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良食味粳型软米胚乳成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明慧 程海涛 +3 位作者 马兆惠 刘仁广 王红旭 吕文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7-265,共9页
中国稻作目前已经由高产型逐渐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于消费者来说,稻米食味是稻米品质的核心。软米总体具有较高的食味,但软米品种间还存在食味差异,遴选食味更加优良的软米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稻米食味感官品尝、饭食味计及快速黏度... 中国稻作目前已经由高产型逐渐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于消费者来说,稻米食味是稻米品质的核心。软米总体具有较高的食味,但软米品种间还存在食味差异,遴选食味更加优良的软米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稻米食味感官品尝、饭食味计及快速黏度分析仪分析大米样品的食味特性,并比较大米样品胚乳性状组成及米饭显微特征,以明确几个软米新材料的食味特性。结果表明:软米感官品尝食味综合评价显著优于其他材料,100分制评分在90分以上,达到极良水平。其快速黏度分析仪特征值的峰值黏度、崩解值显著高,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峰值时间显著低;胚乳性状表现为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长链显著低,其上限可能分别在13%、15%,清蛋白含量显著高,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总含量偏高,样品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但极良食味品种没有表现出显著多。极良食味品种米饭显微图像自表及里,表现出充分糊化的网孔状特征,而不良食味品种则表现为没有充分糊化的熔岩状特点。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食味性状是由胚乳特性综合影响导致。综上,本研究的软米材料食味明显优良,具有显著的快速黏度分析仪特征值和胚乳成分含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软米 食味品质 胚乳成分
下载PDF
通过养分管理调控水稻胚乳成分提高稻米食味品质 被引量:9
2
作者 马兆惠 张维本 +4 位作者 程海涛 路连吉 宋文雯 吕文彦 莫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7,共13页
【目的】研究磷钾镁施肥配比对不同类型水稻胚乳成分及食味的影响,为通过施肥改善稻米食味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品种、优良食味的普通粳稻品种和高产的粳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设置磷... 【目的】研究磷钾镁施肥配比对不同类型水稻胚乳成分及食味的影响,为通过施肥改善稻米食味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品种、优良食味的普通粳稻品种和高产的粳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设置磷肥、钾肥和镁肥处理,并通过对糙米的逐层碾磨,分析不同层次米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差异,及其与食味特性的关系。【结果】从食味表现看,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品种最佳,高产品系彦粳4号次之。各分层胚乳成分对质构特性、食味特性影响不同,其中呈味层直链淀粉主要控制糊化特性,米芯层直链淀粉主要调节适口性,呈味层蛋白质是调控食味的关键。通径分析表明,表层质构中平衡度、黏度和附着性对食味值的直接作用最大,且主要通过平衡度调节;整体质构中食味值是由黏度特性和硬度综合影响,其中附着量对食味值贡献最高。从施肥角度来看,高磷可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硬度,增加黏性,高钾能有效提高软米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并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高镁肥对提高稻米质构黏度性状、附着特性、食味值都具有显著作用。在RVA方面,高磷+中或高镁肥是施肥组合中提高崩解值、降低回冷值的基础。在质构方面,高水平镁肥配以不同水平的磷钾肥可改善米饭质构附着特性,而高钾肥是施肥组合中提高米饭表层黏性和平衡度的基础。但对于软米品种,适量增施钾镁肥,再配以较高水平磷肥,可提高该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使食味达到最佳。而普通品种(系)需降低钾肥,增加黏性。【结论】肥料配比通过调控胚乳成分而对食味产生综合影响。总体上,磷肥主要改善稻米外观和食味特性,钾肥对质构特性影响明显,而镁肥对改善适口性作用较好。根据品种(系)特性,软米品种应以高磷+高钾+高镁为宜,普通品种(系)应以高磷+低钾+中或高镁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乳成分 质构特性 食味 RVA特性 磷肥 钾肥 镁肥
下载PDF
穗型与胚乳成分对稻米黏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云 吕文彦 +3 位作者 路飞 程海涛 马兆惠 陈恒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70,共7页
北方直立穂型水稻是超级稻的重要株型之一,但这类水稻的适口性一般并不理想。为明确该类水稻的适口性差异所在及其可能的原因,本研究选取70份直立穗型和非直立穗型水稻材料,利用质构仪和快速黏度分析(rapid viscosity analysis,RVA)仪... 北方直立穂型水稻是超级稻的重要株型之一,但这类水稻的适口性一般并不理想。为明确该类水稻的适口性差异所在及其可能的原因,本研究选取70份直立穗型和非直立穗型水稻材料,利用质构仪和快速黏度分析(rapid viscosity analysis,RVA)仪分别对米饭粒和米淀粉进行黏弹性检测,同时分析稻米蛋白质量分数(proteincontent,PC)、表观直链淀粉质量分数(apparent amylose content,AAC)以及支链淀粉精细结构(Fa、Fb_(1+2)和Fb_3)的差异。结果表明:1)根据测试性状按Ward法可以将试材分为3类,直立穗型不能构成独立的一类,但直立穗型品种占比较大类的硬度大、黏性小、拉丝长度短、咀嚼性大,RVA的崩解值小、回冷值大,表现出不良适口性,其胚乳性状表现为AAC、PC、Fb_3质量分数高,而Fa/Fb_3低;2)总体上,黏弹性与AAC、Fb_3质量分数、Fa/Fb_3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但类间相关关系有差异;与RVA特性相比,质构特性与胚乳性状的相关关系更紧密;3)质构测试结果的主要参数与RVA结果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综上可见,穗型与黏弹性可能没有直接联系,部分直立穗型品种可能由于胚乳淀粉组成不佳导致米饭硬度大、黏性小的不良适口性;与RVA相比,质构测试对适口性评价更加简洁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质构特性 快速黏度分析特性 胚乳成分 穂型
