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分型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1
作者 王长鑫 张照龙 +6 位作者 孙成建 谢宜兴 邵黎明 赵晓龙 郑璇 李田利 徐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分型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3例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血管造影或CTA的血管情况进行分型,应用Hunt-Hess分级量表评... 目的探讨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分型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3例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血管造影或CTA的血管情况进行分型,应用Hunt-Hess分级量表评估患者治疗术前临床病情,采用改良Raymond-Roy分类评估动脉瘤治疗即刻和随访结果,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63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侧壁型14例,分叉型49例。Hunt-Hess(0~Ⅱ级)57例,Hunt-Hess(Ⅲ~Ⅳ级)6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54例(RaymondⅠ级19例,Ⅱ级35例),不全栓塞9例(RaymondⅢ级)。患者预后情况(mRS评分0分49例,1分9例,3分2例,5分1例,6分2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根据不同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且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介入性 放射学
下载PDF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缺血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林敏仕 梁朝莹 +5 位作者 马可 颜循金 张炜志 李松良 唐国富 陈俊宇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7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分析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临床特征以及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96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发生后循环缺血的独立危... 目的:分析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临床特征以及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96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发生后循环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96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中,有276例发生后循环缺血,发生率为69.70%。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显示,男性、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是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发生后循环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发生后循环缺血的概率较高,男性、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积极治疗或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发生后循环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后循环缺血 风险因素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3
作者 邓永刚 张世坤 +1 位作者 王强 李中林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8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夹闭术对破裂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的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119例,观察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治疗效果评...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夹闭术对破裂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的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119例,观察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治疗效果评价,采用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1~4分)。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间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均成功,12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预后良好组89例,预后不良组30例,两组年龄、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有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高是影响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安全有效,预后不良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以及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后交通动脉瘤 经翼点入路夹闭术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脑后动脉伴发胚胎型改变与APCI及卒中严重程度关联的临床评估
4
作者 暴丽华 冯志超 +1 位作者 陈锦华 张丽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99-202,249,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伴发胚胎型改变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I)发生及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9例经头颅MRI诊断为APCI的患者,根据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结果将患者分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伴发胚胎型改变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I)发生及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9例经头颅MRI诊断为APCI的患者,根据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结果将患者分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组126例和非FTP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梗死分布和后循环血管形态的关系。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将患者分为轻度卒中147组例和中重度卒中组82例,比较其临床资料,筛选影响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脑后动脉伴发胚胎型改变与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229例APCI患者中,FTP 126例,占比55.02%。FTP组患者近端梗死情况显著高于非FTP患者,且FTP组患者颅内段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弯曲凸向后循环血管异常情况显著高于非FT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P组患者近端梗死情况显著高于非FTP患者,且FTP组患者颅内段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弯曲凸向后循环血管异常情况显著高于非FT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卒中组中糖尿病、完全型FTP(cFTP)、部分型FTP(pFTP)发生情况高于轻度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cti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FTP、pFTP是APCI患者卒中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大脑后动脉伴发胚胎型改变与APCI密切相关,脑梗死分布及形态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且大脑后动脉伴发胚胎型改变是卒中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根据其病变情况为临床脑梗死预后及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后循环脑梗死 卒中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CTA评价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志刚 祝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搜集2011-01—2012-01在两个医院行颅脑多层螺旋CTA扫描的226例患者,排除存在脑外伤、手术、Moyamoya病、动静脉畸形、脉管炎等易增加脑缺血发作发生率疾病的患者24例,...