠的心肌梗死部位注射,观察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及改善心梗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扩增人ADM-SCs,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PBS组)、matrigel组、PBS+ADMSCs组、matrigel+ADMSCs组,对移植4周后细胞的存活及心梗局部新生血管的密度进行测量,并利用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脏功能。结果:与其它各组相比,matrigel+ADMSCs组的细胞4周存活细胞数量以及心肌梗死区域新生血管密度均显著提高,心脏超声结果也表明该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改善最为显著。结论:基底膜基质胶能够提高人脂肪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心肌梗死部位的存活,有助于提高心肌梗死部位微血管生成并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脂肪组织来源充质干细胞 基质胶
下载PDF
胎盘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来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力 黄永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9年第4期285-287,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是最早分离自人骨髓组织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随后陆续在人脂肪组织、外周血、肌肉和结缔组织中也发现了MSC。目前MSC是临床研究最普遍的细胞来源,在组织工程研究、创伤修复和...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是最早分离自人骨髓组织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随后陆续在人脂肪组织、外周血、肌肉和结缔组织中也发现了MSC。目前MSC是临床研究最普遍的细胞来源,在组织工程研究、创伤修复和肿瘤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但MSC在骨髓、外周血等组织中的含量极低,并且有研究表明MSC含量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同时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也大大下降因此国内外学者们开始探索在更为幼稚的组织如胚胎、胎盘组织中是否含有M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胎盘组织 多向分化潜能 骨髓组织 脂肪组织 结缔组织 细胞来源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细胞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树雯 郭志坤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索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向心肌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细胞特征。方法胰酶消化法分离出ADMSCs,对培养第3代细胞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4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利用光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特征和CD44的表达;5... 目的探索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向心肌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细胞特征。方法胰酶消化法分离出ADMSCs,对培养第3代细胞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4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利用光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特征和CD44的表达;5-氮杂胞苷(5-aza)诱导,应用肌球蛋白重链(MHC)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分化后的心肌样细胞;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脂肪组织中CD44阳性细胞的表达分布。结果大鼠脂肪组织分离的细胞生长迅速,培养后分为两类:一类为大型细胞,其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另一类为小型细胞,其数量较少、体积较小。免疫细胞化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大细胞呈CD44弱阳性反应,小细胞呈强阳性反应。5-aza诱导后,发现7处细胞团明显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肌球蛋白呈强阳性反应。HE染色显示呈典型的心肌细胞的特征。脂肪组织中CD44阳性细胞位于脂肪小叶之间,数量较少,形态较小。结论培养的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ADMSCs分为大、小两类,小型细胞可能具有较强的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来源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CD44 心肌样细胞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修饰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吴景冬 李皓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K1)修饰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从SD大鼠脂肪细胞中分离提取的ADSC分为对照组(CON组)与实验组(SPK1组)...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K1)修饰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从SD大鼠脂肪细胞中分离提取的ADSC分为对照组(CON组)与实验组(SPK1组),分别感染10 MOI的CON和SPK1慢病毒,在感染病毒14 d后,分别使用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检测A_(595 nm)和A_(490 nm)以判定成骨、成脂能力,检测两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变化。构建SD大鼠股骨缺损模型,在CON与SPK1两组ADSC与β磷酸三钙陶瓷(β-TCP)结合后,将组织工程骨填压至缺损处,4、6周后X线检测大鼠骨缺损修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PK1、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7)表达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CON和SPK1慢病毒感染效率分别为94.4%、94.9%;CON和SPK1组SPK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0.10)vs.(1.29±0.17),P<0.05;CON和SPK1组A_(595 nm)分别为(0.20±0.02)vs.(0.41±0.01),A_(490 nm)分别为(0.72±0.01)vs.(0.51±0.02),均P<0.05。CON与SPK1的ALP活性分别为(1.42±0.09)vs.(2.68±0.09),P<0.01。在骨缺损修复中,第4周SPK1组大鼠骨缺损处形成的高密度组织面积显著大于CON组,在第6周时SPK1组大鼠骨缺损治愈,而CON组则尚有缺损。CON和SPK1组在感染病毒48 h后BMP7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3±0.16)vs.(4.46±0.23),P<0.05。结论 SPK1修饰的ADSC体外、体内成骨能力增强,其机制可能与BMP7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1 脂肪来源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化骨 成骨能力 骨形态发生蛋白7
下载PDF
重建端粒酶活性延长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寿命并维持其成神经潜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房佰俊 史明霞 +3 位作者 廖联明 刘煜昊 扬少光 赵春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8-53,共6页
