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敦煌本与宋四本《胜鬘经》异文看佛经的用字问题——以通假字与古今字为例
1
作者 赵静莲 《现代语文》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通过比勘、归纳,在敦煌本与宋四本《胜鬘经》中,共发现10组通假字异文和6组古今字异文。这些异文可大致分为三类:反映时代用字习惯的、反映个人用字习惯的、不能体现时代习惯或个人用字习惯的。在通假字异文组中,敦煌本使用借字较多,宋... 通过比勘、归纳,在敦煌本与宋四本《胜鬘经》中,共发现10组通假字异文和6组古今字异文。这些异文可大致分为三类:反映时代用字习惯的、反映个人用字习惯的、不能体现时代习惯或个人用字习惯的。在通假字异文组中,敦煌本使用借字较多,宋四本则主要使用正字。在古今字异文组中,敦煌本以使用古字为主,宋四本则以使用今字为主。究其原因,既有时代用字造成的差异,也有抄本与刻本书写方式造成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鬘经 敦煌本 宋四本 异文 通假字 古今字
下载PDF
《胜鬘经》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慧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7,共4页
《胜鬘经》所蕴涵的美学思想极为丰富,本文从《胜鬘经》美学的思想基础,本性清净的心性之美,慈悲济世的人格之美,借喻说理的言教之美,不可思议的涅槃之美,说法过程的愉悦之美六个方面分别加以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乘美学独特的审美... 《胜鬘经》所蕴涵的美学思想极为丰富,本文从《胜鬘经》美学的思想基础,本性清净的心性之美,慈悲济世的人格之美,借喻说理的言教之美,不可思议的涅槃之美,说法过程的愉悦之美六个方面分别加以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乘美学独特的审美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鬘经 一乘 如来藏
下载PDF
明空撰《胜鬘经疏义私钞》的思想特征
3
作者 杨玉飞 张文良 《佛学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87-195,共9页
唐天台僧明空撰《胜鬘经疏义私钞》作成半个世纪后,圆仁于开成三年(838)入唐求法,巡礼五台山之时有缘获之,并带回日本珍藏至今,然而在中国唐宋时已散佚不存。加之"明空"其人来历不详,以至于明空的《胜鬘经疏义私钞》在中日学... 唐天台僧明空撰《胜鬘经疏义私钞》作成半个世纪后,圆仁于开成三年(838)入唐求法,巡礼五台山之时有缘获之,并带回日本珍藏至今,然而在中国唐宋时已散佚不存。加之"明空"其人来历不详,以至于明空的《胜鬘经疏义私钞》在中日学术界备受冷落。近年来,由于中日学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胜鬘经疏义私钞》在东亚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逐渐被意识到,在文献学考证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一篇关于其思想内容的讨论。因此,本文试图从其思想入手,以期把握其思想上的特点及在天台宗思想史上的位置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空 胜鬘经疏义私钞》 四种生死 无情有性
下载PDF
日本《胜鬘经》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玉飞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10,共5页
《胜鬘经》是极具代表性的如来藏系经典之一,在如来藏思想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纵观国际佛教学术界,关于《胜鬘经》的研究成果大多出自日本学者之手,其中不仅有对《胜鬘经》及其注释书文本的考证,还有对其中各种概念、思想的分析。反... 《胜鬘经》是极具代表性的如来藏系经典之一,在如来藏思想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纵观国际佛教学术界,关于《胜鬘经》的研究成果大多出自日本学者之手,其中不仅有对《胜鬘经》及其注释书文本的考证,还有对其中各种概念、思想的分析。反观国内学术界,关于《胜鬘经》的研究成果则寥寥无几。本文拟通过对日本《胜鬘经》研究的梳理,找出其研究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中国的如来藏思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鬘经 如来藏 佛性 判教
下载PDF
敦煌写本S.6388《胜鬘经疏》的种性与如来藏思想
5
作者 李子捷 程恭让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14-20,27,共8页
敦煌写本S.6388是《胜鬘经》的汉文注释书,至今未被《大正藏》和《卍续藏》收录。S.6388中使用了地论宗的判教理论及《十地经论》的术语,藤枝晃认为S.6388成书于北魏延昌四年(515)至净影寺慧远(523-592)的《胜鬘经义记》成立之间的某一... 敦煌写本S.6388是《胜鬘经》的汉文注释书,至今未被《大正藏》和《卍续藏》收录。S.6388中使用了地论宗的判教理论及《十地经论》的术语,藤枝晃认为S.6388成书于北魏延昌四年(515)至净影寺慧远(523-592)的《胜鬘经义记》成立之间的某一时间。“种性”这一术语在S.6388中被明确使用,其作者利用菩萨阶位说解释种性,算是对《地持经》的种性说的再解释。但与强调菩萨种性的《地持经》不同的是,S.6388并未限定在菩萨种性的范围之内。S.6388的作者还表示,如来藏是有为法,其体真实不变,但其用有为可变。这种解释与作为初期地论师的法上(495-580)的学说非常相似。虽说都利用了体用学说,但S.6388的作者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比较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S.6388 胜鬘经 《地持经》 种性 如来藏
