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分胙礼仪的文化蕴含 被引量:4
1
作者 何长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9-53,共5页
中国古代的“分胙礼仪”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中宰杀和分食图腾圣物的古老习俗─—“图腾圣餐”。随着时代的发展,“图腾圣餐”这种古老的宗教仪式已经发生了迁变,至三代时期,它已进入“大传统”文化体系,并被饰以较多的节文,增加了... 中国古代的“分胙礼仪”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中宰杀和分食图腾圣物的古老习俗─—“图腾圣餐”。随着时代的发展,“图腾圣餐”这种古老的宗教仪式已经发生了迁变,至三代时期,它已进入“大传统”文化体系,并被饰以较多的节文,增加了其文化含量,进而成为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作礼仪”是祭祀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家与宴两个主体组成部分中间的过渡礼仪,古人借以实现人神之间的交流,满足心理或情感的欲求;而在现实领域,它又具有强化宗族血缘关系,并巩固和加强宗族的政治地位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分胙礼仪”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主要功能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图腾 祭祀 宗法 人神合一
下载PDF
胙国史事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袁俊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8-113,共6页
胙国始封于周成王四年,始封君为周公第七子。据金文可复原出胙国国君世系四代。柞伯簋铭柞伯为胙国第一代国君,康王称第一代胙伯为小子也是合乎宗法的。柞伯鼎铭柞伯为簋铭柞伯的直系后人,铭中的幽叔很可能就是第一代胙伯的谥号。西周... 胙国始封于周成王四年,始封君为周公第七子。据金文可复原出胙国国君世系四代。柞伯簋铭柞伯为胙国第一代国君,康王称第一代胙伯为小子也是合乎宗法的。柞伯鼎铭柞伯为簋铭柞伯的直系后人,铭中的幽叔很可能就是第一代胙伯的谥号。西周时期的柞伯武功高强,能征善战,深得周王赏识与重用,具有较高的军事地位,胙国虽为小国,但在西周时期也是一个以武力著称的军事强国。小邾国女子嫁为胙国夫人,这既说明生存在大国夹缝中的小邾国出于战略考虑,不得不通过婚姻外交来攀附高枝以自保,也说明在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中,胙国随着军事实力的下降,讲究门户的贵族婚姻原则已不再严格遵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封 周代 金文
下载PDF
“胙”字的读音
3
作者 厉兵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2-43,共2页
我们家乡胙城历史悠久。《胙城县志·沿革论》载:周分封别子于胙,西汉易名南燕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胙城县,清代后期因黄河改道、条件变化而裁撤。现为胙城乡。我们想弄明白的是“胙”字的读音。这个字《说文解字》标“昨误切”,音应... 我们家乡胙城历史悠久。《胙城县志·沿革论》载:周分封别子于胙,西汉易名南燕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胙城县,清代后期因黄河改道、条件变化而裁撤。现为胙城乡。我们想弄明白的是“胙”字的读音。这个字《说文解字》标“昨误切”,音应为zu,而《新华字典》注音为zuo,在我们的方言里却又读zhu。近来我们乡建立了电视差转台,到底该读哪个音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燕县 电视差转台 《新华字典》 黄河改道 审音 清代后期 易名 开皇 历史地图集
下载PDF
清代仕宦文人韩锡胙剧作戏曲理论解读
4
作者 郭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8-22,共5页
清代康乾时期,一生为官的韩锡胙十分重视戏曲的教化功能,因此在创作时更加在意对场上演出的编排。其戏曲理论观点主要散见于《渔邨记》《砭真记》《南山法曲》三部剧作的序和批注中,在戏曲的创作方法、人物塑造、舞台搬演等方面皆有深... 清代康乾时期,一生为官的韩锡胙十分重视戏曲的教化功能,因此在创作时更加在意对场上演出的编排。其戏曲理论观点主要散见于《渔邨记》《砭真记》《南山法曲》三部剧作的序和批注中,在戏曲的创作方法、人物塑造、舞台搬演等方面皆有深刻的见解。从情节和语言、人物的类型化与个性化、场上之曲的安排和舞台调度的设置等方面对韩锡胙的戏曲创作搬演理论进行探究,将其剧作与创作理论相结合,可以较为全面地探讨其戏曲编剧艺术与总体戏剧理论的暗合,以及在践行创作理论时其在戏曲创作中表现出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锡 戏曲理论 《渔邨记》 《砭真记》 《南山法曲》