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搜集2011-01—2012-01在两个医院行颅脑多层螺旋CTA扫描的226例患者,排除存在脑外伤、手术、Moyamoya病、动静脉畸形、脉管炎等易增加脑缺血发作发生率疾病的患者24例,202例纳入本研究,将后交通动脉(PCoA)直接延续为同侧大脑后动脉交通后段,且后交通动脉血管外径大于同侧起源于基底动脉的大脑后动脉(PCA)P1段,定义为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依据胚胎型大脑后循环患者的同侧大脑后动脉P1段是缺如或发育纤细,分为完全胚胎型组和部分胚胎型组,大脑后动脉P1段血管外径大于同侧后交通动脉的患者为对照组,统计3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完全胚胎型组和部分胚胎型组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的关联性。结果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34例,其中11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20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0例,以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作比较,完全胚胎型组和部分胚胎型组脑缺血卒中的发生率的比值比分别为1.448和3.027,进行Fisher′s精确检验P值分别为0.391和0.030 7。结论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脑缺血卒中发病率增加相关联,而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脑缺血卒中无明显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胚胎型大脑后循环 完全胚胎型 部分胚胎型 大脑后动脉 脑卒中
下载PDF
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和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李东旭 王雪静 王庆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6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和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8例疑似发生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依据进行检... 目的:分析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和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8例疑似发生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依据进行检查的结果,将其中56例未发生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其中56例发生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患者设为观察A组,将其中56例发生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患者设为观察B组。然后,比较三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A组患者相比,观察B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更高,P <0.05。结论:与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患者相比,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患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 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胚胎型在线自修复FIR滤波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南天 钱彦岭 +2 位作者 李岳 卓清琪 李廷鹏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85-1391,共7页
胚胎电子阵列是受多细胞生物体自修复机制启发,具有在线自修复能力的新型电路。在介绍胚胎电子阵列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滤波器的结构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FIR滤波器的胚胎电子阵列细胞结构,并基于该细胞... 胚胎电子阵列是受多细胞生物体自修复机制启发,具有在线自修复能力的新型电路。在介绍胚胎电子阵列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滤波器的结构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FIR滤波器的胚胎电子阵列细胞结构,并基于该细胞结构设计了具有快速在线自修复能力的胚胎型FIR滤波器。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其滤波功能与在线自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型仿生 FIR滤波器 在线自修复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异常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莉 吕发金 +4 位作者 罗天友 蔡昌平 李琦 姚开情 刘筱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缺血(PCI)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检查的218例PCI患者(PCI组)和110名无前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VR图上观察有...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缺血(PCI)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检查的218例PCI患者(PCI组)和110名无前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VR图上观察有无孤立性椎动脉(IVH)、椎动脉发育不良(HVA)及FTP,并测量双侧椎动脉颅内段起始处管径。对椎动脉发育异常合并FTP与PC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对照组中,IVH占1.82%(2/110),HVA占17.27%(19/110),FTP占7.27%(8/110);其中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占0.91%(1/110);2PCI组中,IVH占10.55%(23/218),HVA占49.08%(107/218);FTP占28.90%(63/218);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占25.23%(55/218);3对照组与PCI组间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5.56,P<0.001);4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与PCI具有相关性(r=0.31,P<0.001)。结论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可能引起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椎动脉发育不良 孤立性椎动脉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玲 刘学文 +2 位作者 李卉 耿志君 谢传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RM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ERM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4例鼻部ERMS中,邻近骨质破坏11例,眼眶受累5例,翼腭窝及颅内侵犯各4例;5例腹盆腔及腹膜后ERMS中,3例包绕邻近大血管,2例... 目的探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RM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ERM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4例鼻部ERMS中,邻近骨质破坏11例,眼眶受累5例,翼腭窝及颅内侵犯各4例;5例腹盆腔及腹膜后ERMS中,3例包绕邻近大血管,2例腹膜种植转移;5例肌肉及肌间隙ERMS病变较局限,其中2例伴邻近骨质轻微破坏;1例ERMS位于左颌下腺区;1例ERMS为颅骨多发病灶。16例患者有区域淋巴结转移,5例呈环线状强化。结论 ERM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对患者年龄、发生部位、强化方式、邻近骨质的破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治疗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胚胎型 体层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世伟 李静伟 +4 位作者 陈健 刘洋 孙力泳 李桂林 张鸿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499,共5页