下载PDF
“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在中国的演变——以《胜鬘经》诸注释书为中心
6
作者 杨玉飞 《中国佛学》 2022年第1期236-249,共14页
“空”与“如来藏”原本是相对的存在,然而作为如来藏系经典“三经一论”之一的《胜鬘经》却将两者结合起来,提出了“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说法。关于“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说明,《胜鬘经》中仅有寥寥数言,但中国现存... “空”与“如来藏”原本是相对的存在,然而作为如来藏系经典“三经一论”之一的《胜鬘经》却将两者结合起来,提出了“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说法。关于“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说明,《胜鬘经》中仅有寥寥数言,但中国现存的《胜鬘经》诸注释书中却有着相当丰富的论述与阐释。通过对这些《胜鬘经》注释书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佛教思想家对“空”“如来藏”以及“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理解,从而把握“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藏 空如来藏 不空如来藏 胜鬘经
下载PDF
净影寺慧远《胜鬘经义记》之烦恼论
7
作者 杨玉飞 《中国佛学》 2017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胜鬘经》的四住地烦恼与无明住地烦恼,是为补充此前诸经理论的不足而提出的新理论,为烦恼论发展史上一大转折点。净影寺慧远的《胜鬘经义记》以其独特的思路对《胜鬘经》的烦恼论进行了解释。本文主要通过对慧远的五住地的解释、五住... 《胜鬘经》的四住地烦恼与无明住地烦恼,是为补充此前诸经理论的不足而提出的新理论,为烦恼论发展史上一大转折点。净影寺慧远的《胜鬘经义记》以其独特的思路对《胜鬘经》的烦恼论进行了解释。本文主要通过对慧远的五住地的解释、五住地与二障及烦恼与识的关系着手,对慧远的理解进行整理,以期把握其思想史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烦恼论 《大乘义章》 胜鬘经义记》
下载PDF
《胜鬘经》如来藏息想研究
8
作者 拉毛扎西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第1期363-364,共2页
“如来藏”是《胜鬘经》中贯穿始终的一个中心思想,也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思想。文章以此为核心,疏析了《胜鬘经》的义理,以“如来藏的含义”、“如来藏与不二”、“如来藏与自性清净”三个层面阐释了如来藏,并梳理了它的理论... “如来藏”是《胜鬘经》中贯穿始终的一个中心思想,也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思想。文章以此为核心,疏析了《胜鬘经》的义理,以“如来藏的含义”、“如来藏与不二”、“如来藏与自性清净”三个层面阐释了如来藏,并梳理了它的理论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鬘经 如来藏
下载PDF
东亚佛书之环流——以《胜鬘经》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勇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74,2,共7页
在东亚汉译佛教圈内,译经与注疏促进了佛经的普及与传播。《胜鬘经》的三种汉译本中,刘宋时期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流传最广,自南北朝至隋唐各种传注本层出不穷,新罗元晓、日本圣德太子也先后据此制疏。公元7世纪初,笃信佛教的圣德太子为女... 在东亚汉译佛教圈内,译经与注疏促进了佛经的普及与传播。《胜鬘经》的三种汉译本中,刘宋时期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流传最广,自南北朝至隋唐各种传注本层出不穷,新罗元晓、日本圣德太子也先后据此制疏。公元7世纪初,笃信佛教的圣德太子为女帝推古天皇讲赞《胜鬘经》,在此基础上撰成《胜鬘经义疏》。该书不仅由高句丽僧惠慈带回朝鲜半岛流通,唐大历七年(772年)由入唐僧诫明等带至扬州,唐僧明空阅后制末疏名之为《胜鬘经疏义私钞》。此《私钞》成书半个多世纪后,圆仁于开成三年(838年)入唐求法,巡礼五台山时有缘获之。尔后在日本被视作"大唐高僧之制造,日域面目之秘书"而珍藏至今,然而在中国唐宋时已散逸不存。这部唐代佚书,江户时代以来的刻本均作"六卷",唯西教寺正教藏舜兴写本为"一卷",与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相合。细心比对写本与刻本,发现刻本将《胜鬘经》、《胜鬘经义疏》及《胜鬘经疏义私钞》即经、疏、钞合为一部而敷衍成六卷,已失原貌甚明。写本不仅保持原书体裁,而且有九则跋记还原该书传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德太子 胜鬘经义疏》 书籍之路 胜鬘经疏义私钞》 写本与刻本
原文传递
《胜鬘经》与南朝佛教
10
作者 张文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81,共6页