下载PDF
韩锡胙戏剧的创作主旨与艺术特色
5
作者 郭婧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2-36,共5页
韩锡胙生活于康乾时期。随着明遗民的死亡、清朝统治时间的延长、文字狱的兴起,此时汉族的知识阶层大多不再像清初文人那样,内心蕴藏着强烈的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意识。这个时期的剧作思想和体制等都更加多样化,产生了大量的作家和作品... 韩锡胙生活于康乾时期。随着明遗民的死亡、清朝统治时间的延长、文字狱的兴起,此时汉族的知识阶层大多不再像清初文人那样,内心蕴藏着强烈的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意识。这个时期的剧作思想和体制等都更加多样化,产生了大量的作家和作品。韩锡胙正处在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通过研究他的戏曲作品可以了解此时期文人剧作典型的创作特点,但是目前学界还无人关注到韩锡胙的剧作及其戏曲理论。本文试图对韩锡胙的创作作一个初步而全面的探究,借此为研究乾隆时期戏曲的繁荣现象寻找现实依据和理论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锡 《渔邨记》 《砭真记》 创作主旨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河南延津胙城乡书画展开幕
6
作者 胡加玺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5Z期53-,共1页
2015年4月28日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胙城乡在城南中学开展第三届书画展,书画展开幕式有胙城乡党委书记杨喜发表讲话。杨喜发书记讲:"为繁荣胙城乡书画艺术,推动文化大发展,在乡党委,政府及县书协,县老协的倡导和支持下,在广大书画爱... 2015年4月28日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胙城乡在城南中学开展第三届书画展,书画展开幕式有胙城乡党委书记杨喜发表讲话。杨喜发书记讲:"为繁荣胙城乡书画艺术,推动文化大发展,在乡党委,政府及县书协,县老协的倡导和支持下,在广大书画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下,在书画爱好的民营企业大力协助下,胙城乡第三届书画展如期开幕了,我谨代表胙城乡党委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津县 杨喜 乡党委政府 书画艺术 书画爱好者 书协 获奖作者 城南 书画界
下载PDF
“茄鲞”与“茄胙”异同考——兼议《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说菜”一节异文现象
7
作者 廖宏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7-110,共4页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说菜"一节存在两个版本异文群,分别以庚辰本"茄鲞"和戚序本"茄胙"为代表。茄胙之名,缺乏旁证,但因"胙"与"鲊"同源,可作茄鲊解。从鲞与鲊的发展源流来看,二者...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说菜"一节存在两个版本异文群,分别以庚辰本"茄鲞"和戚序本"茄胙"为代表。茄胙之名,缺乏旁证,但因"胙"与"鲊"同源,可作茄鲊解。从鲞与鲊的发展源流来看,二者虽源头不同,但都引申出腌腊食品这一义项,从而产生词义交集;而鲞的异体字"鯗"与鲊的异体字"鲝"在字形上相近,这两种条件使得鲞与鲊可能混用,而红楼抄手们或受各自方言和饮食习俗影响,对鲞与鲊存在不同的认识,故而产生"说菜"一节的异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鲞 茄鲊 异文
下载PDF
胙土命氏:汉魏士族形成史论 被引量:8
8
作者 范兆飞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共12页