下载PDF
水稻种子胚形态与胚乳组成对稻米留胚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马兆惠 石一涵 +4 位作者 程海涛 宋文雯 路连吉 刘仁广 吕文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75,共11页
【目的】稻米留胚能够提高稻米营养品质,但稻米留胚特性与胚性状、胚乳成分的关系等相关生物学机制并不明确。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稻米品种留胚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粳稻中软米型和普通型两类典型留胚材料及非留胚... 【目的】稻米留胚能够提高稻米营养品质,但稻米留胚特性与胚性状、胚乳成分的关系等相关生物学机制并不明确。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稻米品种留胚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粳稻中软米型和普通型两类典型留胚材料及非留胚材料为试材,首先切片观察两类品种籽粒胚发育特点,继而对比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pparent amylose content,AAC)和离层果胶含量,最后以外源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调控,比较胚性状、胚乳组成及留胚率差异。【结果】与非留胚材料相比,软米型和普通型留胚材料具有胚内幅和外幅较大,胚发育速度快,胚体积较大的特点;籽粒充实度好,粒形更宽、厚;同时离层果胶含量也较高。外施CTK后,软米型留胚材料中后期胚发育速度加快,普通型材料胚发育减缓;两类材料的AAC、果胶含量、胚比重及留胚率均提高。【结论】除胚性状对两类品种留胚率均有明显影响外,胚乳组成主要影响软米型材料留胚特性,而粒形是影响普通型材料留胚特性的重要因素。CTK则通过影响籽粒不同性状对不同类型材料留胚率进行调控。这为后续高留胚水稻品种的培育和栽培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胚率 胚发育 胚乳成分 粒形 细胞分裂素
下载PDF
Cryopreservation of mammalian oocytes and embryos: 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被引量:20
5
作者 MOUSSA Mahmoud SHU Juan +1 位作者 ZHANG XueHong ZENG FanY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9期903-914,共12页
Cryopreservation techniques for mammalian oocytes and embryos have rapidly progressed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emphasizing their importance in various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Pregnancies and live births ... Cryopreservation techniques for mammalian oocytes and embryos have rapidly progressed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emphasizing their importance in various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Pregnancies and live births resulting from cryopreserved oocytes and embryos of several species including humans have provided proof of principle and led to the adoption of cryopreservat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clinical in vitro fertilization.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ryopreservation of mammalian oocytes and embryos,including preservation of the reproductive potential of patients who may become infertile,establishment of cryopreserved oocyte banks,and transport of oocytes and embryos internationally.However,the success rates are still far lower than those obtained with fresh oocytes and embryos,and there are still obstacles that need to be overcome.In this review,we address the major obstac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cryopreservation techniques.Such knowledge may help to eliminate these hurdles by revealing which aspects need improvement.Furthermore,this information may encourage further research by cryobiologists and increase the practical use of cryopreservation as a major part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for both humans and animal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OPRESERVATION MAMMALS OOCYTES embryos cryoinjur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