目的 探讨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单纯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AA)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微导管复合塑形、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1例伴... 目的 探讨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单纯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AA)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微导管复合塑形、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1例伴有fPCA的中小型破裂PCoAA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术中微导管塑形准确性、微导管塑形稳定性、栓塞操作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和后交通动脉保留程度、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1例51枚伴有fPCA的破裂PCoAA均通过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成功完成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瘤体完全栓塞43例(84.3%),瘤颈残留8例(15.7%);后交通动脉均保留,49例血流无影响,2例部分影响。微导管塑形准确率为90.2%,其中微导管直接推送到位36例,回拉到位11例,导丝导引到位4例;栓塞中88.2%微导管位置稳定。仅1例术中发生破裂再出血。随访6~24个月显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48例(94.1%),3例(5.9%)预后不良,无患者死亡。术后6个月血管复查造影显示,Raymond 1级41枚(80.4%),2级8枚(15.7%),3级2枚(3.9%)。结论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伴有fPCA的急性期中小型破裂PCoAA术中应用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可使栓塞过程更稳定和安全,取得了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塑形 后交通动脉瘤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大鼠肥厚心肌能量代谢胚胎型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卡维地洛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琴 李隆贵 +1 位作者 耿昭华 金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38-1440,共3页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大鼠肥厚心肌能量代谢转换及卡维地洛的作用 ,探讨卡维地洛减弱压力负荷性心肌能量代谢胚胎型转换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用卡维地洛对腹主动脉缩窄术 (CAA)后 4周的雄性Wistar大鼠进行干预 ,12周后观察腹主...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大鼠肥厚心肌能量代谢转换及卡维地洛的作用 ,探讨卡维地洛减弱压力负荷性心肌能量代谢胚胎型转换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用卡维地洛对腹主动脉缩窄术 (CAA)后 4周的雄性Wistar大鼠进行干预 ,12周后观察腹主动脉缩窄组 (CAA)和卡维地洛干预组 (CAR)及假手术组 (SH)大鼠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CAA组大鼠左室心肌明显肥厚 ( 3 .41± 1.3 0vs 2 .46± 1.3 1,P <0 .0 5 ) ,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蓄积 ,左室肥厚心肌M CPT Ⅰ和MCADmRNA的表达下调 (P <0 .0 5 )。卡维地洛治疗 12周后能够明显改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 (P <0 .0 5 )。结论 压力负荷性大鼠肥厚心肌能量代谢发生胚胎型转换 ;卡维地洛通过减少左室心肌脂肪酸氧化限速酶和关键酶的基因表达 ,减弱心肌胚胎型能量代谢的转换从而改善肥厚心肌的能量代谢 ,这可能是卡维地洛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负荷 能量代谢胚胎型转换 卡维地洛 大鼠 分子调控机制 肥厚心肌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金龙 方兴根 +7 位作者 李真保 赵心同 吴德刚 赖年升 刘佳强 盛斌 孙军 徐善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保持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通畅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 AA)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血管内栓塞破裂PCo AA 14例,单纯弹簧圈栓塞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 目的探讨保持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通畅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 AA)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血管内栓塞破裂PCo AA 14例,单纯弹簧圈栓塞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PCo AA 3例,双导管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双导管技术1例,置入Y形支架1例。评价PCo AA即刻栓塞率(采用Raymond分级)、患者预后(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并发症、影像学随访结果等。结果弹簧圈和支架的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支架均准确释放到位,无移位。动脉瘤即刻栓塞率Raymond分级显示,RaymondⅠ级8例;RaymondⅡ级4例;RaymondⅢ级2例。所有FPCA均保持通畅。术中有1例出现弹簧圈突入颈内动脉,其余无术中脑血管痉挛、支架内血栓形成、术中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术后14例DSA随访3-24个月,3例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未出现再出血和缺血并发症。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评分0-2分13例,4分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PCo AA并保持FPCA通畅是安全可行的。为保持FPCA的通畅,血管内治疗采用多种方式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鼻腔及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3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定远 邹剑 +2 位作者 刘栖如 倪茂美 刘世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鼻窦 鼻腔 临床资料报告 软组织肿瘤 横纹肌组织 组织器官 临床表现 多发生 特征性
下载PDF
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和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宏云 陈世益 +1 位作者 张健 李云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embryonic Myosin Heavy Chain,MHC-emb)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A组(黄芪皂甙组)、B组(丹参酮ⅡA...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embryonic Myosin Heavy Chain,MHC-emb)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A组(黄芪皂甙组)、B组(丹参酮ⅡA组)、C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组)、D组(黄芪丹参注射液组)、E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6只。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相应药物,并于损伤后4、7、14和28天进行腓肠肌损伤部位取材。