《胜鬘经》作为弘扬如来藏思想的代表性经典,在晋宋之际中国佛教从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朝佛教界对《胜鬘经》的注疏和讲说极一时之盛,《胜鬘经》的思想成为南朝佛教思想展开的重要契机。如在南朝佛教的判教说... 《胜鬘经》作为弘扬如来藏思想的代表性经典,在晋宋之际中国佛教从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朝佛教界对《胜鬘经》的注疏和讲说极一时之盛,《胜鬘经》的思想成为南朝佛教思想展开的重要契机。如在南朝佛教的判教说中,"不定教"的提出就与《胜鬘经》相关;而对《胜鬘经》中的"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的阐释深化了南朝佛教思想家对"如来藏"和"佛性"的认识;《胜鬘经》的"一乘"说构成南朝佛教"一乘"思想的重要环节。可以说,《胜鬘经》为南朝佛教乃至整个佛教的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鬘经 南朝佛教 判教 一乘 中国化 佛性 如来藏 般若 涅槃
原文传递
法藏如来藏缘起的思想特质
11
作者 杨玉飞 张文良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11-15,共5页
如来藏是存在论或修行论的概念,缘起则是生成论的概念,两者本没有直接联系。但如来藏思想传到中国之后,其内涵发生了很多变化。如来藏与缘起的结合在净影寺慧远与智俨那里已初露端倪,待至法藏集于大成。不仅如此,法藏还将“如来藏缘起... 如来藏是存在论或修行论的概念,缘起则是生成论的概念,两者本没有直接联系。但如来藏思想传到中国之后,其内涵发生了很多变化。如来藏与缘起的结合在净影寺慧远与智俨那里已初露端倪,待至法藏集于大成。不仅如此,法藏还将“如来藏缘起宗”作为其“四宗判教”的最高一宗。因此,通过考察法藏的“如来藏缘起”思想,不仅能把握这一思想的特质,还有助于定位其在如来藏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藏 如来藏缘起 中道 胜鬘经 《大乘起信论》
下载PDF
窥基所论法华思想特征之辨析
12
作者 范习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26-132,共7页
窥基作为唯识宗思想体系的代表人物,在解析《法华经》时依据两重佛性、唯识特色的五种姓说等理论体系,将其与《涅槃经》《胜鬘经》等经典作了一番对比,提出法华一乘思想具有“通理智”、“唯摄入”、通“有性”、通“不定性”、“密会... 窥基作为唯识宗思想体系的代表人物,在解析《法华经》时依据两重佛性、唯识特色的五种姓说等理论体系,将其与《涅槃经》《胜鬘经》等经典作了一番对比,提出法华一乘思想具有“通理智”、“唯摄入”、通“有性”、通“不定性”、“密会行果”、为“权说”等六个特征。此六特征集中体现了窥基试图将《法华经》等大乘经典纳入唯识体系的理论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窥基五种姓 《法华经》 《涅槃经》 胜鬘经
下载PDF
房山云居寺石经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炳章 《法音》 1986年第1期19-26,共8页
一、石经的缘起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经籍,简称房山石经,隋代静琬法师创刻,是我国古代碑刻艺术的伟大宝藏。我国佛教石经,创始于公元六世纪的北齐时代,分布在山西、山东等地,其中以唐邕在河北省武安县北晌堂山所刻《维摩诘经》、《胜鬘经... 一、石经的缘起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经籍,简称房山石经,隋代静琬法师创刻,是我国古代碑刻艺术的伟大宝藏。我国佛教石经,创始于公元六世纪的北齐时代,分布在山西、山东等地,其中以唐邕在河北省武安县北晌堂山所刻《维摩诘经》、《胜鬘经》等几部大乘经典最为著弥,并留下了《鼓山唐邕刻经铭》。《铭》文称:“缣缃有坏,简策非久,金牒难求,皮纸易灭。”他认为纸帛书经,易于毁灭,刻经于石,则可久存。这对后代大规模刊刻石经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山云居寺石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唐邕 房山石 《华严经》 简策 武安县 佛教经籍 华严经
原文传递
《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管见
14
作者 李子捷 《宗教与历史》 2019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为中心》问世,第一时间看到目录,其中有数篇论文都与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有关。没想到那之后不久就有幸受程老师邀请参加该著的座谈会,因笔者还在京都大学人文科...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为中心》问世,第一时间看到目录,其中有数篇论文都与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有关。没想到那之后不久就有幸受程老师邀请参加该著的座谈会,因笔者还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跟船山彻(Funayama Toru)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不便,就应程老师之邀,围绕这本新著,以这篇小文向程老师本人和诸位师友求教。程教授的新著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围绕佛教中善巧方便的思想主旨,对《法华经》《维摩经》等数部重要经论进行了相关考察,以此将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中善巧方便的概念思想进行了深度挖掘,使我们对这一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卷则主要针对《维摩经》和《宝性论》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新见迭出,下卷是笔者最关注也最感兴趣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性论 研究者 《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 胜鬘经 佛教思想史 佛教研究 佛教传入 如来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