先秦氏族并未因秦汉帝国的持续打击而彻底消亡。秦汉政府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强迁和离散大族,并任命酷吏弹压地方豪杰。这些举措并未奏效:六国贵胄的后裔以另一种形象继续活跃于两汉社会。汲黯家族在两百年间"世为卿大夫"具有典... 先秦氏族并未因秦汉帝国的持续打击而彻底消亡。秦汉政府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强迁和离散大族,并任命酷吏弹压地方豪杰。这些举措并未奏效:六国贵胄的后裔以另一种形象继续活跃于两汉社会。汲黯家族在两百年间"世为卿大夫"具有典型性。汉代史传和碑志中的祖先书写清晰说明,两汉士族与先秦氏族渊源颇深,具有非常强烈的血缘认同。东汉人物列传和相关碑志频繁出现"世为著姓"、"代为名族"等显示了贵族主义的语辞和表达。六朝史家在撰述史传中的士族谱系时,富有"实用理性"精神,和碑志作者关于士族祖先的"漫天想象"有所不同。两汉大族关于祖先记忆的模式,成为魏晋以降士大夫构建家族谱系的源头活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的若干史料与汉代碑志或史传出于同一史源,其谱系构建和命氏方式的情况,反映了先秦氏族、汉魏士族与唐代贵族之间持续不断的发展逻辑,也可视作两汉士人祖先记忆、甚至是上古氏族"胙土命氏"观念在唐宋时期的层累和投影。中古政治社会的精英阶层呈现一脉相承、波动发展和代际更新的复杂面相。中古士族研究的继续深入亟须进行长时段的综合考察,打破人为切割的断代史藩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命氏 先秦 汉魏 士族 祖先记忆
原文传递
荷包胙之思
9
作者 曾涵 《美文(青春写作)》 2016年第6期26-28,共3页
我夹起一小块荷包胙,轻轻放入口中,只是瞬间,亿万沉睡的味蕾就被唤醒。猪肉的浓香,糯米的幽香,荷叶的清香,裹挟着某种黏稠的回忆,
关键词 中学教育 语文 作文 《荷包之思》
原文传递
商代“多”字構詞與肉食者
10
作者 陳光宇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3年第1期12-25,共14页
甲骨文“多”字作■。雖然學界公認“多从二肉”,但“多”爲數詞,迄無他議,所以商代多字構詞一般都以爲是集合名詞。筆者曾在《商代多伯多臣與肉食者》一文提出多伯、多臣等“多”字構詞可能類似春秋時代的肉食者。甲骨文从肉之字幾乎... 甲骨文“多”字作■。雖然學界公認“多从二肉”,但“多”爲數詞,迄無他議,所以商代多字構詞一般都以爲是集合名詞。筆者曾在《商代多伯多臣與肉食者》一文提出多伯、多臣等“多”字構詞可能類似春秋時代的肉食者。甲骨文从肉之字幾乎都與祭祀禮儀有關。卜辭多子、多尹的“多”可以爲“肉”字取代,説明“多”字確與“肉”有密切關係。我們推測“多”可能是“胙”的初文。先秦脤膰禮儀除了辨别親疏尊卑外,分胙應該是貴族攝取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商代墓葬人骨同位素檢測所得數據與墓葬等級的高低確有正比關係,可爲佐證。考慮甲骨文“多”的造字本義以及分胙在辨别身份地位中的重要功能,我們認爲商代“多”字構詞之冠以“多”字,原意是彰顯分享祭肉者的身份,而不是職官親屬籠統的集合名詞。將“多”字構詞視爲表示身份地位的稱謂詞,可以解決“多”字構詞在許多卜辭中難以用集合名詞理解的特指現象,也有助於比較精準地研究商代職官親屬的等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脤膰禮 肉食者
下载PDF
周代食馂礼源流考辩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晓燕 景红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53,共3页
西周食馂礼是指天子、诸侯在举行宗教祭祀活动过程中向臣属赏赐祭肉的宗教仪式,周代社会的赐胙礼是对这种礼仪的继续和补充。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食馂礼源于早期先民共食制的原始习俗。从社会功能上来说,食馂礼是统治者在政治生... 西周食馂礼是指天子、诸侯在举行宗教祭祀活动过程中向臣属赏赐祭肉的宗教仪式,周代社会的赐胙礼是对这种礼仪的继续和补充。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食馂礼源于早期先民共食制的原始习俗。从社会功能上来说,食馂礼是统治者在政治生活当中实施"亲亲"之道的宗教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食馂礼
下载PDF
从青铜器铭文看周代的赐“膰”礼 被引量:1
12
作者 景红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9-71,共3页
一、关于赐“膰”礼的争论 在周代,天子、诸侯祭后有赐胙的习俗。如《左传》载庄公二十三年,楚成王贡献于周惠王,天子赐胙。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史记·周本纪》载“显王九年致文、武胙于秦孝公;三十五年致文、... 一、关于赐“膰”礼的争论 在周代,天子、诸侯祭后有赐胙的习俗。如《左传》载庄公二十三年,楚成王贡献于周惠王,天子赐胙。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史记·周本纪》载“显王九年致文、武胙于秦孝公;三十五年致文、武胙于秦惠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赐“膰”礼
下载PDF
论《武王伐纣平话》成书的方式、时间及地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亦辉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9-162,共4页