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MHC-emb和波形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干预组MHC-emb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伤后28天;其中又以C组和D组升高最为明显;②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干预组波形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伤后28天;其中又以C组和D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在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均能促进MHC-embmRNA表达,抑制波形蛋白mRNA表达,联合使用时效果最佳,与黄芪丹参复方成分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损伤 修复 黄芪皂甙 丹参酮ⅡA 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 波形蛋白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头颈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临床诊治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云腾 任国欣 +1 位作者 李朝军 郭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0-09—2010-10收治的12例头颈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9例获得随访。5例术前化疗患者... 目的:探讨头颈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0-09—2010-10收治的12例头颈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9例获得随访。5例术前化疗患者中3例短期疗效达到PR,1例达到MR,化疗有效率达到60%;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手术+化疗+放疗患者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和40个月,1例手术+尼妥珠靶向治疗患者,生存期已达14个月,仍在随访中;1例单纯手术患者,术后半年死于肿瘤复发。结论:该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手术结合放疗、化疗的综合序列治疗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头颈横纹肌肉瘤的有效手段,生物靶向治疗可能是今后治疗该疾病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头颈部 胚胎型 横纹肌肉瘤 综合序列治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鼻腔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廖荣信 张亚林 +3 位作者 瞿中威 邹高伟 陈德强 周理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6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磁共振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1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病理资料以及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选取的11例患...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磁共振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1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病理资料以及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选取的11例患者,其中8例病变于筛窦处,3例病变部位于鼻中隔处,均累及多个鼻窦、前颅窝底脑膜以及眼眶。其中T1W1图像呈不均性低信号者7例;呈均匀等信号者2例;以均匀等信号为主,其内见散在小片状、小点状高信号者2例。T2W1图像主要表现为稍高信号者8例,呈混杂片状分布的低信号者3例;其中以稍高信号为主,其间见散在片状、小点状更高信号者2例。增强扫描后,7例患者肿瘤边界显示清晰,11例肿瘤病灶区均呈不均匀的明显强化。肿瘤区可见骨质破坏和骨质推压改变。结论 MRI不仅准确的显示ERMS的具体部位、范围,而且能基本反应病变内部组织成分及其变化情况,对ERMS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磁共振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东旭 赵娜 +1 位作者 温杰 赵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科收治的507例AIS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结果分为FTP...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科收治的507例AIS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结果分为FTP组(160例)和非FTP组(347例)。通过中文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筛查出认知障碍病人,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AI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AIS病人卒中严重程度,根据FTP分型分为单侧cFTP组、单侧pFTP组、双侧cFTP组、双侧pFTP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FTP与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07例AIS病人,存在FTP160例(31.56%)。各组年龄≥66岁、吸烟、认知功能障碍、AIS严重程度、NIHSS评分、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cFTP组、单侧pFTP组、双侧cFTP组、双侧pFTP组认知功能障碍、年龄、吸烟、饮酒、NIHSS评分、FTP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单侧cFTP、双侧pFTP、单侧pFTP既是AIS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也是AI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单侧cFTP、双侧pFTP、单侧pFTP是AI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严重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化疗联合放射治疗鼻腔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建民 梁平 卿超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8-938,共1页
患者女,18岁,因“左侧鼻塞2个月余,左眼球突出伴视力明显下降20d”入院。入院查体:左眼球明显突出,左眼睑红肿并活动受限。左眼球固定,局部见黄白色分泌物,稍有光感,瞳孔大小约5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左侧鼻翼明显隆起畸形.... 患者女,18岁,因“左侧鼻塞2个月余,左眼球突出伴视力明显下降20d”入院。入院查体:左眼球明显突出,左眼睑红肿并活动受限。左眼球固定,局部见黄白色分泌物,稍有光感,瞳孔大小约5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左侧鼻翼明显隆起畸形.左侧鼻腔被肿物充填,通气受阻,左上颌窦区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放射治疗 鼻腔 左眼球突出 化疗 入院查体 眼睑红肿 眼球固定
下载PDF
Percheron动脉梗死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及前后循环多血管段发育异常一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项正兵 吴凌峰 +3 位作者 屈新辉 曹文锋 张昆南 吴晓牧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1-72,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49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头晕、步态不稳1.5d"于2015-3-6 18:00入院。患者于2015-3-58:00左右起床后感双眼视物不清伴头晕,行走时向右侧倾斜,立刻送至当地医院就诊,约9:00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行头CT... 1病例报告患者女,49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头晕、步态不稳1.5d"于2015-3-6 18:00入院。患者于2015-3-58:00左右起床后感双眼视物不清伴头晕,行走时向右侧倾斜,立刻送至当地医院就诊,约9:00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行头CT检查未见异常,予以拜阿司匹林、醒脑静、甘露醇等治疗,患者仍意识不清,一直到晚上20:00左右意识渐渐清醒,但仍有头晕,步态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heron动脉 脑梗死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下载PDF
以发作性晕厥为临床表现的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4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仁智 黄炎青 邢丽菲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6期76-77,F0003,共3页
晕厥是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等常见的急症,需进行大量的I临床分析及鉴别诊断并做相应的处理。2010年3月~2012年3月,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以发作性晕厥为临床表现的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PCA)患者4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发作性晕厥 大脑后动脉 临床表现 胚胎型 双侧 心血管内科 包头医学院 神经内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