目的 :通过重建端粒酶活性延长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寿命 ,并对其成神经潜能进行研究 ,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hTERT)基因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导入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 ,RT PCR检测hTERTmRNA的表... 目的 :通过重建端粒酶活性延长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寿命 ,并对其成神经潜能进行研究 ,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hTERT)基因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导入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 ,RT PCR检测hTERTmRNA的表达 ,TRAP PCR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用bFGF诱导已重建端粒酶活性的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分化情况。结果 :转染hTERT的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表达端粒酶活性。转染后传 75代的细胞经bFGF诱导仍维持着自我更新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且无恶性转化倾向。结论 :重建端粒酶活性可延长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寿命并维持自我更新及成神经潜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胎儿 充质干细胞 神经细胞 端粒酶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人胎盘来源的两种间充质干细胞IL6、IL8、IL10和HGF表达水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永朝 王立斌 +3 位作者 马海滨 刘婷 李玉奎 魏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9,共5页
目的比较人胎盘母体和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mPMSCs/hfPMSCs)IL6、IL8、IL10和HGF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母体和胎儿侧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和D2S1399、D10S2325、D18S535和GATA198B05四个STR基因... 目的比较人胎盘母体和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mPMSCs/hfPMSCs)IL6、IL8、IL10和HGF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母体和胎儿侧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和D2S1399、D10S2325、D18S535和GATA198B05四个STR基因座对细胞属性进行鉴定分析;通过q-PCR和ELISA分别测定hmPMSCs和hfPMSCs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8、IL10和HGF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所分离两种来源细胞表达MSCs表面标志分子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CD14、CD34、CD45和HLA-DR,母体来源细胞中上述四个STR位点的等位基因与母体亲本保持一致性,而胎儿侧来源细胞分别具有来自亲本双方的等位基因。hfPMSCs IL8、IL10和HGF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mPMSC(sP<0.01),而IL6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ELISA结果表明,hfPMSCs IL6、IL8和H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mPMSCs(P<0.01),IL10的分泌量两者无差异。结论 hmPMSCs和hfPMSCs中IL6、IL8和HGF三种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中hfPMSCs HGF的分泌量远高于hmPMSCs,提示hfPMSCs在免疫抑制和组织修复中可能更具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充质干细胞 母体来源 胎儿来源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肺癌转移的机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天亮 赵松 +2 位作者 郭海周 崔广晖 林大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783-2788,共6页
背景:从目前研究来看,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具备促进或抑制作用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肺癌转移的机制。方法:釆用全骨髓直接贴壁法获得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差速贴壁结合消化控制法纯化细... 背景:从目前研究来看,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具备促进或抑制作用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肺癌转移的机制。方法:釆用全骨髓直接贴壁法获得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差速贴壁结合消化控制法纯化细胞。培养肺癌细胞株,采用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及迁移实验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癌细胞迁移、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建立大鼠肺癌原位肿瘤模型,左侧肺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4 d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结论:1划痕后肺癌细胞迁移速率较大,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划痕处愈合;2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肺癌细胞迁移数增多;3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肺癌细胞穿透Matrigel的能力增强;4肺癌组织周围存在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且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肿瘤细胞核大;转移病灶组织出现明显的浸润,坏死比较明显,肿瘤细胞核大;5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提高肺癌细胞株的侵袭、迁移以及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肿瘤 细胞 肿瘤 肿瘤转移 组织工程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癌转移 骨髓充质干细胞 细胞划痕实验 侵袭实验 迁移实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人胎盘胎儿侧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上清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付雪 张玉洁 +3 位作者 严秀蕊 马晓娜 刘晓明 魏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3-779,共7页
背景:目前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免疫调节功能,而关于细胞和培养上清的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较为少见。目的:观察人胎盘胎儿侧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其上清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胎儿侧胎盘间... 背景:目前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免疫调节功能,而关于细胞和培养上清的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较为少见。目的:观察人胎盘胎儿侧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其上清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胎儿侧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于48 h收集P2-P6代细胞培养上清。在空白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C 100μmol/L作为阳性对照。检测P2-P6代人胎盘胎儿侧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与结论:(1)抗氧化能力:各代次人胎盘胎儿侧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不同代次间的上清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总抗氧化能力与40-80μmol/L的维生素C相当,各代次上清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自由基清除能力;(2)抗氧化酶活性分析:各代次间的人胎盘胎儿侧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均可以检测到一定水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3)结果提示,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胎儿侧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上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酶的活性。人胎盘胎儿侧间充质干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与其旁分泌机制有关,但其中的抗氧化成分及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组织工程 胎盘 分化 胎儿 充质干细胞 无血清培养 培养上清 抗氧化 自由基清除 抗氧化酶 旁分泌 细胞治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生长因子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肺再血管化修复烟熏大鼠肺气肿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宝平 邢万红 +2 位作者 路鹏雁 张雷 马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7-232,共6页