《武王伐纣平话》仅存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文本的综合考察,我们大致可以断定该书的成书方式系由金元时期的书坊主倩文化水平不高的下层文人根据说书人的故事底本加工整理而成;该书成书时间的上限当在金灭北宋(1127... 《武王伐纣平话》仅存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文本的综合考察,我们大致可以断定该书的成书方式系由金元时期的书坊主倩文化水平不高的下层文人根据说书人的故事底本加工整理而成;该书成书时间的上限当在金灭北宋(1127)以后,下限当在元至治(1321-1323)年间;该书的编者熟知中原地理,当系金元时期长期活动中原地区的北方人,该书成书与流传的地域很可能也是在北方中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王伐纣平话》 水词套语 城县
下载PDF
从柞伯簋形制看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互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影舒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3-36,69,共5页
柞伯簋的形制一般认为西周早期中原地区青铜簋Ⅰ型3式——双耳圈足簋,而圈足下独特的喇叭形支座则被简单认定为增高器物的目的而未予深入探究。柞(胙)伯簋的喇叭形支座与青铜鍑形制之间的联系可读解出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在商周时期的文... 柞伯簋的形制一般认为西周早期中原地区青铜簋Ⅰ型3式——双耳圈足簋,而圈足下独特的喇叭形支座则被简单认定为增高器物的目的而未予深入探究。柞(胙)伯簋的喇叭形支座与青铜鍑形制之间的联系可读解出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在商周时期的文化互动关系。柞(胙)伯簋为西周时期物质生活史的文化表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 伯簋 喇叭形支座 青铜鍑
下载PDF
个体心灵之花结出的人类智慧之果——从鲁迅的心结透视其文学内蕴的深度取向
15
作者 李永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8-94,共7页
鲁迅是有着大而多的心结的生命个体,对心结与创作同构互动关系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因而通过鲁迅的心结来透视和挖掘鲁迅创作的深层内蕴是研读鲁迅的一个独特的角度,并有着全新的意义。从几组最有代表性的鲁迅的心结及其在作品中的对应物... 鲁迅是有着大而多的心结的生命个体,对心结与创作同构互动关系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因而通过鲁迅的心结来透视和挖掘鲁迅创作的深层内蕴是研读鲁迅的一个独特的角度,并有着全新的意义。从几组最有代表性的鲁迅的心结及其在作品中的对应物即殉道与散胙、屈辱与复仇、腊叶与死火、中间物与过客等来透视其人与文的内在互映及其映射出的深层人文蕴涵,并从三个层面来展开论析:梳理鲁迅文本中反复出现又在其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意象或词语作为走进鲁迅内心世界的切入点;以此为线索,以其本人及亲友乃至论敌的言论为支撑材料,返视其创作动力的原点,直逼其心结的内核;再返归文本,阐释其含蕴的与人类精神相通互融的博深的哲理情思和丰厚的人文内涵,以此走进由鲁迅的自我心灵、文本意象和人类文化精神共同构建的三位一体的精神艺术之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心结 深度取向 复仇 腊叶 死火 中间物 过客
下载PDF
柞伯簋铭补释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浩浩 《殷都学刊》 2019年第4期42-47,共6页
柞伯簋及相关金文中所反映的西周大射礼似与军事活动有关,铭文中的“”可读为“夷”,“敬”字可单独为句。从西周时期诸侯国君主称谓分析,柞伯簋中的“柞伯”不是柞(胙)国的第一代国君,而柞伯鼎中的“烈祖幽叔”之称则表明其身份不会是... 柞伯簋及相关金文中所反映的西周大射礼似与军事活动有关,铭文中的“”可读为“夷”,“敬”字可单独为句。从西周时期诸侯国君主称谓分析,柞伯簋中的“柞伯”不是柞(胙)国的第一代国君,而柞伯鼎中的“烈祖幽叔”之称则表明其身份不会是柞伯簋中的“柞伯”,而是柞伯家族分出来的小宗,其后,到柞伯鼎中这个“柞伯”时期,由于某种原因,成功地由幽叔小宗这一系而成为胙国的国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伯 国君称谓
下载PDF
论陕西岐山臊子面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景红艳 《沧桑》 2011年第4期93-95,共3页
