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把手传授与录像演示在胎头吸引器助产教学中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钟逸锋 宋英娜 +1 位作者 汤萍萍 尹婕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6期918-922,共5页
目的评价两种教学方法在胎头吸引器助产模拟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49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有导师现场讲解并手把手演示操作(简称“导师组”),另一组通过录像观看理论讲解和演示操作(简称“录像组”)。两组均在课前和课后进行自信... 目的评价两种教学方法在胎头吸引器助产模拟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49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有导师现场讲解并手把手演示操作(简称“导师组”),另一组通过录像观看理论讲解和演示操作(简称“录像组”)。两组均在课前和课后进行自信心问卷调查,前者在听导师讲解课件后、后者在观看录像后进行理论笔试,最后进行实际操作并采用客观结构化的技能考核评估体系评分。结果在课后的问卷调查中,导师组比录像组对模拟培训重要性的评价更高(4.96±0.20 vs 4.68±0.48,P<0.05);在笔试的环节,导师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录像组(83.00±7.18 vs 70.56±10.37,P<0.001);实践操作评分方面,导师组在检查设备完整性(0.96±0.20 vs 0.52±0.51,P<0.01)、俯屈点的正确放置(0.50±0.51 vs 0.08±0.28,P<0.01)和客观总分(6.79±1.02 vs 5.32±0.95,P<0.001)明显优于录像组。导师组在放置胎吸前后检查软组织受夹(0.63±0.50 vs 0.32±0.48,P<0.05)方面优于录像组。结论导师组手把手教学的模拟培训效果总体优于录像组,两组均能增强学员学习和运用助产技能的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教学 阴道手术助产 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评估 胎头吸引器助产
下载PDF
胎头吸引器助产与产钳阴道助产对母婴结局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凤珍 赖镜名 +1 位作者 刘欢 刘叶 《医疗装备》 2020年第7期90-91,共2页
目的分析胎头吸引器助产与产钳阴道助产对母婴结局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医院接收的80名阴道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名。对照组采取产钳阴道助产,试验组采取胎头吸引器助产,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胎头吸引器助产与产钳阴道助产对母婴结局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医院接收的80名阴道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名。对照组采取产钳阴道助产,试验组采取胎头吸引器助产,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无痛分娩率、助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胎位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产钳阴道助产比较,胎头吸引器助产能够减少母婴不良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头吸引器助产 产钳阴道助产 母婴结局 并发症
下载PDF
胎头吸引器助产滑脱分析
3
作者 单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6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胎头吸引器助产滑脱 吸引 吸引滑脱 临床应用 助产 妇产科
下载PDF
胎头吸引器助产滑脱及并发症分析
4
作者 张丽华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吸引 胎头吸引器助产滑脱 并发症
下载PDF
胎头吸引器助产的方法与体会
5
作者 向玉珍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0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位难产 胎头吸引器助产 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 并发症
下载PDF
探讨产钳术与胎头吸引器两种助产方式对阴道疼痛、SUI发生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军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0期1561-1562,共2页
目的:探讨产钳术与胎头吸引器两种助产方式对阴道疼痛、SUI发生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产妇,依照助产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75例)与研究组(75例),对照组行产钳术助产,研究组行胎头吸引器助产,... 目的:探讨产钳术与胎头吸引器两种助产方式对阴道疼痛、SUI发生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产妇,依照助产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75例)与研究组(75例),对照组行产钳术助产,研究组行胎头吸引器助产,比较两组阴道疼痛、SUI发生率与盆底功能。结果:研究组分娩后阴道疼痛率、SUI及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 P <0.01);两组新生儿头皮血肿及头面部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盆底肌肉疲劳度、分娩后阴道动态压力均优于对照组( P <0.01),且研究组盆底肌肉损伤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胎头吸引器助产方式有助于减少产妇产后阴道疼痛及SUI的发生,且对盆底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产方式吸引 产钳术 盆底功能 SUI
下载PDF
低位产钳助产术1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希庆 师茹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906-2907,共2页
目的:探讨低位(出口)产钳助产术的临产应用。方法:对该院近4年来低位产钳助产术1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胎头吸引器助产293例进行比较。结果:施行助产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胎头位置不正、宫缩乏力等,母体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目的:探讨低位(出口)产钳助产术的临产应用。方法:对该院近4年来低位产钳助产术1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胎头吸引器助产293例进行比较。结果:施行助产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胎头位置不正、宫缩乏力等,母体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胎头吸引器助产组。结论:正确使用产钳助产术可以缩短产程,保护母儿减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钳助产 胎头吸引器助产 母儿并发症
下载PDF
低位产钳助产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潇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2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新生儿与母体的影响,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低位产钳助产术。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低位产钳助产术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并与同期胎头吸引器助产25例进行比较(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面部损伤、血... 目的:探讨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新生儿与母体的影响,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低位产钳助产术。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低位产钳助产术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并与同期胎头吸引器助产25例进行比较(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面部损伤、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发生母体并发症10例,发生率19.2%,其中阴道壁裂伤6例,宫颈裂伤3例,会阴Ⅲ度裂伤1例。对照组发生母体并发症17例,发生率32.7%,其中阴道壁裂伤8例,宫颈裂伤4例,会阴Ⅲ度裂伤3例,尿潴留1例,产后出血1例。观察组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是安全、方便、可行的,能在抢救母婴生命,并对降低削宫产率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产钳助产 胎头吸引器助产 母体 新生儿
下载PDF
阴道助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欧阳丽萍 李玲 范建辉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921-925,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助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45例阴道分娩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170例、胎头吸引器助产组130例、产钳助产组45例,在产妇产后6~12周进行盆底肌力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比较3组产妇... 目的探讨阴道助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45例阴道分娩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170例、胎头吸引器助产组130例、产钳助产组45例,在产妇产后6~12周进行盆底肌力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比较3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异常率、膀胱颈移动度增大率、膀胱膨出率、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率、肛提肌损伤率及肛门括约肌损伤率。结果3组产妇的年龄、BMI、孕期增重、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产钳助产组盆底肌力的异常率高于自然分娩组(P<0.017),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7)。产钳助产组的肛提肌损伤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组及吸引器助产组(P均<0.017),吸引器助产组的肛提肌损伤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组(P<0.001)。3组产妇的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膨出、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及肛门括约肌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盆底超声提示盆底肌肉损伤的52例产妇中,产后盆底肌力筛查示正常9例,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检测结果为Kappa=0.061,P=0.029。结论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相比,产钳助产对盆底肌力的损伤最大,接受产钳助产者的肛提肌损伤发生率最高;2种产后盆底肌力检查方法相互独立,盆底超声能清晰显示盆底肌损伤状况,在产后盆底筛查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助产 盆底肌力 盆底超声 胎头吸引器助产 产钳助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