背景:作者以往研究初步证明在单纯使用胰蛋白酶制作的大鼠肺气肿模型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归巢"到病损肺组织,并参与肺血管形成促进肺组织修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样具有强大的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背景:作者以往研究初步证明在单纯使用胰蛋白酶制作的大鼠肺气肿模型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归巢"到病损肺组织,并参与肺血管形成促进肺组织修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样具有强大的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气肿模型大鼠肺毛细血管再生和肺气肿病理修复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采用烟熏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猪胰弹性蛋白酶法建立肺气肿模型。成功造模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气管内注入400U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气管内注入2μ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次/周,共3次;单纯细胞移植组于尾静脉注入4×109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移植组气管内注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同时,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4周后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形态学指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CD3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PaO2值明显升高(P<0.05),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大体及光镜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肺表面光滑平整,呈淡粉红色,弹性好,切面可见肺泡大小均匀一致;模型对照组出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理改变;余4组均较模型对照组病变程度有所好转。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单纯细胞移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移植组平均肺泡数、CD34+相对阳性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平均肺泡面积、平均内衬间隔则明显减少(P<0.05),此4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烟熏加气管内滴入弹性蛋白酶构建的大鼠肺气肿模型的病变,可能的作用机制是增加肺的毛细血管数、扩张肺血管,增加肺血流量,改善通气/血流,肺组织通过自身的代偿缩小了肺泡面积,减小肺容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血管化 气肿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损伤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起 李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5期7325-7330,共6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为肺实质细胞并参与肺部损伤的修复,为间充质干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2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1骨...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为肺实质细胞并参与肺部损伤的修复,为间充质干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2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12只):采用熏烟+脂多糖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模型,于造模后第1天经尾静脉输注1 mL CM-Dil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4只):在第1天和第14天经气管注入生理盐水300μL,经尾静脉输注1 mL CM-Dil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组(4只):采用熏烟+脂多糖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模型,于造模后第1天经尾静脉输注1 mL PBS。4健康对照组(4只):在第1天和第14天经气管注入生理盐水300μL,经尾静脉输注1 m L PBS。在各组大鼠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的第1,7,15,30天,进行病理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肺气肿和气道病变较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组轻,但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严重。2移植后第1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不断降低。3移植后第1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水平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不断降低,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不断升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先升高再降低,其中第7天水平最高。4CM-Dil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提示,部分CM-Dil阳性细胞同时CC16表达阳性。结果显示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的肺部病理损伤,通过分化为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以及参与免疫调节对气道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移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组织工程 干细胞 移植 慢性阻塞性 骨髓充质干细胞 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东平 刘爱兵 +4 位作者 高占玲 郭静 曹恒 李晓明 靳凯锋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s)的方法及其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无菌取得健康孕妇并剖宫产胎儿的脐带,按照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获取第三代u-MSCs,并用BrdU标记。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单纯照射组(B...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s)的方法及其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无菌取得健康孕妇并剖宫产胎儿的脐带,按照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获取第三代u-MSCs,并用BrdU标记。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单纯照射组(B组)、u-MSCs治疗组(C组),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检测u-MSCs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对比检测各组大鼠TNF-a的含量,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可通过贴壁培养法从人脐带分离、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u-MSCs,且这些细胞更为原始,更为年轻。BrdU是u-MSCs的良好标记物,阳性标记部位在细胞核,成功率较高。与A组比较,B组肺泡腔内有渗出,间隔增宽,有纤维化样变,血浆TNF-a水平显著增高。与B组比较,C组肺泡间隔增宽不明显,未见纤维化样改变,TNF-a水平在各时相均低于B组,肺组织损伤程度较B组明显改善。结论从人脐带可以分离、培养出生长状态良好的u-MSCs。经尾静脉注射u-MSCs后对放射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放射性损伤 移植 组织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