目前学术界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文化渊源主要有四种说法,但多数没有典籍依据。详细考察岐山当地百姓在重大节日食用臊子面时所伴随的各种繁琐仪式,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周代赐胙礼所包含的主要文化因素和文化功能。因此,今天岐山一带的臊子... 目前学术界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文化渊源主要有四种说法,但多数没有典籍依据。详细考察岐山当地百姓在重大节日食用臊子面时所伴随的各种繁琐仪式,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周代赐胙礼所包含的主要文化因素和文化功能。因此,今天岐山一带的臊子面是周代赐胙礼的延续和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岐山臊子面 文化渊源
下载PDF
越南中南大陆边缘演化——对南海形成、印支逃逸与新生代火山活动的意义
18
作者 Michael B.W. Fyhn Lars O. Boldreel Lars H. Nielsen 《海洋地质》 2013年第1期42-73,共32页
摘要越南大陆边缘是研究逃逸构造和南海演化的关键地区。现有的区域地质构造恢复主要以有限的地球物理数据和陆地地质构造分析为基础,进行单一盆地的研究。本文以最综合的2D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对这些构造模型进行评价... 摘要越南大陆边缘是研究逃逸构造和南海演化的关键地区。现有的区域地质构造恢复主要以有限的地球物理数据和陆地地质构造分析为基础,进行单一盆地的研究。本文以最综合的2D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对这些构造模型进行评价,并提出新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逸构造 地震分析 大陆边缘 火山作 南中国海 越南
下载PDF
小邾国媵器随葬于本国贵族墓地原因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俊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8-102,140,共6页
小邾国与胙国是姻亲国,邾友父鬲是小邾君为其嫁为胙国夫人的女儿制的媵器,本应随其女儿陪嫁到胙国,而却随葬在小邾国贵族墓地。邾友父鬲和1号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胙国被灭也在春秋早期。二者年代相同,绝非偶然巧合。其原因应与胙国灭亡... 小邾国与胙国是姻亲国,邾友父鬲是小邾君为其嫁为胙国夫人的女儿制的媵器,本应随其女儿陪嫁到胙国,而却随葬在小邾国贵族墓地。邾友父鬲和1号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胙国被灭也在春秋早期。二者年代相同,绝非偶然巧合。其原因应与胙国灭亡的重大变故有关。当时邾友父的女儿很可能未及出嫁胙国就灭亡了,也可能已经出嫁到胙国,在南燕兼并胙国时为避难而逃回到母国,同时也把媵器带到了娘家,或仅仅是把媵器转移到了小邾国,后因胙国灭亡,媵器便留在了母国,为其兄弟亦即第二代小邾君所得,到第二代小邾君或其夫人去世时,便把这些媵器随葬在墓中。如果此说不妄,则又可反证胙国灭亡的更为具体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邾国 媵器 贵族墓地 春秋早期
原文传递
新荷铁路延津段1998年考古发掘简报
20
作者 刘海旺 张家峰 +2 位作者 许广平 潘伟斌 刘翠运 《华夏考古》 CSSCI 2000年第4期58-61,共4页
In fall 1998,offic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coordina t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an jin section of the Xingxiang Heze line It d iscovered a Ming kiln site and dug a cro ss section of the old Huanghe r... In fall 1998,offic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coordina t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an jin section of the Xingxiang Heze line It d iscovered a Ming kiln site and dug a cro ss section of the old Huanghe river bed that cross cut the railroad line In addi tion,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old Zuo s tate had been documented at the same t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津县 明代陶窑 南燕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